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波峰焊焊接出现空洞该怎么解决
你所说的空洞为针孔现象。可以造成此类不良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焊盘设计,波峰高度,炉温,预热温度等。如果不是设计问题,或许就是PCB板受潮的原因。如果都不是,那你就把助焊剂流量适当开大点,把预热温度调低,炉温控制在256度左右,链速放慢点。当然这些参数也是要取决于什么类型的板。
⑵ pcb印制电路中孔内焊料空洞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你描述的应该是气孔吧!下面是空洞和气孔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你参考一下 空洞形成原因:
1.孔线配合关系严重失调,孔大引线小波峰焊接几乎100%出现空穴现象
2.PCB打孔偏离了焊盘中心。
3.焊盘不完整。
4.孔周围有毛刺或被氧化。
5.引线氧化,脏污,预处理不良。
空洞解决方案:
1.调整孔线配合。
2.提高焊盘孔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3.改善PCB的加工质量。
4.改善焊盘和引线表面洁净状态和可焊性。
气孔(气泡/针孔)
焊料杂质超标,AL含量过高,会使焊点多空。更换焊料。
焊料表面氧化物,残渣,污染严重。每天结束工作后应清理残渣。
波峰高度过低,不利于排气。波峰高度一般控制在印制板厚度的2/3处。
气孔(气泡或针孔)形成原因:
1.助焊剂过量或焊前容积发挥不充分。
2.基板受潮。
3.孔位和引线间隙大小,基板排气不畅。
4.孔金属不良。
波峰焊接时被加热基体的热容量很大,虽然焊接已结束,但尚未冷却,由于热惯性,温度仍然上升,此时焊点外侧开始凝固,而焊点内部温度降低较慢,残留的气体仍然继续膨胀,挤压外表面即将凝固的钎料而喷出从而在焊点内形及气孔。
气孔(气泡或针孔)解决方案:
1.加大预热温度,充分发挥助焊剂。
2.减短基板预存时间。
3.正确设计焊盘,确保排气通畅
4.防止焊盘金属氧化污染。
⑶ 氩弧焊焊接中焊缝有孔是怎么回事
1、气孔产生的原因:
(1)没有及时清理焊缝。铝、镁及其合金的表面存在一层致密难熔的氧化膜覆盖在焊接熔池表面,如不及时清除,焊接时会造成未熔合,在焊缝表面还会形成皱皮或产生内气孔、夹渣,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2)工作时风速过大。实际对口间隙过大时,需先在管道坡口一侧堆焊过渡层。搭建临时避风设施,严格控制焊接作业处的风速,因风速超过一定范围,极易产生气孔。
2、裂纹产生的原因:
(1)熄弧过快。熄弧与焊条电弧焊不同,如熄弧过快,则易产生弧坑裂纹,所以操作时要将熔池引向边缘或母材较厚处,然后逐渐缩小熔池慢慢熄弧,最后关闭保护气体。
(2)选用热压铸模。热压铸模常有龟甲裂纹状,大部分是由热应力所引起,亦有因表面氧化或压铸原料之腐蚀所引起,热处理调至适当硬度改善其寿命,硬度太低或太高均不适用。
(3)如何解决管道焊接中的空洞问题扩展阅读
1、氩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护气体,比空气密度大25%,在平焊时有利于对焊接电弧进行保护,降低了保护气体的消耗。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的气体,即使在高温下也不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没有了合金元素氧化烧损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氩弧焊的电弧燃烧稳定,热量集中,弧柱温度高,焊接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窄,所焊的焊件应力、变形、裂纹倾向小
⑷ 管道环焊缝机器人焊接时,收弧时的弧坑怎么解决
管道环缝机器人自动焊接,收弧时出现弧坑是焊接参数设置问题。
打开焊机主机前面板的“收弧电压”、收弧电流功能,长焊缝焊接时收弧电流、收弧电压可以起到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的衰竭作用。利用衰竭功能降低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给因焊接参数过大引起的弧坑起到补偿作用,自动补充熔滴至弧坑填满。
管道环缝焊接机器人焊接,适用于大长焊缝。必须打开并设置焊机主机前面板的收弧功能。
⑸ 手工电焊管道焊接缝隙大怎么焊接
1、电焊工不论焊直径多大的管道,对口缝隙都是一样的,应按工艺要求焊接。
