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锅炉焊缝的表面缺陷可以用哪些方法检测
焊缝表面缺陷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例〕钢结构二级焊缝不得有(ADE )缺陷。A.气孔 B.根部收缩 C.贴边 D.弧坑裂纹 E.夹渣〔解析〕规范规定,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焊缝(英文名:weld)是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等级:
1、一级焊缝要求对‘每条焊缝长度的100%’进行超声波探伤;
2、二级焊缝要求对‘每条焊缝长度的20%’进行抽检,且不小于200mm进行超声波探伤。
3、一级、二级焊缝均为全焊透的焊缝,并不允许存在如表面气孔、夹渣、 弧坑裂纹、电弧檫伤等缺陷;
4、一级、二级焊缝的抗拉压、抗弯、抗剪强度均与母材相同
检测等级
板厚(mm) A B C
评定等级 8→50 8→300 8→300
Ⅰ 2/3*δ;最小12。 1/3*δ;最小10,
最大30。 1/3*δ;最小10,
最大20。
Ⅱ 3/4*δ;最小12。 2/3*δ;最小12,
最大50。 1/2*δ;最小10,
最大30。
Ⅲ <δ;最小20。 3/4*δ;最小16,
最大75。 2/3*δ;最小12,
最大50。
Ⅳ 超过Ⅲ级者
注:①δ为坡口加工侧母材板厚,母材板厚不同时,以较薄侧板厚为准。
②管座角焊缝δ为焊缝截面中心线高度。
② 求助型材角焊缝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您可以复试试以其他的检测仪器制来测试您的要求,如【A1220 ANKER】金属 地脚螺栓缺陷检测仪
低频缺陷探测器A1220 ANKER 适用于检测不超过3.5m长直径为24、36mm的地脚螺栓的完整性,测量时只需能够接触地脚螺栓的顶边即可,无需挖掘。当测试复合型地脚螺栓时,只可测试螺栓顶端直至钢筋焊接位置。
说明:
仪器包含一个能够将测试结果以A-scan形式显示的带有屏幕的电子装置和一个S0205低频超声波纵波传感器。该传感器带有湿性声波接触和25kHz工作频率的宽带(相对带宽不低于100%)。这种传感器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低回声噪音,声音脉冲发送时间短(1.5~2周期)并且具有高能效益。A1220 ANKER使用回声法,判断超声波从地脚螺栓的另一边反射回来的信号。
详情可咨询,北京戴世达数码技术有限公司(w.beijingdynasty.cn),电话:+86(010)6212-3920 传真:+86(010)6212-3244
③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防治方法
1.几何形状不符合要求
焊缝外形尺寸超出要求,高低宽窄不一,焊波脱节凸凹不平,成型不良,背面凹陷凸瘤等。其危害是减弱焊缝强度或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动载荷强度。造成该缺陷的原因是:焊接规范选择不当,操作技术欠佳,填丝走焊不均匀,熔池形状和大小控制不准等。预防的对策:工艺参数选择合适,操作技术熟练,送丝及时位置准确,移动一致,准确控制熔池温度。
2.未焊透和未熔合
焊接时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如坡口的根部或钝边未熔化,焊缝金属未透过对口间隙则称为根部未焊透,多层焊道时,后焊的焊道与先焊的焊道没有完全熔合在一起则称为层间未焊透。其危害是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因而降低了接头的强度和耐蚀性。在GTAW中为焊透是不允许的。焊接时焊道与母材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为未熔合。往往与未焊透同时存在,两者区别在于:未焊透总是有缝隙,而未熔合则没有。未熔合是一种平面状缺陷,其危害犹如裂纹。对承载要求高和塑性差的材料危害性更大,所以未熔合是不允许存在的。产生未焊透和未熔合的原因:电流太小,焊速过快,间隙小,钝边厚,坡口角度小,电弧过长或电弧偏离坡口一侧,焊前清理不彻底,尤其是铝合金的氧化膜,焊丝、焊炬和工件间位置不正确,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只要有上述一种或数种原因,就有可能产生未焊透和未熔合。预防的对策:正确选择焊接规范,选择适当的坡口形式和装配尺寸,选择合适的垫板沟槽尺寸,熟练操作技术,走焊时要平稳均匀,正确掌握熔池温度等。
3.烧穿
焊接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而形成穿孔的缺陷。产生原因与未焊透恰好相反。熔池温度过高和填丝不及时是最重要的。烧穿能降低焊缝强度,一起应力集中和裂纹而,烧穿是不允许的,都必须补好。预防的对策也使工艺参数适合,装配尺寸准确,操作技术熟练。
4.裂纹
