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壓鑄模具都有什麼組成,
壓鑄模具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覆蓋部分與活動部分,它們結合的部分則被稱為分型線。在熱室壓鑄中,覆蓋部分擁有澆口,而在冷室壓鑄中則為注射口。熔融金屬可以從這里進入模具,這個部位的形狀同熱室壓鑄中的注射嘴或是冷室壓鑄中的注射室相匹配。活動部分通常包括推桿以及流道,所謂流道是澆口和模腔之間的通道,熔化的金屬通過這個通道進入模腔。覆蓋部分通常連接在固定壓板或前壓板上,而活動部分則連接在可動壓板上。模腔被分成了兩個模腔鑲塊,它們是獨立的部件,可以通過螺栓相對容易地從模具上拆下或安裝。
模具是經過特別設計的,當打開模具後鑄件會留在活動部分內。這樣活動部分的推桿就會把鑄件給推出去,推桿通常是通過壓板驅動的,它會准確地用同樣大小的力量同時驅動所有的推桿,這樣才能保證鑄件不被損壞。當鑄件被推出後,壓板收縮把所有的推桿收回,為下一次壓鑄做好准備。由於鑄件脫模時仍然處於高溫狀態,只有推桿的數量足夠多,才能保證平均到每根推桿上的壓力足夠小,不至於損壞鑄件。不過推桿仍然會留下痕跡,因此必須仔細設計,讓推桿的位置不會對鑄件的運作造成過多影響。
模具中的其它部件包括型芯滑板等。型芯是用來在鑄件上開孔或開口的部件,它們也能用來增加鑄件的細節。型芯主要有三種:固定、活動以及鬆散型。固定型芯的方向同鑄件脫出模具的方向平行,它們要麼是固定的,要麼永久性地連接在模具上。可動型芯可以布置在除了脫出方向以外的任何方向上,鑄件凝固後打開模具之前,必須利用分離裝置把活動型芯從模腔內拿出。滑塊和活動型芯很接近,最大的區別在於滑塊可以用來製造倒凹表面。在壓鑄中使用型芯和滑塊會大幅增加成本。鬆散型芯也被稱作取出塊,可以用來製造復雜的表面,例如螺紋孔。在每個循環開始之前,需要先手動安裝滑塊,最後再同鑄件一起被推出。然後再取出鬆散型芯。鬆散型芯是價格最昂貴的型芯,因為製造它需要大量勞動,而且它會增加循環時間。
排出口通常又細又長(大約0.13毫米),因此熔融金屬可以很快冷卻減少廢棄物。在壓鑄工藝中不需要使用冒口,因為熔融的金屬壓力很高,可以保證從澆口源源不斷地流入模具內。
由於溫度的關系,對於模具來說最重要的材料特性在於抗熱振性以及柔軟性,其它的特徵包括淬透性、切削性、抗熱裂性、焊接性、可用性(特別是對於大型模具)以及成本。模具壽命直接取決於熔融金屬的溫度以及每個循環的時間。用於壓鑄的模具通常是使用堅硬的工具鋼製造而成的,因為鑄鐵無法承受巨大的內部壓力,所以模具價格昂貴,這也導致開模成本很高。在更高溫度下壓鑄的金屬需用使用更加堅硬的合金鋼。
壓鑄過程中會出現的主要缺陷包括磨損和侵蝕。其它缺陷包括熱裂以及熱疲勞。當模具表面由於溫度變化太大出現缺陷時,就會產生熱裂。而使用次數太多後,模具表面出現的缺陷則會產生熱疲勞。
2. 什麼叫壓鑄模跟沖壓模有什麼區別
壓鑄模是熱作模具,而沖壓模是冷作模具,模具使用的材料和結構都有區別。
3. 壓鑄模是什麼模具
將熔融合金在高壓、高速條件下充型,並在高壓下冷卻凝固成形的精密鑄造方法。壓鑄模<壓力鑄造模具>(die-casting die) 壓力鑄造成形工藝中,用以成形鑄件所使用 模具圖
的金屬模具。
壓鑄模結構組成 :
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動模: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合模時,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藉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推出.
二).壓鑄模結構根據作用分類
型腔:外表面直澆道(澆口套) 成型零件二)澆注系統模澆道(鑲塊) 型芯:內表面內澆口 余料 (三)導准零件:導柱;導套 (四)推出機構:推桿(頂針),復位桿,推桿固定板,推板,推板導柱,推板導套. (五)側向抽芯機構:凸台;孔穴(側面),鍥緊塊,限位彈簧,螺桿. (六)排溢系統:溢澆槽,排氣槽. (七)冷卻系統 (八)支承零件:定模;動模座板,墊塊(裝配,定位,安裝作用)
4. 塑料模具與壓鑄模具有什麼區別嗎
壓鑄模和塑料模的結構其實是一樣的,應該說,會做塑料模具,就應該會做壓鑄模具。
壓鑄模具與塑料模具的區別:
1.