2、焊接大直径管道的横缝;
a)可用φ3.2或φ4.0的焊条,按图纸要求开坡口,对口间隙一般等于焊条直径,焊接电流与立缝差不多或稍大一点,焊条与管道成75-80度。
b)管道外面焊缝先焊第一遍,选用细焊条,可采用短弧小斜圆圈形运条法焊接,便可得到合适的熔深,运条速度应稍快些,避免焊条熔化金属过多地聚集在某一点上形成焊瘤。
c)第二道焊缝采用斜圆圈运条法.在施焊过程中,为防止焊缝表面咬边和下面产生熔化金属下淌现象,每个斜圆圈形与焊缝中心线的斜度不得大于45度。当焊条末端运到斜圆上面时,电弧应更短,并稍停片刻,然后缓慢将电弧引到焊缝的下边,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各种缺陷,使焊缝成形良好。
d)管道里面焊缝的焊接基本与外面焊缝相同。
3、焊大直径管道焊立缝;
a)使用焊条及对口方式与上述横缝相同,焊接电流与横缝差不多或稍小一点,焊条与管道焊缝成75-80度,并随与管道的相对位置变换。
b)管道外面焊缝先焊第一遍,选用细焊条,可采用短弧小斜圆圈形运条法焊接,便可得到合适的熔深,运条速度应稍快些,避免焊条熔化金属过多地聚集在某一点上形成焊瘤。
c)
第二道焊缝采用半圆圈运条法.在施焊过程中,为防止焊缝表面咬边和产生熔化金属下淌现象,多注意熔池温度。当焊条
运到两边时并稍停片刻,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各种缺陷,使焊缝成形良好。
d)管道里面焊缝的焊接基本与外面焊缝相同。
⑹ 焊接后钢管出现裂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出现裂缝的原因:
1.焊缝收缩应力太大,容易产生缓慢裂纹。
2.焊缝受热不均匀,容易发生脆性专。
3.焊接方法和顺序不合属理。
4.层间温度控制不好。
防止措施:
1.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采用对称焊。
2.多层多道焊,焊完每一道焊缝(别是打底 焊)时要认真处理好焊缝表面的焊渣、氧化皮,以防止赃物在下一层焊缝中形成缺陷。
3.调整冷却速度,冷却越快,变形越大。结晶裂纹倾向也越大。
4.焊后消除残余应力。
⑺ 氩弧焊焊接中出现气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氩狐焊焊接中出现气孔原因:电弧保护不好,弧太长。焊条或焊剂受潮,气体保护介质不纯。坡口清理不干净。
危害:从表面上看是减少了焊缝的工作截面;更危险的是和其他缺欠叠加造成贯穿性缺欠,破坏焊缝的致密性。连续气孔则是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防治要点:在焊接前对气路(包括减压表、加热器、流量计、导管等)进行检查,保证气体的纯度;在焊接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电弧电压和送丝速度。保持一定的焊丝伸出长.下向立焊时控制合适的焊接速度。
氩弧焊因为热影响区域大,工件在修补后常常会造成变形、硬度过高、砂眼、局部退火、开裂、针孔、磨损、划伤、咬边、或者是结合力不够及内应力损伤等缺点。
尤其在精密铸造件细小缺陷的修补过程在表面突出。在精密铸件缺陷的修补领域可以使用冷焊机来替代氩弧焊,由于冷焊机放热量小,较好的克服了氩弧焊的缺点,弥补了精密铸件的修复难题。
⑻ 在焊接过程中怎样解决焊角不对称,气孔,萎缩,缩孔。
外部缺陷
一、焊缝成型差
1、现象
焊缝波纹粗劣,焊缝不均匀、不整齐,焊缝与母材不圆滑过渡,焊接接头差,焊缝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
焊缝成型差的原因有:焊件坡口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不均匀;焊口清理不干净;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接中运条(枪)速度过快或过慢;焊条(枪)摆动幅度过大或过小;焊条(枪)施焊角度选择不当等。
3、防治措施
⑴焊件的坡口角度和装配间隙必须符合图纸设计或所执行标准的要求。
⑵焊件坡口打磨清理干净,无锈、无垢、无脂等污物杂质,露出金属光泽。
⑶加强焊接联系,提高焊接操作水平,熟悉焊接施工环境。
⑷根据不同的焊接位置、焊接方法、不同的对口间隙等,按照焊接工艺卡和操作技能要求,选择合理的焊接电流参数、施焊速度和焊条(枪)的角度。
4、治理措施
⑴加强焊后自检和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⑵对于焊缝成型差的焊缝,进行打磨、补焊;
⑶达不到验收标准要求,成型太差的焊缝实行割口或换件重焊;
