Ⅰ 剪力牆鋼筋搭接長度是多少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內件,不宜大於 25% 。剪力牆鋼筋搭容接長度請按16G101-1 (替代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 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第60、61頁要求取值。
Ⅱ 有關剪力牆鋼筋的位置問題
水平方向的剪力牆的鋼筋應該是>2排,估計你家也就2排,鋼筋到邊緣的距離(也就是保護層的厚度)最少應該是大於等於15MM,這是國家規定的!
如果出現你家的那問題,應該是質量上的問題,應該是鋼筋彎曲,或則模板不平造成的,或則是混凝土級別低等等
剪力牆一般都設兩排鋼筋,是分布在內外兩邊的!不過也有三排及以上的!
但位置都大同小異!內外邊的鋼筋應該有2公分以上的保護層,要是再加上粉刷的話,鋼筋離牆外至少也在5公分左右!
所以正常剪力牆是不可能看到鋼筋的銹斑!
你說的那些純屬施工原因造成的!
像這樣的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鋼筋將會嚴重腐爛,那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我想,這么顯而易見的東西施工都能馬虎出錯,建議你最好在仔細看看別的地方還有沒有隱患!
牆厚140mm以上的剪力牆,都應是兩排鋼筋。鋼筋布置在牆兩側,鋼筋到牆外皮的距離應為15mm。
漏筋了~~~~明顯有影響的 監理看到了又要找麻煩了。。。。是澆築的時候 沒有調整鋼筋吧。。。估計是沒有放鋼筋保護墊塊。。挺嚴重。。。
也有可能是模板對拉筋留下的 那個沒啥事 看清楚 要是點形狀的就是對拉筋的 要是線條型的就是漏筋
你所說的剪力牆應該是還未抹灰的毛牆,其鋼筋(水平鋼筋)保護層一般為15mm,出現的情況通常有兩種:
一是鋼筋偏位造成保護層過薄或幾乎沒有保護層引起鋼筋銹蝕.這種情況一般能看到一道道水平銹痕,間距約100至200mm.
二是鋼模板支模時本身模板表面有浮銹,拆除模板後銹斑粘到混凝土上形成.這種情況的銹跡應是一塊塊較均勻的銹跡.
鋼筋保護層過小(過於靠外)對剪力牆的質量影響不大,如果是主筋引起的銹斑,應清除表面銹斑,採用水泥砂漿抹灰,以保護鋼筋不再銹蝕就可以了.當然既是新接收商品房的剪力牆,應與物業公司交涉,讓其處理至滿意.
補充:樓板鋼筋的保護層(樓板中的鋼筋與樓板最外層的距離)為10mm,銹蝕對鋼筋受力是有影響的,因為會減小鋼筋截面積,既然是新房,應該影響不大,最要緊的是防止繼續銹蝕;
保護層的大小在設計圖中是有規定的,根據設計規范規定,一般樓板為10mm,剪力牆為15mm或與等於主筋直徑.
Ⅲ 剪力牆鋼筋布置介紹
剪力牆鋼筋如何布置?現階段,建築企業如何進行剪力牆鋼筋布置?基本概況如何?以下是中達咨詢小編整理剪力牆鋼筋布置專業建築術語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小編通過建築行業網路網站——建築網建築知識專欄進行查詢,梳理剪力牆鋼筋布置相關資料情況,基本內容如下:
框剪結構基本概況:
框架-剪力牆叢友者結構,俗稱為框剪結構。主要結構是框架,由樑柱構成,小部分是剪力牆。牆體全部採用填充牆體,由密柱高梁空間框架或空間剪力牆所組成,在水平荷載作用下起整體空間作用的抗側力構件。適用於平面或豎向布置繁雜、水平荷載大的高層建築。
剪力牆鋼筋布置:
剪力牆,一般分為暗柱與牆體。暗柱一般為兩端,垂直向貫通整個牆體高度,鋼筋大小多為12mm鋼筋,具體詳設計圖紙,暗柱應設置箍筋,受力筋較多應根據數量設置多支箍。中間牆體設置雙向鋼筋,多為8mm大小,且應≥8mm。牆體鋼筋應根據設計間距掛設拉鉤,牆體的水平筋長度為包括暗柱的剪力牆長度,兩端設垂直彎鉤,拉鉤應在綁紮好牆體鋼筋後設置在最外層。
暗柱的鋼筋搭接或焊接區域不應設置在梁下500或板面上500范圍,牆體鋼筋搭接區域沒有限制,一般在板面上搭接,有利於鋼筋的綁扎。
剪力牆鋼筋布置要求:
1.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300mm。
2.厚度大於160mm的剪力牆應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當其厚度不大於160mm時,也宜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
雙排分布鋼筋網應沿牆的兩個側面布置,且應採用拉筋連系;拉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600mm。
3.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同排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以及上、下相鄰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於500mm。
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
4.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後截斷(d為水平分布鋼筋直徑)。
當剪力牆端部有翼牆或轉角牆時,內牆兩側的水平分布鋼筋和外牆內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翼牆或轉角牆外邊,並分別向兩側水平彎折15d後截斷。在轉角牆處,外牆外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在牆端外角處彎入翼牆,並與翼牆外側水平分布鋼筋搭接。
帶邊框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宜分別貫穿柱、梁或錨固在柱、梁內。
5.剪力牆牆肢兩端的豎向受力鋼筋不宜少於4φ12的鋼筋或2φ16的鋼筋;沿該豎向鋼筋方向宜配置直徑不小於6mm、間距為250mm的拉筋。
6.剪力牆洞口上、下兩邊的水平縱向鋼筋截面面積分別不宜小於洞口截斷的水平分布鋼筋總面積的1/2。縱向鋼筋自洞口邊伸入牆內的長度不應小於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剪力牆洞口連梁應沿全長配置箍筋。箍筋滲薯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150mm。在頂層洞口連梁縱向鋼筋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應設置相同的箍筋。
門窗洞邊的豎向鋼筋應接受拉鋼筋錨固在頂層連梁高度范圍內。
7.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0.2%。結構中重要部位告山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宜適當提高。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Ⅳ 剪力牆堅向鋼筋距GBZ間距為多少,依據在那裡能找到
