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模具調試是做什麼的
模具調試一般都是模具老手才能勝任的工作,說明老闆是看重你,對你要委以重任。模具調試就是在模具製作出來後,試模時對模具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比如尺寸問題,比如模具好用不好用的問題。這個工作責任是很大的,一般模具製作出來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一般都要進行修整,最後才能交付使用。一個好的模具鉗工不但能幹,而且要能在試模時能夠對模具存在的問題很快的准確的提出解決辦法,這是看一個人的技術水平高低的一個標志。你要能幹好了,到哪裡都是一把好手。
❷ 模具注塑成型如何計算產能
比如一模兩穴的模具周期15秒,那麼12小時的產能就是 60秒/15秒=4模每分鍾 4X60=240個每小時 240X12小時=2640個
❸ 注塑機怎麼調快
先開電源電熱【設置220攝氏°】在啟動電機馬達【間隔10秒停,連續3次,如無異常可以運行】開始調機器參數;1.調射台快慢速度壓力,2.調頂針速度壓力,3.調開閉模速度壓力及位置和低壓保護壓力速度,4.調是調模壓力速度,5,調鎖模高壓位置及鎖模壓力。6.准備材料洗機,選擇材料所需要的合適溫度。7,溫度達到冷間啟動防止時間後開始洗機,8.先調抽膠壓力速度並抽膠,9.調射膠壓力速度由慢小至快大並一點一點的射膠。10,調回料(溶膠)速度壓力由慢到快,回料時注意螺桿是否正常旋轉供料,至洗機完成。11.鎖模進射台後試機試模生產,先啤水口後 逐步觀察進膠路怎樣走膠。12.調射膠壓力速度時間位置保壓和背壓,13.觀察模具溫度變化並設置模溫機的參數【水溫95°油溫120至210°】,14.成型質檢並簽樣板及生產計劃書開始生產。
❹ 注塑機怎麼調快時間
1. 容料加速度
2. 溫度加高
3. 射出時間減短把壓力加大
4. 冷切時間減短
5. 開關模速度加快,這樣想不快逗難啊,快重要也要保證品質啊。
科駿機械
❺ 沖壓車間如何提高產能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努力提高生產線的生產競爭力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在現有的設備條件下節約生產成本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運轉率」和「CT值」。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提高企業生產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在現有設備基礎上努力削減單件產品的生產成本。我公司在生產中使用了「運轉率」(每天實績生產時間占每天計劃生產時間的比例)和「CT值」(單個零件的生產時間)進行管理。
我公司2006年引入了一條機器人自動搬運沖壓生產線(見圖1),該線生產模式為一天3班。經過2年多的運行,該線日生產能力達到7379件/天,運轉率是70%,單件零件平均生產時間是7.2s,效率低,行業競爭力弱。為此,針對提高運轉率和降低CT值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改善設備的工作。
圖1 沖壓生產線設備構成
根據生產現場2008年1~3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生產線「模具交換」與「模具清掃」時間占每天可生產時間的15%,嚴重影響生產。因此我們把「降低生產CT值」、「生產線換模時間」和「降低模具清掃率」作為改善的目標:2008年CT值6.8s以下、換模時間5min以內以及模具清掃占生產時間的3%以下。
降低CT值
生產CT值代表生產線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CT值就能使生產線更快速生產。決定生產線的生產速度有兩個因素:一是各設備的動作速度,二是各設備的動作協調性。我們經過對現有的生產模式進行反思,想到如果讓生產線上的沖壓機同步沖壓、機器人同步搬運,那麼理論上這種同步生產模式對生產線各設備的協調性比現在步調不一致的生產模式好。因此我們提出了改進措施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將生產線分割成4個單元單獨優化,使單元動作時間最小。再調整各設備速度和各項連鎖參數,使各單元的動作時間大致相等,且前面單元比後面單元動作時間稍多一點(T單元一≥T單元二≥T單元三≥T單元四)。按照這個方法實施後,同步生產模式實現了。
從2008年6月份起,A沖壓生產線以一種全新的同步生產模式進行生產,並且從同年7月份起,生產線生產各零件的平均CT值下降到6.72s,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同步模式實施前,生產一批1200件零件需要144min;同步模式實施後,生產一批1200件零件只需135min。一天生產7批次零件,一天就節約生產時間63min。
減少模具更換時間
減少沖壓生產線模具交換時間,就能夠降低沖壓零件的庫存,使沖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進入焊接工序,更加符合多車型共線生產的需要。我們曾經在2007年的技改工作中,通過減少模具交換時單台設備的故障率、對各設備換模步驟內容進行改善等措施成功地將模具更換時間降低到6.5min/次,但與此次技改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從整線控制方式上反思,改良出一種更有效率的控制方式。
生產線換模的現狀是:換模時需要5個操作人員,換模前、換模後都必須到各台設備確認參數,各設備不在同一時刻啟動換模。因此我們必須簡化操作,提高自動化水平,建立全自動的「一站式」換模操作方式(見圖2)。
圖2 一站式換模
由於生產線有9種不同生產模式互換的換模方式,實現由一名操作人員控制整線換模過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設計生產線的控制方案、增加整線換模控制裝置、改善整線控製程序與各設備的控製程序、各設備安全連鎖的變更以及大量的現場調試工作。本次整改在休息時間進行,經過3個月的准備工作和3個月的現場調試,「一站式」換模最終成功實現。換模時間從6.5min(見表1)下降到4.5min(見表2)。生產線一天約更換10次模具,節約了20min換模時間,把節約的時間用於生產,能多生產178件零件。更重要的是,4.5min換模時間的沖壓生產線對多車型多模具共線生產的生產模式起到了重大的支持作用。
