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轉載]如何做好結算時的鋼筋工程量審核
現今使用鋼筋軟體不僅僅是用在招投標階段只為快速的計算出鋼筋的用量,最重要的是在後期工程竣工後,甲乙雙方在鋼筋工程量的對比審核過程。其實計算鋼筋工程量也不僅僅是只計算鋼筋的總用量,重要的環節也是後期的對量工作,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經歷在對量的過程中。而且工程竣工結算關繫到甲乙雙方的切身利益,在鋼筋工程量計算的過程中,由於工程量計算人員所處的地位、立場和目的不同,而且工程量計算人員的業務水平也存在差異,因而導致工程量計算的結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相差太大,就有有意壓低造價或高估冒算的可能。本文就如何做好工程竣工結算時的鋼筋工程量的審核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當前工程竣工結算鋼筋工程量計算存在的問題:1、對規范、圖集以及圖紙沒有明確規定的演算法理解不一 在對量的過程發生爭吵的原因在於對結構設計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由於鋼筋的構造及計算依據目前大部分是參照平法G101系列圖集,但是圖集也不能包打天下,不可能將所有工程的構造都包括在內,圖集屬於國家標准構造,既然是國家標准構造,那麼就決定了它主要解決普遍性問題,圖集上所列出的也是普遍存在的構造做法。但是非常規的怎麼辦?現在工程中往往會出現非常規的,非標準的,而且在實際計算鋼筋的過程中遇到了好多的問題是平法目前不能解決的,而且在國家相關的規范或標准中是無法找到依據的。比如鋼筋數量的演算法,一些按照向上取整加一,一些按照四捨五入加一的演算法,在行業內存在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方式,可謂是百家爭鳴。比如在北京地區的長城杯要求板受力筋距支座距離為50mm,剪力牆水平筋距樓板面為50mm,剪力牆垂直鋼筋距暗柱的距離為50mm;這種做法顯然和平法是矛盾的,但是這種做法在施工中已經養成了一種不是規定的規定;只要善於總結,這種問題在實際施工中存在很多;作為施工方在施工前一定要聯系設計人員確定具體的施工做法,同時辦理好洽商簽字手續,以免工程竣工結算時雙方產生矛盾爭執。 由於在施工方案中沒有明確措施筋的計算方式以及措施筋是否需要列入鋼筋工程量的計算中;有的雖然寫明了但是又缺少甲方簽字。 3、設計變更洽商簽證不嚴,准確度不夠,時間性不強 目前國內有部分工程的項目的甲方採取自行進行工程竣工結算的審核,但也有些項目甲方則委託造價咨詢部門審核,而搞結算審核的造價工程師施工時一般不在現場,結算時鋼筋工程量的計算依據主要是工程竣工圖、洽商變更、施工方案。雖然有這些資料和簽證,但不排除在各個施工環節(尤其是鋼筋隱蔽工程)具有情況不實的可能;施工中遇到問題不及時辦理洽商變更,竣工結算時搞突擊,事後補簽,致使根本沒有發生的事項也被列入結算資料。 4、設計變更審批手續不嚴 有的項目甲方不重視控制設計變更,不及時辦理設計變更的審批手續,結算時沒有正式的設計變更通知單,沒有設計變更引起的鋼筋工程量與投資增減的記錄。 5、鋼筋工程量計算不按規定計算 鋼筋工程量不按竣工圖尺寸和圖紙指定的規范即國家標注構造圖集中規定的鋼筋工程構造計算。如招標文件《技術條款》中規定:鋼材的計量應按施工圖紙所示的凈值計量;鋼筋應按監理人批準的鋼筋下料表,以直徑和長度計算,不計入鋼筋損耗和架設定位的附加鋼筋量。而施工單位在編報的竣工結算中往往加入鋼筋損耗和架立筋用量,由於沒有按規定計算,造成竣工結算鋼筋工程量增加。 6、一方顧慮結算審核過嚴,故意虛增鋼筋工程量 有的送審結算是由項目法人委託中介機構進行審核。施工單位為了給審核留足審減的空間,故意多報,虛增造價。 