壓鑄模具的注射壓力大,因此模板要求相對要厚一些,防止變形
2.
壓鑄模具的澆口與注塑模具不同,需要做分流錐分解料流的高壓力
3.
壓鑄模具模仁不需要淬火,因為壓鑄時模腔內溫度超過700度.所以每成型一次
相當於淬火一次.模腔會越來越硬.而一般的注塑模具要淬火到HRC52以上.
4.壓鑄模具一般型腔內要滲氮處理,防止合金粘模腔.
5.一般壓鑄模具腐蝕比較大,外表面一般發藍處理.
6.與注塑模具相比,壓鑄模具的活動配合部分(如抽芯滑塊)配合間隙要大一些,
因為壓鑄過程的高溫會引起熱膨脹.如果間隙過小會造成模具卡死.
7.壓鑄模具的分型面配合要求更高一些,因為合金流動性比塑膠好很多.
高溫高壓的料流從分型面飛出來將十分危險
8.注塑模具一般靠頂針,分型面等就可以排氣,壓鑄模具必須開排氣槽和集渣包(收集冷料料頭);
9.成型不一致,壓鑄模注射速度快,一段注射壓力.塑膠模具通常分幾段注射,保壓.
10.壓鑄模具為兩板模(我暫時沒見過3板壓鑄模)一次開模,塑膠模不同的產品結構不一樣
3板模常見,開模次數及順序與模具結構相配合.我司壓鑄模具通常不採用方頂針,司筒,
斜銷(高溫及溶液流動性好)易卡死導致模具生產不穩定.
另外,塑料模具和壓鑄模具在所用的製作鋼材是不同的;塑料模具一般都使用45#鋼、T8、T10等鋼材,而壓鑄模具則主要使用3Cr2W8V這類耐熱鋼。
5. 壓鑄模具有哪些結構-壓鑄模具知識
壓鑄模具有哪些結構-壓鑄模具知識
壓鑄模具是由定模和動模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的。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壓鑄模具的結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型部分
在定模與動模合攏後,成形一個構成鑄件形狀的空腔,稱為型腔。按壓鑄件結構不同,型腔可以全部設在定模或動模內,或定、動模內各佔一部分,構成型腔的零件即為成型零件。
成型零件包括固定和活動的鑲塊與型芯,如圖中的11、12、20所示。此外,澆注系統和排溢系統也是型腔的一部分。
模架
包括各種模板、座、架等構架零件。作用是將模具各部分按要求的相互位置裝配和固定,並能使模具安裝到壓鑄機上,圖的1、2、3、4、9、10、18、19就屬於這類零件。
導向零件
圖中的18、19為導向零件,其作用是引導動模和定模合攏或分離,並保證分合模的精度要求。
推出機構
這是將鑄件從模具中推出的機構,包括頂出和復位零件,還包括機構自身的導向和定位零件。如圖中的21、22、23、24、25、26、27,對於重要和易損處(如澆道、澆口)的推桿,應採取與成型零件相同的材料來製造。
澆注系統
它是型腔與壓室或噴嘴相連的.通道,引導金屬液按規定的方向進入模具的型腔,且直接影響金屬液進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壓力,由直澆道,橫澆道和內澆道組成,如圖中14、15、16、17所示。
排溢系統
是指排氣槽和溢流槽系統。排氣槽是排除壓室、澆道和型腔中氣體的通道;而溢流槽是儲存冷金屬盒塗料余燼的小空腔,溢流槽還具有調節模具溫度的作用,有時在難以排氣的深腔部位設置通氣塞,藉以改善該處的排氣條件。
抽芯機構
對某些鑄件,當型芯抽出方向與開合模方向不一致時,還需要在模具上設抽芯機構,以便將鑄件從模具中取出,如圖中的5、6、7、8、11所示。抽芯機構也是壓鑄模具中十分重要的結構單元,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冷卻—加熱裝置
為了保持模具溫度場的分布符合工藝的需要,有時模具內要設置冷卻裝置或冷卻—加熱裝置,這對實現科學的控制工藝參數和確保鑄件質量尤其重要。具有良好的冷卻(或冷卻—加熱)系統的模具,其壽命可以大大延長。
其它
包括將各結構單元聯接固定的螺栓以及定位和導銷等。
;6. 壓鑄模具分為哪兩個部分
澆注系統 和模體結構是壓鑄模具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家資深的壓鑄廠-華銀壓鑄來說,壓鑄模具對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7. 壓鑄模具有哪些具體性的特點呢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壓鑄模鍛工藝還有一個優勢特點是,除了能生產傳統的鑄造材料外,它還能用變形合金、鍛壓合金,生產出結構很復雜的零件。這些合金牌號包括:硬鋁超硬鋁合金、鍛鋁合金,如LY11、LY12、6061、6063、LYC、LD等)。這些材料的抗拉強度,比普通鑄造合金高近一倍,對於鋁合金汽車輪轂、車架等希望用更高強度耐沖擊材料生產的部件,有更積極的意義。
1.傳統的壓鑄工藝,主要成型出各種復雜造型零件;生產效率高;壓鑄件上可以鑲嵌其他材料的零件;不適合小批量生產;壓鑄合金種類受限制。2.真空壓鑄,其主要可以減少壓鑄件內部氣孔,增大緻密度;壓鑄件硬度高,組織細小;可加工材料壁厚比傳統減少25%~50%;可減少澆注與排氣系統;可提高生產率10%~20%3。充氧壓鑄,主要消除減少氣孔;壓出的鑄件可在200~300℃高溫下工作;比其他類型壓鑄相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4.精速密壓鑄,主要是有個低的充填速度;厚的內澆口;控制製件順序凝固;壓射機構採用雙沖頭5,半固態壓鑄,起主要是50%固相成分使得合金收縮率小,同時具有較好的流動補縮,鑄件質量好;半固態進型腔不流淌,基本上上可以全壁厚充填;操作簡單方便,便於組織機械化生產;可實現零脫模阻力,提高鑄件精度;其在剪切力作用下晶粒細化,力學性能提高。
8. 壓鑄模具用什麼材料 壓鑄模具簡介