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作用下,焊接接头中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
的特征。裂纹有热裂纹和冷裂纹之分。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裂纹叫热裂纹。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来说马氏体转变温度一下,大约为230℃)时产生的裂纹叫冷裂纹。冷却到室温并在以后的一定时间内才出现的冷裂纹又叫延迟裂纹。裂纹不仅能减少焊缝金属的有效面积,降低接头的强度,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在产品的使用中,裂纹能继续扩展,以致发生脆性断裂。所以裂纹是最危险的缺陷,必须完全避免。热裂纹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焊接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对策:减少高温停留时间和改善焊接时的应力。冷裂纹的产生是材料有淬硬倾向,焊缝中扩散氢含量多和焊接应力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措施:限制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降低冷却速度和减少高温停留时间以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小焊接应力,选用合适的焊丝和工艺参数减少过热和晶粒长大倾向,采用正确的收弧方法填满弧坑,严格焊前清理,采用合理的坡口形式以减小熔合比。
5.气孔
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孔穴。常见的气孔有三种,氢气孔多呈喇叭形,一氧化碳气孔呈链状,氮气孔多呈蜂窝状。焊丝焊件表面的油污、氧化皮、潮气、保护气不纯或熔池在高温下氧化等都是产生气孔的原因。气孔的危害是降低焊接接头强度和致密性,造成应力集中时可能成为裂纹的气源。预防的对策,焊丝和焊件应清洁并干燥,保护气应符合标准要求,送丝及时,熔滴过度要快而准,移动平稳,防止熔池过热沸腾,焊炬摆幅不能过大。焊丝焊炬工件间保持合适的相对位置和焊接速度。
6.夹渣和夹钨
由焊接冶金产生的,焊后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非金属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称为夹渣。钨极因电流过大或与工件焊丝碰撞而使端头熔化落入熔池中即产生了夹钨。产生夹渣的原因,焊前清理不彻底,焊丝熔化端严重氧化。夹渣和夹钨均能降低接头强度和耐蚀性,都必须加以限制。预防对策,保证焊前清理质量,焊丝熔化端始终处于保护区内,保护效果要好。选择合适的钨极直径和焊接规范,提高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正确修磨钨极端部尖角,当发生打钨时,必须重新修磨钨极。
7.咬边
沿焊趾的母材熔化后未得到焊缝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的沟槽称为咬边,有表面咬边和根部咬边两种。产生咬边的原因:电流过大,焊炬角度错误,填丝慢了或位置不准,焊速过快等。钝边和坡口面熔化过深使熔化焊缝金属难于充满就会产生根部咬边,油漆在横焊上侧。咬边多产生在立焊、横焊上侧和仰焊部位。富有流动性的金属更容易产生咬边,如含镍较高的低温钢、钛金属等。咬边的危害是降低了接头强度,容易形成应力集中。预防的对策:选择的工艺参数要合适,操作技术要熟练,严格控制熔池的形状和大小,熔池要饱满,焊速要合适,填丝要及时,位置要准确。
8.焊道过烧和氧化
焊道内外表面有严重的氧化物,产生的原因:气体的保护效果差,如气体不纯,流量小等,熔池温度过高,如电流大、焊速慢、填丝迟缓等,焊前清理不干净,钨极外伸过长,电弧长度过大,钨极和喷嘴不同心等。焊接铬镍奥氏体钢时内部产生菜花状氧化物,说明内部充气不足或密封不严实。焊道过烧能严重降低接头的使用性能,必须找出产生的原因而制定预防的措施。
9.偏弧
产生的原因:钨极不笔直,钨极端部形状不精确,产生打钨后未修磨钨极,焊炬角度或位置不正确,熔池形状或填丝错误等。
10.工艺参数不合适所产生的缺陷
工艺参数不合适所产生的缺陷:电流过大:咬边、焊道表面平而宽、氧化和烧穿。电流过小:焊道宽而高、与母材过度不圆滑且熔合不良、为焊透和未熔合。焊速太快:焊道细小、焊波脱节、未焊透和未熔合、坡口未填满。焊速太慢:焊道过宽、过高的余高、凸瘤或烧穿。电弧过长:气孔、夹渣、未焊透、氧化。
④ 角焊缝内部的缺陷怎么检测
推荐使用:"金属应力集中检测仪",它能够检测出金属应力集中的变化--应变曲线,并用配以软内件加以分析,对比,存档容报表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评估焊缝质量的-----估计能解决此问题。
Good luck to you !
