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鴿 賽鴿 公棚 規格 具體尺寸 飼養方法
任何一羽優良的信鴿沒有很好的飼養及管理,它在飛翔競賽中就得不到應有的好成績,而且它的下一代也不會成為一羽優良的信鴿。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信鴿飼養忽視這件事。怎樣使一羽信鴿在競翔中得到好成績,同時在遺傳上也保持良好的基因呢?信鴿的飼養與管理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問題,應該引起廣大信鴿飼養者的重觀。
第一節 鴿棚(舍)的選譯與構造
鴿棚(舍)的選擇與構造是每一個信鴿飼養者的第一步工作。鴿棚的位置和方向、鴿棚的大小等工作解決好,十分有利於以後的飼養。有許多信鴿飼養者沒有很好地重視這個問題,他們對鴿棚的構造和選擇看得很簡單,粗製濫造地蓋個鴿棚就飼養起鴿子來,這樣對以後長時期飼養是非常不利的。鴿棚的位置應選擇朝南的方向為佳,地勢宜高。這樣陽光充足、空氣流通。鴿子需要乾燥的住處,同時需要乾燥的空氣。它們不怕冷,並不需要很溫暖的環境,但是暖和一點的環境對鴿子的發育會有所幫助。一個較為合理的鴿棚應該是:不管鴿棚外面的氣溫是何等的熱,或者是何等的冷,在鴿棚內總要比外面舒服一些。無論外面是下雨還是潮濕的陰雨天氣,都應該要使鴿子的羽毛不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你的鴿舍能達到這種程度,那麼就是一個理想的鴿舍了。當然,不是每一個鴿棚都能做到這個程度,尤其是在地面上的鴿舍就困難了。但這也不是說建在地面上的鴿舍一點都沒有辦法改善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以改善,把一些不利於鴿子健康的環境加以改變。我認為建在房頂或閣樓上的鴿棚為最佳。建在地面上的鴿棚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鴿棚不要直接砌在地上,應離地面半米,這樣鴿棚里潮氣就少了。第二,鴿棚內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選擇朝南方向)、佔地面積要大一些,不宜太高(房高以兩米左右為好)。第三,鴿棚的門窗構造要安全,切莫讓黃鼠狼、野貓或蛇等動物侵擾。不管是閣樓上的鴿棚還是地面上的鴿棚都應該掌握好不能讓強風直吹,但是必須要有空氣柔和地通過鴿棚。所以我們絕對不可把鴿棚蓋成密不通風、沒有窗子的盒式樣子。如鴿子多鴿棚大,就應該有適當通風的窗子,當然鴿棚的窗子不可以開的太多。理想的鴿棚應該配上一個「天棚"。所謂「天棚"就是安裝在鴿棚頂部的一個四面通風的籠子。棚子中鴿子的出入口與「天棚」相通,然後鴿子再從「天棚」的出入口進出。「天棚,,以鐵絲網做成,大小根據飼養條件而定,當然以大的為好,這樣使鴿子的活動范圍大,同時能使剛出鴿棚的幼鴿不容易飛失。因為幼鴿從小能在「天棚」中活動,對自己周圍的環境逐漸熟悉,出鴿棚時就不容易飛失。「天棚"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為常見。有一點要提醒的就是製作「天棚」的鐵絲網孔不能太大,以防黃鼠狼等動物鑽入,使鴿子受到危害。往往見到有些飼養者他們創造的飼養條件很不錯,鴿棚同時配上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天棚",飼養了幾十羽鴿子,條件優越。但是我認為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製作這種鴿棚不是很瞿想的,在這種條件下把大鴿舍分割成幾個小鴿棚為好,分成一個專養雄鴿的鴿棚,一個專養雌鴿的鴿棚,一個專養配對的鴿棚,有可能的話再分成一個專養幼鴿的鴿棚 ,這樣的鴿棚飼養信鴿是比較理想的。建一個專門飼養幼鴿的鴿棚,會使幼鴿出棚時飛失的損失減少。這樣你還能掌握好幼鴿出棚的次數和時間,因為幼鴿出棚時,對自己鴿棚的環境還不夠熟悉,同時在鴿棚中容易受到別的老鴿子的侵襲。如果你有了一-個專門飼養幼鴿的鴿棚,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使你的幼鴿飛失的損失大為降低。
鴿棚建築時使用的材料不能馬虎,無論鴿棚的頂和四周牆壁都要注意質量,經久耐用。
鴿棚裡面的鴿窩應該建在鴿棚四周的牆壁上。鴿窩的多少應根據鴿子的數量而定,鴿窩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做成二格格的格子,每格以40厘米(長)×40厘米(寬)×§o厘米(高)標准推算。另外可以在鴿棚中牆壁上做一些「棲格」,就是讓一些沒有配對的鴿子站立休息的地方。如果沒「棲格」的話,這些鴿子就只能站立在鴿棚的地面上休息,這樣會造成鴿棚的有效面積縮小,同時會使站立在地面上的鴿子容易打架,造成創傷使細菌感染而得病。 「棲格」每格為30厘米(長)×1 O厘米(寬)×30厘米(高)。 「棲格」的多少應根據鴿子數量來做,鴿子數量多就多儆些,數量少就少做些。
