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注射模具的型芯其結構是什麼樣的
型芯也叫凸模或陽模。型芯是成型塑料製品內表面形狀用模具零件,一般多安裝固定在動模板上,所以也叫動模。在立式注射機中多固定在上模板上,故也叫上模。注射製品時,製件多留在型芯上,所以,型芯上一般有頂出裝置,以方便製件脫模。
型芯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圖1)和組合式(圖2)。圖1-整體式型芯
1-型芯2-型腔
型芯為整體式模具,型芯與底板成一體,這種零件工作強度好,機加工比型腔加工方便些。但是,浪費加工時間、浪費鋼材。這種結構形式多用在小型模具中。
組合式型芯中,圖2(a)所示為底板、墊板組合式型芯,型芯與固定
㈡ 注塑模具型腔和凸模型芯都在動模上,如何固定和裝配
在B板下面在加上一塊型芯固定板,用來固定型芯。型腔板的厚度等於產品的高度。
㈢ 模具在壓鑄機上是怎麼安裝的
在模具工程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把帶有平衡柱的轉子疊裝放入動模型腔。一旦動模和定模發生合模現象的時候,這時候模具內部的補償液壓缸就會自動減壓,方便轉子疊裝順利進入動模型腔前端。
在合模完成之後,補償液壓缸則會自動加壓,而補償液壓缸兩側以及底部的斜滑塊則會起到關鍵作用,幫助電機內的轉子實現疊裝。
這時候的轉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起來,減少轉子的疊裝時間,縮短工作時間。
(3)如何使模具留在型芯上擴展閱讀
1、在進行這一項工作的時候,要注意的是點澆口的面積大小,這個面積必須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最確切的結果才能得以繼續。
2、壓鑄材料、壓鑄機、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或協議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
3、壓鑄充填型腔的過程就是取得壓力,速度,溫度和時間的動平衡的過程。這些過程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必須取得平衡才能取得完美的鑄件。
㈣ 什麼是注射模具的型芯其結構是什麼樣的
型芯也叫凸模或陽模。型芯是成型塑料製品內表面形狀用模具零件,一般多安裝固定在動模板上,所以也叫動模。在立式注射機中多固定在上模板上,故也叫上模。注射製品時,製件多留在型芯上,所以,型芯上一般有頂出裝置,以方便製件脫模。 型芯的結構形式有整體式(圖1)和組合式(圖2)。圖1-整體式型芯 1-型芯2-型腔 型芯為整體式模具,型芯與底板成一體,這種零件工作強度好,機加工比型腔加工方便些。但是,浪費加工時間、浪費鋼材。這種結構形式多用在小型模具中。 組合式型芯中,圖2(a)所示為底板、墊板組合式型芯,型芯與固定
㈤ moldflow怎麼把型芯添加進去
方法如下:
1、導入零件並創建 「雙層面」網格。
2、選擇接觸鑲件的所有單元。
3、如有必要,使用新層來幫助創建選擇。
4、依次單擊 「主頁」 > 「幾何」 > 「創建」 > 「鑲件」。
5、此時將打開 「創建模具鑲件」工具。
6、輸入鑲件的方向。
7、指定距離。8、單擊 「應用」。
模流分析(moldflow)這個概念源自與台灣那邊的叫法,實際上就是指運用數據模擬軟體,通過電腦完成注塑成型的模擬模擬,模擬模具注塑的過程,得出一些數據結果,通過這些結果對模具的方案可行性進行評估,完善模具設計方案及產品設計方案,塑膠模具常用軟體有Moldflow、Moldex3D等,而鋁合金壓鑄比較常見的有PROCAST、FLOW3D等。
㈥ 誰能告訴我下模具成型的加工過程
模具的常見方法:摘要:本文介紹了模具零部件的機加工方法及工藝規程的制定,並以電器盒模具模芯高效數控加工工藝為例,結合自己多年的注射模具加工經驗,精闢地介紹了模具零部件高效銑削加工工序的編制,希望對工程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幫助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CAD/CAM 模具 加工 工藝
一、引言
