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行業現在前景怎麼樣
1. 模具行業已經發展多年,目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由於模具不屬於高科技產業,眾多小老闆的加入導致行業競爭激烈,魚龍混雜。
2. 目前,模具行業的訂單難以獲取,單價低,收款困難。如果未來淘汰一部分小規模模具加工店,行業狀況可能會得到改善。
3. 模具行業的職業分為四個主要領域:數控(NC)、鉗工、設計和專業加工。專業加工領域工作繁忙,但後期發展空間有限,不建議長期從事。
4. NC操機工作相對輕松,如果能夠轉型為編程,收入較高,也更有利於創業。積累一定經驗和人脈後,可以考慮購買機器自主創業。
5. 鉗工領域分為兩類:一類參與模具加工,對模具加工和結構有深入了解,後期可以轉型為工程或設計,但崗位轉換困難;另一類主要負責配模,主要在大公司中,跳槽難度大,發展潛力不如前者。
6. 設計是模具製造的起點,設計水平對加工和鉗工配模有重大影響。優秀的設計需要五年的經驗積累,需要深入了解加工、配模以及塑料成型過程,模具結構掌握是基本要求。
7. 在蘇州等地,只要能在模具行業中獨當一面,薪資可以達到五千元以上,但薪資超過七千元較為困難。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不應僅限於模具行業,如果能進入發展潛力更大的行業是更好的選擇。
8. 選擇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或能提升個人能力的單位至關重要。畢業後幾年的發展至關重要,時間飛逝,幾年後,有的人成為師傅,有的人仍是普通技工。
9. 總體而言,模具行業只能維持生計,如果想實現財富積累,難度較大。但也有小老闆通過模具製造起家,積累了人脈和資金後創業。
10. 目前,模具行業中推薦沖壓和汽車模具方向,這兩個領域在行業中最有發展潛力。在畢業初期,應多關注可以進入的行業,每個行業的發展潛力不同,同樣的努力未必能帶來相同的回報。在權衡利弊後,再確定自己的職業道路。
2. 到2025年我國模具行業發展目標是什麼
1. 到2025年,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網路化和智能化。
2.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在於智能製造和質量工程,這將推動製造業向智能化和質量全面提升的方向發展。
3. 這一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製造科學和技術支持,特別是輕量化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將催生新的工藝、工藝裝備和模具需求。
4. 新材料的應用和多樣化製造前期的需求對模具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為模具的智能化(網路化)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
5. 物聯網、網路化和智能化相結合的製造模式將是未來製造業,也是模具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3. 現階段傳統模具行業該怎麼做,如何轉型升級煥發生機
模具行業風險不容忽視 「模具製造是製造業的根基,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通訊產品中,六到八成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中國模具市場容量已達800億元人民幣左右。「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業市場份額將達1200億元。雖然目前的模具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模具產業受外資壟斷擠壓產業利潤空間以及內資企業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等困擾,產業投資風險陡然上升。」
一、外資企業正加緊蠶食模具市場
外資在中國開店設廠,看中的是中國低廉的勞動成本和便宜的鋼材,而核心技術是他們牢牢掌控的秘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再加上中國的勞動力和便宜的原材料,使其在市場的競爭優勢陡升,而中資企業卻加大了提升檔次的難度。
「十五」期間,我國的模具業得到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20%。2005年中國模具行業模具銷售額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5%,加上20多億美元的進口份額,中國模具市場容量已達800億元人民幣左右。專家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業市場份額將達1200億元。
近年來,國際模具製造巨頭在中國投資設廠的新一輪擴張,正如火如荼。德國海拉吉林落戶;日本豐田模具天津設廠;芬蘭貝爾羅斯公司投資興建的深圳模具製造廠不久前正式投產,專為電信、保健、電子、汽車等行業提供高檔模具產品……
外資大量獨資進入,對提高我國自身的模具水平無任何幫助。外資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再利用中國的勞動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競爭優勢不言自明,其一直佔領的高端模具市場中國企業更加無法進入,也就是說中資企業沒有機會提升檔次。中資企業最怕的是自身實力尚未增強,外資企業已對中國模具市場完成壟斷。
目前,我國模具業規模僅次於日本和美國,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偏低。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我國製造業急需的精密、復雜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轎車覆蓋件模具、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等,仍然大量依靠進口,模具產品的進出口逆差超過10多億美元。
二、內資企業隱憂重重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生產模具的廠點約2萬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自產自用的。同時,絕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近年來,模具行業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步伐加快,但設計製造水平在總體上要比工業發達國家落後許多。主要表現在:
