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橡膠模具電鍍後自拆是否會加厚
會加厚一點點,幾個微米。
⑵ 塑膠件電鍍變小
原因分析:
素材出來的尺寸是118.4*78.26,但是變形度是多少?這么長的塑膠件難道是筆直的?如果不是水平的,那麼結果就不難解釋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塑膠產品是注塑成型的,由於產品結構、模具溫度以及塑膠熔體的流向等各種原因的影響,從而導致製品內部殘留各種應力,通過電鍍工藝(不論是水電鍍還是真空電鍍都必須得再次加熱)導致塑膠製品內部應力的釋放,即產品內部分子結構必然會被重新排列,那麼如果該產品如果是118.4mm,通過這么一個物理變化過程之後,產品尺寸要不會變大,要不就會變小,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電鍍處理後的尺寸=素材尺寸+電鍍層!!!
改善對策:
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並且產品尺寸均需控制在規格內,我們必須通過幾種注塑工藝參數進行探索,就像你這個產品來說,那麼你要通過反復試驗才能找到這個最佳成型參數,建議你用上、中、下限三種參數注塑,並詳細記錄成型參數,產品上面刻上文字或符號以便識別,依此類方法找到最佳方案,然後將其做成文件標准化!
⑶ 要求模具型腔各縮小0.05-0.15不等除去噴漆的厚度,怎麼縮小
如果是均勻的縮放,理論上可以通過比例來調整的
⑷ 塑膠模具模仁尺寸如何確定,如何確定偏出產品外形多少當出多個產品時,型腔間的距離取多少比較合適
模仁尺寸的確定,理論上可以由公式獲得(公式我不記得了),但實際上沒幾個去用公式計算的,一般都是經驗值。凹摸高度一般根據實際產品的高度來確定:一般機殼摸凹摸高度要大於型腔深度的2倍,長寬偏出產品外形5-40MM都可以,具體應根據產品的大小,摸具的結構(比如說運水,螺絲孔等等)的需要來確定。型腔間的距離不宜太長(太長注塑時會消耗很多壓力,而且浪費材料),太短的話可能導致型腔局部溫度的相互影響,模具溫度不均勻,使產品出現翹屈、變形等不良現象。一般在保證模具結構的情況下取15-30M左右(也需根據具體產品大小等因素來確定)
⑸ 塑膠模具型腔電鍍以後,產品會變薄嗎
模腔電鍍工藝是有厚度選擇的,可以根據要求電鍍不同鍍層。所以產品相對就是減膠變薄的。
⑹ 塑膠產品電鍍,對模具工藝有什麼要求
第一:選定可電鍍的塑料顆粒材質,可電鍍的塑膠顆粒推薦:奇美ABS727和757/日本3001M塑膠顆粒進行注塑成型,確定了材質,您就可以計算出其收縮率;
第二:產品的尺寸需留有電鍍層的厚度,一般水電鍍壁厚為單邊30um左右,成品尺寸等於:膠件尺寸+電鍍層厚度;
第三:產品注塑時注意氣紋/夾線/拉模/死膠/膠粉/內應力等注塑問題;
第四:模具製作時,遇到直角位置,需將直角變更為「R」角,因為電鍍時直角上是最容易漏度的,變更為「R」角後產品電鍍良率會大大提高,不會影響到產品的交期;
第五:設計電鍍時所需要的上掛水口位置,這個你可以找到電鍍廠家幫忙設計,此水口非常重要,其可避免產品電鍍中的燒焦,避免產品的變形等作用;
以上僅供參考!
⑺ 開模具拉模後產品會不會變大變小
產品拉模也許是因為公模膠位拉力不夠,或許是因射出壓力及保壓過大導致,原因有多方面;但產品的大小隻與塑膠的縮水率及模具型腔的加工誤差有關系,拉模有可能造成產品變形及產品拉傷,但也不排除因拉扯導致產品被拉大,就像彈簧,如果超出它原本的回復極限,就會產生變形拉長無法回復的可能的!
⑻ 塑膠模具模仁電鍍層可以做到40微米嗎
塑膠模仁電鍍層可以做到40微米,也就是4個絲。
模具電鍍層比較均勻,一般都較薄,從幾個微米到幾十微米不等。通過電鍍,模具電鍍可以在機械製品上獲得裝飾保護性和各種功能性的表面層,還可以修復磨損和加工失誤的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