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次梁鋼筋伸入主梁錨固長度是多少
長度20~35d。
帶肋鋼筋12d,圓鋼15d,如果錨固不夠,升至對邊帶肋鋼筋彎拆7.5d,圓鋼彎折9d。
平法雖然不是規范,但這四個表格規定的以系數乘以鋼筋直徑得到鋼筋錨固長度的方法,簡單可行,得到了設計院的認可,施工下料和質量檢查都很方便。設計圖紙上經常就把表格的相關內容作為設計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設計要求,鋼筋錨固長度採用平法16G101-1的規定。
區分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按03G101-1圖集:主次梁相交處僅在上樑在此梁端部兩邊各增加3個附加箍筋,次樑上不加(T字形相交同樣處理);次梁間相交不設附加鋼筋。
除了框架梁和框架柱之外,剪力牆也屬於三級抗震,現澆板不設抗震。柱的插筋(綁扎)搭接長度與梁縱筋錨固長度Lae的關系:Lle=§Lae,§按搭接率分別取定,詳03G101-1圖集P34。
㈡ 主梁與次梁相交處,次梁應伸入多少
梁長: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改派與次梁孝殲弊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根據主梁與次梁的連接方式而定。
如果是直接對接那麼那麼伸入長度應為主梁翼板的一半巧族再減去腹板厚度的一半。
如果是連接板連接那麼伸入長度應為主梁翼板的一半再減去腹板厚度的一半再減去間隙5~15mm.如下圖:
㈢ 主梁與次梁鋼筋怎麼擺放
主梁次梁鋼筋的擺放都得按照配筋圖擺放,主梁是主要承重梁,次梁是主梁的分支受力依附主梁比主梁的承重力小,次梁垂直於主梁,次梁的端部錨入主梁腹部。
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次樑上皮筋搭在次梁的上面,錨入主梁腹部。如果有構造筋構造筋插入主梁腹部,次梁下皮筋搭在主樑上皮筋上面錨入主梁腹部。
可以從受力的特點和結構兩個方面來考慮:荷載從板傳到次梁再傳到主梁,再由主梁傳到柱子。所以一般主梁是是搭接在柱子上,而次梁是搭接在主樑上。次梁一般和主梁鉸接。
(3)次梁鋼筋交叉主梁多少擴展閱讀: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除了框架梁和框架柱之外,剪力牆也屬於三級抗震,現澆板不設抗震。
柱的插筋(綁扎)搭接長度與梁縱筋錨固長度Lae的關系:Lle=§Lae,§按搭接率分別取定,
從梁的位置和直觀來說,凡是與同框架柱相連,並作為其它梁的支點的梁為主梁;凡兩端均與主梁連接的其它梁為次梁;從受力角度來說,傳力路徑總是次梁傳至主梁;承擔豎向力又承擔水平力的梁為主梁,只承擔豎向力的梁為次梁;從剛度來說,剛度相對較大的梁為主梁,剛度相對較小的梁為次梁。
主梁需考慮抗震,次梁不需考慮抗震。反映在梁的剛度、延性、強度上的要求不同。
㈣ 建築施工中次梁伸入主梁的錨固長度是多少
1、建築施工中次梁伸入主梁的錨固長度是20d--35d。
2、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可以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錨固長度對於建築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繫到整個工程施工的成蘆虛祥功與否。
3、主梁(main beam)指的是在上部結構中,支承各種荷載並將其傳遞至墩、台的梁。
4、次陪搏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傳遞荷載的作用。在主梁和次梁的交接處,可以把主梁看成是次梁的支座(固定支座)。次梁的鋼筋伸入主梁的長度只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即可。鋼筋的錨固長度與梁的跨度無關,只與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及鋼筋的直徑和外譽物形有關。
㈤ 次梁與主梁相交次梁在主梁里搭接多少
你沒搞擾虧槐清楚次梁的框架節點做法,次梁在主梁內屬於錨固,根據規范要求,取錨固長度緩友,一般為12D。而不空隱是在次梁在主梁內搭接,次梁搭接只能在主梁支座兩側1/4范圍。
㈥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怎樣確定
鋼筋錨固的原則:(仔細看看吧)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1、 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2、 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4、 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5、 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6、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7、 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8、 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 (自板底)。9、 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10、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11、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12、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1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1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1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16、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17、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18、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19、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樑相互關聯結構工程所需要計算的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㈦ 主次梁相交時主梁通長筋的搭接長度如何確定
按照G101圖集或者施工圖紙要求設置就可以,不需要單獨加強。箍筋需要加密,在次梁兩側每邊多加三根箍筋。希望樓主能採納,你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
㈧ 建築施工中次梁伸入主梁的錨固長度是多少
長度:20d--35d
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可專以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彎屬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錨固長度對於建築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繫到整個工程施工的成功與否。
拓展知識:
受力鋼筋依靠其表面與混凝土的粘接作用或端部構造的擠壓作用而達到設計承受應力所需要的長度。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錨固長度對於建築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繫到整個工程施工的成功與否。
受力鋼筋依靠其表面與混凝土的粘接作用或端部構造的擠壓作用而達到設計承受應力所需要的長度。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錨固長度對於建築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繫到整個工程施工的成功與否。
建築施工是指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生產活動,是各類建築物的建造過程,也可以說是把設計圖紙上的各種線條,在指定的地點,變成實物的過程。它包括基礎工程施工、主體結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等。施工作業的場所稱為「建築施工現場」或叫「施工現場」,也叫工地。
㈨ 次梁鋼筋伸入主梁錨固長度是多少
次梁錨固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2.2與9.2.3確定。
下部鋼筋,按剪力大於0.7ftbh0,錨入悄逗支座5d,且伸入支座中線。大於0.7ftbh0,光圓鋼筋伸入15d,帶肋伸入12d,都過中線。
上部洞運雀鋼筋,連續梁中間支座都是可以達到直錨的。
簡支端上納早部鋼筋錨固,按結構力學,簡直或者連續梁端部負彎矩為0,上部筋不收力,錨固長度按圖集22j101-1,0.35la加彎鉤就行。
㈩ 次梁的鋼筋怎麼放
次梁垂直於主梁,次梁的端部錨入主梁腹部,主梁是主要承重梁 次梁是主梁的分支受力依附主梁比主梁的承重力小。
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次樑上皮筋搭在次梁的上面,錨入主梁腹部。如果有構造筋 構造筋插入主梁腹部,次梁下皮筋搭在主樑上皮筋上面錨入主梁腹部。
次梁:
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傳遞荷載的作用。在主梁和次梁的交接處,可以把主梁看成是次梁的支座(固定支座)。次梁的鋼筋伸入主梁的長度只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即可。鋼筋的錨固長度與梁的跨度無關,只與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及鋼筋的直徑和外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