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教各位大俠:一般直接焊接連接所能達到的垂直度。L型工件
看你要求,如果要求高的話,最好用工裝保證,L型工件工裝相對來說好做,或者架支撐
其次就是要注意反變形,反變形大概2°到3°。
如果都做好的話,工件又相對來說不大,垂直度能夠控制到0.5mm以內,我們公司的件大概200mm高,垂直度一般0.5mm以內
2. 框架柱 規范允許的垂直度偏差是多少
如果偏差值在規范允許值的3倍以內,可以暫不處理,在下道工序(裝飾)施工時予以彌補。 如果偏差值超過規范允許值的3倍,就比較麻煩,根據偏差程度採取加固、返工重做等措施進行處理。如果採取加固處理,方案必須經過設計部門認可。 也即層高小於等於5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8mm;層高大於5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10mm。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有規定。
根據國家規范和相關工藝標准,質量要求如下:
水泥土攪拌樁:允許樁位偏差<50mm;允許垂直度偏差≤1%; 素砼或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允許樁位偏差(滿堂樁≤0.40D,條基樁≤0.25D);允許垂直度偏差≤1.5%; 夯實水泥土樁:允許樁位偏差(滿堂樁≤0.40D,條基樁≤0.25D);允許垂直度偏差≤1.5%; 柱錘沖擴擠碎石樁:允許樁位偏差≤50mm;允許垂直度偏差≤1.5%; 鋼筋砼預制樁:插入土時垂直度允許偏差≤0.5%;允許樁位偏差(1~3根≤100mm;4~16根≤D/2;16根以上,邊樁≤D/3,中間樁D/2;有樁頂梁,順梁軸方向≤150+0.01H mm,垂直梁軸方向≤100+0.01H mm); 砼成孔灌注樁:允許樁位偏差(1~3根、單排橫向、群樁的邊樁≤70mm;單排軸向、群樁中間樁≤150mm);允許垂直度偏差≤1.0%; 其中:D為樁直徑;H為樁頂到地面的高度。
3. 鋼結構整體垂直度和整體平面彎曲具體怎麼檢測啊
1、採用經緯儀,全站儀等測量。鋼結構整體垂直度的允許偏差:H/1000,且不應大於25.0mm;鋼結構專整體平面彎曲的屬允許偏差:L/1500,且不應大於25.0mm。
2、經緯儀,測量水平角和豎直角的儀器;是根據測角原理設計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學經緯儀。
3、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測距儀(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高技術測量儀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功能於一體的測繪儀器系統。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換為光電掃描度盤,將人工光學測微讀數代之以自動記錄和顯示讀數,使測角操作簡單化,且可避免讀數誤差的產生。因其一次安置儀器就可完成該測站上全部測量工作,所以稱之為全站儀。廣泛用於地上大型建築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測量或變形監測領域。
4. 焊接頭怎樣保證垂直度、
用水平尺或紅外水平儀,先四周點焊定位、調正水平重直後再焊,最好不要一圈焊完,容易變型
5. 鋼筋混凝土梁和柱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的誤差是多少
≦5m時為8mm、>5m時為10mm。
垂直度是方向公差中控制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夾角為90°的公差要求,分為給定平面、給定方向、任意方向的垂直度要求,用符號⊥表示。按照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的特徵來分,垂直度評價直線之間、平面之間或直線與平面之間的垂直狀態。其中一個直線或平面是評價基準,而直線可以是被測樣品的直線部分或直線運動軌跡,平面可以是被測樣品的平面部分或運動軌跡形成的平面。
平整度,加工或者生產某些東西時,表面並不會絕對平整,所不平與絕對水平之間,所差數據,就是平整度。(數值越小越好)。
特點:
加工橡皮布時,對其各點的厚薄均勻程度是有要求的,也就是加工厚度必須有一定的精度。膠印橡皮布是用於平版膠印的,在印刷時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的壓縮量只有0.1~0.2毫米。
因此,橡皮布的平整度一定要確定得適當,平整度誤差一般不得超過0.04毫米,如果超過0.04毫米,印刷品的墨色就會不勻,網點形狀也會改變等。有時非得在橡皮布背面粘紙補平後才能使用。因此,平整度對膠印橡皮布顯得尤其重要。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平整度
6. 框架柱 規范允許的垂直度偏差是多少 有哪本規范說了這個問題
層高小於等於5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8mm;層高大於5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10mm。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有規定。
依據最新《16G101-1》中有關「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柱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寫方式」中的規定,框架柱和轉換柱的底部標高系指基礎頂面標高,頂部標高系指樓板上表面標高,亦既是層高。
柱平法施工圖制圖規范:
柱平法施工圖系在柱平面上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
柱平面平面圖,可採用適當比例單獨繪制,也可與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合並繪制。
在柱平法施工圖中,尚應按第1.0.8的規定註明各結構層的樓面標高、結構層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6)焊接箱型柱垂直度怎麼規定的擴展閱讀
柱的鋼筋配置
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12-31採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於0.2%;對建造於Ⅳ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築,表中的數值應增加0.1。
註:採用HRB400級熱軋鋼筋時應允許減少0.1,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C60時應增加0.10。
2)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於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於200mm時,除柱根外最大間距應允許採用150mm;三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於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應允許採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於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框架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框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