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1)三樁承台側邊鋼筋保護層多少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B. 樁基礎保護層的厚度有什麼要求
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於50mm。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保護層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層小部分墊層。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保護層定義: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C. 鋼筋保護層是多少
問題一: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圖:
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功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問題二:各個結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多少,怎樣確定? 室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3、砼強度大於等於C35時,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基礎按有無墊層區分:有墊層時35mm,無墊層時70mm
保護層具體還要按設計圖紙定,圖紙設計保護層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調整。不知這樣回答樓主是否滿意
問題三:12CM厚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室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
保護層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層小部分墊層。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混凝土保護層定義: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 *** 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問題四:鋼筋保護層具體是指什麼? 鋼筋保護層 定義: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距離。 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版,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4。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鋼筋保護層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護層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邊的尺寸! 具體看一查看平法圖籍03G101-1中33頁規定,板、牆、殼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最 小厚度表中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於15mm。
問題五: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定義是什麼?, 鋼筋混凝土設置鋼筋保護層,顧名思義,就是為了保護鋼筋防止銹蝕。混凝土保護層越厚越能起到很好的保護鋼筋作用,但也有不利因素,及保護層越厚,越能減小鋼筋的受力作用,而且結構表層因為鋼筋離開太遠,作用小,不能阻止表面開裂。一旦混凝土表面開裂,空氣中的水分會隨著裂縫來腐蝕鋼筋,反倒對鋼筋保護不利。所以設置保護層有個適度的數值。
一般海水中結構凈保護層未6-7cm,沿海地區地上樑板結構不少於5cm,柱不少於4cm,最小不少於3cm。
問題六:什麼是鋼筋保護層 鋼筋保護層梗混凝土中受力鋼筋外表面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離,一般樑柱類為25MM、板類為15MM、基礎迎水面為40MM。
問題七:混凝土強度C25,鋼筋保護層是多少 混凝土強度C25,鋼筋保護層厚度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根據耐久性要求,判斷混凝土的使用環境,再根據混凝土所處的部位進行確定:
3.5 耐久性設計
3.5.1 混凝土結構應根據設計使用年限和環境類別進行耐久性設計,耐久性設計包括下列內容:1 確定結構所處的環境類別;2 提出對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3 確定構件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4 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耐久性技術措施;5 提出結構使用階段的檢測與維護要求。註:對臨時性的混凝土結構,可不考慮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3.5.2 混凝土結構暴露的環境類別應按表3.5.2的要求劃分。
註:1 室內潮濕環境是指構件表面經常處於結露或濕潤狀態的環境;2 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的有關規定;3 海岸環境和海風環境宜根據當地情況,考慮主導風向及結構所處迎風、背風部位等因素的影響,由調查研究和工程經驗確定;4 受除冰鹽影響環境是指受到除冰鹽鹽霧影響的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是指被除冰鹽溶液濺射的環境以及使用除冰鹽地區的洗車房、停車樓等建築。5 暴露的環境是指混凝土結構表面所處的環境。
3.5.3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3.5.3的規定。
註:1 氯離子含量系指其占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2 預應力構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其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按表中的規定提高兩個等級;3 素混凝土構件的水膠比及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可適當放鬆;4 有可靠工程經驗時,二類環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降低一個等級;5 處於嚴寒和寒冷地區二b、三a類環境中的混凝土應使用引氣劑,並可採用括弧中的有關參數;6 當使用非鹼活性骨料時,對混凝土中的鹼含量可不作限制。
3.5.4 混凝土結構及構件尚應採取下列耐久性技術措施:1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預應力筋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表面防護、孔道灌漿、加大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等措施,外露的錨固端應採取封錨和混凝土表面處理等有效措施;2 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3 嚴寒及寒冷地區的潮濕環境中,結構混凝土應滿足抗凍要求,混凝土抗凍等級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4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構件宜採用懸臂梁―板的結構形式,或在其上表面增設防護層;5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結構構件,其表面的預埋件、吊鉤、連接件等金屬部件應採取可靠的防銹措施,對於後張預應力混凝土外露金屬錨具,其防護要求見本規范第10.3.13條;6 處在三類環境中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可採用阻銹劑、環氧樹脂塗層鋼筋或其他具有耐腐蝕性能的鋼筋、採取陰極保護措施或採用可更換的構件等措施。
3.5.5 一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最低強度等級為C30;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最低強度等級為C40;2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3 宜使用非鹼活性骨料,當使用鹼活性骨料時,混凝土中的最大鹼含量為3.0kg/m3;4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本規范第8.2.1條的規定;當採取有效的表面防護措施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小。
3.5.6 二、三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3.5.7 耐久性環境類別為四類和五類的混凝土結構,其耐久性要求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3.5.8 混凝土結構在設計使用年限內尚應遵守下列規定:1 建立定期檢測、維修制度;2 設計中可更換的混凝土構件應按規定更換;3 構件表......>>
問題八:鋼筋保護層牆柱樑板的厚度分別是多少? 牆鋼筋的保護層:25.
