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人說餅印是什麼意思
月餅模,廣州人稱餅印。沒有餅印就沒有廣式月餅。
清代以來,許多工藝品製作銷售集中在今大新路、天成路、人民南路、象牙街一帶,餅印鋪自然非常興旺。余同號在同治年間就在這里開張了,可謂百年老鋪。從那時延續下來,手刻木製餅模的工作就一直沒停過。延續到余兆基這一代,已經是第六代了。
上世紀中,木餅模還是黃金時代,中秋月餅模為大宗;還有色餅,如杏仁餅、佛公餅、老婆餅、盲公餅、雞仔餅、豬仔餅、金錢餅、炒米餅等等,形狀各異、規格不一。
上世紀80年代手工木餅印製作迅速衰落下去。到上世紀90年代,只剩下4家在支撐了。而去年還在狀元坊有一間小工場的老師傅,今年已不見影蹤。廣州最後的餅印鋪,只有餘師傅一家了。
廣東俗語「一個餅印」意味著兩個人有共同特點(長相 性格等),都是一個餅印「印」出來的。
B. 為什麼傳統月餅上面有印花
月餅上面之所以會有月餅印花,這是為了讓月餅看起來會更好看一些。
當然有的他可能是商標之類的,讓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它是哪個品牌的月餅,所以是比較醒目的,當然這個印花的話它是可以吃的。各種各樣的餅印,有月餅印、有水晶餅印、嫁女餅印、杏仁餅印等,每一種餅印,大小不一樣,花紋也不一樣。
餅印,就是製作糕餅的模具。
在店裡,余兆基最常做的事情便是埋頭伏案,刻制一個又一個餅印。在他的桌面上,只見擺著各種各樣的工具。「這里很多工具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有些甚至有著百餘年的歷史。」余兆基說,刻不同的圖案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因此他的工具也越積越多。
風干之後,把材料刨開、車手柄,再畫樣、開鑿,一個餅印做下來到最後蓋完本店字型大小的章才算完成,總共有17道工序。說話間隙,余兆基拿起一個已經開了孔的餅印,開始熟練地雕刻起來。據了解,整個過程哪怕是最簡單的圖案,也得要一整天的時間,因為余兆基認為「慢工出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