在現代模具的成形製造中,由於模具的形面設計日趨復雜,自由曲面所佔比例不斷增加,因此對模具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僅應保證高的製造精度和表面質量,而且要追求加工表面的美觀。隨著對高速加工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在機床加工、數控系統、刀具系統、CAD/CAM軟體等相關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高速加工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模具的製造加工。高速加工技術對模具加工工藝產生了巨大影響,改變了傳統模具加工採用的「退火→銑削加工→熱處理→磨削」或「電火花加工→手工打磨、拋光」等復雜冗長的工藝流程。
但是,在實踐中為了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加工,有時為了節約生產成本與提高生產效率,必須採用高效加工方法,使一部分加工工序在普通機床上就可高效率完成。這樣就要求設計者編制合理的模具加工工藝,以便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降低模具的製造成本,減少模具的製造周期。
二、模具零部件的機加工方法
用機械加工方法加工模具零部件時要充分考慮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精度和使用壽命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採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藝路線。盡可能通過加工設備來保證模具零部件的加工質量,減少鉗工修配工作量,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常用機械加工方法在模具零部件加工中的應用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機加工方法可能達到的粗糙度及應用
三、模具高效加工工藝規程與策略制定
1.工藝規程制定
工藝規程必須針對加工對象,結合本企業實際生產條件進行制定,技術上要先進、經濟上要合理。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藝規程制定的一般步驟及所包含的基本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加工工藝規程
2.數控加工工藝策略
1)粗加工
模具粗加工的主要目標是追求單位時間內的材料去除率,並為半精加工准備工件的幾何輪廓。在粗加工過程中通過利用國外先進的CAD/CAM軟體可通過以下措施保持切削條件恆定,從而獲得良好的加工質量。
(1)恆定的切削載荷;
通過計算獲得恆定切削層面積和材料去除率,使切削載荷與刀具磨損速率保持均衡,以提高刀具壽命和加工質量;
(2)避免突然改變刀具進給方向;
(3)避免將刀具埋入工件。如加工模具型腔時,應避免刀具垂直插入工件,而應採用傾斜下刀方式(常用傾斜角為20°~30°),最好採用螺旋式下刀以降低刀具載荷;加工模具型芯時,應盡量先從工件外部下刀然後水平切入工件;
(4)刀具切入、切出工件時應盡可能採用傾斜式(或圓弧式)切入、切出,避免垂直切入、切出;
(5)採用攀爬式切削(Climb cutting)可降低切削熱,減小刀具受力和加工硬化程度,提高加工質量。
2)半精加工
模具半精加工的主要目標是使工件輪廓形狀平整,表面精加工餘量均勻,這對於工具鋼模具尤為重要,因為它將影響精加工時刀具切削層面積的變化及刀具載荷的變化,從而影響切削過程的穩定性及精加工表面質量。
粗加工是基於體積模型(Volume model),精加工則是基於面模型(Su rface model)。而以前開發的CAD/CAM系統對零件的幾何描述是不連續的,由於沒有描述粗加工後、精加工前加工模型的中間信息,故粗加工表面的剩餘加工餘量分布及最大剩餘加工餘量均是未知的。
因此應對半精加工策略進行優化以保證半精加工後工件表面具有均勻的剩餘加工餘量。優化過程包括:粗加工後輪廓的計算、最大剩餘加工餘量的計算、最大允許加工餘量的確定、對剩餘加工餘量大於最大允許加工餘量的型面分區(如凹槽、拐角等過渡半徑小於粗加工刀具半徑的區域)以及半精加工時刀心軌跡的計算等。