針對工程竣工結算中鋼筋工程量計算時出現的上述問題,在進行工程竣工結算鋼筋工程量審核時應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根據以上問題可以看出,鋼筋工程量在結算時的重要依據是:工程竣工圖;有設計、監理、施工方共同簽字的洽商變更資料;有甲方、施工方、監理共同簽字認可的鋼筋工程施工方案;圖紙總說明所指定的國家相關規范和標准構造圖集。 根據以上要求的工程結算時鋼筋工程量計算的依據可以看出,洽商變更的資料特別重要,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凡是規范、圖集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需要聯系設計人員,辦理洽商變更或補充構造做法說明,不要自行主張的擅自根據以往施工經驗進行鋼筋工程的施工,否則後期很難說服甲方這樣施工是對的;其實在施工中遇到了規范或圖集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咨詢設計,不要輕信任何專家的建議,因為所施工的工程只有該工程的結構設計人員才最有權威,除了結構設計人員外任何人給出的只是一些建議性的參考,不能作為工程結算時計算鋼筋工程量的依據。 竣工結算時鋼筋工程量計算是依據竣工圖紙、設計變更洽商記錄和圖紙指定的國家規范及標准構造圖集所規定的鋼筋工程量計算要求來計算的,是結算計算鋼筋工程量的基礎。實施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隱蔽性。審核鋼筋工程量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審核中,經常會發現結算的鋼筋工程量與實際完成的鋼筋工程量有出入。在審核多過程中對於多報的鋼筋工程量應該扣除,否則就直接損害了建設投資方的利益;對於漏算漏報的工程量,在反復核實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應將漏算漏報的鋼筋工程量進行補充,避免工程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損失。對於某些可疑的鋼筋工程量,必須查找洽商及施工記錄、鋼筋隱蔽工程驗收資料,才能確保准確無誤。 落實設計變更簽證。設計變更應由原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修改圖紙,設計、校審人員應簽字並加蓋公章,並經建設方駐現場代表、監理工程師審查同意。重大的設計變更應經原審批部門審批,否則不應列入鋼筋工程量計算依據之中。在審查設計變更時,除應有完整的變更手續外,還要注意設計變更後鋼筋工程量的計算。對計算有誤的鋼筋工程量應進行調整,對不符合變更手續要求的不能列入鋼筋工程量計算依據之中。 工程竣工結算階段審核鋼筋工程量是控制鋼筋工程用量及造價最重要的一關,若不能嚴格把關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是一項重要而又具體的工作,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要認真、細致、不少算、不漏算;同時也要尊重客觀事實,不多算,不隨意高估冒算。在以上基礎上保證鋼筋工程量盡可能的准確合理,做好鋼筋工程量的審核,去虛存實,促使竣工結算的審核過程嚴謹、和諧、高效,達到甲乙雙方均能接受的結果。
『貳』 用廣聯達鋼筋和甲方對帳,兩者爭執不下,差了幾十噸鋼筋。爭執焦點就是筏板和負一層到底應該是什麼畫法。
因沒有具體圖紙資料,無法弄清你所描述的負一層與筏板基礎問題,暫提供兩個解決辦法供參考吧:
1、私下速聯系該項目的結構設計師,虛心請教,請求指導正確畫法(當然不可告知目前的爭論狀態,否則,恐怕是得不到答案的了),請求最好能提供草圖,項目結構設計師相對是最權威人士,是最具有決定權與說服力的!這樣或許是解決問題的一條捷徑吧!
2、其實,最正確的畫法肯定只有一種,這需要深刻領會施工圖設計意圖、有關規范與標准規定,所以需從這幾方面下手,對照施工圖與規范條文規定,找出合理依據;或者找出對方的錯誤之處,以理服人,讓對方心服口服!這樣需要對規范與施工圖相當熟練,是很不容易的!
祝福好運吧!阿彌陀佛!