鴿棚內應有鴿子的出入口、活絡門、觀望台、電鈴、窗、窩、棲格、食槽、鹽土槽、飲水器以及飼養者的出入門等。
1. 鴿子的出入口:是專供鴿子出入鴿棚用的。出口與入口最好不要放在同側,如果安放在同一側的話,鴿子容易在出口與入口前打架,影響出入。安放出口時,應注意四周無高大建築物、電桿、電線和樹木等,因為鴿子在出棚飛行時,障礙物容易使它們受傷,甚至引起死亡。入口處應安上活辨門,便於控制鴿子以達到「只能進不能出」的目的。出入口必須設置門扇,在不使用時和夜裡把門扇放下,以防它的天敵的侵入。出入口高約25厘米,寬約30厘米左右。
2. 活絡門:主要起控制鴿子出入鴿棚的作用。此門只拿隧而不能出,如果你把鴿子放出鴿棚後,只需要把鴿棚出口處的門關上就可以了,這樣鴿子飛回來後一個個地從入口處進入鴿棚,就不能再出去了。這樣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好鴿子出入鴿棚。
3. 觀望台:沒有「天棚"的鴿棚,可以在鴿棚內安上一個觀望台,觀望台應靠近窗子。鴿子不但可以在此對外觀望,而且又可作散步活動場所,這對鴿子熟記鴿棚附近地物和地貌均有益處。
4. 電鈴:電鈴是鴿子參加競翔歸巢入鴿棚時,給飼養者提供返回信息的裝置。當鴿子一入棚即會觸發電鈴,發出響聲使飼養者能准確記錄到達時間。
5. 窗:主要起採光與通風作用。窗子的大小應與鴿棚的大小成比例,窗子上應安上玻璃、鐵絲網,這樣既可擋風防寒,又可避免其它動物傷害鴿子。
6. 鴿窩:是鴿子產蛋、棲息、育雛的地方。鴿窩的數目可以根據鴿棚的大小和鴿子的數量來決定,每格鴿窩長40厘米、寬40厘米、高30厘米。
參考資料:http://www.kupet.cn/html/kupaixueyuan/niaolei/niaoleisiyang/index.html
❷ 信鴿比賽280空距回家後間隔3天能繼續放飛嗎
賽鴿比賽結束之後,很多人都會考慮直接留種的問題。但是還有一些鴿友會對鴿子進行放飛檢驗。有的鴿友會選擇去參加一些成年鴿子的比賽,多飛幾次比賽,一些國外的好鴿子就是飛過很多次比賽的,很多鴿友也是受到這樣的一種影響,所以鴿子還要繼續比賽或者是自己帶出去再放飛檢驗。
但是我們國內目前的情況是,比賽多數都是短距離幼鴿賽事,幼鴿賽事為主。很多地方的鴿子一生只有一次比賽的機會,一場比賽結束之後,也就需要培養新的鴿子來繼續參加幼鴿賽事。所以再次放飛的話很多時候只能你自己帶出去放飛。那麼賽鴿比賽結束之後要不要繼續放飛檢驗?
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的看法是不需要。因為現在的比賽是多關賽事的比賽,鴿子本身都是需要幼鴿來參加比賽。而且目前又是多關賽事,那麼多關比賽下來,其實你就可以分析很多的東西了。鴿子再去放飛其實意義不大,畢竟檢驗的意義還是要看鴿子好不好,是不是適合留種。那麼既然要留種,比賽不錯,直接留種嘗試,看看後代鴿子表現情況其實更加直接。
並且一些好鴿子比賽的時候由於訓練飼養合適,所以比賽的時候表現很好,但是停一段時間沒有訓練,鴿子狀態可能比較差,帶出去放飛容易丟失。退一萬步說,鴿子飛起來是有風險的,有的好鴿子也同樣可能丟失。所以比較合適的做法其實還是比賽之後留種檢驗。
中國信鴿公棚競賽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適應信鴿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保護參賽者與公棚的合法權益,加強信鴿協會對公棚競賽的規范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鴿活動管理辦法》(社體字〔2001〕5號)、《信鴿競賽規則與裁判法》(2002)制定本規定,如本規定與上述文件相矛盾,以上述文件為准。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公棚,是指依法設立從事受託飼養、訓放、舉辦信鴿競賽活動的經營實體並在協會注冊的團體會員。 第三條 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公棚賽實行誰主辦、誰審批、誰負責的責權利相統一的辦賽機制。 第四條 公棚應建立完善、規范、科學、合理的內部機制,確保信鴿安全、健康,確保比賽公開、透明。 第二章 設立 第五條 由工商部門批准依法設立的公棚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擁有土地使用權,房屋、設備所有權。