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模具部門如何改善管理

模具部門如何改善管理

發布時間:2022-07-31 06:47:01

Ⅰ 怎麼樣做好模具管理

首先要分清你是,模具生產製造廠家。還是使用模具的注塑廠家,他們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模具生產製造廠家,成品按種類分類,順便按不同客戶分類。至於使用廠家,就再簡單不過了,在模具側面拿明顯的油漆筆編號。做個鐵架,分類,常用的放外邊,在做一個樣板冊,每個樣品下表明模具型號,就ok了,不知能不能給你有所幫助,祝你順利。

Ⅱ 模具管理流程

模具的管理從流程上講,主要分為:1、模具製作管理2、模具庫存管理3、模具廢棄管理
一、模具製作管理
1、申請製作模具申請理由:a 製造新產品時或因生產需要時;(此項由工藝負責)b 因模具磨損補充所需要模具時;(此項由設備負責)c 其它有需要新製作模具時。 (此項由工藝負責)
2、申請新制模具由上述負責部門提出,並將其使用目的簡要說明,呈上級主管核准後,交采購部門負責委託設計、采購。
3、采購部門將委託設計圖紙交由工藝確認後,呈上級主管核准。
4、上級主管核准後,采購部門將圖紙交外協單位進行製作模具。
5、模具製作完成,由工藝進行試模。
6、試模合格後, 工藝填寫《合格證》,將模具組於模具組進行備案。
7、模具組拿到新模後,到工藝、采購部門收集下列資料:a《采購單》復印件,到工藝部門進行收集;b 模具圖紙復印件,到工藝部門進行收集;c 《模具合格證》,到工藝部門進行收集;d 模具訂單復印件,到采購部門進行收集。
8、模具組資料收集後,建立《模具檔案》,模具檔案見附件。
二、模具庫存管理
1、新模具領用: 新模具領用由生產部門工長或組長到模具組登記領取,
登記內容:
(a)工單號;(b)產品編號;(c)模具名稱及模具編號;(d)領用時間;(e)領用人簽字。
2、模具更換領用:
當模具故障或模具損壞後,由生產部門生產人員到模具登記領取。登記內容:(a)工單號;
(b)產品編號; (c)舊模具名稱及模具編號,更換原因;(d)新模具名稱及模具編號;
(e)領用時間;(f)領用人簽字。
3、模具維修:
舊模具退回模具組後,由模具組和外協單位進行維修,維修後交於模具管理員進行登記:
(a)維修原因;(b)維修內容;(c)修模後注意內容;(d)維修人員簽字。
4、模具使用完成後歸還登記每台機台
按規定只能存在一套模具,將所需生產產品製作完成後,必須由機台小組組長將模具交模具組,並由模具管理人員進行驗收後方能入庫,舊模具入庫後,方能領取新模具。模具管理人員驗收內容:
(a)模具是否損壞;(b)工作帶是否潤滑;(c)定位是否可靠;(d)模具規格是否准確;
(e)是否需要維修。
如驗收合格後,對模具進行維護,如不合格,則對模具進行維修。

Ⅲ 模具車間管理

模具車間管理
模具生產屬於面向資源的工程訂單型單件生產模式,完全按照客戶訂單組織生產,由於訂單的隨機性和生產經驗依賴性,導致模具生產過程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模具車間管理是模具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模具車間管理中,大多數主管或者上級部門都考慮到了技術這個問題,確實,車間員工的技術對模具質量的好壞有重要影響;但很多人忽略掉了一個問題:車間如何管理的問題,很多企業員工技術很優秀,但生產就是拉不上去。為什麼?管理出了問題,崗位權責不清晰,責任制度不明確,流程設定混亂,工作績效沒有任何考核標准,從而導致生產流程不順暢,導致停工等料的現象。
其實,談到管理,人為管理是一方面,人為就是要制定製度,並按照制度執行,但制度總會有缺陷,會有人鑽空子,久而久之,制度就毫無威信。所以,模具企業信息化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建議模具企業使用管理軟體來進行管理,尤其是車間管理,更要採用管理軟體來管理。為什麼?第一,管理軟體能幫助車間生產優化調度,能保證企業所有訂單的交貨期;第二,保證定單交期的同時,實現優化車間生產計劃。第三,能提供合理的優化級別和優化目標設置,調度更靈活,生產的可控性更強。第四,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內部產能,避免不合理的加班和外協。第五,最大程度地做到企業生產資源(設備、人力)負荷平衡,實現均衡生產。第六,提供資源負載圖,更直觀、更便捷預警關鍵設備、關鍵工序。第七,預警可能延期模具的風險,自動合理安排加班和外協。
此外,模具管理軟體能對車間實時監控,幫助管理人員隨時掌握車間生產情況,解決突發情況,減少延期風險。管理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條形碼技術,零件與條形碼關聯,標識唯一,管理更輕松。第二,刷卡監控,簡單易行,員工操作方便。第三,靈活處理換班、多人加工一道工序、一人操作多台機器、急件急件插入、調換工序等特殊情況。第四,車間數據採集和統計,客觀、實時、准確。第五,質檢納入監控,最大程度地降低質檢問題造成的損失。第六,職工績效考核,有據可依。第七,數據實時更新,提供實時查詢。第八,主管足不出戶,即可查看到最新的零件加工情況、模具進度和訂單進度。第九,隨時獲悉異常信息,及時處理。
車間管理是模具企業的一大難題,希望有更多的模具企業能跟上國際步伐,實現模具生產信息化。

