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w怎麼做仿形治具畫圖
SW和UG,PRO差不多。不過樓主的問題不是很具體,如果是要想畫出仿形實體的話,你必須將產品的3D仿形面或體導入,在用布爾運算裁剪就可以了。
如果是想設計整套治具,則要看你的治具用在那裡,需要滿足什麼樣的功能,設計關鍵把握定位精度,穩定性,安全性(包括人員、設備、裝夾的產品等安全),操作方便性,經濟性。
以下步驟:
1、在CommandManager上面點擊右鍵,激活「模具工具」命令工具欄。
㈡ 如何做個簡單又便宜的模具
你查看翻砂技術吧,就是用土翻模,你說的那個受不了熱脹冷縮的,或象做青銅器一樣做個泥范。
㈢ 做模具的流程是怎麼的
一、模具製作流程 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㈣ 仿形加工的加工路徑各有何特點
仿形加工是以預先製成的靠模為依據,加工時在一定壓力作用下,觸頭與靠模工作表面緊密接觸,並沿其表面移動,通過仿形機構,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動作,從而在零件毛坯上加工出與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
(1) 加工精度要求高 一付模具一般是由凹模、凸模和模架組成,有些還可能是多件拼合模塊。於是上、下模的組合,鑲塊與型腔的組合,模塊之間的拼合均要求有很高的加工精度。精密模具的尺寸精度往往達μm級。
(2) 形面復雜 有些產品如汽車覆蓋件、飛機零件、玩具、家用電器,其形狀的表面是由多種曲面組合而成,因此,模具型腔面就很復雜。有些曲面必須用數學計算方法進行處理。
(3) 批量小 模具的生產不是大批量成批生產,在很多情況下往往只生產一付。
(4) 工序多 模具加工中總要用到銑、鏜、鑽、鉸和攻螺紋等多種工序。
(5) 重復性投產 模具的使用是有壽命的。當一付模具的使用超過其壽命時,就要更換新的模具,所以模具的生產往往有重復性。
(6) 仿形加工 模具生產中有時既沒有圖樣,也沒有數據,而且要根據實物進行仿形加工。這就要求仿製精度高,不變形。
(7) 模具材料優異,硬度高 模具的主要材料多採用優質合金鋼製造,特別是高壽命的模具,常採用Crl2,CrWMn等萊氏體鋼製造。這類鋼材從毛坯鍛造、加工到熱處理均有嚴格要求。因此加工工藝的編制就更加不容忽視,熱處理變形也是加工中需認真對待的問題。 根據上述諸多特點,在選用機床上要盡可能滿足加工要求。如數控系統的功能要強,機床精度要高,剛性要好,熱穩定性要好,具有仿形功能等。
㈤ proe怎麼做復雜產品的仿形工裝
這個問題太大,工裝的種類很多,而且同一產品根據情況不同,會有多個工裝。
簡單的仿形工裝可以試試裝配體建模下創建零件的方式進行建模。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問問度娘或者論壇,這個肯定有的。
若是過於復雜的像復雜曲面什麼的仿形工裝,估計需要用構建模具的方式了。這個我對模具不太了解,只知道有這么個方向。當然如果你曲面方面玩的很好的話,也可以試試曲面的方式進行工裝設計。
以上所說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具體操作什麼的還需要你根據自己的情況來。
㈥ 你好,UG怎樣坐仿形 求指教 (對以下圖片內部做一個仿形)
方法:
抽取內部曲面;
補孔;
抽取面外周用拉伸、擴大面等特徵做面;
縫合曲面;
做包容塊;
用修剪體命令修剪包容塊。
另:是要做模具還是檢具?
