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混凝土梁內腹筋由什麼和什麼構成腹筋的作用是什麼
一、保持梁骨架的剛度
腰筋和拉筋的直徑和間距要考慮到施工中的荷載作用。當混凝土梁很高時,高大的鋼筋骨架要承受鋼筋自重,特別是施工中的施工機具、施工人員和施工材料的荷載,就可能使鋼筋骨架發生位移和變形,導致鋼筋尺寸跑位,這樣便會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保護層厚度,從而影響梁的耐久性。設置適量的腰筋和拉筋,與鋼筋骨架中的箍筋綁扎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有效地約束鋼筋骨架的變形,增大了鋼筋骨架的剛度和穩定性。這是最主要的作用
二、限制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混凝土澆築後必須保持足夠的濕度和溫度,才能保證水泥的不斷水化,以使混凝土的強度不斷發展,如果過早失水,會造成強度的下降,而且形成的結構疏鬆,產生大量的干縮裂縫。由於在混凝土梁的上下部都配置了鋼筋,可以約束混凝土的收縮和阻止裂縫的產生。當梁高超過700mm,裂縫就會出現在梁的中部,進而向四周延伸,影響梁的外部觀感、完整性和耐久性。在梁的中部設置腰筋,便可以控制這些裂縫的出現和產生。
三、減少受拉區裂縫的伸展
當梁承受的荷載較大時,梁的受拉區混凝土會開裂,隨著荷載的增加,這些裂縫會匯集成寬度較大的根狀裂縫向梁的上部延伸,從而影響梁的受力性能。設置腰筋便可以約束這些根狀裂縫的伸展,提高梁的承載力。但是說實話,當縱筋都承受不了的時候,腰筋本身也起不了太顯著的作用,所以終歸只能「限制、約束」受拉區裂縫的伸展
歡迎追問
『貳』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由幾部分的組成
混凝土是由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等作集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回摻合料)答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最早的混凝土裡面是沒有鋼筋的,這種混凝土稱作素混凝土,成分為水泥、砂、碎石、水、有些也摻外加劑。
而素混凝土是很脆的,因此這樣的混凝土只能用於房屋的基礎、柱子等主要承受壓力的結構,而不能用於房屋的大梁、樓板等主要承受拉力的結構。
混凝土科學的第一次革命是在素混凝土裡面加入了鋼筋,混凝土將鋼筋緊緊地包裹在一起,這樣的混凝土叫做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在受到外來荷載的時候,兩種材料發揮了各自的受力特性:素混凝土主要用來承受壓力,鋼筋主要用來承受拉力。
『叄』 建築結構圖 由 哪些部分 組成
4.4 結 構
4.4.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4.4.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4.4.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同3.5.2條);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4.4.4 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4.4.5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4.4.6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4.4.7 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2 預制構件應繪出:
1)構件模板圖,應表示模板尺寸、軸線關系、預留洞及預埋件位置、尺寸,預埋件編號、必要的標高等;後張預應力構件尚需表示預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張拉端、錨固端等;
2)構件配筋圖:縱剖面表示鋼筋形式、箍筋直徑與間距,配筋復雜時宜將非預應力筋分離繪出;橫剖面註明斷面尺寸、鋼筋規格、位置、數量等;
3)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現澆或預制構件,在滿足上述規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繪制。
4.4.8 節點構造詳圖
1 對於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繪制節點構造詳圖(可採用標准設計通用詳圖集)。
2 預制裝配式結構的節點,梁、柱與牆體錨拉等詳圖應繪出平、剖面,註明相互定位關系,構件代號、連接材料、附加鋼筋(或埋件)的規格、型號、性能、數量,並註明連接方法以及對施工安裝、後澆混凝土的有關要求等。
3 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4.4.9 其他圖紙
1 樓梯圖:應繪出每層樓梯結構平面布置及剖面圖,註明尺寸、構件代號、標高;梯梁、梯板詳圖(可用列表法繪制)。
2 預埋件:應繪出其平面、側面,註明尺寸、鋼材和錨筋的規格、型號、性能、焊接要求。
3 特種結構和構築物:如水池、水箱、煙囪、煙道、管架、地溝、擋土牆、筒倉、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設備基礎、工作平台等,均宜單獨繪圖;應繪出平面、特徵部位剖面及配筋,註明定位關系、尺寸、標高、材料品種和規格、型號、性能。
4.4.10 建築幕牆的結構設計文件
1 按有關規范規定,幕牆構件在豎向、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設計計算書。
2 施工圖紙,包括: 1) 封面,目錄(單另成冊時);
2) 幕牆構件立面布置圖,圖中標注牆面材料、豎向和水平龍骨(或鋼索)材料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3)牆材與龍骨、各向龍骨間的連接,安裝詳圖;
4) 主龍骨與主體結構連接的構造詳圖及連接件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註:當建築幕牆的結構設計由有設計資質的幕牆公司按建築設計要求承擔設計時,主體結構設計人員應審查幕牆與相連的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4.4.11 鋼結構
1 鋼結構設計制圖分為鋼結構設計圖和鋼結構施工詳圖兩階段。
2 鋼結構設計圖應由具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完成,設計圖的內容和深度應滿足編制鋼結構施工詳圖的要求;鋼結構施工詳圖(即加工製作圖)一般應由具有鋼結構專項設計資質的加工製作單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該項資質的其他單位完成。
註:若設計合同未指明要求設計鋼結構施工詳圖,則鋼結構設計內容僅為鋼結構設計圖。
3 鋼結構設計圖