土地使用權面積不低於6000M2;新建鴿舍的面積不低於1000 M2;收鴿容量每平方米不得超過6羽(不含曬棚面積);收鴿羽數不得超過5000羽(指收鴿結束時的羽數,含預備鴿)。 二、注冊資本不低於40萬元。 三、公棚應設立在四周500米左右范圍無高大建築物、無高壓電線(塔)等障礙物、視線開闊、環境適宜、交通便利的鄉村或城郊,遠離機場(不少於10公里范圍)、家禽養殖廠和居民區。禁空區嚴禁設立公棚。相鄰公棚之間的空距不得少於7公里。 第六條 設立公棚必須擁有以下設備: 一、電壓為220V的電源、不小於3千瓦的電源穩壓器、UPS不間斷電源及與相關設備相匹配的發電機; 二、性能穩定、軟體開發成熟的電子計時系統; 三、大容量硬碟、性能穩定的計算機,列印機、電話、傳真機、復印機、互聯網設備及GPS定位系統; 四、大屏幕顯示設備1個,與計算機同步顯示的監視器若干個,以及用於防盜和監督鴿舍管理活動的報警、監視裝置; 五、備有餵食、飲水設施的專用賽鴿車及其配套設備; 六、備有消毒、防疫和醫療用的器械設備; 七、保證公棚正常運作的其它設備。 第七條 公棚建築物應堅固、美觀,結構合理、規范。新建公棚的鴿舍與觀賽區隔離帶不得少於30米(封閉式觀賽廳除外)。鴿舍地網至少高於地面1米,舍內只設棲架,禁設巢窩。曬棚應為通棚,長度至少與鴿舍等齊,寬度不得少於2米。並有隔離棚、觀察室、消毒間、醫療室、工作室、計算機房、庫房等必須的配套用房。 第八條 公棚應按信鴿容量配備與飼養、訓放、管理工作相適應的專職人員,專職人員應能熟練使用相關設備。法人代表、育翔師、電腦操作員需報信鴿協會備案。飼養員按每人管理不少於500羽信鴿的標准配置。有條件的公棚應配備一名專職畜牧醫師,沒有條件的可委託農業院校禽類專業或畜牧醫院(所)的專業人員承擔信鴿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事宜。 第九條 設立公棚前,應首先向所在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或信鴿協會遞交建棚規劃申請,內容包括:棚址、規模、土地使用權證明、公棚圖紙、建棚資金來源證明等,經批准後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 第三章 協會與公棚賽 第十條 公棚賽的審批,應符合《信鴿競賽規則與裁判法》和《信鴿活動管理辦法》的規定,並按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由相應級別信鴿協會或體育行政部門批准。「國際」及「全國」性比賽由中國信鴿協會審批。 第十一條 公棚應向審批(或監賽)信鴿協會繳納監賽費,其標准如下:比賽獎金總額在500萬元(含)以下的,繳納參賽費總額的1.5%;比賽獎金總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繳納參賽費總額的2%。以上繳納標准僅限3次比賽的監賽費用,每多增加1次比賽,加收1%的監賽費。 第十二條 公棚舉辦比賽所收取的參賽費,須由審批(或監賽)信鴿協會與公棚共同建立資金賬戶,共同監管。參賽費主要用於獎金發放,規程中設置固定獎金的,當參賽費不足以發放獎金時,不足部分由公棚向資金賬戶補足。公棚賽獎金需雙方核簽後才能發放。 第十三條 公棚每年只限舉辦一季比賽,一般在秋季舉辦。申辦比賽時,秋賽棚須於當年十二月至翌年二月提交比賽的申辦材料,春賽棚須於當年三月至四月提交比賽的申辦材料。協會應在20個工作日內告知公棚審批結果,經批準的比賽方可對外公布競賽規程。逾期上報,不予辦理。 第十四條 公棚擬定的競賽規程必須明確如下事項,並報相關協會批准: 一、比賽主辦(承辦)、監賽單位; 二、競賽項目(空距不得下浮)、時間及司放地點(或賽向); 三、收鴿起止時間、地點和聯系方式; 四、飼養費(每羽不得超過300元)、參賽費標准及收取時間; 五、競賽辦法和出現意外情況時的處置預案; 六、錄取名次范圍及獎勵方案; 七、優勝鴿拍賣范圍、收益分成比例、流拍及遲歸鴿領取辦法(領取費用每羽不得超過50元)。 第十五條 省級(含)以上的監賽協會委派裁判到公棚執裁發生的交通、食宿、技術服務費用,從監賽費中開支,不得轉嫁公棚負擔。 第十六條 公棚進行的查棚及比賽活動,必須在委派裁判的參與和監督下進行。出現下列違規情況的公棚,監賽協會不予委派裁判,收回比賽批文,並在媒體上公告: 一、擅自邀請裁判執裁的; 二、未書面申請要求委派裁判的; 三、雖向監賽協會提出申請,但經監賽協會審查認為不具備比賽條件的; 四、公棚不配合裁判執裁,以各種借口刁難裁判正當執裁,或不服從裁決,致使裁判執裁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 五、不按規定辦理申報手續,或不繳納相關費用的。 