參考資料: http://oureman.blog.sohu.com/

Ⅳ 如何有效的管理模具

  1. 在日常生產中,沖壓車間及相關部門應按生管部安排的生產進度計劃,提取使用模具,用畢時必須攜帶本次模壓的最後一個產品交由品管部沖壓專職檢驗員對末件進行檢驗,將模具好壞情況作台帳記錄

  2. 品管部沖壓專職檢驗員認為不宜繼續生產的模具應在模具記錄台帳上註明原因,並及時填寫報修單,交技術部安排模具修理;需要大修模具應報技術部審定備案,不能修理的模具經模具技術人員及技術部主管審核後,由公司主管批准報廢。

  3. 模具使用過程中遇到非正常的損壞,應由使用部門填寫「模具事故報告」向生管部會同技術部、品管部等有關部門認真分析原因,提出處理意見。

Ⅳ 一個新上任的模具主管,沒有管理經驗,如何管理團隊如何同下屬溝通如何讓人服從

其實有沒有管理經驗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你要多向別人學習,比如說向以前的模具主管討經(如果可能的話)或者向其他也是比較高層次或同一級別的領導人取經,還可以在業余時間看一些關於溝通與管理技巧的書籍.
至於如何同下屬溝通,如何讓人服從。你可以像著名企業管理人余世為一樣,把辦公室和員工設在一起,多去車間走走,多與員工交流,多去指導一下員工的工作。其實剛上任,樹立信任與友好比樹立威嚴更重要。如果要讓員工們服從你,就要尊重他們,多聽取一些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認為你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主管(因為舊主管剛走,有些人可能會有點抵觸心理)。

Ⅵ 模具企業管理方面幾點建議

建議如下:
1,要注重人才的培養;注重人才的投資
2,有強大的責任心
3,對技術要求精益求精
4,經常與同行業交流
5,用真心去對待每個員工

Ⅶ 如何有效的管理塑膠模具部

管理有2種:知識型,技術型!管理型,以理服他們,技術型,以技術超越他們!不然,很難有威信!