㈦ 簡單入門的硅膠模具製作方法是怎樣
一、工具及材料的准備
選備好適合產品用的模具硅膠,模種一個,電子稱一台,攪拌容器一個,攪拌刀一把等工具及材料。
二、模種處理
將模種打磨拋光處理光滑,然後塗刷脫模劑,脫模劑一定要塗刷均勻(脫模劑可以是洗潔精,肥皂水,凡士林,液體石蠟等),最後用氣槍吹乾或者是紗布擦乾。如若做分片模,要選擇畫好模線。
備註:脫模劑塗刷不均勻,容易導致脫模時,有些復雜花紋脫模劑塗刷不到的地方,不好脫模,模種粘在模具上損壞模種。
三、固定模種
把模種用膠水固定在木板上,再根據開模方式的不同來處理模種,具體有灌注模,包模,分片模開模方法。
若是灌注模:
灌模或灌注模,是用於比較光滑或簡單的產品,沒有模線省工省時,就是將你要復制的產品或模型,用膠板或玻璃板圍起來,並用膠水將四周密封,以免有縫隙灌注硅膠時,硅膠沿縫隙流出。(此為簡單入門級別)用紙板圍起來打脫模劑倒膠就行
備註:膠板或玻璃板接觸硅膠地方也要打脫模劑。
若是分片模:
把模線以下的部分用油泥堆滿,碾平浮滑,用刀具將四周的油泥切掉,距離
模種25px-37.5px為佳。
四、硅膠和固化劑配比
估算模具用量,模具硅膠外觀是流動的液體,A組份是硅膠,B組份是固化劑。用電子稱稱量所需硅膠,再按一定的比例稱量固化劑,一般固化劑的添加量是2%-3%,例:取100克硅膠,加入2克固化劑,膠與固化劑攪拌均勻,(註:硅膠與固化劑一定要攪拌均勻,如果沒有攪拌均勻,模具會出現一塊已經固化,一塊沒有固化,硅膠會出現乾燥固化不均勻的狀況就會影響硅膠模具的使用壽命及翻模次數,甚至造成模具報廢狀況。
五、抽真空排泡處理
硅膠與固化劑攪拌均勻後,進行抽真空排氣泡環節,抽真空的時間不宜太久,正常情況下,不要超過十分鍾,抽真空時間太久,硅膠馬上固化,產生了交聯反映,使硅膠變成一塊一塊的,無法進行塗刷或灌注,這樣就浪費了硅膠,只能把硅膠倒入垃圾桶,重新再取硅膠來做。
六、模具膠操作過程
一般以塗刷或灌注的操作進行,主要分為:灌注模,包模,分片模。
1、灌模或灌注模的操作方法:
按照模種固定,將模種進行固定後,將抽過真空的硅膠直接倒入產品上面,待硅膠乾燥成型後,取出產品,模具就成型了(註:灌注模一般採用硬度比較軟的硅膠來做模,這樣脫模比較容易,不會損壞硅膠模具裡面的產品).
2、包模或分片模操作方法:
把抽空排過氣泡的硅膠,以塗刷或灌注的方式。倒在產品上面(註:在倒硅膠之前要復制的產品或模型一定要打脫模劑或隔離劑)。然後再把硅膠塗刷在產品上面,塗刷一定要均勻,30分鍾後粘貼一層紗布纖緯布來增加硅膠的強度和拉力。然後再塗刷一層硅膠,再粘貼一層紗布纖緯布,這樣兩次之後就可以了。只有這樣做,開出來的硅膠模具使用壽命及翻模次數相對要提高很多,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如果是大件產品,也可以貼玻璃纖維布,但是玻璃纖維布不能貼在第一層,因為比較硬,模具裡面會不光滑。
3.外模的製作:一般採用的方法和材料是將模具四周,用膠板或木板圍起來,一採用石膏將模櫃灌滿就可以了,另一種採用樹脂塗刷的方式,塗刷一層樹脂就粘貼一層玻纖布,再塗刷再粘貼,反復兩三層就可以完成模具外模了。
備註:硅膠模具最終做好以後,再根據產品特點決定是否對模具進行開刀處理,如果是開刀是開鋸齒狀。
㈧ 模具生產過程
括工作面的多次修磨和易損件更換後的壽一、1模具的生產過程包括五個階段:即生
命。 產技術准備;材料的准備;模具零、組件的
13不同類型的模具正常損壞的形式也不一加工;裝配調試和試用鑒定。
樣,但總的來說工作表面損壞的形式有摩擦2生產技術准備階段工作包括模具圖樣的設
損壞、塑性變形、開裂、疲勞損壞、啃傷。 計;工藝技術文件的編制;材料定額和加工
14模具零件表面的分類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工時定額的制定;模具成本的估價。