⑷加强焊接验收标准的学习,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二、焊缝余高不合格
1、现象
管道焊口和板对接焊缝余高大于3㎜;局部出现负余高;余高差过大;角焊缝高度不够或焊角尺寸过大,余高差过大。
2、原因分析
焊接电流选择不当;运条(枪)速度不均匀,过快或过慢;焊条(枪)摆动幅度不均匀;焊条(枪)施焊角度选择不当等。
3、防治措施
⑴根据不同焊接位置、焊接方法,选择合理的焊接电流参数;
⑵增强焊工责任心,焊接速度适合所选的焊接电流,运条(枪)速度均匀,避免忽快忽慢;
⑶焊条(枪)摆动幅度不一致,摆动速度合理、均匀;
⑷注意保持正确的焊条(枪)角度。
4、治理措施
⑴加强焊工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焊缝盖面水平;
⑵对焊缝进行必要的打磨和补焊;
⑶加强焊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技术员的交底中,对焊角角度要求做详细说明。
三、焊缝宽窄差不合格
1、现象
焊缝边缘不匀直,焊缝宽窄差大于3㎜。
2、原因分析
焊条(枪)摆动幅度不一致,部分地方幅度过大,部分地方摆动过小;焊条(枪)角度不合适;焊接位置困难,妨碍焊接人员视线。
3、防治措施
⑴加强焊工焊接责任心,提高焊接时的注意力;
⑵采取正确的焊条(枪)角度;
⑶熟悉现场焊接位置,提前制定必要焊接施工措施。
4、治理措施
⑴加强练习,提高焊工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克服困难位置焊接的能力;
⑵提高焊工质量意识,重视焊缝外观质量;
⑶焊缝盖面完毕,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焊缝进行修磨,必要时进行补焊。
四、咬边
1、现象
焊缝与木材熔合不好,出现沟槽,深度大于0.5㎜,总长度大于焊缝长度的10%或大于验收标准要求的长度。
2、原因分析
焊接线能量大,电弧过长,焊条(枪)角度不当,焊条(丝)送进速度不合适等都是造成咬边的原因。
3、治理措施
⑴根据焊接项目、位置,焊接规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流参数;
⑵控制电弧长度,尽量使用短弧焊接;
⑶掌握必要的运条(枪)方法和技巧;
⑷焊条(丝)送进速度与所选焊接电流参数协调;
⑸注意焊缝边缘与母材熔化结合时的焊条(枪)角度。
4、治理措施
⑴对检查中发现的焊缝咬边,进行打磨清理、补焊,使之符合验收标准要求;
⑵加强质量标准的学习,提高焊工质量意识;
⑶加强练习,提高防止咬边缺陷的操作技能。
五、错口
1、现象
表现为焊缝两侧外壁母材不在同一平面上,错口量大于10%母材厚度或超过4㎜。
2、原因分析
焊件对口不符合要求,焊工在对口不合适的情况下点固和焊接。
3、防治措施
⑴加强安装工的培训和责任心;
⑵对口过程中使用必要的测量工器具;
⑶对于对口不符合要求的焊件,焊工不得点固和焊接。
4、治理措施
⑴加强标准和安装技能学习,提高安装工技术水平;
⑵对于产生错口,不符合验收标准的焊接接头,采取割除、重新对口和焊接。
六、弯折
1、现象
由于焊缝的横向收缩或安装对口偏差而造成的垂直于焊缝的两侧母材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定的夹角。
2、原因分析
⑴安装对口不合适,本身形成一定夹角;
⑵焊缝熔敷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本身横向收缩;
⑶焊接过程不对称施焊。
3、防治措施
⑴保证安装对口质量;
⑵对于大件不对称焊缝,预留反变形余量;
⑶对称点固、对称施焊;
⑷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
4、治理措施
⑴对于可以使用火焰校正的焊件,采取火焰校正措施;
⑵对于不对称焊缝,合理计算并采取预留反变形余量等措施;
⑶采取合理焊接顺序,尽量减少焊缝横向收缩,采取对称施焊措施;
⑷对于弯折超标的焊接接头,无法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割除,重新对口焊接。
七、弧坑
1、现象
焊接收弧过程中形成表面凹陷,并常伴随着缩孔、裂纹等缺陷。
2、原因分析
焊接收弧中熔池不饱满就进行收弧,停止焊接,焊工对收弧情况估计不足,停弧时间掌握不准。
3、防治措施
⑴延长收弧时间;
⑵采取正确的收弧方法。
4、治理措施
⑴加强焊工操作技能练习,掌握各种收弧、停弧和接头的焊接操作方法;
⑵加强焊工责任心;
⑶对已经形成对弧坑进行打磨清理并补焊。
八、表面气孔
1、现象
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未完全溢出熔池(一部分溢出),而熔池已经凝固,在焊缝表面形成孔洞。
