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塑膠模具的問題,使用8毫米的頂針,頂針板上的頂針孔打多大注意是頂針板上的孔
模芯里的孔做成比頂針的實際尺寸大0.01-0.03。頂板上的就無所謂了,可以大0.1-0.5都沒問題。
B. 模具頂針對產品的頂高和頂深是什麼意思
你好,模具頂針對產品的頂高就是頂針短了點,導致產品多出一個頂針的印出來,頂深呢就是頂針過長,導致產品有一個凹坑。
C. 塑料模具頂針孔一般預留多少mm拋光
主要看你模具的品質和注塑材料,PP最容易走毛邊了,間隙比較要求高,一般也就0.01-0.02mm.
一般頂針孔大了都採取加大一個等級的頂針重新加工孔配上去
D. 塑膠模具咬花面頂針印產生的原因,具體怎麼處理
只有兩穴有,另兩穴沒有?有沒有檢查流道平衡?省模是否一樣?
另外,你的這個「應力痕」我理解成「頂白」,是否正確?因為只有兩穴頂白,另兩穴沒有,因此,建議加強省模。
E. 模具頂針孔單邊避空多少
5、斜頂頂部應低於 模具面0.05MM ,以避免頂出時 :鏟膠 。 6、頂針孔在加工時在離膠面的距離應為 : 20MM 後避空,避空數為 :單邊0.1MM 7、
F. 塑膠模具一般頂針與頂針模板有多少間隙與公模仁間隙又是多大。
頂針板加0.5,公模剛好或者大0.02都沒事,頂針一般都是減0.03的了
G. 產品上的頂針印,模具怎麼維修
唉,寫了一大篇沒保存丟了
頂針長度是從下頂針板上表面到產品的距離
回針桿是從下頂針板上表面到母模板的距離,最這後再減去0.5mm,
歡迎交流與分享
H. 請問模具常用頂針得標准規格尺寸有哪些
標准尺寸10MM以內的差不多用0.5為基準的都是標準的,10-18以1MM為基準,再大的就有20 ,22,25,30,35等等。
I. 塑膠模具從1mm到10mm的頂針與頂針孔配合間隙
一般是說避空雙邊0.5左右,在母模板的處會有配合間隙0.05mm左右的頂出孔,兩者的間隙頂針面板的精度與配合不是很高。
塑膠模具主要包括由凹模組合基板、凹模組件和凹模組合卡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組合基板、凸模組件、凸模組合卡板、型腔截斷組件和側截組合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輔助成型系統的協調變化。可加工不同形狀、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J. 塑膠模具注塑出的產品表面有頂針的痕跡是怎麼回事怎麼處理
1、產品頂凸造成的頂針印
產品頂凸屬於產品硬頂傷,是產品抱緊力比較大,在頂出時產品表明被頂塑性變形,在產品表面形成頂出凸包,輕微頂凸有時候不太明顯,容易和熱應力印混淆,在此提醒注意判斷。造成產品硬頂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產品頂針周邊抱緊力大,頂出力使得產品頂出變形。
解決方案就是減少抱緊力。可以通過增加頂出機構,拋光模具,加大拔模角等常規方法就可以解決。
(2)產品頂出力不平衡,在產品頂出時由於設計頂出機構不合理,造成產品頂出時局部受力過大,造成產品頂凸,此種頂凸看產品上的頂針痕跡就很容易判斷出來。
解決就是要考慮整個產品的抱緊力,來判斷在哪些區域需要增加頂出機構,或者加大出模角度和模具拋光等處理。
(3)產品冷卻不充分,因為產品注塑周期就是金錢,哪怕縮短一兩秒效益都很客觀,所以縮短了冷卻時間造成產品沒有充分冷卻就頂出,產品也會被硬頂凸。
解決辦法就是要找出利益平衡點,是增加冷卻時間還是增加頂出機構,需要取捨,我建議設計充分的頂出機構和冷卻水路,縮短成型周期是正確的思路。
(4)設計頂針時盡量不要排在產品過薄區域,要排在產品容易受力的區域,如:肋的下方、BOSS下方、側壁的下方等。
二.熱應力造成的頂針印
頂針熱應力痕原因就是在注塑時模仁表面和頂針表面都是熱的,在產品冷卻時模仁表面的溫度被冷卻水路帶走了,頂針上的熱量沒有被有效帶走,就造成頂針表面溫度與模仁表面有明顯的溫度差,所以反應到產品上就是頂針接觸的區域就是熱應力痕。
在產品壁厚在1.5以下的產品會很明顯,主要改善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1)在設計薄壁外觀產品模具時頂針不要設計過大,一般頂針直徑不要大於產品壁厚的3倍,如壁厚為1.5的盡量不要超過直徑5MM頂針,注意是外觀件才有此規則;
(2)在設計薄壁外觀產品模具時頂針頂面處理成粗紋,增大散熱面積,也可以減輕頂針外觀熱應力痕;
(3)在設計薄壁外觀產品模具時頂針與模仁頂針孔配合接觸面要足夠長,一般配合長度是直徑的4~5倍左右,即頂針避空不要太多了。頂針熱量可以通過接觸模仁散熱,減輕熱應力;
(4)在頂針周邊要設計水路冷卻,便於帶走頂針熱量,在頂針對側的母模面要設計水路冷卻,也是減少頂針熱應力的有效方法。
(10)模具頂針印凹多少擴展閱讀:
注塑機維修注意事項:
1、非專業維修人員或未經專業維修人員允許,不可自行拆模維修。
2、生產過程出現小的故障,調機人員根據情況解決,例如:
進膠口粘模:應用銅針在進料嘴處敲出,不可用鋼針等硬物敲打模具。
型腔輕微模痕:可根據型腔的光潔度選擇拋光材料,有紋面不可使用砂紙等拋光材料,一般用銅刷蘸鑽石膏或金剛砂漿刷洗,由專業維修人員完成。
產品粘模:一般用熱的塑料包覆產品及頂出部位,待冷卻後頂出。如用火燒注意不要損傷模具表面。
3、專業人員維修模具時,不可隨意更改結構,需要更改結構須經質量工程部門同意後方可進行。
4、保證維修質量,選擇合適的設備、材料、工具及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最快速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