壓鑄不同的合金,模具工作溫度不一樣,對材料的要求不一樣;壓鑄同一種內合金,用在容不同的地方,其材料也不一樣。詳見如下表所示。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 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9. 鑄造模具和壓鑄模具有什麼區別
鑄造模具:是指為了獲得零件的結構形狀,預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結構形狀,然後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於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個和零件結構尺寸一樣的空腔,再在該空腔中澆注流動性液體,該液體冷卻凝固之後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狀結構完全一樣的零件了。
鑄造模具是通過液壓缸驅動壓射頭將金屬液高速壓入模具型腔中,由於是用油壓,壓力較高,故俗稱鑄造模具工藝。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 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壓鑄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內在質量好的、尺寸符合圖樣或協議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甚至優質鑄件。
10. 壓鑄模、沖壓模、五金模有什麼區別
一、三者的組成不同:
1、壓鑄模的組成:
(1)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2)動模: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合模時,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腔;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開,藉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推出。
2、沖壓模的組成:
盡管各類沖壓模的結構形式和復雜程度不同,組成模具的零件又多種多樣,但總是分為上模和下模。上模一般通過模柄固定在壓力機的滑塊上,並隨滑塊一起沿壓力機導軌上下運動,下模固定在壓力機的工作台上。
3、五金模的組成:
模具內部料帶切斷後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方向運動的叫級進模;料帶送料在模具內部完成的叫自動連續模;在一個沖壓生產鏈上用不同工藝的沖壓模具用機械手或其他自動化設施,採用模具或者零件移動完成工件沖壓加工額定模具叫多工位模。
二、三者的概述不同:
1、壓鑄模的概述:壓鑄是壓力鑄造的簡稱。它是將液態或半液態金屬,在高壓作用下,以高速度填充壓鑄模具型腔,並在壓力下快速凝固而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使用的壓鑄模具,稱為壓鑄模。
2、沖壓模的概述:沖壓模是在冷沖壓加工中,將材料(金屬或非金屬)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種特殊工藝裝備,稱為冷沖壓模具(俗稱冷沖模)。
3、五金模的概述:五金模具是在工業生產中,用各種壓力機和裝在壓力機上的專用工具,通過壓力把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製品,這種專用工具統稱為五金模具。
三、三者的分類不同:
1、壓鑄模的分類:
(1)型腔:外表面直澆道(澆口套)。
(2)型芯:內表面內澆口。
2、沖壓模的分類:
(1)單工序模 在壓力機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沖壓工序的模具。
(2)復合模 只有一個工位,在壓力機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時完成兩道或兩道以上沖壓工序的模具。
(3)級進模(也稱連續模) 在毛坯的送進方向上,具有兩個或更多的工位,在壓力機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兩道或兩道以上沖壓工序的模具。
(4)傳遞模 綜合了單工序模和級進模的特點,利用機械手傳遞系統,實現產品的模內快速傳遞,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低產品的生產成本,節儉材料成本,並且質量穩定可靠。
3、五金模的分類:
(1)沖裁模:沿封閉或敞開的輪廓線使材料產生分離的模具。如落料模、沖孔模、切斷模、切口模、切邊模、剖切模等。
(2)彎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著直線(彎曲線)產生彎曲變形,從而獲得一定角度和形狀的工件的模具。
(3)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製成開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進一步改變形狀和尺寸的模具。
(4)成形模:是將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圖凸、凹模的形狀直接復製成形,而材料本身僅產生局部塑性變形的模具。如脹形模、縮口模、擴口模、起伏成形模、翻邊模、整形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