1)設計說明:設計依據、荷載資料、項門類別、工程概況、所用鋼材牌號和質量等級(必要時提出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成份要求)及連接件的型號、規格、焊縫質量等級、防腐及防火措施;
2)基礎平囪及詳圖應表達鋼柱與下部混凝土構件的連結構造詳圖;
3)結構平面(包括各層樓面、屋面)布置圖應註明定位關系,標高,構件(可用單線繪制)的位置及編號、節點詳圖索引號等;必要時應繪制檁條,牆梁布置圖和關鍵剖面圖;空間網架應繪制上、下弦桿和關鍵剖面圖:
4)構件與節點詳圖 a) 簡單的鋼梁、柱可用統一詳圖和列表法表示,註明構件鋼材牌號、尺寸、規格、加勁肋做法,連接節點詳圖,施工、安裝要求;出格構式梁、柱、支撐應繪出平、剖面(必要時加立面)、與定位尺寸、總尺寸、分尺寸、註明單構件型號、規格,組裝節點和其他構件連接詳圖。
4 鋼結構施工詳圖 根據鋼結構設計圖編制組成結構構件的每個零件的放大圖,標准細部尺寸、材質要求、加工精度、工藝流程要求、焊縫質量等級等,宜對零件進行編號;並考慮運輸和安裝能力確定構件的分段和拼裝節點。
4.4.12 結構計算書(內部歸檔)
1 採用手算的結構計算書,應給出構件平面布置簡圖和計算簡圖;結構計算書內容宜完整、清楚,計算步驟要條理分明,引用數據有可靠依據,採用計算圖表及不常用的計算公式,應註明其來源出處,構件編號、計算結果應與圖紙一致。
2 當採用計算機程序計算時,應在計算書中註明所採用的計算程序名稱、代號、版本及編制單位,計算程序必須經過有效審定(或鑒定),電算結果應經分析認可,總體輸入信息、計算模型、幾何簡圖、荷載簡圖和結果輸出應整理成冊。
3 採用結構標准圖或重復利用圖時,宜根據圖集的說明,結合工程進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應作為結構計算書的內容。
4 所有計算書應校審,並由設計、校對、審核人在計算書封面上簽字,作為技術文件歸檔。
以上是建設部頒布的「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中的部份內容,你要看這個文件的全部內容,可以在網上下載,地址是:
http://www.supnow.com/articles/banfaguiding/design/guiding-sjsd.htm
『肆』 梁詳圖是由鋼筋表和什麼組成
應該還要加上樑的各設計特徵斷面。
『伍』 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載力主要由哪三個部分構成
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剪壓區混凝土抗剪力Vc、箍專筋所能承受的剪力屬Vsv和彎起鋼筋所能承受的剪力Vsb組成
其中前兩項因為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目前尚無法分別給予精確定量,計算時二者通常綜合考慮,用Vcs表示
『陸』 鋼筋混凝土構件結構詳圖又稱,由——圖組成
細部構造圖,由「部件構造圖、鋼筋布置圖、鋼筋圖、鋼筋明細表」組成。
『柒』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一般應包括哪些內容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可分為四部分:
基礎平面布置、詳圖
結構平面模板、梁、板、柱子配筋版
樓梯平權面、梁、板配筋
其它
鋼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鋼筋網、鋼板或纖維而構成的一種組合材料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捌』 鋼筋混凝土梁的分類構造
鋼筋混凝土梁按其截面形式,可分為矩形梁、T形梁、工字梁、槽形梁和箱形梁。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現澆梁、預制梁和預制現澆疊合梁。按其配筋類型,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梁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按其結構簡圖,可分為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主梁和次梁等。
鋼筋混凝土梁的典型配筋構造如圖1,在主要承受彎矩的區段內,沿梁的下部配置縱向受力鋼筋,以承擔彎矩所 引起的拉力。在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區段內,配置橫向箍筋和斜向鋼筋,以承擔剪力並和縱向鋼筋共同承擔彎矩。斜向鋼筋一般由縱向鋼筋彎起,故也稱彎起鋼筋。為了固定箍筋位置並使其與縱向受力筋共同構成剛勁的骨架,在梁內尚須設置架立鋼筋。當梁較高時,為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及承受由於混凝土干縮和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應力,在梁的側面沿梁高每隔300~400毫米需設置直徑不小於10毫米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用拉筋連接。為了保證鋼筋不被銹蝕,同時保證鋼筋與混凝土緊密粘結,梁內鋼筋的側面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為25毫米(對混凝土標號較高的預制構件,可減為20毫米)。箍筋距離混凝土表面不小於15毫米。為了能有效地利用高強鋼材,避免混凝土開裂或減小裂縫寬度,以及提高梁的剛度,對梁的縱向受力筋可以全部或部分施加預應力(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玖』 鋼筋混凝土構件(結構)圖由什麼組成
鋼筋在混凝土中不是單根游離放置的,而是將各鋼筋用鐵絲綁扎或焊接成鋼專筋骨架或網屬片。
受力鋼筋承受構件內力的主要鋼筋。架立鋼筋起架立作用,以構成鋼筋骨架。箍筋固定各鋼筋的位置並承受剪力。分布用於板式結構中,將板面承受的力分配給受力鋼筋,並防止混凝土開裂,同時也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
(9)鋼筋混凝土梁詳圖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普通混凝土以水泥為主要膠凝材料,與水、砂、石子,必要時摻入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按適當比例配合,經過均勻攪拌、密實成型及養護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主要劃分為兩個階段與狀態:凝結硬化前的塑性狀態,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後的堅硬狀態,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拾』 梁是由什麼組成的鋼筋混凝土
可以用鋼筋混凝土材料製成。
鋼筋混凝土梁既可作成獨立梁,也可與鋼筋混凝土板組成整體的梁-板式樓蓋,或與鋼筋混凝土柱組成整體的單層或多層框架。鋼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種多樣,是房屋建築、橋梁建築等工程結構中最基本的承重構件,應用范圍極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