現有的模具加工CAD/CAM軟體大都具備剩餘加工餘量分析功能,並能根據剩餘加工餘量的大小及分布情況採用合理的半精加工策略。CIMATRON軟體提供清根加工(CLEAN UP)來清除粗加工後剩餘加工餘量較大的角落以保證後續工序均勻的加工餘量。Pro/Engineer軟體的局部銑削(Local milling)具有相似的功能,如局部銑削工序的剩餘加工餘量取值與粗加工相等,該工序只用一把小直徑銑刀來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然後再進行半精加工;如果取局部銑削工序的剩餘加工餘量值作為半精加工的剩餘加工餘量,則該工序不僅可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還可完成半精加工。
3)精加工
模具的精加工策略取決於刀具與工件的接觸點,而刀具與工件的接觸點隨著加工表面的曲面斜率和刀具有效半徑的變化而變化。對於由多個曲面組合而成的復雜曲面加工,應盡可能在一個工序中進行連續加工,而不是對各個曲面分別進行加工,以減少抬刀、下刀的次數。然而由於加工中表面斜率的變化,如果只定義加工的側吃刀量(Step over),就可能造成在斜率不同的表面上實際步距不均勻,從而影響加工質量。CIMATRON軟體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在定義側吃刀量的同時,使用Clean Between Pass(清除刀間殘留面積高度)來調整步距。Pro/Engineer 軟體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在定義側吃刀量的同時,再定義加工表面殘留面積高度(Scallop machine)。一般情況下,精加工曲面的曲率半徑應大於刀具半徑的1.5倍,以避免進給方向的突然轉變。在模具的精加工中,在每次切入、切出工件時,進給方向的改變應盡量採用圓弧或曲線轉接,避免採用直線轉接,以保持切削過程的平穩性。
四、高效加工實例
在現代化的模具生產中,隨著對產品功能要求的提高,產品內部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相應的模具結構也要隨之復雜化。
下面闡述了在電器盒塑料模具製造中所採用的新的設計製造工藝方法路線:首先利用Pro/ENGINEER或CIMATRON等先進的CAD/CAM軟體進行產品的3D圖形設計;然後根據產品的特點設計模具結構,生成模具型腔實體圖和工程圖;再在CIMATRON中根據模具型腔的特點繪制CNC數控加工工藝圖,擬定數控加工工藝路線,輸入加工參數,生成刀具路徑;最後進行三維加工動態模擬,生成加工程序,並輸送到數控機床進行自動加工。
在實際加工時需用內六角螺釘將四個方鐵塊固定於模芯上,然後再將這四個方鐵塊固定在機床工作台上即可。
圖1 電器盒模芯圖
以下就以電器盒模具動、定模芯(如圖1所示,動模芯材料為P20,定模芯材料為2738,經調質處理,硬度為HRC32左右)為例,重點體說明這一加工流程。為減少篇幅,本文假定從生成三維加工工藝模型後開始,只涉及數控銑削加工部分。
表3 動模芯數控加工工序
表4 定模芯數控加工工序
五、結束語
數控編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統中最能明顯發揮效益的環節之一,其在實現設計加工自動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縮短產品研製周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採用CIMATRON或Pro/ENGINEER等先進軟體進行三維建模,然後根據模具型腔的特點,確定模具型腔、分模面,生成模具型腔實體圖、工程圖、加工工藝圖。根據CAM系統的功能,從CAPP資料庫獲取加工過程的工藝信息,進行零部件加工工藝路線的控制,輸入加工參數,然後再在CAM中編制刀具路徑,進行三維加工動態模擬,生成加工程序並輸送到數控機床完成自動化加工。
這些加工步驟是現代化模具生產的過程和發展趨勢,它使復雜模具型芯的生產簡化為單個機械零件的數控自動化生產,全部模具設計和數控加工編程過程都可以藉助CAD/CAM軟體在計算機上完成。它改變了傳統的模具製造手段,有效地縮短了模具製造周期,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精度和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偉光主編.現代製造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塑料模具設計手冊編寫組.塑料模具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㈦ 什麼是螺紋型芯,其結構和固定方式如何
什麼是螺紋型芯,其結構和固定方式如何?