2、原因分析
⑴焊接过程中由于防风措施不严格,熔池混入气体;
⑵焊接材料没有经过烘培或烘培不符合要求,焊丝清理不干净,在焊接过程中自身产生气体进入熔池;
⑶熔池温度低,凝固时间短;
⑷焊件清理不干净,杂质在焊接高温时产生气体进入熔池;
⑸电弧过长,氩弧焊时保护气体流量过大或过小,保护效果不好等。
3、防治措施
⑴母材、焊丝按照要求清理干净。
⑵焊条按照要求烘培。
⑶防风措施严格,无穿堂风等。
⑷选用合适的焊接线能量参数,焊接速度不能过快,电弧不能过长,正确掌握起弧、运条、息弧等操作要领。
⑸氩弧焊时保护气流流量合适,氩气纯度符合要求。
4、治理措施
⑴焊接材料、母材打磨清理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⑵加强焊工练习,提高操作水平和操作经验;
⑶对有表面气孔的焊缝,机械打磨清除缺陷,必要时进行补焊。
九、表面夹渣
1、现象
在焊接过程中,主要是在层与层间出现外部看到的药皮夹渣。
2、原因分析
⑴多层多道焊接时,层间药皮清理不干净;
⑵焊接线能量小,焊接速度快;
⑶焊接操作手法不当;
⑷前一层焊缝表面不平或焊件表面不符合要求。
3、防治措施
⑴加强焊件表面打磨,多层多道焊时层间药皮必须清理干净方可进行次层焊接;
⑵选择合理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
⑶加强焊工练习,提高焊接操作水平。
4、治理措施
⑴严格按照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焊;
⑵对出现表面夹渣的焊缝,进行打磨清除,必要时进行补焊。
十、表面裂纹
1、现象
在焊接接头的焊缝、熔合线、热影响区出现的表面开裂缺陷。
2、原因分析
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因为不同的钢种、焊接方法、焊接环境、预热要求、焊接接头中杂质的含量、装配及焊接应力的大小等不同,但产生表面裂纹的根本原因是产生裂纹的内部诱因和必须的应力有两点。
3、防治措施
⑴严格按照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各种焊接条件;
⑵提高焊接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使用的焊接方法;
⑶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等措施,减少焊接应力等。
4、治理措施
⑴针对每种产生裂纹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⑵对已经产生裂纹的焊接接头,采取挖补措施处理。
十一、焊缝表面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净,电弧擦伤焊件
1、现象
焊缝焊接完毕,焊接接头表面药皮、飞溅物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净,留有药皮或飞溅物;焊接施工过程中不注意,电弧擦伤管壁等焊件造成弧疤。
2、原因分析
⑴焊工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
⑵焊接工器具准备不全或有缺陷。
3、防治措施
⑴焊接前检查工器具,准备齐全并且正常;
⑵加强技术交底,增强焊工责任心,提高质量意识。
4、治理措施
⑴制定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
⑵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支吊架等T型焊接接头焊缝不包角
1、现象
T型焊接接头不包角焊接。
2、原因分析
⑴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楚或未交底;
⑵施焊焊工经验不足或质量意识差,对其危害认识不够。
3、防治措施
⑴焊接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焊接质量;
⑵焊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施焊。
4、治理措施
⑴加强技术交底,提高焊工的质量意识并认识其中的危害性;
⑵加强过程监督和焊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三、焊接变形
1、现象
焊接变形因焊件的不同而表现为翘起、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等多种型式。
