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类砍伐树木造成了哪些后果
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太少,造成全球气温上升。气温会有所变化,造成了气候的不稳定的变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动物没有家。缺少了氧气的供应,也少了天然的过滤器。生态的环境被强占,生态循环规律被破坏了。砍伐后树木的废弃物会被燃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印尼就是表表者)。在全世界以柴禾为燃料的人口中,我国农民占一半左右。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烧柴短缺的问题,这种状况使农民将一切有机质能源,如稻草、秸杆、蒿草等充作薪柴,使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条件恶化,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干旱地区,过度砍伐则易引起沙漠化,干旱和荒漠地区植物生长缓慢,如青海柴达木,一株胸径6厘米的麻黄,需生长50~60年,这些林木一旦被砍伐就很难恢复,甚至从此变成沙漠或戈壁。然而,由于人口发展对薪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而砍伐林木的数量有增无减,许多干旱荒漠地带的天然耐旱耐寒植物,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甚至灭绝,西北部许多地区迅速沙化,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人类随着自己生活发展的快速进步,树木被砍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可是,人们只想到自己眼前的需求,素不知砍伐树木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往大说,树木的存在也代表着人类的存在。因为大家都知道人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而树木却正是氧气的吸收者,氧气的创造者。因为光和作用树在白天的时候可以产生氧气。如果人类把树木都砍光了,那二氧化碳就不会消失,氧气自然而然也就不会产生。这样人类就会渐渐灭绝。往小说,树木还可排出杀菌素,杀灭人类身边的细菌,为人们抵抗疾病。不但如此,如果经常砍伐树木世界就会慢慢变的沙漠化。缺少了氧气的供应,也少了天然的过滤器。生态的环境被强占,生态循环规律被破坏了。 气温会有所变化,造成了气候的不稳定的变化,砍伐后树木的废弃物会被燃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泥土松动,下雨时水流从高处往下流。更容易发生土崩
⑵ 乱砍乱伐给地球带来了那些灾难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我在《学问中国》中曾经提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长江水患的根本原因。今年入夏以来、迄今仍在持续的长江超级(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今年的长江大洪水应该视为一场生态灾难。生态灾难,是天灾,也是人祸。
今年长江大洪水的直接起因是全流域性大规模降雨。据气象专家讲,这种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而引起的、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地球大气环流不规则波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热带天气系统,亚热带天气系统跟着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与大气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有关系,特别是大量的持续性降雨与之相关。这样看来,即使厄尔尼诺现象也与人类行为造成的大气变化有关。据说,长江流域几次大洪水,都出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31年如此,54年如此,今年又是这样。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了大规模的集中降雨,这是长江大洪水的首要原因。然而今年的降水量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长江汛期迄今总流量只有200亿立方米,远不及54年的1000亿立方米,而长江水位多处多段却出现了超历史最高水位,且长时间居高不落。这就说明,导致大洪水的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并不是一下大雨就出现大洪水。绿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节制止山洪暴发,干旱季节保湿涵水,据专家估计,10万亩森林的蓄水作用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与大江大河相连的大小湖泊可以调节水位。如果这些因素遭到人为的破坏,那么就会出现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
我曾经提到,长江上游的绿色植被破坏,长江中下游的围湖垦田,是长江水患愈演愈烈的两大根本原因。
绿色植被破坏之后,地表毫无涵水功能,所有的雨水都由高处向低处直冲而下,绿色植被率很低的华北地区经常发生的山洪暴发就属此列。洪水直泻还带来水土流失。洪水冲走了地表的有机土壤,使之成为不毛不育之地。洪水所带走的泥沙则进一步淤塞河道,使河流的泻洪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一般讲来,绿色植被破坏是水患的罪魁祸首,无论南方洪水还是北方的洪水。历史上,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曾经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致今日断流数百天,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也使长江有成为第二个黄河的危险。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50年代的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和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劈山造田,使我国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80年代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许多地区是以乱砍乱伐树木为基础的。
绿色植被大肆破坏的结果,具体到长江流域,是使长江中上游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56.2万平方公里。由于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有机土壤损失不说,长江流域存在严重的湖泊萎缩、河道淤积。洞庭湖年淤积泥沙1.2亿吨,50年来湖面缩小了33.2%,容积缩小了43.7%,损失洪水调蓄能力100亿立方米。鄱阳湖年淤积量也达到1210万吨,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厘米。这样巨大的调蓄能力的损失,难怪长江水患不愈演愈烈。我们试假定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容积能够恢复到50年前的水平,以现有的堤防,今年的大洪水将有多少危险?