『叄』 工程對量基本原則、思路及注意事項
(一) 對量的一些基本原則
不論是手工對量、軟體對量還是軟體與手工對量,對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還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則性的共性的東西確定下來如鋼筋採用什麼接頭,如土方的挖運填的界定。然後「從粗到細,先易後難,控大量調小量,求同存異,相互溝通。」以前常採用的搜查法不太適應新形勢下對工程量的精度要求,現在更多是全面審核法。對量不僅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很高的建築專業素養,一定的施工經驗,對規范和定額的正確理解,精確快速計算工程量的技能還需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談判的藝術等等,在計算工程量時就要考慮後續的對量工作,盡量表達清楚,包括圖紙號、名稱、位置和構件的基本屬性,每種量都要有據可依,對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不論是什麼量都要有充分的說服力,不能強加於人,只有得到對方認可簽字才算對完量。每次對結束後都要有記錄,解決了些什麼問題,還有那些問題有爭議,對增減的細目和原因要羅列清楚,這樣對量過程就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後參與對量的雙方或三方在上面簽字蓋章,特別是涉及到爭議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問題,因為責任問題,對量的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二)手工對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是手工對量,也是先對總量,如果比較接近就OK了,但這種情況是極少的,雙方的量肯定有差異的並且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冷靜,有經驗的預算員會很快發現、識別對方的錯誤,並做到有的放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送審的資料做得極為隱蔽和巧妙,這就需要審價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和足夠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確定位對方的錯誤所在那麼可以按構件按樓層按材料分別進行核對。先對各種構件的量,如柱樑板牆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種構件,如果是梁相差最大,那麼就按樓層進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個樓層,然後對這個樓層中的各種編號的梁進行核實,應該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這個時候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就是能找出對方的有共性的問題。雙方的計算式應該都能看得懂,但對帳時肯定有增減和修改。手工對帳的好處在於計算式清晰易懂,計算過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維習慣,但缺點在於重新匯總統計效率太低,從而影響對帳工期。手工算量和對量對於一些簡單小型的工程還可應付,對於處理一些大型和復雜的工程會有一定的難度。(三)軟體對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雙方都是用軟體做並且是用同一軟體做,對量會方便輕松許多,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互相交換文件,檢查對方軟體中計算設置是否正確,建模是否與圖紙一致,參數輸入是否正確,構件是否有遺漏,樓層設置是否正確,套用做法是否正確,代碼是否選擇正確等等,只要這些東西都做正確了,那麼計算結果應該是基本對的。如果發現對方的准確率較低,就需逐個構件檢查。只要仔細檢查一定會發現計算的錯誤和漏洞。如果被對方發現了錯誤後就要勇於承認,不可固執已見。遇到雙方意見無論如何磨合交流也不統一可以提交給領導,不能糾纏太久影響後面的工作。有些分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小。軟體對量的優勢在於它能實時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方便、直觀、高效。未來的趨勢必然是軟體對量,手工算量和對量的落後方式必將淘汰。(四)混合型對量的注意事項所謂混合型對量就是指軟體與手工對帳,這是我所遇到的最多的情況,因為我一般是用軟體做的,而對方常常是用手工做的,現狀也是手工算工程量的人是多數,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假如我是咨詢方,對方是施工方,我一般是將文件拷給對方,或把各種明細明匯總表列印給對方,讓對方檢查文件中存在的問題,然後集中起來形成書面的東西反饋到我這里,下次對帳時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充修改和增減,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做加法,因為對方如果發現我多算的地方肯定是不吭聲的,所以我一開始做工程時都比較認真仔細,力求精確,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率,雖然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把誤差率控制在1.5%以內。