表1 改善前換模需要6.5min
表2 改善後換模在4.5min內完成
減少模具清掃時間
在汽車企業的沖壓生產中,影響沖壓生產線運轉率是多方面的,其中模具清掃工藝就是重要的一項。在汽車外覆蓋件生產過程中,生產出的零件如果由於模具切削鐵粉粘附在模具表面而引起的質量缺陷,需要停止生產線,清潔模具表面後繼續恢復生產。特別是在新車型投產初期,模具進入生產穩定期前,生產過程中的模具清掃情況特別多,占據每天計劃生產時間的10%左右。模具進入生產穩定期後,清掃時間與鋼板材料的清洗效果有很大關系,一般在2%~3%左右。如果能夠降低不運轉率中的模具清掃率,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生產時間。
考慮到生產過程中每次進行模具清掃大約需要300s,其中設備操作時間有250s,因此必須降低設備操作時間。表3所示為模具清掃時設備動作的時間分析,主電機操作時間占模具清掃總時間的53%,取消過程中的主電機停止與開動就能減少抹模操作時間。然而從安全的角度上考慮,抹模時關閉主電機是為了切斷傳動動力,保證滑塊不會誤動作。於是我們通過對離合制動器的控制迴路與執行迴路分析,在執行迴路上增加具有反饋閥芯位置功能的緊急停止閥,這樣在不關閉主電機的情況下,短時間進入壓力機,也能充分保證切斷傳動機構,防止滑塊誤動作,保證抹模操作人員的安全。
表3 模具清掃時設備動作的時間
經過改進,抹模操作時間下降到120s,模具清掃時間下降到生產時間的3%以下,目標達成。
結語
我們通過對生產線設備的改善,實現了提高生產線生產效率的目的,與之前相比,能力提高14.5%,生產能力從7379件/天上升到8453件/天。生產線生產能力提高後,每天有了計劃停機時間,利用計劃停機時間,能夠使生產線進行新車型模具調試、模具維護等,並且使每件零件的電能消耗下降了0.2kW/h,從而使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❻ 如何提高單台沖壓機產能
壓機的有效產能僅在其實際實際沖壓過程中,所以所有非沖壓的工作都是浪費,若想要提升單機產能,就要從縮短停機時間開始著手,因為提高機床的本身的沖次(運行速度)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更好更加先進的沖床,這樣成本投入過高。
若想要快速的提升一個車間的產能並不是急於投入新設備以及自動化改造,產能提升也不是盲目的越高就越好,而是要與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品質結合起來。
對於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產能瓶頸,就單機也有其產能瓶頸,瓶頸指的是當前情況下所能達到的產能極限,可能因為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模具,不同的機床而不同,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對該機床進行實際運行的調查,列出圖表數據,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例如,你對該機床生產情況進行了一定時間的(可能是一天、或者1周甚至是幾個月)監控,發現停機台時最多基本發生在設備故障方面,那麼該機床的產能提升最應該採取的措施是進行設備的修理和維護,制定針對性的維護保養計劃和執行,如果列在第二位的停機台時是模具因素,那麼就應該對模具進行針對的修理或者改造甚至另開發,列在第三位的是人工誤操作,那麼就涉及到工人的教育培訓,或者增加輔助裝置,自動化裝置,或者在模具上改造進行避免,就像以上的所說需要一份詳盡的調查研究才能提出產能提升方案,再進行實施,當然實施過程中也要考慮成本。
❼ 關於模具行業的發展前景
前瞻分析認為,我國模具行業要重回昔日「帝王之業」的地位,就必須轉型升級。要解決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需要從兩方面著手:
1、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雖然目前大多數模具生產企業沒有技術、產品研發的實力,但從長遠來看,要實現企業、行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一方面,研發能提高產品生產技術,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也能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對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有一定的減緩作用;同時,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能提高行業的利潤率,從而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進行到模具行業。
2、拓展產業鏈
對於生產企業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產品生產原料有保障,銷售有保障。但就現階段來看,我國模具生產所需的模具鋼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這既影響了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容易形成對國外的依賴,不利於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此外,如若沒有一個良好的銷售市場,模具銷路不暢,企業就很難生存下去。因此,模具產業要聯合模具上下游產業拓展自身產業鏈,確保模具生產有來源、有去路
近年來,我國模具產銷規模逐年攀升,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中國模具製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顯示,2008-2012年,我國模具的工業總產值由908.66億元增加至1845.13億元,銷售收入由861.96億元增加至1816.20億元。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顯示了模具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