导致长江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的另一原因是大规模的围湖垦田。湖泊作为长江水系的天然调节器,其被围垦之后人为的造成洪灾。围出的湖面必得修堤以挡洪水,修堤围湖的人多起来,洪水没地方去,结果是所有的堤防都得加固,不然就会被冲毁酿成洪灾。同样道理,湖面都被围起来了,长江之水无处宣泄,只得加高加固江堤。这样就造成了“垸益多,水益迫。客堤益高,主堤益卑。故水至不得宽缓,湍怒迅激,势必冲啮,主堤先受其害。”(《沔阳志》)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我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湖泊。以我的家乡湖北省武穴市(广济县)为例,1948年时尚有大小湖泊33个,总面积96平方公里。经过几十年的围垦,现在只剩下3个,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现存的3个,湖面也大大减少。这次大洪水,虽长江干堤未损,但所围的湖田均发生内涝。
正是由于植被破坏和围湖垦田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长江水患愈演愈烈。从公元前185年到1911年2096年的历史,长江共发生了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民国38年中发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90年代,长江流域水灾更加频繁,水位不断攀高。及至今年的超级大洪水,几乎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数百万军民死守江堤已有月余,但还是险情不断,目前依然面临着最危险的关头。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我们应当警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应有足够的反思。我们必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决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国际社会的呼声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迫在眉毛的当务之急。如果再不注意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上游的水土流失将对三峡工程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长江中下游则难免年年告急。一味加高加固江堤以御洪水,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治标更要治本。我们的祖先大禹已经认识到治水当注重疏通而不是一味防堵。在继续搞好长江水利建设的同时,要大搞植树造林,恢复和增加绿色植被,当务之急是彻底制止长江上游依然还在进行的乱砍乱伐,要把植树造林当做水利工程来抓;在长江中下游疏通河道,有计划的退田还湖,清淤增容,发展多种经济。
长江连年水患,黄河断流,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这无疑是一个警示。如果说龙的传人命运系于黄河长江两条龙脉,那么,今日两河的状况,就是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命运的触目惊心的提示。我呼吁,“生态立国”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且应依此基本国策制定我们的发展道路。在此洪水依然肆虐、长江大堤继续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人们应该认清,今年的长江大洪水是一场生态灾难。
⑶ 森林被破坏的后果
大气环境恶化。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草地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
经济损失。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大炼钢铁、“以粮为纲”、“有水快流”、“先上车后买票”等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触目惊心的损害。令人担忧的是,时至今日,新的生态破坏行为还时有发生。
⑷ 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树木,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灾害
大炼钢铁会向大复气中排放大制量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降低空气质量;导致地球上空二氧化碳大幅增加,加剧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大量伐树会导致地面植被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河流径流量变化变大,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⑸ 大跃进时中国的森林都真的被砍光了吗
你从哪里听到的这个谣言啊?即使是拼命黑ZF的轮子都不敢这么说吧
⑹ 1949年的中国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为啥打死你都不信49年的8%森林覆盖率?话说得这么绝对,难道你有什么依据么专?你更相信属50%这个数字,新疆沙漠、西藏高山大部分地区是不会有什么森林的,蒙古是草原,黄土高原那时候就叫黄土高坡所以不会有森林,这50%要放到剩下的地方……我的天,这种森林覆盖率那还叫什么1949年,叫石炭纪好了,历史上最大的成煤期。
你去问问民国出生的老人,他们小时候的山坡上有没有大片的树林?四万万人,家家户户都生活做饭,你以为是烧的蜂窝煤还是液化气呢?家家户户都需要盖房子,难道除了木头以外有钢筋给你做梁?死了人也要埋,那时候可都是用棺椁土葬。
以上一切都需要从砍树开始,一个处于发展晚期的农业社会文明,其本质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大片的森林(秦修咸阳宫,就砍光了四川的树木,咸阳宫的规模不会超过一个近代中等城市的规模,而当时中国才多少人,民国又有多少人)。工业化早期的森林覆盖率会比农业社会晚期更低一些,但一旦建立起了一个体系,工业社会对森林是没有那么大的破坏欲望的。几年来中国的森林增长率,相信正常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看见。
⑺ 求有关我国乱砍乱伐造成植被破坏的相关资料~!急急急~~!!!
