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司筒是什么
1)司套,孔或轴由于磨损或加工超差,将原位置加大或缩小,再镶一套使之恢复原尺寸。该套称之为司套(司筒)。
2)工装夹具。将零件放到一套内方便定位和夹紧,该项套称为司筒。
设计时注意配合公差和材质选择等。可以一起探讨下,[email protected]
❷ 很多做注塑模模具的师傅会经常说“丝筒”,请问什么是”丝筒“, 它在注塑模模具里起了什么作用
是“司筒”吧,司筒针与司筒配套使用叫做司筒针组件,是塑胶模具配件中的一种,司筒针就是司筒针组件中的顶针。司筒针是用于对胶位顶出所制造的一种顶出胶品的金属杆。在高速运转的模具里不断顶出产品,与司筒伸缩运动用于磨损或加工超差。 司筒针一般采用比司筒更硬的金属作为材质,如SKH51,硬度可以达到58-60HRC。采用优质高速钢材质制造的司筒针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司筒针生产工艺和顶针类似。司筒针的结构尺寸与顶针的结构尺寸差别很大,大头部的尺寸一般具有不规则的尺寸。 司筒针出产时一般都需要喷洒防锈剂以防止生锈,使用过程中,如模具长期闲置亦应注意防锈。司筒针氮化处理后具有耐磨的特性,耐用热作模具钢材,耐1200度以上高温。
❸ 什么叫双色注塑
双色注塑,也就是说同一个塑胶产品上有两种颜色。
拿手机上的按键来举例给你说明,按键是黑色,而数字“5”是透明。
具体的实现方案有两种:
1,开双色模通过双色注塑机进行注塑。
模具的后模为2个,前模也有2个。(两个前模结构基本一样。)
注塑机后模安装部位平行安装2个后模,前模安装部安装2个前模。
双色注塑机有2个射咀(2个炮筒),配套2个干燥机,2种注塑材料。
注塑过程:
第一次合模生产后,后模出现透明材料的数字“5”。
模具开模后,后模旋转180度。(也就是2个后模位置对调了)
第二次合模生产后,黑色材料射进模腔,包围了数字“5”
开模后,你就可以看到有两种颜色的按键了。
2,由于双色注塑机机器比较贵,很多公司用了另外的办法。
模具一样要开两套,加工过程如下:
先利用一般的注塑机,将透明产品数字“5”做出来,
然后将透明产品“5”放到另一套模具里注塑黑色材料。
这样,产品出来后也是双色的。
属于两次成型。
给点分吧。
❹ 什么是模具码仔作用有什么
模具码仔---一种工具,用来固定模具在机器上面败者告的,比如,模具嫌档要固定在机台上,那肯定要螺丝,察明那个和螺丝配套的东西就是码仔。
❺ 模具高分求助。
1. 定位环:将模具正确的定位在射出机板上,同时使模具坚浇道对准射出机的喷嘴。
2.注口衬套:塑胶进入模具内部的通道。
3.上固定板:使母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4.母模板:在模具的固定侧。
5.母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而镶配于母模板内的模仁。
6.定位块上:装在母模板上,以利用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下配合使用。
7.拔块:拔动滑块退位及强制压迫滑面装置。
8.压板:组成滑块槽的装置。
9.导柱:公母模板导向及定位装置。
10.滑块:为处理成品之倒勾而设立的滑动装置。
11.成品:母模仁与公模仁合模而产生的塑件。
12.回定销:用于顶出板定位之用。
13.定位块下:装在公模板上,以利于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上配合使用。
14.斜槽:使成品形成倒勾,易脱离。
15.模脚:用来控制顶针与斜销的行程。
16.下固定板:使公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17.公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的镶配于公模板内的模仁。
18.公模板:模具的可动侧,通常设计成使产品容易顶出。
19.上顶出板:对顶什及坚浇道控制起回位作用。
20.下顶出板:对顶针及浇道拉料起定位作用。
21.支撑柱:位于承板之后,作为补强承板,防止变形用。
一些部件的作用:
1.定位环:架模时使模具引料接头与机台喷嘴对正之工具。
2.机器喷嘴与模具主流道相连接之零件。
3.母模板:承载母模心之板块。
4.母模辅助板:辅助母模心之板块。
5.导柱:与母模配合定位之零件。
6.导套:与公模导术相配,使公母模对正之零件。
7.公模板:承载公模心之板块。
8.公模辅助板:辅助公模固定公模心之板块。
9.公模支承板:支承公模板与底板,使两者之间有空间让顶出板活
动。
10.公模底板:使公模固在机台上,与公模形成整体之板块。
11.顶针:使产品脱模之零件。
12.公母模心:成形面之零件。
13.顶出定位锁:项出析后移动归位销。
14.弹簧:使顶出板或模板复位。
15.顶出板:分上下顶出板、固定顶针、受力时推动顶针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