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线杆是什么材料做的
是用水泥砂石混合的
如果是在家的话
迅速关闭家里的总电闸。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源,也可以用全棉结实的布来扑打,千万别用水来灭
② 建造铁路上的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和分支杆都需要什么材料
直线杆:针式绝缘子3个、顶担1个、横担1根、U型抱箍1套。
转角杆:双横担2付、悬式绝缘子6个、球头环6个单联碗头6个、球头挂板6个、耐张线夹6套、过河连扳4付、二联板6块。
耐张杆:耐张横担1付、其它材料同转角杆。
终端杆:双横担1付、悬式绝缘子3个、球头环3个、单联碗头3个、球头挂板3个、设备线夹3套、过河连扳2付。
拉线:拉线抱箍1套、拉线棒1根、U型环1个、上斜线夹1套、UT线夹1套、延长环1个、钢绞线10米、拉线绝缘子1个、二联板1块、拉盘1个。
(2)3米拉线棒焊接长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对于较短的架空输电线路寻找接地点时,可安排人员沿线进行全面检查,但是对于较长的架空输电线路寻找接地点时,宜采用优选法进行。首先在线路长度的1/2处的耐张杆进行分段,分别拆开线路三相的引流线,使整个线路分为两段。
然后用2500V兆欧表分别测量三相导线的绝缘电阻,根据测量结果可判明线路的某段接地或两段均接地。其次根据判断结果继续分段查找,逐步缩小查找范围。待接地范围缩小到一定程度,可安排人员沿线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节省时间,减少劳动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对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在变电所除了会装有线路保护装置外,还会装有故障录波仪、行波测距仪,有的还半装有小波测距仪等,行波、小波测距装置能很准确的判断出接地点位置,精度可以达到5km,一般情况下的精度能达到1~2km。对故障查线非常有用。
③ 如何确定电杆的拉线长度
拉线杆塔是靠拉线稳定的,拉线杆塔的拉线布置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单杆四方拉线、双杆“X”拉线及转角杆顺线拉线等。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电杆拉线坑的位置很好确定,拉线长度的计算也比较简单。而在山区线路,由于地势起伏存在高差,拉线坑的位置需要根据地形条件顺延或缩短,定位时比较困难,拉线长度的计算也不易掌握。在二期农网建设中,博白县江宁至那林35 kV送变电工程在山区兴建,地形比较复杂,在线路的施工定位及拉线长度的计算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在施工测定中所需仪器为DJ2经纬仪、塔尺、皮尺、直角尺、标杆等。
1 单杆四方拉线
单杆四方拉线坑位的测定及拉线长度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平地拉线坑位的测定及拉线长度的计算;倾斜地面拉线坑的测定及拉线长度的计算。
平地拉线坑位的测定及拉线长度的计算如图1所示,比较简单,根据设计图纸所提供的拉线悬挂点高度H;基础有效埋深h和拉线对杆身的垂直夹角,则按下式计算拉线坑中心M和拉棒露出地面点N到杆塔中心桩O的距离,分别为d和d0。
计算公式为
d = (H + h)tgα + e
d0 = Htgα + e
式中 H——拉线悬挂点到施工基面的高度,mm;
e——拉线挂点到杆塔中心的距离,mm;
α——拉线与杆塔的垂直夹角,一般为30°或45°。
测定方法:将经纬仪安置在杆塔中心桩上,对中整平,水平调零后,向左或向右旋转θ角(θ角的大小为设计图纸规定的拉线方向与线路中心线的水平夹角,一般为30°或45°),并在坑口外侧钉好拉线方向桩,以作为安装基础时找正之用。然后按拉线坑口中心和拉棒露出地面点到杆坑中心桩的距离(如图1所示,分别为d、d0),分别制定出拉线坑位中心桩M和拉棒露出地面桩N。然后利用MN连线,用塔尺、直角尺、皮尺、标杆等工具,勾划出坑口轮廓线。同理再测定出其它三个拉线的坑位,拉线坑开挖时可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确定操作裕度。
拉线长度的计算:根据GB 50173-92《35 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拉棒露出地面的长度一般为500~700 mm,而钢绞线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 mm,所以,拉线的长度为拉线悬挂点到拉线露出地面点的长度并加上常数C,C一般为500 mm,具体情况可根据设计图纸而定。所以,拉线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
L = (H/cosα) + C
或 L = (H2 + d20)1/2 + C
倾斜地面拉线坑的测定及拉线长度的计算:在山坡或有高差的地形上进行拉线坑测定时,为了保持拉线对杆身夹角不变,拉线的拉力达到设计要求,拉线坑需要根据坡度大小进行移位,测量时采用正弦定律测量法。此方法属于试凑法。由于拉线坑地面与杆塔施工基面有一定的高差,在计算拉线坑中心及拉棒露出地面点到杆塔中心之间的斜距时采用正弦定律
