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親們,幫我查一下樁基鋼筋籠的組成及各部分的特點
1、樁基鋼筋籠長度與樁基長度不一定相同,越長越明顯。
2、鋼筋籠箍筋一般螺旋形,主筋一般16~25,上端頭箍筋加密的。
3、有的樁基鋼筋籠二側裝有注漿管。
4、具體要看設計圖紙才好!
⑵ 鋼筋籠標識應有哪些內容
柱子的鋼來筋綁紮好後像一個籠子源就叫鋼筋籠,三向指三個方向都配有箍筋。
鋼筋籠由豎向鋼筋和箍筋組成,抗壓樁中的箍筋用來抗剪,縱筋用來抗彎,抗拔樁中的箍筋用來抗剪,縱筋用來抗彎和抗拉。抗壓樁中鋼筋籠長度為樁長2/3,抗拔樁鋼筋籠長度同樁長。
⑶ 鋼筋籠計算公式,詳細點
【1】計算方法如下:
鋼筋籠製作按圖示尺寸及施工規范以噸計算。鋼筋籠運輸及安裝區別不同長度按相應項目計算。
鋼筋籠的鋼筋有主鋼筋、箍筋和加強箍組成,如圖所示。
鋼筋籠重量=主筋重量十箍筋重量十加強箍重量。
(1)主筋重量=直立鋼筋長(加彎鉤)×根數×單位重量
(2)加強箍箍筋(圓形)=(圓箍中心周長十搭接長度)×根數×單位重量
=〔π×(D-2C-2d1-d)+5d〕×根數×單位重量
式中:D—樁直徑
d1—主筋直徑
d—箍筋直徑
C—樁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說明:一般在主筋內側每隔2.5m加設一道直徑25~30mm的加強箍。
(3)螺旋箍筋=螺旋箍筋長×單位重量
=[(H-2b)×+2×1.5π(D-2C+d)+2×11.9d+搭接長度]×單位重量
式中:D—樁直徑
d—箍筋直徑
b—螺距
H—鋼筋籠高度
2×1.5π(D-2C+d)是指螺旋箍筋開始與結束的位置應有的水平段,長度不小於一圈半(見03G101-1第40頁)。
說明:如果在鋼筋籠四側主筋上每隔5m設置一個Ф20mm耳環作定位墊塊之用時,應計算耳環的鋼筋重量。
【2】如下圖示:
⑷ 樁基鋼筋籠是又哪幾部分組成組成
主筋、內箍筋、外箍筋 ,需超聲波檢測的樁基還需安裝聲測管。
⑸ 我是剛實習的,問一下鋼筋籠具體由哪些鋼筋組成
鋼筋籠由 縱向受力主筋 一般有8-12根 三級鋼20圓的鋼筋, 箍筋 一級鋼10圓間距版100/200mm 加筋箍筋 三級鋼12圓~16圓不等權間距2000mm一個。
圖中豎向筋就是受力主筋 一節一節的是加筋箍筋 細的是箍筋!
⑹ 鋼筋籠標識應有哪些內容
鋼筋籠標識上應包括施工部位、加工時間、分節數量及單節長度、鋼筋廠家信息、生產批次、進場日期、自檢及報檢情況等。
鋼筋籠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縱向鋼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高但抗拉強度是很低。對樁身混凝土起到約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
在橋涵或者高層建築施工時,根據要求可能要求基礎進行打樁,方法是用利用機器沖孔和水磨鑽孔,並且孔深達到設計要求,然後向樁孔下放鋼筋籠,再插入導管進行混凝土澆注。
(6)鋼筋籠由什麼筋組成擴展閱讀:
安全措施
1、主筋和盤筋原材料按規范要求抽檢,確保原材料質量。
2、主筋加工,根據鋼筋籠起始節、標准節和末節的節段長度下料,根據鋼筋籠的接長方式進行端頭加工,要確保主筋尺寸、端頭加工質量、主筋順直,加工好的主筋要做好標識。
3、固定操作人員,組織學習培訓。
4、落實首件工程檢查總結,加強質量檢查,在鋼筋籠卸籠時及時驗收並補焊。
5、按規定進行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6、加工設備使用前,要檢查相關電源的接通情況;漏電保護器、地線要安裝正確,確保其運行安全。
7、加工設備運行過程中,嚴禁遮蓋電器部分,要保持散熱順暢;要注意檢查馬達是否過熱。
8、定期對各類設備接線端子、螺栓、螺帽進行檢查,在電源切斷的情況下重新緊固;對減速機、液壓站油量進行定期檢查,如有不足,要進行添加,如有漏油現象,要進行及時修理。
9、操作人員要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不能穿過於肥大、有絲帶或易被捲入設備的服裝進行生產作業,防止衣服、手臂被捲入設備中,長發者須把頭發盤起並固定在安全帽內。
⑺ 鋼筋籠重量