Ⅷ 模具製造業如何推行精益生產

步驟一:意識引導,培訓先行
精益生產方式把生產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都視為浪費。強調人的作用,充分發揮人的潛力,以持續改善來消除浪費。因此,在實施的第一步,應進行多全員的意識培訓,培訓對象應上至總經理、副總經理,下至作業員、搬運員,培訓內容應包括"競爭情況"、。浪費的觀念"、。拉動生產"、"5S"、"團隊改善"、"全員設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只有建立在全員對精益生產的了解和基本認同的基礎上推動才能順利進行。
步驟二:成立項目領導和推行小組
很多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的時候,都會建立一個精益生產組織,有的叫"精益生產委員會",有的叫"改善組織"。一般來說,總經理應是精益組織的負責人,有些企業也把工廠負責的副總經理列為負責人,組織應包括生產管理部門、製造部門、生產技術郎門、品質部門的等相關部門的主管,要確立負責人的改善職責。
實施精益生產應做好計劃,包括系統的實施計劃、年度計劃和月度計劃。計劃應該包括項目、分析、責任人、完成時間等,並按照PDCA的方式進行記錄。
步驟三:示範線改善,體現成果,建立改善樣板區域
任何改善都是建立在對美好的期望基礎上的,要讓員工真正的接受變革,必須讓員工看到實際的成果,並且很多精益的工具也需要在實際的實施過程才能詮釋它的優點。精益生產的實施開始3到6個月,當5s取得初步成果的時候,可以選擇一條生產線進行示範改善。有的企業把示範線改善,叫做"對象線改善"或"小范圍改善",改善的內容要盡可能的運用精益的工具,選擇示範線進行改善的時候,應該選擇流水作業的線,要認真確認好改善前的狀態,包括:成品及使用零件清單、現狀平面布置Layout圖、現狀物與情報流程圖、現行各工程C/T時間調查、線邊庫存狀況調查、送貨頻率及數量等。改善應該循序漸進,並落實每個事情的責任人,還應注意多運用頭腦風暴的方法、集思廣益。改善的信息應及時的向改善小組內的成員發布,確保同步進行,合作順暢。改善小組的負責人,要每日對改善的進度進行確認。改善要即使做好成果統計和成果發布,讓全員感受到精益生產的好處。
步驟四:現場改善,5S開始
5S是改善現場環境的5個步驟,具體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實旌精益生產,先從現場環境改善入手,通過整理,清理掉現場的一些不要品,減少空間的佔用;通過整頓,讓現場的物品按秩序擺放,方便拿取;通過清掃,讓現場變的干凈,設備得到及時的保養;通過持續的檢查、整改,讓員工養成維持的習慣,並及時的更新各種表格,從而保持現場良好的環境,提高生產的效率和產品的質量。精益生產從5s開始,一方面,在5S的活動下,讓現場走向有序化,減少一些比較顯現的浪費現象;另一方面,通過領導的參與,讓員工明白管理層對改善的決心,提高全員的改善意識。
步驟五:選擇要改進的關鍵流程
精益生產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強調持續的改進。首先應該先選擇關鍵的流程,力爭把它建立成一條樣板線。
步驟五:畫出價值流程圖
價值流程圖是一種用來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價值流程圖中,方框代表各生產工藝,三角框代表各個工藝之間的在製品庫存,各種圖標表示不同的物流和信息流,連接信息系統和生產工藝之間的折線表示信息系統正在為該生產工藝進行排序等等。
在繪制完目前狀態的價值流程圖後,可以描繪出一個精益遠景圖(Future Lean
Vision)。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圖標用來表示連續的流程,各種類型的拉動系統,均衡生產以及縮短工裝更換時間,生產周期被細分為增值時間和非增值時間。
步驟六:開展改進研討會
精益遠景圖必須付諸實施,否則規劃得再巧妙的圖表也只是廢紙一張。實施計劃中包括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和誰來負責(Who),並且在實施過程中設立評審節點。這樣,全體員工都參與到全員生產性維護系統中。
在價值流程圖、精益遠景圖的指導下,流程上的各個獨立的改善項目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使員工十分明確實施該項目的意義。
改進生產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
如果產品質量從產品的設計方案開始,一直到整個產品從流水線上製造出來,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麼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餘之舉。因此,必須把「出錯保護」(Poka-Yoke)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質量問題就已經考慮進去,保證每一種產品只能嚴格地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工和安裝,從而避免生產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消除返工現象主要是要減少廢品產生。嚴密注視產生廢品的各種現象(比如設備、工作人員、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後徹底解決。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
生產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動的根源。在按工藝專業化形式組織的車間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幾個車間中搬來搬去,使得生產線路長,生產周期長,並且佔用很多在製品庫存,導致生產成本很高。通過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布局,把生產產品所要求的設備按照加工順序安排,並且做到盡可能的緊湊,這樣有利於縮短運輸路線,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動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動,節約生產時間。
(3)消滅庫存
在精益企業里,庫存被認為是最大的浪費,因為庫存會掩蓋許多生產中的問題,還會滋長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佔用大量的資金,所以把庫存當作解生產和銷售之急的做法猶如飲鴆止渴。
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變「批量生產、排隊供應」為「單件生產流程」(one-piece-flow)。在單件生產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個生產件在各道工序之間流動,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
理想的情況是,在相鄰工序之間沒有在製品庫存。當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情況下,考慮到相鄰兩道工序的交接時間,還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在製品庫存。精益生產中消滅庫存的理念和方法與准時生產JIT的理念和方法類似,請參見上一章的相關內容。