我在《学问中国》中曾经提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长江水患的根本原因。今年入夏以来、迄今仍在持续的长江超级(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今年的长江大洪水应该视为一场生态灾难。生态灾难,是天灾,也是人祸。
今年长江大洪水的直接起因是全流域性大规模降雨。据气象专家讲,这种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而引起的、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地球大气环流不规则波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热带天气系统,亚热带天气系统跟着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与大气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有关系,特别是大量的持续性降雨与之相关。这样看来,即使厄尔尼诺现象也与人类行为造成的大气变化有关。据说,长江流域几次大洪水,都出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31年如此,54年如此,今年又是这样。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了大规模的集中降雨,这是长江大洪水的首要原因。然而今年的降水量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长江汛期迄今总流量只有200亿立方米,远不及54年的1000亿立方米,而长江水位多处多段却出现了超历史最高水位,且长时间居高不落。这就说明,导致大洪水的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并不是一下大雨就出现大洪水。绿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节制止山洪暴发,干旱季节保湿涵水,据专家估计,10万亩森林的蓄水作用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与大江大河相连的大小湖泊可以调节水位。如果这些因素遭到人为的破坏,那么就会出现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
我曾经提到,长江上游的绿色植被破坏,长江中下游的围湖垦田,是长江水患愈演愈烈的两大根本原因。
绿色植被破坏之后,地表毫无涵水功能,所有的雨水都由高处向低处直冲而下,绿色植被率很低的华北地区经常发生的山洪暴发就属此列。洪水直泻还带来水土流失。洪水冲走了地表的有机土壤,使之成为不毛不育之地。洪水所带走的泥沙则进一步淤塞河道,使河流的泻洪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一般讲来,绿色植被破坏是水患的罪魁祸首,无论南方洪水还是北方的洪水。历史上,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曾经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致今日断流数百天,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也使长江有成为第二个黄河的危险。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50年代的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和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劈山造田,使我国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80年代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许多地区是以乱砍乱伐树木为基础的。
绿色植被大肆破坏的结果,具体到长江流域,是使长江中上游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56.2万平方公里。由于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有机土壤损失不说,长江流域存在严重的湖泊萎缩、河道淤积。洞庭湖年淤积泥沙1.2亿吨,50年来湖面缩小了33.2%,容积缩小了43.7%,损失洪水调蓄能力100亿立方米。鄱阳湖年淤积量也达到1210万吨,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厘米。这样巨大的调蓄能力的损失,难怪长江水患不愈演愈烈。我们试假定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容积能够恢复到50年前的水平,以现有的堤防,今年的大洪水将有多少危险?
导致长江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的另一原因是大规模的围湖垦田。湖泊作为长江水系的天然调节器,其被围垦之后人为的造成洪灾。围出的湖面必得修堤以挡洪水,修堤围湖的人多起来,洪水没地方去,结果是所有的堤防都得加固,不然就会被冲毁酿成洪灾。同样道理,湖面都被围起来了,长江之水无处宣泄,只得加高加固江堤。这样就造成了“垸益多,水益迫。客堤益高,主堤益卑。故水至不得宽缓,湍怒迅激,势必冲啮,主堤先受其害。”(《沔阳志》)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我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湖泊。以我的家乡湖北省武穴市(广济县)为例,1948年时尚有大小湖泊33个,总面积96平方公里。经过几十年的围垦,现在只剩下3个,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现存的3个,湖面也大大减少。这次大洪水,虽长江干堤未损,但所围的湖田均发生内涝。
正是由于植被破坏和围湖垦田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长江水患愈演愈烈。从公元前185年到1911年2096年的历史,长江共发生了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民国38年中发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90年代,长江流域水灾更加频繁,水位不断攀高。及至今年的超级大洪水,几乎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数百万军民死守江堤已有月余,但还是险情不断,目前依然面临着最危险的关头。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我们应当警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应有足够的反思。我们必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决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国际社会的呼声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迫在眉毛的当务之急。如果再不注意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上游的水土流失将对三峡工程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长江中下游则难免年年告急。一味加高加固江堤以御洪水,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治标更要治本。我们的祖先大禹已经认识到治水当注重疏通而不是一味防堵。在继续搞好长江水利建设的同时,要大搞植树造林,恢复和增加绿色植被,当务之急是彻底制止长江上游依然还在进行的乱砍乱伐,要把植树造林当做水利工程来抓;在长江中下游疏通河道,有计划的退田还湖,清淤增容,发展多种经济。
长江连年水患,黄河断流,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这无疑是一个警示。如果说龙的传人命运系于黄河长江两条龙脉,那么,今日两河的状况,就是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命运的触目惊心的提示。我呼吁,“生态立国”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且应依此基本国策制定我们的发展道路。在此洪水依然肆虐、长江大堤继续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人们应该认清,今年的长江大洪水是一场生态灾难。
⑻ 大跃进的时候全国的森林都真的被砍光了吗
那是个疯狂的年代。稻米亩产一万斤,一个萝卜三千斤。唉。
森林是砍了些,哪儿能砍光了啊。 这种说法语文里面叫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