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圖紙上怎麼區分:上下部通長筋,左、右支座負筋(一排,二排),中間支座負筋,架立筋
框架梁綜合標注時,前面的為上部鋼筋,後面的為下部鋼筋
左、右支座負筋在梁的原位標注
一排,二排為分割線標注
中間支座負筋在原位標注
架立筋在綜合上部鋼筋標注後面用括弧標注
B. 樑上部鋼筋的第一排和第二排鋼筋中一、二排是什麼意思
上部:第一排4根直徑20mm的鋼筋,第二排3根直徑20mm的鋼筋;
下部:第一排回2根直徑20mm的鋼筋,第二排答3根直徑20mm的鋼筋。
第一排,第二排是指鋼筋排布位置。
准確點說應該是上部有兩排縱向受力鋼筋,下部有兩排縱向受力鋼筋,不能說有4排鋼筋。至於第二排鋼筋,是樑上部支座負彎矩受拉鋼筋,考慮彎矩包絡圖按圖集是伸出左右兩邊凈跨較大值的1/4。
(2)鋼筋集中標注中下二排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C. 結構圖梁鋼筋表示方法,特別是有二排鋼筋的時候的表示方法
如果二排與第一排鋼筋規格相同,比如4Φ25,2/2,例如二排與第一排鋼筋規格不相同,版
比如2Φ25/2Φ20,即權為第一排2根25第二排2根20。當然,如果是通過幾跨的同一道梁,無法用集中標注表示完整,在原位進行標注。
D. 結構圖梁鋼筋表示方法,特別是有二排鋼筋的時候的表示方法
現在一般都是用的平法圖集,主流的是16G101系列。
梁鋼筋一般都是在平面圖中進行標注,如下示意:
橙色框中8根25,是梁頂在支座部位,共二排鋼筋,每排各4根25。
綠色框中8根25,是梁底部位二排鋼筋,最下面一層是5根25,上面一層是3根25。
參考16G101-1圖集的37頁。
請採納
E. 鋼筋集中標注下部筋6Φ22 2(-2)是什麼意思
梁鋼筋集中標注下部筋6支22 2(-2)表示梁下部縱向鋼筋是6根圓鋼,直徑22mm的鋼筋。其中下1排(從底下往上排)是四支,下2排是二支且不伸入支座。
請看16G101-1第30頁:
梁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
F. 二排筋的位置
第二排鋼筋之間的間隔:沒有最大間距限制一、二排之間間隔:當鋼筋直徑>25時,等於鋼筋直徑(-這就是最大間距) 當鋼筋直徑≤25時,不小於25mm。
09G101-2中有描述。
G. 鋼筋集中標註解釋
JZL2(5)600*1000Y:基礎主梁,梁號2,5跨,梁寬600 梁高1000,有加腋。
φ10@200(4):箍回筋φ10間距200,4肢箍。
B4Φ25;T2Φ18+4Φ16:下部鋼筋答4根Φ25;上部鋼筋2Φ18+4Φ16。
N4Φ16;Lφ8@400:側邊抗扭鋼筋4根16,拉筋8的間距400。
YΦ20@250;φ8@300:加腋處底筋20的間距250,箍筋8的間距300。
(7)鋼筋集中標注中下二排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所有縱筋,當梁支座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間,在梁支座上部應注寫為2Φ25+2Φ22。
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H.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是什麼(標在梁的下部)
問: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是什麼(標在梁的下部)?
答:1、4 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內。
2、6 25 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 25,下排筋4 25。
3、6 25(-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 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
4、2 25 + 3 22(-3)/ 5 25: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 25伸入支座,3 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 25,通長布置。
I. 框架梁底筋二排(一2)是什麼意思
按16G101-1圖集的說明,此種框架梁梁底鋼筋的二排標注(-2)是指此二根鋼筋不用伸入支座錨固。
說明見圖集的30頁。
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