如果對自己的計算結果沒有十分的把握我建議不要輕易地把自己的文件拷給對方,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審計風險。有人說既然我是審價應該是審對方的量,為什麼反其道而行之,這關鍵是由對方計算的方式所決定的,對方是用手工做的,在它上面做修改增減後重新計算匯總是個難題,而軟體是不存在這問題的,並且軟體計算是完全可信賴的,當然也不能過分依賴軟體失去自我,對軟體的計算結果也要復核其正確性。(五)新的對量方式現在還有一種先進的全新的對量方式就是網上對量,通過QQ或MSN進行實時遠程對量,減少雙方路途上往返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為減少城市交通臃堵作點貢獻。操作方式是主要是打開各自的算量文件和QQ或MSN,對照圖紙逐項進行核對,可以截圖,可以發匯總表,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視頻對話,與面對面的對量效果是一樣的。並且QQ上都有聊天記錄,同樣具有法律效果,避免對方反悔。網上對量超越了時空和地點的限制,延伸和擴大了結算對量的方式。盡管如此,網上對量結束後還需要進行簽字蓋章。網上對量對操作者的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較高,還須有上網條件和軟體算量的技能。(六)結束語根據我歷年對帳的經驗,計算結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沒有的。計算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施工方往往故意高估冒算,甲方和咨詢單位往往算得比實際消耗還少,這是由於所處的立場所決定的。2、施工方對定額的理解不如咨詢單位,但甲方、咨詢單位對施工工藝不是很熟,這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差異。3、施工方對鋼筋規范圖籍的理解要比咨詢單位要深,因為施工單位做鋼筋翻樣的人是直接參與施工管理過程的而甲方和咨詢單位對鋼筋規范圖籍不是很熟,這樣也會影響鋼筋的量,對量時更是缺乏共同語言。4、對圖紙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一般施工方對圖紙的理解要比咨詢單位正確些,特別是對設計變更,許多咨詢單位是很茫然而施工方一清二楚。這樣必然會出現結果的不同。5、工程量計算的工具和方式不同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不同,同一工程用手工與軟體計算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用不同軟體也會有不同的計算結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軟體計算結果也截然不同。6、施工單位送審的鋼筋計算書往往是按施工的思路進行計算而甲方和咨詢單位一般是按預算的規則操作,這種計算結果會有所不同。7、經驗豐富的預算員與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計算出來的結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計算漏項錯算現象較普遍。有些大項目涉及數億資金和幾萬噸鋼筋,在對帳前就應制定周密的對量策略、計劃和進度並且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度調整,以確保對量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帳要達到游刃有餘的境界需要經驗的積累,如何在對帳時取得主動,如何做到知彼知已,如何對症下葯,如何掌控復雜的局面,如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何能不對帳就能把量定下來,如何快速准確地對量,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如何做到各方滿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熟練運用對量技巧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對量流程和標准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和成熟。
相信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工程對量基本原則、思路及注意事項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肆』 建築工地鋼筋用量誤差范圍
如果是提材料計來劃,考慮實源際用量的話,只能多不能少,鋼筋加工是有損耗的,切出的短頭有些是沒用的,比如套絲之前要切掉端頭保證端部平整,這時切掉的端頭就沒法用了,有的鋼筋下料剩的短頭也用不上,再或者有一些下錯料的,也會造成浪費,所以,進料一定要有餘量,不能到最後就差3根鋼筋,也沒法去單獨拉一趟,也沒人賣啊。
如果是預結算,你是施工單位的,那就多算點,反正最後甲方結算時也會往下扣,如果你是甲方的,那就正好相反了,少算點,扣施工單位,即使沒扣下來,也不虧。
總之,現場用量只能大不能小。誤差一般控制在1-3%左右,具體要看實際用量,1噸的3%跟100噸的3%那差別就大了。實際控制中,最多別超過0.5噸,基本就算正常。
『伍』 鋼筋價差如何計算
方法一:鋼筋來總量(t)*(4500+4600+4560+4680)/4.
這種方法是在源雙方在鋼筋進場的各月用量有分歧的時候,或者是粗糙點的方式,很多房地產單位均按此做;
方法二:∑當月鋼筋進料數量(t)*當季價格
這種方法比較准確,但當月的材料的量上可能會存在分歧,比如買了1000T,但只用500T,或者是第一季度進的放到第二季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