(4)合理安排生產計劃
從生產管理的角度上講,平衡的生產計劃最能發揮生產系統的效能,要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和工作人員,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載一會兒過高,一會兒又過低。
在不間斷的連續生產流程里,還必須平衡生產單元內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項操作花費大致相同的時間,使每項操作或一組操作與生產線的單件產品生產時間(Tact
time)相匹配。單件產品生產時間是滿足用戶需求所需的生產時間,也可以認為是滿足市場的節拍或韻律。在嚴格的按照Tact
time組織生產的情況下,產成品的庫存會降低到最低限度。
(5)減少生產准備時間
減少生產准備時間一般的做法是,認真細致地做好開機前的一切准備活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隱患。它包括:
①列舉生產准備程序的每一項要素或步驟;
②辨別哪些因素是內在的(需要停機才能處理);哪些是外在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就能處理)
③盡可能變內在因素為外在因素;
④利用工業工程方法來改進技術,精簡所有影響生產准備的內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6)消除停機時間
消除停機時間對維持連續生產意義重大,因為連續生產流程中,兩道工序之間少有庫存,若機器一旦發生故障,整個生產線就會癱瘓。消除停機時間最有力的措施是全面生產維修(Total
Proctive Maintenance,TPM),包括例行維修、預測性維修、預防性維修和立即維修四種基本維修方式。
①例行維修:操作工和維修工每天所作的維修活動,需要定期對機器進行保養。
②預測性維修:利用測量分析技術預測潛在的故障,保證生產設備不會因機器故障而造成時間上的損失。其意義在於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③預防性維修:為每一台機器編制檔案,記錄所有的維修計劃和維修紀錄。對機器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做好徹底、嚴格的保養,適時更換零部件,保證機器不發生意外故障。全面生產維修的目標是無停機時間。要達到此目標,必須致力於消除產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僅僅處理好日常維修任務。
④立即維修:當有故障發生時,維修人員要召之即來,隨叫隨到,及時處理。
(7)提高勞動利用率
提高勞動利用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二是提高間接勞動利用率。
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關鍵在於對操作工進行交叉培訓,使一人能夠負責多台機器的操作,使生產線上的操作工可以適應生產線上的任何工種。交叉培訓賦予了工人極大的靈活性,便於協調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異常問題。
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另一種方法是在生產設備上安裝自動檢測的裝置。生產過程自始至終處在自動檢測裝置嚴密監視下,一旦檢測到生產過程中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便發出警報或自動停機。這些自動檢測的裝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質量檢測工人的活動,排除了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返工現象也大大減少,勞動利用率自然提高。
間接勞動利用率主要是消除間接勞動。從產品價值鏈的觀點來看,庫存、檢驗、返工等環節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並不能增加產品的價值,因而這些勞動通常被認為是間接勞動,若消除了產品價值鏈中不能增值的間接活動,那麼由這些間接活動引發的間接成本便會顯著降低,勞動利用率也相應得以提高。有利於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措施同樣也能提高間接勞動率。
步驟七:營造支持精益生產的企業文化
雖然在車間現場發生的顯著改進,能引發隨後一系列企業文化變革,但是如果想當然地認為由於車間平面布置和生產操作方式上的改進,就能自動建立和推進積極的文化改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其實文化的變革要比生產現場的改進難上十倍,兩者都是必須完成並且是相輔相成的。許多項目的實施經驗證明,項目成功的關鍵是公司領導要身體力行地把生產方式的改善和企業文化的演變結合起來。公司副總裁級的管理層持之以恆地到生產現場聆聽基層的聲音,並對正在進行之中的改進活動加以鼓勵,這無疑是很必要的。
傳統企業向精益化生產方向轉變,不是單純地採用相應的「看板」工具、及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就可以完成,而必須使全體員工的理念發生改變。精益化生產之所以產生於日本,而不是誕生在美國,其原因也正因為兩國的企業文化有相當大的不同。
步驟八:全員改善,重點實施。
精益生產實施的過程,既是各種精益工具的不斷的學習運用的過程,也是全員不斷的參與持續改善的過程,以及全員改善習慣的養成過程。因此,精益生產的推進,應該是讓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主動的學習並配合運用和精益生產的工具,如:生產管理、製造和物流部門應配合做好拉動生產,設備部門推動全員設備管理、快速換線換模,品質部門推動全面質量管理,等等。負責推動精益生產的部門應根據系統的計劃,做好示範線改善的同時,做好重點改善的指導和支持。
步驟九:推廣到整個公司
精益生產利用各種工業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於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所以,樣板線的成功要推廣到整個公司,使操作工序縮短,推動式生產系統被以顧客為導向的拉動式生產系統所替代。
步驟十:持續改善
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於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
由傳統企業向精益企業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並且有時候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讓那些熱衷於傳統生產方式而對精益生產持懷疑態度的人,能舉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來反駁。但是,那些堅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業,大多數在6個月內,有的甚至還不到3個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並且享受精益生產帶來的好處。