外形表面、成形表面和結構表面。 3工藝過程:在模具生產過程中,直接改變
15成形表面:是指在模具中直接決定產品零製件的形狀,尺寸,精度,性能和裝配關系
件形狀、尺寸、精度的表面及與這些表面協的生產過程。
調的相關表面。 4模具的工藝文件主要包括模具零件加工工
16平面外形表面的加工可以在牛頭刨床、立藝規程、模具裝配工藝要點和工藝規程、原
銑床、龍門刨床上進行刨削和銑削加工,去材料清單、外購件清單和外協件清單。模具
除毛坯上的大部分加工餘量。從生產效率上工藝人員應該在充分理解模具結構、工作原
考慮,大型平面多採用龍門刨床刨削加工;理和要求的情況下。
中型平面多採用牛頭刨床刨削加工;中、小5模具工藝工作的主要內容:1編制工藝文
型平面多採用立銑床銑削加工。 件2二類工具設計和工藝編制3處理加工現
17成形表面的加工分為兩大步驟,第一步是場技術問題4參加試模和鑒定工作。
尺寸加工,通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達到設計圖6模具工藝的特點:1模具上盡量採用萬能
樣所要求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第二步是通通用機床、通用刀量具和儀器,盡可能地減
過研磨和拋光的光整加工,使成形表面達到少專用二類工具的數量。2在模具設計和制
設計圖樣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狀精度。 造上較多的採用「實配法」、「同鏜法」。3
18毛坯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模具材料在製造工序安排上,工序相對集中,以保證
的類別2模具零件的類別和作用3模具零件模具加工質量和進度,簡化管理和減少工序
幾何形狀特徵和尺寸關系。 周轉時間。
19模具零件的毛坯形式主要分為:原型材、7模具的技術經濟指標:模具的精度和剛度、
鍛造件、鑄造件和半成品件四種。 模具的生產周期、模具的生產成本和模具的
20原型材的主要下料方式:剪切法、鋸切法、壽命四個基本方面。
薄片砂輪切割法、火焰切割法。 8影響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有:1產品製件
21鍛件的質量要求有四個方面:原材料的質的精度2模具加工技術手段的水平3模具裝
量狀態和備料情況;鍛錘噸位的選擇是否合配鉗工的技術水平4模具製造的生產方式和
理;鍛件坯料的加熱、冷卻溫度、每次鍛壓管理水平。
變形量等工藝參數是否正確;鍛造方式的選9模具的生產周期是從接受模具訂貨任務開
擇和鍛造比的大小。 始到模具試模鑒定後交付合格模具所用的
22機械仿形按照靠模樣板安裝位置不同分時間。
為靠板靠模仿形、刀架靠模仿形和尾座靠模10影響模具生產周期的主要因素有:1模具
仿形。 技術和生產的標准化程度2模具企業的專門
23壓印加工凸模:先制凹模,先預加工凸模化程度3模具生產技術手段的現代化4模具
毛坯各面,在立式銑床上按照劃線粗加工出生產的經營和管理水平。
凸模的成形表面,將凸模在充分潤滑的情況11模具生產成本主要因素有:1模具結構的
下,壓入已淬硬的凹模的型孔口,多餘的金復雜程度和模具功能的高低2模具精度的高
屬被凹模型孔口擠出,再把擠出的多餘金屬低3模具材料的選擇4模具加工設備5模具
銼去。 的標准化程度和企業生產的專門化程度。
24孔系:凹模、凸模固定板、上下模座等常12模具壽命:是指模具在保證產品零件質量
帶有一系列圓孔,各圓孔的尺寸及它們之間的前提下,所能加工的製件的總數量,它包
㈨ 模具加工工藝的方法有哪些