r = 180° - α - (90° ± θ)
则
d = (H + h+e/tgα) sinα/sin(90° - α ± θ)
d0 = (H + e/tgα) sinα/sin(90° - α ± θ)
式中 θ——杆塔桩到拉线坑地面的仰角或俯角,拉线坑高于杆坑时取“-”,拉线坑低于杆坑时取“+”。
根据上述公式,H、h、e均为设计规定值,仅θ与d(d0)是函数关系,所以根据不同杆塔型式和基础埋深,预先计算出θ值与d(d0)值对照表。 其值每隔1°计算一次,测量时测出θ后即可得出d(d0),并可以根据θ的大小准确计算出拉线长度L。
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杆塔桩C点上,对中整平后,按设计图纸要求,将望远镜对准拉线方向,指挥持尺人在拉线方向竖起塔尺。然后根据实际的地形坡度先估计一个仰角或俯角,按对照表用皮尺量出d值。用望远镜对准塔尺上与仪高(i)相等的O点,并读出仰角或俯角的值。如果θ值与估计的角度不相符,则再在拉线方向上移动塔尺,重新测出θ值,量出从O点到望远镜中心距离d,直到θ值和d距离与对照表相符为止。一般试凑2~3次即可定出拉线坑的中心点M。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拉捧露出地面点N。然后根据MN连线,利用塔尺、直角尺、皮尺、标杆等工具勾划出坑口轮廓线。需要指出的是,当杆塔中心桩有施工基面时,应将施工基面值加到经纬仪的高度上,相当于仪高增高或降低。
拉线长度的计算也是应用正弦定理
d0/sinα = L/sin(90° ± θ)
则有
L = d0sin(90° ± θ)/sinα
所以拉线长度计算公式为
L = d0sin(90° ± θ)/sinα + C
因为θ角在施工复测中已经测定,所以利用正弦定律来计算拉线长度比较方便且比较准确,这样就防止了预制拉线过长或过短而造成材料浪费。
2 双杆带X型拉线
X拉线的分坑与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单杆拉线的分坑与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测量时,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挂线点的电杆中心A、B两点上,对中整平后,望远镜后视杆塔中心桩O,然后按设计图纸要求,旋转望远镜瞄准拉线方向,按单杆的分坑计算公式和测定方法进行分坑。地面平整时就采用单杆平地拉线的测定方法进行分坑,拉线坑与杆坑有高差时,就采用倾斜地面拉线坑的测定方法,将坑位在拉线方向上进行移位,以确保拉线对杆身夹角不变。需要指出的是,对X型拉线的分坑,为了避免拉线交叉点相碰而发生鞭击、摩擦等,交叉拉线的其中一个拉线坑到电杆的距离要增加300~500 mm。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也与单杆相同。
3 转角杆的平行拉线
转角杆在测定拉线坑之前,必须先定好线路转角的二等分线桩和横担方向桩。特别是当转角杆为不等边横担时,按规定应先将原转角中心桩沿二等分线向内角侧位移偏心距离a。
a=L - l/2
式中 a——偏心距,mm;
L——横担长端导线悬挂点中心线至双杆中心距离,mm;
l——横担短端导线悬挂点中心线至双杆中心距离,mm。
然后将新中心桩当作主桩进行分坑,定出主杆中心A、B,再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拉线悬挂点电杆中心A、B点上,对中整平后,后视中心桩,按设计图纸要求将望远镜瞄准拉线方向,按单杆的分坑计算公式和测定方法进行分坑,地势平坦时就按平地拉线坑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当拉线坑与杆坑有高差时,就按倾斜地面拉线坑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以确保拉线与杆身夹角不变,达到设计要求。其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单杆相同。
综上所述,在电力线路施工复测定拉线坑及作拉线长度的计算时,要做到快速、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就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按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事先进行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好单杆拉线坑的分坑及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其余形式的拉线坑的分坑及拉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参照单杆的进行。
④ 12米杆一般拉线多少米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电杆呼高H,拉盘埋深h、拉棒长度L和拉线尾线Y四个数据,设拉线长度X,
则计算公式为X=[(H+h)/cos45]-L+2Y.