剪力牆豎向鋼筋間距,
其中GBZ也就是構造邊緣構件豎向鋼筋間距,不宜大於300mm。
在《高層建築混凝土技術規程》中的7.2.18 條「剪力牆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均不宜大於300mm」,
以及7.2.16條「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於300mm,不應大於豎向鋼筋間距的2倍」。
上述所說的7.2.18條雖然說的是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間接的也說明邊緣構件的豎向鋼筋間距不宜大於300mm,
另外,7.2.16條則是通過箍筋、拉筋在水平方向的肢距間接的要求了構造邊緣構件中的豎向鋼筋間距不宜大於300mm。
當然,邊緣構件豎向鋼筋在滿足計算要求的同時,還要滿足規范的最下配筋率要求。
Ⅳ 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間距多少
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的間距,GB50010-5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4.4條有最小配筋內率和最大間距容的限制,沒有最小間距的限制。但是,必須考慮到鋼筋安裝綁扎的可操作性及間距尺寸能自由進入混凝土粗骨料的規定,此規定見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7.2.3-1條。即相當於粗骨料粒徑的4/3(即1.333倍)。
Ⅵ 剪力牆起步筋的距離是多少
剪力牆身第一根豎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縱筋的距離,為牆身豎向筋間距的1/2;剪力牆第一根水平筋距暗梁縱筋的距離,為牆身水平筋間距的1/2;樓板的第一根鋼筋距相平行梁縱筋的距離,為板筋間距的1/2。
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築,筒體剪力牆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牆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牆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牆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6)剪力牆上混凝土距離鋼筋多少擴展閱讀:
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築使用功能發生矛盾;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的尺寸和布置來調整剛度中心的位置。
能靈活布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樓蓋方案簡單;連接各牆的梁,隨牆肢位置而設於間隔牆豎平面內,可隱蔽;根據建築平面的抗側剛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牆,形成主要的抗側力構件,較易滿足剛度和強度要求。
剪力牆的主要作用是承擔豎向荷載(重力)、抵抗水平荷載(風、地震等)。剪力牆結構中牆與樓板組成受力體系,缺點是剪力牆不能拆除或破壞,不利於形成大空間,住戶無法對室內布局自行改造。
Ⅶ 剪力牆豎向鋼筋間距不小於多少
剪力牆豎向鋼筋間距不大於300,不小於鋼筋直徑的6倍。這些屬於構造措施,在混凝土規范里有明確規定。
Ⅷ 剪力牆拉筋間距怎麼確定和水平分部筋間距有什麼關系
剪力牆的配筋是很麻煩的~~~不像一般的牆
拉筋的配筋方法
◆ 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一般取為φ6@600)
◆ 底部加強部位,約束邊緣構件以外的拉筋間距應適當加密(一般取為φ6@400)
◆ 構造邊緣構件陰影區域內拉筋的水平間距不應大於縱向鋼筋間距的2倍(《砼規》11.7.16)
回答望滿意
以下是剪力牆的配筋做為參考
截面配筋
◆ 豎向和水平鋼筋不應單排設置:截面厚度hw ≤ 400 時,可雙排配筋;
400 ≤ 截面厚度hw ≤ 700 時,宜三排配筋;
截面厚度hw ≥ 700 時,宜四排配筋
◆ 短肢剪力牆的全部縱向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 ≥ 1.2% ;其他部位 ≥ 1.0%
◆
端部縱筋
◆ 牆肢每端的豎向鋼筋不宜少於4φ12或2φ16,該處對應的拉筋直徑不小於6mm(間距250mm)(《砼規》10.5.8)
◆ 非抗震設計時,剪力牆端部構造配置不少於4φ12的縱筋,沿縱筋配置不少於直徑6mm、間距250mm的拉筋(《高規》7.2.17/5)————同上條
◆ 縱筋搭接長度:≥ laE 和 la(抗震和非抗震)
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
一般剪力牆:
◆ 最小配筋率: 一、二、三級抗震時,0.25% ;四級和非抗震設計時,0.20%
◆ 間距:≤ 300mm;直徑:≥ 8mm,但 ≤ 牆肢厚度的1/10
◆ 以下特殊部位的剪力牆的分布鋼筋應加強,最小配筋率不應小於0.25%,間距不應大於200mm
房屋頂層剪力牆 長矩形平面房屋的樓梯間和電梯間剪力牆 端開間的縱向剪力牆 端山牆
◆ 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部位,剪力牆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應適當加強(《砼規》10.5.9)
◆ 水平分布鋼筋搭接
搭接接頭間距:同排水平分布筋搭接接頭之間的水平凈距 ≥ 500mm
上、下相鄰水平分布筋搭接接頭之間的垂直凈距 ≥ 500mm
搭接長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 豎向分布鋼筋搭接
搭接接頭間距:可在同一高度搭接
搭接長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拉筋
◆ 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一般取為φ6@600)
◆ 底部加強部位,約束邊緣構件以外的拉筋間距應適當加密(一般取為φ6@400)
◆ 構造邊緣構件陰影區域內拉筋的水平間距不應大於縱向鋼筋間距的2倍(《砼規》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