鋼筋籠製作按圖復示尺寸及施工制規范以噸計算。鋼筋籠運輸及安裝區別不同長度按相應項目計算。鋼筋籠的鋼筋有主鋼筋、箍筋和加強箍組成,如圖所示。鋼筋籠重量=主筋重量十箍筋重量十加強箍重量。(1)主筋重量=直立鋼筋長(加彎鉤)×根數×單位重量(2)加強箍箍筋(圓形)=(圓箍中心周長十搭接長度)×根數×單位重量=〔π×(D-2C-2d1-d)+5d〕×根數×單位重量式中:D—樁直徑d1—主筋直徑d—箍筋直徑C—樁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說明:一般在主筋內側每隔2.5m加設一道直徑25~30mm的加強箍。(3)螺旋箍筋=螺旋箍筋長×單位重量=[(H-2b)×+2×1.5π(D-2C+d)+2×11.9d+搭接長度]×單位重量式中:D—樁直徑d—箍筋直徑b—螺距H—鋼筋籠高度2×1.5π(D-2C+d)是指螺旋箍筋開始與結束的位置應有的水平段,長度不小於一圈半(見03G101-1第40頁)。說明:如果在鋼筋籠四側主筋上每隔5m設置一個Ф20mm耳環作定位墊塊之用時,應計算耳環的鋼筋重量。
⑻ 求鋼筋籠骨架筋、主筋、加強筋、定位鋼筋的區別,具體指哪根筋
主筋是指構件的來主要源受力鋼筋,架立筋一般是指在梁的平法標注里括弧內的鋼筋,主要起架立作用,定位鋼筋是指為了固定鋼筋的相對位置,確保保護層的厚度而設立的,不起受力作用,在牆柱中常用,加強筋一般是指在梁或板中局部受力較大的的部位而設立的加強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⑼ 框架柱鋼筋籠一般由什麼組成
框架柱鋼筋一般由縱向受力鋼筋,封閉箍筋(且末端應做成135°彎鉤)組成(不稱框架柱鋼筋「籠」)。
9.3.1 柱中縱向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
2 柱中縱向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且不宜一般由大於300mm;
3 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不小於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置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十構造鋼筋,並相應沒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4 圓柱中縱向鋼筋不宜少於8根,不應少於6根,且宜沿周邊均勻布置;
5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偏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註:水平澆築的預制柱,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本規范第9.2.1條關於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9.3.2柱中的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d/4,且不應小於6mm,d為縱向鋼筋的最大直徑;
2 箍筋間距不應大於400mm及構件截面的短邊尺寸,且不應大於15d,d為縱向鋼筋的最小直徑;
3 柱及其它受壓構件中的周邊箍筋應做成封閉式;對圓柱中的箍筋,搭接長度不應小於本規范第8.3.1條規定的錨固長度,且末端應做成135°彎鉤,彎鉤末端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5d,d為箍筋直徑:
4 當柱截面短邊尺寸大於400mm且各邊縱向鋼筋多於3根時,或當柱截面短邊尺寸不大於400mm但各邊縱向鋼筋多於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
5 柱中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3%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10d,且不應大於200mm,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箍筋末端應做成135°彎鉤,且彎鉤末端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6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環形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中考慮間接鋼筋的作用時,箍筋間距不應大於80mm及dcor/5,且不宜小於40mm,dcor為按箍筋內表面的核心截面直徑。
⑽ 樁基中鋼筋籠的作用是什麼
承受軸向壓力的樁:鋼筋籠是構造配置,對混凝土起到約束作用;
承受水平力的樁:鋼筋籠的縱向鋼筋承受彎矩產生的拉力、箍筋除了約束混凝土保證縱筋的位置外,還與混凝土共同承擔斜截面抗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