1、如果12米电杆埋深为2.0米,杆头拉线抱箍安装位置距杆顶0.6米,则呼高为9.4米;
2、拉盘埋深h和拉棒长L分别取2.0米和3.1米;拉线尾线单侧一般取0.3-0.5米,此处取Y=0.5;
3、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后,得拉线外露部分长度为14米.
上述计算方法只考虑了杆洞、拉线洞位于平地,如实际地形为坡地,还要考虑杆洞与拉线洞的地形高差.
⑤ 电杆拉线怎么算
用8号镀锌铁线制作拉线,一般不应超过7股,如需多于7股时可以改用相同机械强度的钢绞线。
(1)制作方法
有束合、绞合两种。
①束合是将几条伸展好的铁线合在一起,用1.6mm的镀锌铁线一段一段缠扎,缠扎距离:拉线距地面2m以下部分为600mm,2m以上部分为1200mm。
②绞合是将几条伸展好的铁线按顺时针方向扭绞在一起即成为绞合线。
(2)拉线把的缠绕法
有自缠法和另缠法两种。
①自缠法是把拉线的折转部分折转360°与本线合并,先用一股线缠绕10圈,再另换一股线缠绕将它压在下面,然后折回将长余部分割弃,依此类推。
拉线把的自缠圈数为:
3股拉线——9、8、7圈。
5股拉线——9、9、8、8、7圈。
7股拉线——9、9、8、8、7、7、6圈。
②另缠法是因制作拉线的材料较硬或因钢绞线不便于自缠时才用。
拉线用10号或8号镀锌铁线缠绕时,其缠绕长度见表7-7。
表7-7拉线用铁线缠绕长度表
③拉线底把下部埋在土中容易锈蚀,一般应较上把多2股或用圆钢制成的拉线棒。拉线棒和拉线配合规定见表7-8。
表7-8拉线棒和拉线配合表
为了防止拉线棒在运行中锈蚀,拉线棒应作防腐处理。
钢绞线拉线用卡子固定时,卡子应不少于3个,其固定方向为相邻的卡子方向应相反。
⑥ 电杆拉线怎么计算
一般耐张杆拉线设计,为考虑一侧导线断线时,承受另一侧导线的张力,终端杆拉线的设计则为承受一侧全部导线的张力。现以简单受力方式说明拉线受力的计算。
受力计算式:
式中T—拉线承受力,N
P—导线最大张力,N
θ—拉线对地面的夹角
从图1中可得拉线受力计算式:
式中h2-拉线着力点(拉线悬挂点)的高度,m
例1某10kV线路的终端杆最大张力每相3400N,三相导线合力作用点高度为12m,拉线安装高度亦为12m,对地夹角取45°,求拉线受力,并选择拉线规格(安全系数取2.2)。
解:拉线受力
选用GJ-25型钢绞线(破断力32000N)
安全系数:
结论:合格。即当θ=45°时,T是P的1.4倍;当θ=60°时,T是P的两倍。如果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太大,不但使拉线承受的力要大大增加,而且还会减小转角拉线对跳线间隙的距离,影响线路安全运行。如果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太小,则拉线承受的力要大大减小,会造成杆塔倾斜,同时还会增加拉线的下压力,导致土壤下沉,杆塔倾斜。所以电杆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以45°为宜,最大不要超过60°。
3拉线长度的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
L=0.72(h+a)=[(h+a)×8×9]÷100
式中L─电杆拉线的长度,m
h─电杆拉线抱箍距地面垂直高度,m
a─地锚与电杆水平距离,m
得出计算口诀:
拉线长度现场定,近似公式简易行;
垂高平距两相加,乘八乘九除以百。从计算口诀解识,由于电杆拉线的长度可由勾股定理精确地计算出来,即如图2所示的。但平方和开方计算较麻烦,尤其是在地锚位置受地形所限有所变动时,拉线长度要有所变化。野外施工现场计算就更困难。从长期实践和理论推算,得出一个现场求拉线长度的经验公式:
L=0.72(h+a),再转化为
L=[(h+a)×8×9]÷100
一般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在30°~60°之间,其误差很小,且误差值在拉线上、下把绑扎长度中可均分承担。
例2设某终端杆拉线一条,拉线在电杆上固定处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8m,因受地形限制,拉线地锚与电杆水平距离为6.9m,计算该拉线长度。
解:电杆拉线长度L=[(8.8+6.9)×8×9]÷100=11.3m
运用本口诀计算出来的长度,应减去花兰螺丝长度和地锚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再加上两头绑扎线长度,才是所需钢绞线下料长度。拉线在电杆上的固定位置应尽量靠近横担
满意请采纳。
⑦ 组装一套电力电线杆斜拉线需要多少配件
需要:
和合箍1副,延长环1只,楔形线夹1副(NX-1用于GJ-35,NX-2用于GJ-50,NX-3用于GJ-70),钢绞线(GJ-35对于50m㎡及以下导线,GJ-50对于95m㎡以下导线,GJ-70对于120m㎡及以上导线)若干米(根据具体情况计算)。