第十七條 公棚不得宴請裁判或安排裁判到各種消費場所進行消費;不得向裁判發放紅包、禮品、有價證券。如發生上述行為,屬公棚責任,將取消比賽許可證;屬裁判責任,將降低或取消裁判員等級資格。 第十八條 對公棚實行舉辦信鴿比賽許可證制度。經評審合格的公棚,才能取得舉辦信鴿比賽的資格。許可證有效期為一年,即一年發放一次(或每年進行年審),由信鴿協會組織實施。舉辦信鴿比賽許可證由中國信鴿協會統一製作。 第十九條 對公棚實行信譽等級評比。信譽等級的評比事項由信鴿協會具體組織實施。符合信譽等級的公棚,由評比協會頒發相應信譽等級證書,並在媒體上公告。信譽等級證書由中國信鴿協會統一製作。 第二十條 公棚對監賽協會實施的指導與監賽行為,書面提出申訴要求的,監賽協會應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申訴內容進行核實、審查並給予答復。 第四章 收鴿與查棚 第二十一條 根據《信鴿競賽規則與裁判法》,收鴿是指公棚接收參賽者交託幼鴿的行為,由公棚管理人員或委託代收點負責實施。代收點收鴿時應出具公棚的書面委託書,方可將其托收幼鴿視為公棚行為。 收鴿採用先交納飼養費,後付清參賽費制度。 第二十二條 參賽者在交鴿時應如數交納飼養費,並進行注冊登記。公棚應在《信鴿參賽登記卡》上如實登記參賽者的真實姓名、地址、聯系電話、郵編、電子郵箱,信鴿的足環號碼、羽色、編組、是否接種疫苗等,經審核無誤後,收、交鴿雙方在《信鴿參賽登記卡》上簽字,一式兩份,雙方各持一份備查。 第二十三條 接收的信鴿必須套戴由中國信鴿協會統一製作的當年足環,鴿齡為25—60天。 第二十四條 不得接收如下信鴿: 一、病鴿; 二、來自疫區的信鴿; 三、佩戴私人足環的信鴿; 四、在大陸境內哺育套戴境外足環的信鴿; 第二十五條 公棚接收境外信鴿時,鴿主應出示或交驗信鴿進關證明文件。拍賣境外信鴿時,須出示進口證明文件復印件。 第二十六條 幼鴿入棚前須先經觀察室進行一周以上的疫情觀察,並接種防病疫苗。經觀察確認健康的信鴿才能放入鴿舍。 第二十七條 公棚應及時公布收鴿清單及累計羽數。收鴿結束後須每隔10—15天在網上公布一次存棚情況,包括鴿主真實姓名、組別、足環號碼、電子環號、羽色、鴿主所在地等信息。收鴿截止日20天後至40天內,由監賽協會對公棚收鴿羽數進行查棚,其結果列入年度公棚信譽考核評價體系。 第二十八條 公棚須在第一次比賽前,向信鴿協會申請比賽查棚注冊登記。未注冊登記的信鴿不得參加比賽,如混入比賽,獲得的成績無效,並追究公棚及有關人員責任。查棚注冊登記後才能收取參賽費,此前不得收取。未交納參賽費的信鴿,一律取消比賽資格,不得轉讓。未交費信鴿視為鴿主自動放棄所有權,處置權歸公棚。 第五章 飼養 第二十九條 公棚購進的飼料須保證質量,入庫應妥善保管,預防霉爛、鼠耗、混進病毒,確保使用安全。根據不同時期信鴿的營養需要,對所有信鴿應用同等飼料進行喂養,嚴禁開小灶。 第三十條 訓放和比賽期間,須對信鴿適時加喂含脂肪和糖類較豐富的飼料,以滿足信鴿飛行時的能量需要。 第三十一條 公棚須定期對鴿舍、鴿具消毒,預防疾病。發現傷、病、死亡信鴿應及時妥善處置,防止疾病或疫情擴散。如出現疫情,除立即停止家飛,進行消毒、治療外,須及時向動物防疫部門和監賽協會報告。 第六章 家飛與訓放 第三十二條 按《規則》進行,參賽鴿自入棚日算起,21天內必須完成開家放飛。家飛時間應不少於2個月。嚴禁長期圈養,不出棚訓飛。 第三十三條 參賽鴿的訓放次數和距離按競賽規程執行,並遵循有計劃,由近至遠,循序漸進的原則,保留有效記錄資料,以備核查。 第七章 集鴿 第三十四條 按《規則》進行,集鴿必須由信鴿協會委派的裁判執行(參賽者代表可現場監督)。委派的裁判數量和業務能力應與公棚的工作量相適應。 第三十五條 集鴿時裁判須提前2日進駐公棚,熟悉公棚工作環境,做好相關准備工作,並監督檢查飼料、喂養、供水等情況。 第三十六條 嚴禁公棚法定代表人和工作人員的信鴿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加本公棚的比賽(含佔用未交費鴿參賽)。 第三十七條 集鴿結束,鎖定集鴿程序前,須再次核查入籠信鴿。若發現被取消或沒有參賽資格的信鴿應及時剔除。掃描系統不能剔除的,裁判長有權在集鴿清單上刪除,並簽字公布。 第三十八條 對信鴿進行的電子掃描、貼密碼條、加蓋暗章等執裁行為,應由裁判執行。 第三十九條 集鴿採用逐羽掃描、核對足環號碼、列印機按集鴿掃描順序同步列印,並做好人工或使用攜帶型計算機輔助記錄入籠鴿足環號碼,以及粘貼密碼條(含防揭動密封不幹膠軟環)和加蓋暗記章等安全、有效的防範措施。 暗章、印油、密碼條(含防揭動密封不幹膠軟環)等材料由監賽協會提供。 第四十條 參賽者代表應做好對信鴿傳遞與入籠過程的監督,確保信鴿如數進入集裝箱式賽鴿籠。 