2、原因分析
造成焊接变形的原因有:装配顺序不合理、强力对口、焊接组有收缩自由度小、焊接顺序不合理等。
3、防治措施
⑴施焊前制定严格的焊接工艺措施,确定好装配顺序、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方法、焊接规范、焊接线能量等;
⑵焊前进行技术交底,焊工严格按照措施施工;
⑶适当利用反变形法。
4、治理措施
⑴严格按照措施施工;
⑵焊接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焊接;
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⑼ 氩弧焊的气孔问题怎么解决
氩弧焊的气孔问题:做好焊前的清理工作,就可以避免气控问题:
气体纯度达不到要求。在正式焊接之前在清理干净的铁板试焊,不要加丝,如出现气孔则需更换气体;气流量过大,或过小。气流量的大小应根据喷嘴的大小来调节,一般喷嘴越大,气流量越大;气体紊流。当喷嘴内有飞溅物,或钨极夹头膨胀;
气管破损。当气管破损时,在焊接起弧或起弧不久产生气孔时就会出现气孔,之后又会恢复到正常。环境气流过大。一般当风速达到3m/s以上是容易吹散保护气体。喷嘴的直径过大,或过小。钨极的伸出长度。一般为钨极直径的2~3倍;
(9)如何解决管道焊接中的空洞问题扩展阅读:
气孔
原因:电弧保护不好,弧太长。焊条或焊剂受潮,气体保护介质不纯。坡口清理不干净。
危害:从表面上看是减少了焊缝的工作截面;更危险的是和其他缺欠叠加造成贯穿性缺欠,破坏焊缝的致密性。连续气孔则是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防治要点:在焊接前对气路(包括减压表、加热器、流量计、导管等)进行检查,保证气体的纯度;在焊接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电弧电压和送丝速度。保持一定的焊丝伸出长.下向立焊时控制合适的焊接速度。
氩弧焊因为热影响区域大,工件在修补后常常会造成变形、硬度过高、砂眼、局部退火、开裂、针孔、磨损、划伤、咬边、或者是结合力不够及内应力损伤等缺点。
尤其在精密铸造件细小缺陷的修补过程在表面突出。在精密铸件缺陷的修补领域可以使用冷焊机来替代氩弧焊,由于冷焊机放热量小,较好的克服了氩弧焊的缺点,弥补了精密铸件的修复难题。
氩弧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对人身体的伤害程度要高一些,氩弧焊的电流密度大,发出的光比较强烈,它的电弧产生的紫外线辐射,约为普通焊条电弧焊的5~30倍;
红外线约为焊条电弧焊的1~1.5倍,在焊接时产生的臭氧含量较高,因此,尽量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施工,不然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对于低熔点和易蒸发的金属(如铅、锡。锌),焊接较困难。
⑽ 如何防止管道焊口内部缺陷
管道焊接内部缺陷成因及预防在管道焊接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管道焊缝处产生缺陷。管道焊接内部缺陷主要有裂纹、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
一、裂纹。
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内开裂形成的缝隙叫裂纹。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等。焊接裂
纹危害性很大,它除了降低焊缝强度外,还因裂纹末端存在尖锐的缺口,而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结构断裂破坏。
1、冷裂纹:焊缝冷却过程中,温度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叫冷裂纹。由于常在焊后一段时间发生,也叫延迟裂纹。冷裂纹发生在烛焊缝或热影响区上,在碳钢或合金钢中发生较多。
1.1产生原因
焊缝在结晶过程中,氢含量过高不能逸出,聚集在离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中;母材的淬硬倾向大,在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下,热影响区形成脆而硬的马氏体组织;焊接过程中由于工件局部不均匀受热,焊缝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随焊缝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在氢、淬硬组织、应力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即产生裂纹。