⑴、鑄造加工 鑄造加工方法,主要有鋅合金鑄造(適用於冷沖模、塑料模、橡膠模)、低熔點合金(適用於冷沖模、塑料模)、肖氏鑄造方法、鈹銅合金鑄造(塑料模)及合成樹脂澆注(適用於冷沖模)等方法鑄造的鋅合金模、低熔點合金及合成樹脂澆注模,並用於對冷沖模上、下模板的制備、大型拉深模及框架零件的坯件准備。 相關模具鋼技術資料:火焰淬火鋼、無磁模具鋼、紅沖模具鋼、空冷鋼、基體鋼、日本大同模具鋼、瑞典一勝百模具鋼、DC53、VIKING、S136、SLEIPNER、CALDIE、RIGOR等。 ⑵、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方法,主要有普通機床加工(適用於各類模具加工)、精密切削機床加工、仿形銑床加工、仿形刨床加工、成形磨床加工、雕刻機床、靠模機床及數控機床等加工方法。 根據模具零件所達到的加工精度,切削加工工藝又分為粗加工工序、精加工工序及整修加工工序。 ①、粗加工工序 所謂粗加工工序是指在加工中從工件上切去大部分加工餘量,使其形狀和尺寸接近成品要求的工序。如粗車、粗鏜、粗銑、粗刨及鑽孔等,其加工精度低於IT11,表面粗糙度Ra 6.3μm粗加工工序主要用於要求不高,或非表面配合的最終加工以及作為精加工之前的預加工。 ②、精加工工序 精加工工序是從經過粗加工的表面上切去較少的加工餘量,使工件達到較高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質量。常用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精車、精鏜、鉸孔、磨孔、電加工及成形磨削等。 ③、整修加工工序 整修加工是從經過精加工的工件表面上除去很少的加工餘量,以得到較高精度及表面質量的零件,此工序一般稱零件加工的最終工序,其精度及表面質量要求應達到模具設計圖樣的要求,如導柱、導套的研磨,工作成形零件的拋光等。 目前,各類模具從粗、精加工到裝配技術和調試,都發展和配備了各種形式和規格,的高效精密加工設備,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及自動化生產。
㈩ 模具有什麼作用,模具是怎樣做成的
模具:是在沖裁、成形沖壓、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製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工具。
模具的生產:一般為單件、小批生產,在製造要求嚴格、精確。因此多採用精密的加工設備和測量裝置。按結構特點,模具一般分為平面的沖裁模和具有空間的型腔模。
1),平面沖裁模可用電火花加工初成形,再用成形磨削、坐標磨削等方法進一步提高精度。坐標磨床一般用於模具的精密定位,以保證精密孔徑和孔距。也可用計算機數控連續軌跡坐標磨床,磨削任何曲線形狀的凸模和凹模。
2),型腔模主要用於立體形狀工件的成形,因此在長、寬、高三個方向都有尺寸要求,形狀復雜,製造難度較大。象冷擠壓模、壓鑄模、粉末冶金模、塑料模、橡膠模等都屬於型腔模,型腔模多用仿形銑床加工、電火花加工和電解加工。將仿形銑加工與數控聯合應用,和在電火花加工中增加三向平動頭裝置,都可提高型腔的加工質量。
⑴模具是精密工具,價格昂貴,必須盡量提高使用壽命。模具的正常失效形式主要有磨損、塌陷斷裂、粘合等,不同用途的模具失效形式也各不相同。提高模具壽命的途徑主要是根據應用條件,合理選用模具鋼和確定熱處理規范。
⑵ 選用在使用溫度下強度高的材料可防止塌陷;提高模具硬度可以減少磨損率;較高的韌性和抗疲勞性能,以及消除電加工的硬化層及加工殘余應力,可以阻礙裂紋的產生和發展,防止裂斷。
⑶ 表面處理、潤滑和選用抗粘合性能好的模具材料,是延長模具壽命的重要措施。模具工作表面和基體的要求差異很大,很難用一種材料完全合理地滿足,但可以在工作部位用鑲塊、堆焊、噴鍍和局部強化的辦法提高其綜合性能。此外,合理的操作使用,是消除非正常失效、減緩正常失效的另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