第四十一條 集鴿工作須在電子監視裝置監控下一次完成。集鴿結束,須在計算機上鎖定、保存所有數據,列印集鴿清單,核對無誤後,公棚法定代表人、裁判長、參賽者代表需在集鴿清單上簽字,並及時上網公布。集鴿清單一式三份,有關人員各持一份,以備核查。 第八章 司放與監放 第四十二條 按《規則》進行,集鴿完畢,賽鴿車須由2名裁判及參賽者代表若幹人監督運輸,以確保比賽的安全性、公正性。 第四十三條 司放前信鴿應充分休息。司放場地要空曠、開闊,周圍無高大建築、障礙物或電線。 第四十四條 如遇天氣驟變,不明群眾惡意圍觀,或不宜按預定司放地放飛時,裁判長有權變更司放地,但實際空距須符合公棚競賽規程中的規定,並不得改變賽向。司放全過程應進行不間斷的全面錄像。 第四十五條 監放工作須由監賽協會向司放地省級(或地市級)協會商請落實,監放裁判不得少於2人。監放信息在司放結束後應及時上網公告。 第九章 成績與發布 第四十六條 按《規則》與《規程》進行,賽前公棚相關人員必須調試好比賽設備,以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信鴿歸巢前,應配合裁判嚴格檢查電子掃描系統、計算機裝置和應急電源等設備,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行。否則,影響比賽進程或出現故障,責任由公棚方面承擔。 比賽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事項: 一、計算機操作員應嚴謹操作,密切監視電子設備運行情況,如出現設備故障或操作失誤,其責任由操作員和公棚承擔。 二、除裁判、計算機操作人員外,其他人員須遠離電子掃描計時系統、計算機等關鍵部位。 三、在比賽過程中任何人不得進入鴿舍。如遇特殊情況需要進入的,須徵得裁判組同意,並有裁判和兩名參賽者代表陪同前往。 第四十七條 電子掃描設備顯示的信鴿比賽歸巢情況,可以視為臨時成績,只有經裁判將獲得名次的信鴿逐羽上手,進行核對與審查,並與集鴿清單核對無誤簽字認可後,方可對外公布比賽成績,並作為頒獎的依據。 第四十八條 決賽前的比賽,報到有效期為一天,決賽為兩天(自放飛當日的司放時間開始起算)。決賽出現下列特殊情況時,成績確定與獎金分配辦法如下: 一、貼有防揭動密封不幹膠軟環的: (一)司放當天無信鴿歸巢,允許次日延續比賽至規程約定報到期限時止。 (二)歸巢鴿防揭動密封不幹膠軟環完好無損的,承認其成績;缺失、有揭動痕跡或破損的,取消該鴿成績。 二、未貼防揭動密封不幹膠軟環的: (一)司放當天無鴿歸巢,取消本次比賽,獎金(含比賽規程中設置的所有賽項獎金)由上籠信鴿均分。 (二)司放當天歸巢鴿達不到規程錄取名額的二分之一時,結束比賽,餘下的獎金由上籠信鴿(獲獎鴿除外,下同)均分。 (三)司放當天歸巢鴿達到或超過規程錄取名額二分之一時,次日繼續錄取,至規定報到期限仍達不到規程錄取名額時,餘下的獎金由歸巢鴿均分。 三、電子計時系統如出現故障,影響名次排列時,故障期間歸巢的信鴿名次並列,獎金由故障期間歸巢鴿均分;歸巢羽數達不到錄取名次時,按前述規定執行。 四、比賽遇賽鴿超常規歸巢或歸巢鴿有異常現象時,裁判有權結合比賽距離、歸巢時間和氣候條件,參考賽鴿糞便、體重、羽毛、肌肉、脂肪損耗等情況,做出綜合判定。比賽成績有效與否,必須由當值裁判一致通過;公棚和參賽者必須尊重、配合裁判工作,不得干擾、阻礙。有異議的可以書面形式申請仲裁。 五、對比賽成績有異議提出申請仲裁的,由比賽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一經裁定,即為終審裁決。 第四十九條 決賽歸巢記錄期限為司放後七日或者按《規程》約定。在歸巢記錄期內公棚不得以任何借口中斷、關閉電子掃描系統,並做到每天公布信鴿歸巢情況,及時通知參賽者在約定時間內領取。 第十章 獎金設置與收益分配 第五十條 公棚賽獎金,根據《規則》與《規程》,按以下兩種方式設置: (一)預設獎金:以實際收取參賽費的多少,按預設獎金方案比例增、減實發獎金。 (二)固定獎金:無論收鴿多少或盈虧,必須足額發放比賽規程設定的所有獎項獎金。 第五十一條 公棚賽收益分配,暫按《規則》或《規程》約定執行。 第十一章 有關責任 第五十二條 收鴿期間,信鴿病亡、游棚的,公棚應及時通知參賽鴿主補交,並將死亡信鴿的足環退還參賽鴿主。如公棚違反規定超收信鴿,每超收5羽,每次正式比賽的所有單鴿賽項均按最末1檔獎金標准依次增加1個獎勵名額。 第五十三條 收鴿查棚前信鴿病亡、游棚的,按《規則》與《規程》約定辦理,或者退還飼養費或充抵剩餘鴿的參賽費。查棚後至訓放、比賽期間損失的信鴿,視為正常損失,公棚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已交參賽費而未能參加比賽的病、殘信鴿,公棚應退還參賽費。 