拉线绝缘子及预绞丝1套,UT型线夹1副(NUT-1用于GJ-35,NUT-2用于GJ-50,NUT-3用于GJ-70),拉线棒1只,U型环1只,拉线盘1块,马鞍1副。
电线杆
电线杆顾名思义就是架电线的杆。出现于各个农村-田野-马路-街道,是早期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早期的各种电线杆,都是从木杆起步的,甚至包括电压等级不是太高的高压线电杆。后来由于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要求,这两种材料代替了大部分木杆。
而且适用的木材逐步稀缺,城市里面就基本上难见木杆了。但是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方架设电话线还使用木杆,是因为木杆重量轻、架设方便,而且电话线的承重和拉力小,木杆可以胜任,电话线路若有改动,移杆也方便。所以,还有部分木质电话线杆。
⑧ 电线杆立杆施工规范
1、杆、塔基础及组立
1.1 杆塔高度的选择
一般 10、12米水泥杆及10米钢管杆仅适用于单回路线路;15米水泥杆及13米钢管杆适用于单回路线路及双回路线路;18米水泥杆及16米以上钢管杆适用于三回路线路及四回路线路;低压线路一般主干线路不小于10m,接户杆不小于8m。
1.2 水泥杆组立
水泥杆组立后横纵向偏差、埋深符合规范要求;新立电杆应有超出地面300毫米防沉土台,沥青路面、水泥地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应有防沉土台。
1.3 铁塔组立
铁塔基础应制作混凝土保护帽,直线型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保护帽;耐张型塔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
2、横担和螺栓安装
2.1横担安装
横担安装平整牢固,符合规范要求;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及终端杆当采用单横担时,应装于拉线侧,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距离不宜小于200mm。
2.2 螺栓安装
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小于2扣,双螺母可平扣;螺栓穿入方向:由送电侧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立体或平面结构都是由内向外,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中间位置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
3、绝缘子安装
中压线路直线杆采用针式、柱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耐张杆采用两片悬式绝缘子和耐张线夹;低压线路绝缘子的选择性应与杆型、导线规格相匹配,直线杆一般选用ED型蝶式瓶,95mm2及以上应选用针式瓷瓶;裸导线耐张杆截面70mm2及以上应选用悬式瓷瓶,绝缘导线耐张杆应全部选用悬式瓷瓶。
4、拉线安装
4.1 拉线制作方法
▲图 普通式
▲图 预绞式
4.2 拉线类型
普通拉线、水平拉线(绑桩拉线)、弓型拉线(自身拉线)、顶(撑)杆。
4.3 安装要点
▲图 普通 拉线
1)拉线棒露出地面长度宜为0.5-0.7米,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mm~4mm或采取防腐措施;
2)拉线与杆夹角应不小于 45 ° 特殊情况下不小于 30 °;
▲图 防风拉线
3)防风拉线与杆夹角应不小于30°;
▲图 水平拉线
4)水平拉线穿越公路时,对路面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 10 ° ~ 20 °;
▲图 顶(撑)杆
5)顶(撑)杆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设有防沉措施
▲图 弓型拉线
6)安装后拉线绝缘子应与上把拉线抱箍保持 3m 距离;
7)当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及拉线松脱可能碰触导线时应装设绝缘子,拉线绝缘子的安装位置为最下层导线以下,并且在拉线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图 防撞标识
8)城区或人口聚集地拉线安装完成后应在地面以上部分安装拉线警示保护管及防撞标识。
5、10KV线路架设
5.1 导线架设