⑤ 焊接时常见的焊缝内部缺陷有哪些
根据 GB 6417-1986《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国标,
熔化焊焊接缺陷分为六类:
1,裂内纹。
2,孔穴(气孔)容。
3,固体夹杂(夹渣、夹钨、夹焊条药皮等)。
4,未熔合 和 未焊透。
5,形状缺陷(焊缝宽窄不一、角焊缝变化太大、焊缝高低变化太大)。
6,其他缺陷(电弧擦伤 焊接飞溅)。
⑥ 求解答:检查焊缝内部缺陷常用哪些方法
常用射线检测(RT)和超声检测(UT)。TOFD和相控阵也可以,只是还没有普及,做的人不多
⑦ 如何防止管道焊口内部缺陷
管道焊接内部缺陷成因及预防在管道焊接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管道焊缝处产生缺陷。管道焊接内部缺陷主要有裂纹、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
一、裂纹。
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内开裂形成的缝隙叫裂纹。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等。焊接裂
纹危害性很大,它除了降低焊缝强度外,还因裂纹末端存在尖锐的缺口,而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结构断裂破坏。
1、冷裂纹:焊缝冷却过程中,温度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叫冷裂纹。由于常在焊后一段时间发生,也叫延迟裂纹。冷裂纹发生在烛焊缝或热影响区上,在碳钢或合金钢中发生较多。
1.1产生原因
焊缝在结晶过程中,氢含量过高不能逸出,聚集在离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中;母材的淬硬倾向大,在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下,热影响区形成脆而硬的马氏体组织;焊接过程中由于工件局部不均匀受热,焊缝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随焊缝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在氢、淬硬组织、应力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即产生裂纹。
1.2预防措施
1.2.1合理选择焊材。选用低氢型焊条,减少含氢量,焊前严格按规定进行烘干,焊口边缘彻底清理干净,减少氢的来源;选用合适焊材,使焊缝与母材有良好的匹配,增加焊缝金属的塑性
,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
1.2.2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减缓冷却速度,使用小电流、分散焊等措施减小焊件的温度差,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状态等。
1.2.3焊后及时热处理。使氢能从焊缝中逸出、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及改善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2.4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改善焊接的应力状态,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1.2.5制定合理的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尽可能减小冷却变形度,避免强制组装,预防组装过程中造成各种伤痕。
2、热裂纹: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凝固温度下产生的裂纹。在300℃以上高温产生的裂纹都叫热裂纹。热裂纹大多产生在焊缝中,有时也出现在热影响区内。这类裂纹沿晶界开裂,断面上大多有明显氧化色彩。
2.1产生原因:热裂纹是拉应力和低熔点共晶两者联合作用形成的裂纹。无论增大那一方面的作用,都可以促使焊缝中形成热裂纹。
2.2预防措施
2.2.1控制化学成分,限制易生成低熔点共晶物和有害杂质的含量,应减少焊缝金属中的镍、碳、硫、磷含量,增加铬、钼、硅及锰等元素,可以减少热裂纹的产生。
2.2.2改善焊缝金属组织,细化晶粒,减少或分散偏析,降低低熔点共晶物的有害作用。
2.2.3选用适当的焊条药皮类型。用低氢型药皮焊条可以使焊缝晶粒细化,减少杂质偏析,
提高抗裂性。用酸性药皮焊条氧化性强,使合金元素烧损多,抗裂性下降,而且晶粒粗大,使热裂纹极易产生。
2.2.4控制焊缝形状,尽量得到焊缝成形系数较大的焊缝。
2.2.5采用多层多道焊法,控制层问温度,避免偏析物聚集在焊缝中心部位。
2.2.6焊前预热,减小冷却速度,降低应力。
2.2.7焊接收弧熔池应填满,减少弧坑裂纹。
2.2.8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减小焊接应力。
2.2.9采用小电流、快焊速来减少焊接熔池过热、快速冷却,以减少偏析,使抗裂性提高。
3、再热裂纹:再热裂纹是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如焊后热处理或其他加热过程产生的裂纹。焊后热处理裂纹发生于焊后应力消除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再热裂纹起源于热影响的粗晶区和焊根部位,具有晶间断裂的特征。
3.1产生原因
3.1.1焊缝再次加热后,由第一次热过程所形成的过饱和固熔碳化物再次被析出,即析出沉淀碳化物
造成晶内强化,使滑移应变集中于原奥氏体晶界。当晶界的塑性应变能力不足以承受松弛应力过程所产生
的应变时,则产生再热裂纹。
3.1.2接头在焊后热处理中,易使刚脆化的元素集结在晶界上,削弱了晶界的结合力,产生再热裂纹。
3.2预防措施
3.2.1减小热影响区的过热倾向,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 3.2.2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提高金属在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时的塑性,以提高承担松弛应变的能力。
3.2.3提高预热温度、焊后采取缓冷,并使焊缝外形均匀平整,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
3.2.4采用正确的热处理规范和工艺,尽量不在热敏感区停留过长。
⑧ 如何检测焊缝内部缺陷
内部缺陷的话只能用射线检测或超声波检测了(找专业队伍)
但如果表面缺陷的话可用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着色) ,你自己可以做,但如果是让别人认可的话恐怕还得找专业队伍
另外涡流检测可以检测近表面(磁粉检测也可以检测近表面)
⑨ 焊缝的内部缺陷如何检验焊缝的表面缺陷如何检验焊缝表面不得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回探伤不能答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焊缝表面缺陷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例〕钢结构二级焊缝不得有(ADE )缺陷。A.气孔 B.根部收缩 C.贴边 D.弧坑裂纹 E.夹渣〔解析〕规范规定,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