第五十四條 公棚所在地發生疫情,經國家檢疫部門確認後,因防止疫情蔓延而銷毀的信鴿,公棚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如數退還參賽費。 第五十五條 因特殊原因造成信鴿非正常損失的,其賠償標准可參考如下: 一、信鴿被盜由公棚按雙倍參賽費標准賠償。 二、因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信鴿死傷,應根據公棚承擔事故責任大小,按以下辦法決定賠償額度: 1.公棚不承擔交通責任事故時,不承擔賠償損失,但應負責向肇事方索賠,並向參賽者如數退還參賽費。 2.公棚承擔部分交通事故責任時,除如數退還參賽費外,還應承擔在參賽費基礎上,按承擔交通事故責任的比例計算的信鴿損失賠償額度。 3.公棚承擔全部交通事故責任時,按雙倍參賽費標准賠償損失。 第五十六條 公棚如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將視情節輕重,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拒絕發放比賽許可證等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處理。 一、收鴿開始後修改獎金設置或不按規程確定的標准按時兌現全額獎金的; 二、未經信鴿協會批準的賽事,盜用信鴿協會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的; 三、更改比賽信息及其成績,從中謀取非法利益的; 四、隱瞞、漏報、謊報信鴿疫情信息的; 五、不認真執行或擅自修改競賽規程的; 六、不主動配合裁判執裁,嚴重妨礙裁判工作順利進行及比賽公正性的; 七、不聽勸告,不服從監督,經教育不改的; 八、服務水平較低,投訴較多的。 第十二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執行。各地信鴿協會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五十八條 本規定解釋權屬於中國信鴿協會。
❸ 如何自製鴿籠
鴿籠具的准備:
鴿籠市場有定型的鴿籠購買,對小型農戶式養鴿場可購買鍍鋅網自製,自製鴿籠長180厘米,高50厘米,深60厘米,中間用隔網分成3個小間,每間飼養1對。底網間隔1厘米,後網,隔網,邊網的下二分之一處間距1.5厘米,前網、頂網間距可大些。
鴿具有食槽、水杯、蛋 、砂杯等,可成套購買,也可利用盆、瓶自製。
C、養鴿技術的准備:
提高肉鴿的繁殖率、成活率、一級品率,是保證養鴿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提前解決養鴿技術的人才問題,是外聘,還是內培,如內培,就要按排人員或自己到正規的養鴿場培訓,沒有條件就要購買大量的養鴿方面專業性書籍,報刊雜志進行自學,也可經常查看本網"技術文摘-肉鴿"欄目,不斷提高、豐富養鴿技術。
D、養鴿飲料的准備:
鴿子無膽囊,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喜食粒料,如玉米、稻穀、麥子、豆類等。這就要根據當地的農作物資源配製資料,但由於原糧的品種和質量不一致,飼料穩定性差、鴿子挑食,營養成分往往不夠全面、合理、影響肉鴿的生產。因此,有條件的養鴿場要有購買顆粒機的思想,自製肉鴿顆粒飼料。也可到市場上購買專業性肉鴿飼料。
E、養鴿防疫准備:
肉鴿抗病力較強,但隨著養鴿業的迅速發展,鴿的引種貿易流通頻繁,疫病發生率日漸增多,為防治鴿新城疫、鴿疫、鳥疫、鴿沙門氏菌病、鴿毛滴蟲病。需要常備抗菌葯、消毒葯、驅蟲葯、其他葯物。
F、養鴿引種的准備
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肉鴿供種貨源,掌握選擇種鴿的基本知識,要堅持到有種苗經營資格單位購買的原則、堅持比質比價比服務的原則、堅持就近購買的原則,把好種鴿的質量關、價格關、結構關,對新辦的養鴿場應淺序漸進,分批引種,逐步擴大、優化種鴿規模、結構。
3、雛鴿的飼養管理技術:
從出殼至28日齡的鴿統稱雛鴿( 有的地區從出生至10日齡稱初雛,10~20日齡稱雛鴿)。
雛鴿出殼2小時後,親鴿便開始用喙給雛鴿吹氣、泌乳,再過2小時親鴿開始哺鴿乳,這時的雛鴿體小質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強管理。首先細心觀察,注意避逸被種鴿踏傷或凍死。如果出生雛5~6小時仍吃不到鴿乳,要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給雛鴿喂人工鴿乳)。發現親鴿不哺乳時可找同時期種鴿寄養,而且可避免部分親鴿喂單鴿,提高生產能力。