1.2预防措施
1.2.1合理选择焊材。选用低氢型焊条,减少含氢量,焊前严格按规定进行烘干,焊口边缘彻底清理干净,减少氢的来源;选用合适焊材,使焊缝与母材有良好的匹配,增加焊缝金属的塑性
,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
1.2.2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减缓冷却速度,使用小电流、分散焊等措施减小焊件的温度差,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状态等。
1.2.3焊后及时热处理。使氢能从焊缝中逸出、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及改善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2.4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改善焊接的应力状态,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1.2.5制定合理的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尽可能减小冷却变形度,避免强制组装,预防组装过程中造成各种伤痕。
2、热裂纹: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凝固温度下产生的裂纹。在300℃以上高温产生的裂纹都叫热裂纹。热裂纹大多产生在焊缝中,有时也出现在热影响区内。这类裂纹沿晶界开裂,断面上大多有明显氧化色彩。
2.1产生原因:热裂纹是拉应力和低熔点共晶两者联合作用形成的裂纹。无论增大那一方面的作用,都可以促使焊缝中形成热裂纹。
2.2预防措施
2.2.1控制化学成分,限制易生成低熔点共晶物和有害杂质的含量,应减少焊缝金属中的镍、碳、硫、磷含量,增加铬、钼、硅及锰等元素,可以减少热裂纹的产生。
2.2.2改善焊缝金属组织,细化晶粒,减少或分散偏析,降低低熔点共晶物的有害作用。
2.2.3选用适当的焊条药皮类型。用低氢型药皮焊条可以使焊缝晶粒细化,减少杂质偏析,
提高抗裂性。用酸性药皮焊条氧化性强,使合金元素烧损多,抗裂性下降,而且晶粒粗大,使热裂纹极易产生。
2.2.4控制焊缝形状,尽量得到焊缝成形系数较大的焊缝。
2.2.5采用多层多道焊法,控制层问温度,避免偏析物聚集在焊缝中心部位。
2.2.6焊前预热,减小冷却速度,降低应力。
2.2.7焊接收弧熔池应填满,减少弧坑裂纹。
2.2.8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减小焊接应力。
2.2.9采用小电流、快焊速来减少焊接熔池过热、快速冷却,以减少偏析,使抗裂性提高。
3、再热裂纹:再热裂纹是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如焊后热处理或其他加热过程产生的裂纹。焊后热处理裂纹发生于焊后应力消除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再热裂纹起源于热影响的粗晶区和焊根部位,具有晶间断裂的特征。
3.1产生原因
3.1.1焊缝再次加热后,由第一次热过程所形成的过饱和固熔碳化物再次被析出,即析出沉淀碳化物
造成晶内强化,使滑移应变集中于原奥氏体晶界。当晶界的塑性应变能力不足以承受松弛应力过程所产生
的应变时,则产生再热裂纹。
3.1.2接头在焊后热处理中,易使刚脆化的元素集结在晶界上,削弱了晶界的结合力,产生再热裂纹。
3.2预防措施
3.2.1减小热影响区的过热倾向,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 3.2.2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提高金属在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时的塑性,以提高承担松弛应变的能力。
3.2.3提高预热温度、焊后采取缓冷,并使焊缝外形均匀平整,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
3.2.4采用正确的热处理规范和工艺,尽量不在热敏感区停留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