1、行業創新能力薄弱
模具行業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產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能掌握和運用新技術的人才異常短缺。高級模具鉗工及企業管理人才也非常緊缺。由於模具企業效益欠佳及對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不夠重視,因而總體來看模具行業在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方面投入太少。民營企業貸款困難也影響許多企業的技術改造,致使科技進步的步伐不大,進步不快。
2、行業整體效率低下
雖然國內許多企業採用了先進的加工設備,但總的來看裝備水平仍比國外企業落後許多,特別是設備數控化率和CAD/CAM應用覆蓋率要比國外企業低得多。由於體制和資金等方面原因,引進設備不配套、設備與附配件不配套現象十分普遍,設備利用率低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較好的解決。
裝備水平低,帶來我國模具企業鉗工比例過高等問題。
3、專業化、標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協作差模具標准化水平低,標准件使用覆蓋率低也對模具質量、成本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對模具製造周期有很大影響。
4、模具材料及模具相關技術落後
模具材料性能、質量和品種往往會影響模具質量、壽命及成本,國產模具鋼與國外進口鋼相比有較大差距。塑料、板材、設備等性能差,也直接影響模具水平的提高。
三、外部環境分析
外資企業因為核心技術不願外流,都不選擇合資。「外資企業進入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與其配套的企業(即客戶)一起進入,其特點是專業為單一客戶服務,模具品種同樣單一;二是自己進入中國。外資模具公司投資中國,其目的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便宜的鋼材,賺取更多利潤。
業內人士介紹,在國外企業中,模具車間是「秘方車間」,外人是不能隨便靠近的。在中國設廠,外資既有資金,又有自主技術,並不需要和中國企業合資。他們只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們把設計依然放在國外,通過網路傳到他們在中國的企業。
4. 模具設計與製造畢業後就業方向
機械、電子、電器、輕工等行業的模具設計、製造和維修,模具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管理工作。
模具設計與製造旨在培養掌握模具設計與製造基礎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模具設計、工藝設計、模具製造、模具維修、質量管理等工作,適應機械模具行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4)模具加工要轉型去哪裡擴展閱讀:
一、培訓要求
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面向製造行業。
從事模具設計、模具加工工藝編制、沖壓和塑料成型加工、數控機床的操作以及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體現為製造方面達到模具製造的技師水平,設計方面達到助理設計師的水平。
二、課程設置
機械制圖、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機械設計基礎、計算機基礎與辦公軟體(中級)、公差配合與測量、Auto CAD(中級)、塑料模具設計、Auto CAD(高級、考證)、沖壓模具設計、PRO/E零件設計(初、中級,考證)、模具製造工藝學、PRO/E零件裝配、模具設計(高級)、金工工藝與金屬材料、Master Cam數控編程、金工實習、數控編程技術(手工編程)、畢業設計、UG設計。
5. 我做了三年的模具,前途渺茫,想換工作,聽聽大家的意見
面對職業發展的瓶頸,確實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如果你內心堅定想要在這個領域繼續前進,就不要輕言放棄,努力克服困難,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相反,如果覺得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不妨勇敢地做出改變。我有個同事,他曾經做了兩年的倉管員,待遇還不錯。但他後來卻決定轉行加入建築行業,朋友們都勸他,那工作很辛苦,可能吃不消,而且又臟。然而,四五年之後,他不僅買到了自己的房子,還計劃年底買車。原來,他選擇了成為一名內牆油漆工,並組織了一個由七人組成的團隊,承接工程,一年收入達到了十多萬元。而當初為了保住那份看似穩定的工作而選擇安逸生活的同事們,至今還住在租來的房子里。這故事讓我們深思,有時候,勇敢改變也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必須敢於嘗試新事物,即使前路未知。就像那位同事,他選擇了挑戰自己,最終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這提醒我們,在面對職業選擇時,不應被現狀所束縛,而是要勇敢追求更好的生活。當然,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技能提升、人脈拓展等,以確保自己能夠順利轉型。
當然,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耐心和堅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求家人、朋友或者專業人士的支持和建議,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實現夢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之,當我們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瓶頸時,不妨勇敢地做出改變。這不僅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還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勇敢地邁出那一步,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