3~4日齡後,雛鴿的眼睛慢慢睜開,身體逐漸強壯起來,身上的羽毛開始長出,食量逐步加大,消化力增強。這時親鴿要頻頻地哺喂雛鴿,有時每天多達十幾次,因此供給親鴿的飼料量要充足,營養要豐富,以滿足需要。這時的雛鴿排糞量增加,容易污染巢窩,每天應及時更換墊布和墊草,以免發生疾病。
雛鴿10日齡時,新羽毛長出很多,能自行走動。親鴿給雛鴿保溫時間縮短,親鴿 喂給的食物也由鴿乳變成半顆粒狀的飼料,有少數雛鴿未能完全適應,常出現消化不良和嗉囊炎。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進補喂些酵母片或健胃葯,幫助消化。<P>
雛鴿15日齡時,全身羽毛基本長齊,活動自如,可以抓出巢窩,在籠內鋪上一快20厘米×20厘米的布片,讓它慢慢適應,不致扭傷腳。這時的親鴿喂給的飼料呈顆粒狀,與所吃的飼料相同,且多數親鴿又開始產蛋,無心喂養雛鴿,為此在這期間應加以人工喂養。
雛鴿20日齡後,羽毛豐滿,能在籠內四處活動,但還不能完全自己啄食,仍然靠親鴿,但能主動向親鴿討食吃,這時的親鴿會強迫它獨立採食。此時應加強管理,增加些高蛋白質飼料的供應,以滿足雛鴿的需要。雛鴿生長到25~28日齡時體重可達500~750克,可以出售( 這時的雛鴿稱之為乳鴿)。
❹ 信鴿飼養與訓放
種、養、馴在賽鴿的 飼養 過程中是不可少的三個環節,它猶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那麼信鴿飼養與訓放有哪些呢?下面我帶你看看信信鴿飼養與訓放。不過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信鴿飼養與訓放
種、養、馴三點而言,筆者認為,種並不能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所養種鴿的現有品質;養只要能給賽鴿可口的飼料、舒適的環境、恰當的管理便能膘肥體壯,這一點以被鴿友所認同,訓與養的有機結合能體現養鴿者自身的飼養水平,訓是科學的它能將養鴿者的意志融入賽鴿之中,它是一個個性的體現。此外,賽鴿智慧的提高、健壯的機體是從訓練中得來的。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每位鴿友在賽鴿的訓放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以至秘而不宣。
賽鴿競翔就像是 賽馬 ,只有騎手與馬融為一體,做到心靈上的溝通,才是取得優勝的保障,賽鴿訓練競翔也是如此。常言說“玉不琢不成器、樹不剪不成材”要使賽鴿在競翔中達到最佳狀態,人的因素至關重要。一羽具有優秀血統的賽鴿即使膘肥體壯,如不經過嚴格訓練,也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一羽冠軍鴿的產生,也決不是依靠運氣碰來的,它是賽鴿飼養者精心喂養、精選百練的結果。
賽鴿的訓練目的不僅僅是訓練賽鴿的體質、歸巢能力,同時也是訓練賽鴿對外界環境的反映能力、適應能力、善變能力,促進賽鴿在競翔季節保持最佳的飛行狀態。如賽鴿裝籠後對擁擠環境的適應能力互相間爭斗的適應能力;對長途運輸過程的顛簸適應能力;在放飛籠內爭食飲水的能力;面對放飛地點新環境的反映能力。這些能力都是需要從訓練中得到提高,這些能力的提高是賽鴿快速歸巢的重要保障。如果訓放達到這些能力的提高,賽鴿狀態何愁不佳。否則,疏於訓練一經參加競翔很容易使賽鴿精神緊張茫然不知所措,直接影響賽鴿的歸巢速度。賽鴿的訓練每位鴿友都能認真對待,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訓練 方法 和訓練 措施 。
大體上可分為幼鴿的開家訓練、平時的家飛訓練、賽前短距離的多次訓練。如四周訓放訓練,定向訓練,不定期的短距離訓練,每天兩次的家飛訓練,陰雨天氣的適應能力訓練以及迅速進棚訓練,大運動量訓練等多種訓練方法,那麼哪一種方法行之有效呢?對於賽鴿飼養者來說,切合實際的根據自己的情況 總結 制定一套符合自身條件的賽鴿訓放辦法是非常必要的,賽鴿訓練應常抓不懈,切忌一曝十寒。一切從實戰需要出發,要循序漸進。才能將賽鴿逐步調整到最佳狀態,保持最佳的飛行能力。
信鴿的放訓方法
1.對於當年春天出生秋天競翔的幼鴿,在它家飛訓練一定時間之後,根據幼鴿的脫羽情況准確推測每枚主翼羽的脫落次序和脫落時間,然後有計劃有目的進行部分主翼羽的短截處理,短截主翼羽時應每隔一羽截去羽毛的上半部分,截去的羽毛長度視鴿齡而定,一般不超過本羽毛長度的一半,適合短截的羽條應以主翼羽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根羽毛為主,被截羽毛以兩羽為宜,雙翼對稱短截相同位置的等長羽毛,鴿齡愈小,截去的羽毛長度就愈少,以保護幼鴿的機體不受損傷,保持賽鴿身體的平衡。或是剪去雙翼同一位置羽毛一側的小支羽,使部分羽翼透風,減少浮力,達到訓練飛行能力的目的。
