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天華的宿舍床護欄過短需不需要自己再買個護欄
需要。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該校上鋪防護欄短,是需要自己買的。該校創建2005年4月。
B. 大學寢室上鋪容易塌嗎
不會, 正規床,200多斤的睡上鋪沒換過床4年都沒塌過,我上學的時候周圍幾個宿舍200斤左右睡上鋪的不下10個,4年下來也沒聽說有一個塌的
高中住過八人寢的下鋪,大學四年住的上鋪,個人更喜歡上鋪 下鋪的優點話就是拿東西換床單什麼的都方便。但是缺點就是寢室有人走動,上鋪的上下床都會吵到你,而且下鋪光線暗經常要自己開台燈,下鋪也比較矮感覺比較壓抑,下鋪也會比較的潮濕。 上鋪的缺點大概就是取東西去衛生間什麼的不方便,不過這個可以通過床邊收納籃之類的解決,而且住習慣了的話上下床很輕松。掉東西的問題注意下就好了,比如為床頭的櫃子加上背板,以及可以靠著枕頭邊上放一個小抱枕,手機什麼的就不會掉下去了。 但是上鋪的優點就太多了啊!比如周末你想睡個懶覺不會有人在下面走動吵到你,比如在上鋪可以很自由的站起來換衣服不用擔心碰頭,比如平時光線會更充足不會覺得壓抑,而且空間也更大整個牆面都可以利用啊,在牆上掛個軟木板或者收納袋之後可以掛置好多喜歡的東西啊,還可以自己添置床上桌床上櫃子,收納更方便。 而且下鋪翻身上鋪的基本不會感覺床在晃,但是上鋪翻身動作大的話下鋪感覺真的特別明顯。 至於有的回答中提到的上鋪熱,因為寢室有空調,所以開了空調之後反而下鋪要更熱一些。而且冬天來了暖氣之後下鋪更熱更乾燥,早上起來嗓子會很不舒服。 所以當然是選擇上鋪啦!研究生我還要住上鋪哈哈,而且很多人喜歡下鋪,選上鋪還沒人跟你搶,多好。
浙大一新生從上鋪墜床腦部重傷——
昨天,浙大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名18歲的浙大女生剛剛入校報到不久,在凌晨睡覺時從宿舍上鋪掉下來,造成腦部重傷,開顱手術。開學在即,這樣的意外令人揪心,也讓一些市民聯想起身邊親友曾有過的在睡覺時摔下床來的類似經歷,雖屬偶然,但也可預防。就此,記者采訪了我市相關神經外科醫生。
墜床事例多發生在校園期間
目前大部分學校寢室使用的學生床有兩種,一種是上下鋪各有人睡,一種是「上面床、下面桌子」,上鋪離地高度一般在1.5米左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睡覺時從上鋪床位摔下來雖然不多見,一些市民身邊曾有過類似的事件,而且多發生在校園期間。
市民徐先生回憶他在大學期間一個同寢室室友的經歷很類似。他們寢室的床是「上面是床、下面是課桌」的那一種,也就是大家都睡的上鋪。他的室友小吳是一個身高1.8米的大個子,本來寢室的床對他來說就相對窄一點,而且床板比較硬,睡不習慣。當時正好軍訓完,比較累,正在午睡中的小吳一翻身,不經意間就越出了床欄桿。「還好小吳反應還算快,及時用手抓住了床柄,最後是腳先著地,手有點擦傷,所幸沒什麼大礙。」
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一名高中同學也曾在睡覺時半夜突然從上鋪摔下來,「當時他也沒有做特別的夢,也沒有腳抽筋等情況,就是不知緣由地突然發生。」楊先生印象很深,當時那位同學蜷在地上呻吟,室友們全醒了,紛紛上前看他,還好後來檢查沒什麼大礙,也沒有後遺症,虛驚一場。
醫生說主要與睡覺習慣有關
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鄭卜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可能與睡覺習慣差、睡姿不好以及防護不到位有關。
他說,有幾種情況可能導致人睡覺從床上掉下來:一是可能有多動症,在睡著了的時候也會有手腳不停的亂動現象;二是,睡的床可能偏窄,就像文中小吳的情況,太窄的床不夠他睡著後轉身的空間,因為人在睡著後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睡姿;三是,可能心理壓力比較大,睡著後老做惡夢,在做惡夢中有奔跑或者其他肢體活動,導致人跌下了床。還有一種可能是患有夢游症的人,夢游症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睡眠障礙,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預防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是加強防護。」
■安全提醒
1、住校學生一定要加強自理和風險防範能力,睡覺時盡量靠牆,或者在護欄旁邊放一個枕頭,或是在床鋪的兩側護欄上裝一條安全帶;
2、學校也應該加強學生宿舍設備安全性的管理,進行安全意識的宣傳;
3、據了解,目前國內尚未出台統一的高低床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只在《GB/T3328-1997傢具床類主要尺寸》中規定,高低床的安全護欄高度要大於(等於)20厘米,護欄和床頭之前的缺口應在50-60厘米;高低床的高度也沒有明確規定,只規定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高度要大於(等於)98厘米。建議盡快對上下鋪或者上鋪下桌的傢具進行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