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預應力鋼筋如何計算
樓主,是應該是預應力鋼鉸線吧?如果是鋼鉸線的話,應是直徑15.2mm,每米重量是1.101公斤.
㈡ 預應力筋 平均張拉力的計算怎麼計算的
e是自然對數,其值約等於2.718。直線筋按pp=p計算,p=張拉控制應力*鋼絞線截面積*根數。
㈢ 如何確定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
計算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的方法:
1、後張法:先澆築混凝土,待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後再張拉預應力鋼材以形成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公式: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孔道長度+2×工作錨厚度+2×張拉設備長度(千斤頂,限位環等)+2×工具錨厚度+2×100mm(富餘量)
2、先張法:在混凝土構件預制過程中對其預先施加應力以提高構件性能。
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台座長度+2×張拉橫梁寬度+2×夾具厚度+2×100mm(富餘量)

後張法製作構件:先澆築混凝土,並在構件體內按預應力筋的位置留出相應的孔道,待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的強度(一般不低於設計強度標准值的75%)後。
在預留孔道中穿入預應力筋進行張拉,並利用錨具把張拉後的預應力筋錨固在構件的端部,依靠構件端部的錨具將預應力筋的預張拉力傳給混凝土,使其產生預壓應力;最後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漿,使預應力筋與混凝土構件形成整體。
先張法製作構件:預應力筋的張拉可採用單根張拉或多根同時張拉,當預應力筋數量不多,張拉設備拉力有限時常採用單根張拉。當預應力筋數量較多且密集布筋,另外張拉設備拉力較大時,則可採用多根同時張拉。
在確定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時,應考慮盡可能減少台座的傾覆力矩和偏心力,先張拉靠近台座截面重心處的預應力筋。在施工中為了提高構件的抗裂性能或為了部分抵消由於應力鬆弛、摩擦、鋼筋分批張拉以及預應力筋與張拉台座之間溫度因素產生的預應力損失,張拉應力可按設計值提高5%。
㈣ 預應力怎麼計算
預應力構件預應力鋼筋一般情況為下面的受力筋,與普通現澆構件鋼筋的損耗率是不同的內,套容的定額子目也是不的,壓光分開計算,所以你可以直接在計價軟體中增加4-184(後張法預應力鋼筋)子目,將根據設計計算預應力鋼筋重量輸入到子目的工程量表達式中即可(如圖),其餘鋼筋可以用鋼筋軟體直接計算即可。(如果你在鋼筋軟體中計算預應力鋼筋,匯總計算後,相同類型的鋼筋軟體會自動合並計算,無法單獨計算預應力鋼筋的)

㈤ 預應力鋼筋張拉力計算方法
預應力鋼來絞線張源拉計算
預應力鋼絞線共4束,採用Φj15.24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控制應力 σcon=0.75Ry=1395Mpa,單根張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100%σcon理論伸長量計算 伸長量計算公式如下:

㈥ 後張法預應力鋼筋的長度應該如何計算
規范和圖集上可以查計算方法,還要根據具體圖紙來算
㈦ 預應力筋伸長量怎麼計算
建議你《路橋施工計算手冊》334頁和《橋梁施工技術規范》(簡稱橋規定)的後附預應力筋張拉公式,裡面有公式里各個字母的取哪些數值,我是在EXCEL表裡編輯公式計算的。

㈧ 預應力鋼筋的伸長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當預應力構件產生時要給予預應力鋼筋一定拉力,在給予拉力時鋼筋會產生彈性變形並伴隨一定的塑性變形而伸長,兩種變形伸長長度和除以鋼筋原自由長度得出的百分數就是伸長率。定義和計算方法都有了。
㈨ 如何計算箱梁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
鋼筋下料計算不難
一點就會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
=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箍筋調整值見表1。
2.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㈩ 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
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長度的確定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鋼筋的彎鉤長度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有30°、45°、6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
4、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鋼筋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錨固長度,是指各種構件相互交接處彼此的鋼筋應互相錨固的長度。設計圖有明確規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按圖計算;,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計算。
GB50010—2002規范規定:
(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2)圈樑、構造柱鋼筋錨固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