2.在賽鴿參加競翔的前兩個月,進行常規的驅蟲,之後在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平衡液或是在飲水中加入醫用復方林格氏液以快速恢復賽鴿體質,與此同時,將原有的較大食槽改為較小的食槽,使賽鴿在家飛訓練入棚之後出現賽鴿爭搶食物的現象,食槽內放入的飼料為平日一次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當賽鴿將食槽內的飼料爭食干凈四處覓食時,利用再次添加飼料的時候將賽鴿再次趕出棚外做家飛訓練,當賽鴿盤旋幾圈之後,再次入棚到食槽前搶佔有利位置爭食飼料,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在食物的誘激之下賽鴿便能爭先恐後的入棚,從而調整出賽鴿的鬥志旺盛的精神狀態和及時入棚的習慣。
3.適應賽鴿籠的環境,是賽鴿參加競翔需要度過的第一關,擁擠的狹小空間里,路途的顛簸中,賽鴿間的爭斗,很容易損傷賽鴿的機體及精神狀態。因此,參加競翔前的裝籠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具體的做法是,結合短距離的訓練不失時機的進行裝籠訓練,裝籠前停喂一次飼料,只給加入了復方林格氏液的清潔飲用水,不論訓練路程的遠與近,每次訓練時都在前一天的晚上把賽鴿裝入賽鴿籠內,這樣做抓鴿時比較容易也能使賽鴿逐漸適應鴿籠內的環境,減少賽鴿恐懼心理,穩定賽鴿情緒,第二天的早晨,在裝有賽鴿的鴿籠兩側分別放置食槽和飲水槽,以訓練賽鴿在賽鴿籠內爭食、爭飲水的習慣。
但是,在短距離的訓放過程中要控制賽鴿的進食量與用水量,不能讓賽鴿吃飽。這種模仿賽鴿競翔過程的訓練能夠使賽鴿在參加正式競翔中消除恐懼心理,沒有陌生感覺,並能爭搶到一些食物。從而能夠保持賽鴿的賽前最佳精神狀態。
4.賽前近距離的多次訓練是誘發賽鴿競翔中最後沖刺的最好方法,在競翔前的一個月結合鴿會的訓放,自己也要利用訓放的間隙進行百公里以內的多次私訓,在競翔集鴿前的早晨,再做50公里的訓放。實踐證明,這樣做能夠很好的激發賽鴿的競翔狀態。
賽鴿的訓放是競翔前的熱身訓練,是強制賽鴿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發現優秀賽鴿、淘汰劣質賽鴿的有效方法,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賽鴿機體才能健壯、肌肉才能發達賦有彈性,雙翼才能強健有力,只有經受住嚴格訓放的賽鴿才能在競翔中獲得成功。
信鴿的管理技巧
1.信鴿喂料應當堅持少給多次的原則
近年來,筆者對多家信鴿公棚信鴿的飼養管理的調查,供給信鴿的飼料應堅持少給多次的原則。益處是:
第一,能刺激鴿子的食慾,使育雛期的親鴿能得到充分的營養成分。
第二,能避免鴿子挑食。由於每次供給的飼料少,鴿子為了飽食,總是不分品種,盡快採食,以滿足需要。
第三,有利於減少飼料的浪費。鴿棚飼料的浪費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飼槽的結構不合理、飼料的顆粒太大及某些飼料鴿子不喜歡吃外,每次放料太多也是造成浪費的重要原因。因為飼料太多時,鴿子飽食後,還在飼槽中啄來啄去,又想吃,但又吞不下去,吃到嘴邊的飼料又吐掉,掉到地面或糞便中。
第四,能激發信鴿增加運動。當添加飼料時,鴿子一聽到熟悉的聲音,整群活躍起來,蹦蹦跳跳。若一次添加的飼料太多,鴿子不停地吃,直到第二天添料時,料槽中還有很多飼料,這時鴿子的運動就不那麼強烈了。如果每次添料時僅供給鴿子食八九成飽,在三十分鍾內飼料全部食完,這樣,第二次添料時鴿子就會像第一次那樣活躍,如此反復,既能刺激鴿子的食慾,又激發鴿子的運動,從而增強了鴿子的體質。信鴿每天給料分為3次,加2次補充,即早8:00給料一次,中午11:00補充一次,主要是補充未吃飽的信鴿飼料,下午3:00給料一次,5:00補充一次,晚上9:00再給料一次。補充飼料的方法是將信鴿吃剩的飼料槽內的飼料倒給飼料少或空的槽內讓信鴿吃,這樣既補充了飼料,又保證將飼料槽的飼料吃完。青年信鴿每天給料2次,上午8:00和下午3:00各給料一次,每次添料的數量不要太多,以平均每隻每次10-15克為宜。
❺ 鴿子籠子製作方法
鴿子籠的製作方法是:
鴿籠前高50厘米,後高50厘米,前,後深55厘米,左,右寬50厘米,總長度2米,這樣的規格基本上可以滿足各種成年鴿的需要。
肉鴿籠200cm×170cm×55cm三層十二個窩採用低碳鋼冷拔絲焊接具有堅固耐用,美觀大方,適用方便,節省空間,易清理防病抗役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