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球化退火,其應用和目的是什麼
球化退火是使鋼中碳化物球化而進行的退火,得到在鐵素體基體上均勻分布的球狀或顆粒狀碳化物的組織。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以獲得類似粒狀珠光體的球化組織(因不—定是共析成分,故稱為球化組織),從而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並為淬火做組織准備。
球化組織不僅比片狀組織有更好的塑性和韌性,而且硬度稍低。在切削加工具有球化組織的工件時,刀具可以避免切割硬而脆的滲碳體,而在軟的鐵素體中通過,因而延長了刀具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鋼的切削加工性。
(1)哪裡有模具鋼球化退火爐擴展閱讀
球化退火工藝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兩種工藝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溫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將鋼加熱到Ac1以上20~30℃,保溫適當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冷到500℃左右出爐空冷。
等溫球化退火是與普通球化退火工藝同樣的加熱保溫後,隨爐冷卻到略低於Ar1的溫度進行等溫,等溫時間為其加熱保溫時間的1.5倍。等溫後隨爐冷至500℃左右出爐空冷。
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等溫球化退火不僅可縮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組織均勻,並能嚴格地控制退火後的硬度。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這種工藝有利於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還能提高機械韌性。尤其對於軸承鋼、工具鋼等鋼種而言,如在淬火前實施球化退火,即可獲得下列效果:
㈡ 球化退火的工藝方法
球化退火工藝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兩種工藝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溫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將鋼加熱到Ac1以上20~30℃,保溫適當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冷到500℃左右出爐空冷。等溫球化退火是與普通球化退火工藝同樣的加熱保溫後,隨爐冷卻到略低於Ar1的溫度進行等溫,等溫時間為其加熱保溫時間的1.5倍。等溫後隨爐冷至500℃左右出爐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等溫球化退火不僅可縮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組織均勻,並能嚴格地控制退火後的硬度。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這種工藝有利於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還能提高機械韌性。尤其對於軸承鋼、工具鋼等鋼種而言,如在淬火前實施球化退火,即可獲得下列效果:
軸承鋼:淬火效果均一;減少淬火變形;提高淬火硬度;改善工件切削性能;提高耐磨性和抗點蝕性等軸承的性能。
工具鋼:淬火效果均一;抑制淬裂、淬彎等現象;提高耐磨性、刀刃鋒利程度及使用壽命。
根據鋼種和退火目的,球化退火可分以下幾種:
(1)普通球化退火,即將鋼加熱到730~740℃保溫足夠時間,然後以小於20℃/h的速度緩冷到650℃出爐。這種退火工藝適用於共析成分附近的碳素工具鋼。
(2)周期球化退火,也叫循環退火。它是在A點附近的溫度反復進行加熱和冷卻,一般進行3~4個周期,使片狀珠光體在幾次溶解一析出的反復過程中,碳化物得以球化。該工藝生產周期較長,操作不方便,難以控制,適用於片狀珠光體比較嚴重的鋼。
(3)等溫球化退火。一般加熱到800±10℃,保溫後快冷到700±10℃(A1附近)再進行較長時間保溫,之後,以30~50℃/h的速度冷卻到600℃出爐。一般軸承鋼多採用此工藝。
(4)變形-球化退火。將塑性變形與球化退火工藝結合在一起,由於塑性變形的作用,鋼內位錯密度和畸變能增加,促使片狀碳化物在退火時加速溶斷和球化,從而加快球化速度,縮短球化退火時間。
根據變形制度的不同,又可分為:
(1)將鋼材加熱到Acm和Ac1,之間的溫度進行塑性變形,然後冷卻到稍低於Ac1,溫度進行球化退火;
(2)鋼材在高溫終軋後快冷到一定溫度後直接進行等溫處理的球化退火;
(3)鋼材冷變形後加熱到稍低於Ac1,溫度而進行的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的加熱溫度是影響球化程度完全與否的關鍵因素。加熱溫度選擇合適,既能保證片狀珠光體消失,又能保留一部分未完全溶於奧氏體的碳化物,作為球化核心,最終形成較粗大的顆粒狀碳化物的正常球化組織。奧氏體化溫度很高時,碳化物全部溶解並均勻化,冷卻後總是得到片狀珠光體。冷卻速度直接影響著碳化物顆粒的大小和均勻性。冷卻太快,碳化物顆粒太細,並有形成片狀碳化物的可能,使硬度偏高。冷卻過慢時碳化物顆粒又過於粗大。
球化前的珠光體細薄、碳化物細小而分散時,經形變熱處理而得到的退化珠光體組織等最易於球化,並能縮短球化時間,提高球化質量和鋼的疲勞壽命。
㈢ 求H13球化退火工藝
h13模具鋼球化退火工藝為:860~890℃加熱保溫2h,降溫到740~760℃等溫4h,爐冷到500℃左右出爐。
詳見網路文庫:H13熱處理工藝
㈣ 無錫H13模具鋼熱處理,這個熱處理是什麼意思
H13模具鋼熱處理工藝
1.預先熱處理 市場上供應的H13鋼鋼材和模坯,在鋼廠都已作好退火熱處理,保證了具有良好的金相組織 ,適當的硬度,良好的加工性,無需再進行退火。但製造廠進行改鍛後破壞了原來的組織和性能,增加了鍛造 應力,必須進行重新退火。
等溫球化退火工藝為:860~890℃加熱保溫2h,降溫到740~760℃等溫4h,爐冷到500℃左右出爐。
2.淬火及回火 要求韌性好的模具淬火工藝規范:加熱溫度1020~1050℃,油冷或空冷,硬度54~58HRC; 要求熱硬性為主的模具淬火工藝規范、加熱溫度1050~1080℃,油冷,硬度56~58HRC。
推薦回火溫度:530~560℃,硬度48~52HRC;回火溫度560~580℃;硬度47~49HRC。
回火應進行兩次。在500℃回火時,出現回火二次硬化峰,回火硬度最高,峰值在55HRC左右,但韌性最差 。因此,回火工藝應避開500℃左右為宜。根據模具的使用需要,在540~620℃范圍內回火較好。
淬火加熱應進行兩次預熱(600~650℃,800~850℃),以減少加熱過程產生熱應力。
3.化學熱處理 H13鋼若進行氣體滲氮或氮碳共滲可使模具進一步強化,但其氮化溫度不應高於回火溫度, 以保證心部強度不降低,從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