螺紋型芯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成型塑件上的螺紋孔,或固定內螺紋嵌件。是有內螺紋塑件成型時必不可少的工具。
(1)
螺紋型芯的一般固定這類螺紋型芯的固定
這類螺紋型芯的固定方式很簡單,它是靠型芯上的一段圓柱面與型孔之間的間隙配合而固定,如圖1所示,
這種間隙配合是一種間隙較小,能較好得保持孔、軸同軸度的配合。一般所取配合為H8/h7。圖a是利用錐面起密封和定位作用,並防止型芯下沉;
圖b對型芯的固定部分做成階梯狀的圓柱體,直徑大處起定位作用,階梯部分起支承作用;圖c用墊板作型芯支承,此結構可簡化固定孔的加工。
圖d、e、f是用來固定鑲嵌件的結構。圖d是利用嵌件與模具的接觸面防止型芯下移,此結構雖簡單,但不能控制嵌件在塑件
中的准確位置,熔體也易於擠入嵌件和模具之間;圖e
的嵌件下端沉入模具中,使嵌件的穩定性增加,並可防止熔體擠入嵌件螺孔中;圖f是利用光桿型芯固定金屬螺紋嵌件,可省去型芯與嵌件之間的旋轉退出操作,但嵌件易脫落和移動,適用於M3
以下的盲孔型芯。
圖1-
螺紋型芯的一般固定
(2)螺紋型芯的彈性固定
這類螺紋型芯的固定方式是利用彈力,將其支撐在孔內,以免型芯脫落和移動。如圖2所示。圖a為豁口柄式,口柄有一定彈力,通過滑動配合後的彈緊力將螺紋型芯可靠地支撐在模具孔中,適用M8以下的螺紋;圖b為彈簧結構,採用U型彈簧鋼絲,可靠地將型芯支撐在模具孔中,適用於M5-M10的螺紋;圖c為彈簧鋼球鎖緊裝置,用彈簧鋼球固定螺紋型芯,它適用於芯桿直徑大於10mm的型芯。圖d是彈簧鋼球固定的另一種形式,它將鋼球和彈簧安裝在芯桿內,避免在模板上鑽深孔,適用於型芯直徑大於15mm!的芯桿;圖e是利用彈簧夾頭鎖緊型芯,鎖緊力可靠,但加工較復雜;圖〖是將型芯做成螺桿,嵌件的螺母在模具中固定,將塑件強制留在動模側,這種型芯與嵌件的安裝較麻煩。
圖2-
螺紋型芯的彈性固定
㈧ 模具型芯是如何設計的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型芯肯定是用在產品凹陷的部分,根據產品凹陷的形狀尺寸收縮就可以准確的設計好型芯了
㈨ 請問注塑機出芯入芯的原理是什麼,模具怎麼調試
大部分都是附加在模具上的油缸工作。裝好模具後需要額外的連接油管到模具相應的油缸上,當然你的注塑機要有這個輸出才行。例如一個帶把手的杯子,就是一個簡單的抽芯模具,開模之前,油缸先把杯子中間的模芯抽出,然後再開模。合模的時候反過來,先合模,然後再入芯。
有些模具是需要開模後再出芯的,例如四方型帶孔的水果蔬菜專用蘿。開模後四邊同時抽芯才能脫產品。一般在注塑機上可以調的:開模前出芯,開模後出芯,或指定一個時間,如「開模2秒後出芯」。
注塑機的工作原理:
1,注塑成型機簡稱注塑機,注塑成型是利用塑料的熱物理性質,把物料從料斗加入料筒中,料筒外由加熱圈加熱,使物料熔融,在料筒內裝有在外動力馬達作用下驅動旋轉的螺桿。
2,物料在螺桿剪切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塑化,熔融和均化,當螺桿旋轉時,物料在落槽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把已熔融的物料推到螺桿頭部,與此同時,螺桿在物料的反作用下後退,使螺桿頭部形成儲料空間,完成塑化過程。
3,然後螺桿在注射油缸活塞推理的作用下,以高速、高壓,將儲料室內的熔融料通過噴嘴注射到模具的型腔中,型腔中的熔料經過保壓、冷卻、固化定型後,模具在合模機構的作用下,開啟模具,並通過頂出裝置把定型好的製品從模具頂出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