柱鋼筋保護層:25--30
梁鋼筋保護層:25
板鋼筋保護層:15
問題九:鋼筋保護層是什麼材料 你說的不是保護層,而防銹層,一般來說鋼筋的保護層都是指的混凝土啊
問題十:鋼筋保護層最新規范里的厚度是多少?25還是35? 5分 你是什麼行業?道路?橋梁?房建?水利還是港口工程?根據工程各種環境,各種變化啊。
D. 承檯面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70mm,當有砼墊層時,不應小於40mm,墊層厚度宜取100mm。
樁入承台深度大直徑樁不宜小於100mm,中等直徑樁不宜小於50mm。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梁一類環境下≤C20採用30mm,C25-C45採用25mm,≥C50採用25mm;梁二類a環境下C25-C45採用30mm,≥C50採用30mm;梁二類b環境下C25-C45採用35mm,≥C50採用30mm:梁三類環境下C25-C45採用40mm,≥C50採用35mm,當中有的環境下小於C20的混凝土不能用,所以就不存在保護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五章第二節關於混凝土保護層中能找到依據。
E. 承台側面鋼筋保護層大於多少要附加鋼筋
承台側面鋼筋保護層大於50m的時候要附加鋼筋網保護層15mm。
F. 承台和地梁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在什麼規范上有說明
混凝土保護層是用於保護鋼筋的。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中最外層鋼筋(箍筋、構造筋、分布鋼筋等)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一、《規范》gb50010-2002
1、第9.2.2條
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規定減少5mm,但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
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2、第9.2.3條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本規范表9.2.1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第9.2.4條
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二、《規范》gb50010-2010
第8.2.1條構件中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混凝土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直徑d。
2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表8.2.1的規定。
表8.2.1
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c(mm)
環境等級
板
牆
殼
梁
柱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0
G. 等邊三樁承台鋼筋計算
承台鋼筋計算公式底板鋼筋長度=底板邊長-2×保護層。
根數=板底另一邊邊長-2min(75mm,s/2)(註:取小值)÷s(注鋼筋間距)-1 Kg/m=長度×0.00617×b。
單柱獨立柱基礎邊長≥2.5m時,基礎底板配筋,按0.9邊長下料,交錯布置。
外側鋼筋長度=底板邊長-2保護層 根數=2根(兩邊各一根鋼筋)。
(7)三樁承台側邊鋼筋保護層多少擴展閱讀
1、承台、承台梁鋼筋彎折為10D.當樁內側伸至端部直段長度>35D時不設變折。
2、承台鋼筋不縮短,長度為L-2*保護層。
3、樁頂鋼筋在承台內錨固長度為MAX(LAE,35*D)。
4、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以下要求,且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H. 承檯面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承檯面如果在是在背水面或者在地下室內的話,就是和板面一樣的是15的保護層,如果在地下室外的話,那應不少於40的保護層。
I.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標準是多少允許的偏差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標准因部位而異,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是 10mm 。
1、不回同部位鋼筋保護層答厚度的標准:
3、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保護層。
(9)三樁承台側邊鋼筋保護層多少擴展閱讀:
鋼筋保護層的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板,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J.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一般取多少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保護層:板的保護層一般為10mm, 梁和柱保護層一般為25mm. 還要版滿足不小於主筋的直徑權.當然根據結構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不同保護層厚度不同。砼灌注樁為100mm,基礎樑柱承台與泥土接觸面保護層不小於40mm.具體還應根據施工圖紙設計為准,同時按相關規范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