导线弧垂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宜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
5.2 导线的相位排列方式
▲图 三角排列
▲图 水平排列
▲图 垂直排列
三角和水平排列时面向受电侧从左到右 A B C,垂直排列从上到下为BAC。
5.3 导线固定绑扎
1)耐张线夹选用
裸导线架设一般采用NLD型耐张线夹,绝缘导线架设时应使用NEJ或NLL绝缘楔型耐张线夹,型号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
▲图 顶槽扎法
▲图 边槽扎法
2)直线杆柱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应采用顶槽绑扎法
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柱式、针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
3)要求
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绝缘线路扎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单股塑料铜线进行绑扎。
▲图 没有采用绝缘线做扎线
5.4 承力接头的连接
1)在一个档距内,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得超过一个,接头距导线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绝缘导线不应有接头,跨越公路、铁路等不应有接头;
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5 非承力接头的连接
1)耐张杆、分支杆各相跳线弯曲弧度应一致,各线夹应朝向一致, 裸导线连接可使用并沟线夹、弹射楔形线夹(安普线夹)、线路C型线夹;绝缘线连接可使用带绝缘罩的弹射楔形线夹(安普线夹)、C型线夹或穿刺线夹;
2)铜、铝导线连接时候必须采用铜铝线夹、铜铝鼻子过渡或采用弹射楔形线夹(安普线夹)、C型线夹或穿刺线夹。
⑨ 安装电杆拉线要用到哪些材料
您好,安装电杆拉线需要用到以下材料:
1.拉线包箍:
资料拓展:
安装电杆需要注意的事项:
电杆拉线需要根据受力情况安装,拉线延比设盖拉线,逆线勺电杆的夹角一般为45度。拉线坑的深度可按受力人小决定,一般为1.2—1.5m深。
电杆拉线的安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流程:埋好地铺——做好中把——上把与绝缘子的连接——把拉线的上下固定在水泥电线杆上——收紧中把和下把的连接等。 在埋地锚把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地锚木或拉线盘改正,分层填土夯实,并注意拉线角度。
⑩ 10KV电力线路拉线上把制作的具体标准和数据是多少
66kv线规:35~66kv跨越电力线3m;3~10kv跨越电力线2m;3kv跨越电力线1m。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电杆呼高H,拉盘埋深h、拉棒长度L和拉线尾线Y四个数据,设拉线长度X,则计算公式为X=[(H+h)/cos45]-L+2Y。
1、如果12米电杆埋深为2.0米,杆头拉线抱箍安装位置距杆顶0.6米,则呼高为9.4米。
2、拉盘埋深h和拉棒长L分别取2.0米和3.1米;拉线尾线单侧一般取0.3-0.5米,此处取Y=0.5。
3、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后,得拉线外露部分长度为14米。
线与地面
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低压线路(380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米,低压线路(380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米。
中压线路(6-10k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5米,中压线路(6-10k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5米。
35~110kV线路通过居民区不小于7米,35~110kV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米,35~110kV线路通过交通困难地区不小于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