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电焊界第一人!拒绝外国百万年薪,现在怎样了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大家都知道,各行各业中总会有自己的优秀模范,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后人们才会有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是要知道,领头羊不是天生的,他们也都是在自己各自领域内勤恳认真工作的普通人而已。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出色的领头羊,就是中国电焊界的第一人——高凤林。
03
后来的高凤林十分出色,成为高级技师,还攻克了2006年反物质探测器项目中的难题,由此,他的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要知道,他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有90台,而且高凤林的技术已经能够在0.33毫米的管壁上进行超过3万次的焊接工作。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不会被称为中国电焊界第一人。更厉害的是,他曾凭借自己的工艺获得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的三项世界金奖!
出名后的高凤林瞬间扬名海外,一时间,许多外国相关企业和部门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甚至有的公司许给他百万的年薪的待遇和两套房子。但是他一一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为中国卖力才能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钱也换不回来的。要知道,东风导弹的焊接工作就是高凤林完成的,出名后的高凤林并没有停止自己学习的脚步,所以接到的焊接工作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去完成。据统计,他前前后后共攻克了航天难题200多个,这个拒绝外国年薪百万的牛人值得大家用心敬重!
⑵ 中国“焊将”高凤林:外企8倍年薪挖不动,如今怎样
2018年正值56岁的高凤林获得了"大国工匠"的称号,短短的四个字恰当了总结了他这些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和在航天事业上留下的痕迹。
作为中华总工会副主席的高凤林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岗位不同,作用不同,仅此而已",鲜明的表达了他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
他也开着玩笑说,他的主要工作是关于火箭的焊接工作,作为国之利器的东风导弹只是在他闲来无事才去焊接,更显示出了他豁达和潇洒的一幕。
⑶ 导弹的制造难度很高吗
在军事领悟中,导弹的地位可以说是很高的,因为导弹属于一种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尤其是自从二战问世以来,导弹更是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打造的时候,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另外,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另外,鱼雷在水中的运动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若重力大于浮力,沿水平方向发射的鱼雷,将象石子那样向斜下方运动,若重力小于浮力,它将象氢气球那样向斜上方运动。
⑷ 中国电焊界第一人高凤林,到底有多厉害
高凤林用亲身实践向我们展示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追求卓越,追求创新,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在焊接这个行业上突破自我,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最好的礼物,如今我们正在逐步过渡到中国创造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少不了工匠精神的发扬,精雕细琢的手工工艺背后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勤付出与学习。
正如香奈儿首席鞋匠说到的这句话“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如今的高凤林仍然冲在工作的第一线当中,同时,他还培养出许多焊接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中国之后的焊接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向他们传递了耐心、专注的匠人精神。
⑸ 导弹的材料有什么
导弹一般使用钢板,但再入段一般使用陶瓷或其他一些耐热复合材料。
导弹各部位使用的材料,大部分与飞机材料相同,但为适应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的特殊工作环境,也发展了多种专用材料。
弹头是石英纤维增强的二氧化硅作为窗口材料。
弹体多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半硬壳式结构或蜂窝结构。
液体火箭的箱体材料既要求强度又要求耐蚀性能。早期的液体火箭箱体选用铝-镁合金。
随着钣金成形和焊接技术的进步,后来改用铝-铜-镁系、铝-锌-镁系高强度铝合金制作箱体。为箱体内部增压的高压气瓶多用钛合金或高强度钢制作。
⑹ 研制洲际弹道核导弹,需攻克哪些技术难关
首先是要有足够大的火箭。同样的火箭既能把很小的弹头打很远,也能把很重的弹头打很近。所以洲际导弹对火箭的要求与对核弹头的要求是成反相关关系的。东风5号能把6吨的弹头打到美国,是因为早期的氢弹确实很重。但是到了现在,核弹已经很轻了,就可以一次装10个核弹头了。但是由于很多场合对导弹重量尺寸的限制很大,所以导弹其实不能无限放大,这就要求导弹的技术水平很高。
第二是要有足够小的核弹。目前根据各种公开资料,几个核大国的核弹都已经逼近理论极限了,大家的水平也都差不多。五六十万吨当量的核弹大概都是四五百公斤,也只有这个水平,做分导式多弹头才有意义。否则只能用巨大的导弹投掷一个威力很小的弹头。
第三是再入。导弹的弹头以极高超音速从外太空冲进大气层,跟陨石没有本质区别。如何确保弹头不被烧毁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可以说是技术难度最大的难题。再入问题不解决,导弹的射程就受到限制,因为导弹的射程和速度以及再入难度是正相关的,解决不了再入问题又要打远射程,最后落下来的就只能是废铁。
第四是制导。其中核心是惯性制导。导弹打不准,就需要更大的威力,弹头就更大,然后引起一系列的麻烦。东风5号早期的精度在几公里的级别,所以必须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才能保证摧毁目标。而这种惯导水平即使到现在能够达到的国家也不多。
第五个是发射平台。发射井是固定的,只能打第一波,核反击能力等于0。移动发射平台就对导弹的尺寸,重量有限制了。
举个栗子吧,印度的烈火5,公认是站在洲际导弹门口了的。它的起飞重量接近50吨,射程号称5000公里。这是因为他们氢弹搞不出来,搞原子弹也搞得很重,需要一吨以上的载荷,但是当量又很小。火箭技术又不行,所以只能把导弹做得很大。根据公开消息,烈火5号的弹头能够承受2000摄氏度的高温,这实际意味着它实际有效射程只有3500公里左右,虽然试射了5000公里,但是不能保证弹头完整。要达到洲际射程,需要弹头承受10000度左右的高温。烈火5的精度相当糟糕,它试射时落区宽600公里,长1000公里,这样算起来它的误差至少也在几十公里的级别,再加上弹头威力小,基本上无法保证摧毁目标。最后一个坑是这种50吨的重型导弹,比白杨M还重,它的机动发射车不是谁都能造的,就连美国都没有。全世界也就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有。所以烈火的“机动发射能力”也就不存在了。
⑺ 中国第一焊工,专焊卫星导弹!外国8倍年薪挖他,后来怎样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这是雨果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表示了人,无论是做什么工作的人,无论工作有多么的不堪,只要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获得自己的成功。高凤林就是这样由刚开始的普通电焊工,最后成长为中国电焊第一人,外企甚至都开8倍年薪挖人,他也不动于衷 只在没事时焊接东风导弹。
高凤林的学习历程
高凤林中国电焊第一人,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学习。他出生于1962年三月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平民家庭,从小就被评为优秀学生,成绩优异,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级人才。
虽然高考考了不错的分数,也加入了隶属于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校,但是却没有自己喜爱的机床,误打误撞之下加入了焊接工艺制造班,成绩变得一塌糊涂,然而他却受到了上天的眷顾。
在几位焊接师傅的帮忙下,他转变了思想,找到了新的目标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可是没有想到她在焊工这方面的天赋远胜于一般人。最后成为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技工学校焊接专业的学生,拥有着大学学历和学士学位。
每个人都有尽忠报国的意愿,但是生活的压迫让多少人不愿付出行动,而高凤林却敢付出,敢行动。即使现在的高凤林已经有50多岁了,但他依然奋战在火箭核心制造的一线。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是为自己的意愿付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