Ⅸ 模具廠該如何管理

模具廠其實也是一個生產製造型的企業,是生產製造型的企業,就有相應的通常管理思路、方式和方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以下主要問題:組織架構、管理流程、崗位責任、控制管理節點、提高模具質量、降低製造成本、縮短交貨期、積累企業資源等等但其又不同於一般的生產製造型企業,其中最難控制的是,生產過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生產進度,生產工藝,生產工序,生產品質管理,生產成本等。解決辦法:應該運用模具企業信息化的管理。不能單純的從老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更多的從信息化著手。

Ⅹ 急求模具製造部的管理辦法,要詳細點

模具的管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即模具開發、模具使用及模具維修,因此,對模具的有效管理,可以從流程著手,改善每個部分的管理問題。

首先,在模具開發方面,需要成立模具開發小組,委派專案經理、聯絡人全程監察開發的進程。召開模具開發會議,討論產品特性、鋼材種類、模具壽命、精度要求、機械規格、成品形狀對模具的影響、評估開發時間先等;通過以上這些管理手段,企業不僅可以獲得更准確的評估,亦能在互相交流中培訓新員工;同時,企業更要監測項目的實際進展情形。如使用專案監控工具,預計及計算實際進度時間表,並將專案的實際進度興計畫進度對比較,糾正任何偏離計畫的錯誤,及時作出適當的反應分組分科生產,如使用不同師父負責線切割,深孔加工、車床、拋光、熱處理等,這樣不僅較易培養技術員工,亦不必依賴某一兩位技術全面的人材,使人材流失的損失減少。但在這一過程中,工序的指示必須標准、清晰。另外,面對短訂貨交貨時間的限制,亦可以將一些任務外判,以便公司能集中資源用於其核心工作。
其次,在模具的使用方面,要注意提取模具、裝模試模、製造、回收當中常遇到的困難,如找不到模具或模具已損壞不能使用;裝模試模後發現模具需要維修;製造時沒有留意模具壽命已過,從而影響了產品品質;使用完的模具沒有記錄其狀態,導致日後再使用時延誤了生產期限等。對於這些問題,要記錄模具每次的使用狀況及資料,因為,記錄模具的沖壓次數對評估模具的壽命有很大幫助。同時,實踐定期或定額維護處理,看狀況決定是否需要維修,提供模具已經使用資料,讓客戶評估模具對產品質素的影響,決定是否需要建新模具。另外,要統一模具進出倉庫聽管理,借還模具需要有專人負責,一切進出均作記錄、簽收等。
最後,在模具的維修方面,對每個模具均作獨立的記錄,模具還要有獨立的檔夾 ( 真實或電子的檔夾 ) ,記錄所有曾做出的改動和狀態,例如模具的壽命、模具的狀態,包括異常損耗的情形;還要將模具進行清晰的分類,如五金、壓鑄、塑膠等。此外,還要制定一個檢修計畫,對模具進行定期的維護管理,從而降低損壞的危險,並能減低維修的費用。

閱讀全文

與模具部門如何改善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縫鋼管57一噸多少米 瀏覽:19
二氧化碳鋼瓶哪個快遞公司可以寄 瀏覽:520
不銹鋼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什麼區別 瀏覽:233
八節蝦米腰彎頭怎麼下 瀏覽:581
廣聯達鋼筋彎折怎麼計算公式 瀏覽:148
鋁合金窗口怎麼留大 瀏覽:57
max白鋼材料怎麼設置 瀏覽:949
晾衣桿鋼管斷了怎麼修 瀏覽:650
不銹鋼管怎麼能增加硬度 瀏覽:853
六乘六方管一根多重 瀏覽:395
一噸廢鋼鐵可煉出約多少公斤好鋼 瀏覽:756
為什麼用鋼材的屈服強度 瀏覽:353
怎麼搭鋼管內架 瀏覽:132
三角承台鋼筋怎麼布置布置圖 瀏覽:919
二氧焊接為什麼不粘鐵 瀏覽:644
手指頭骨折打上鋼板吃什麼恢復的快 瀏覽:405
中建鋼構裡面的科員怎麼樣 瀏覽:167
買的不銹鋼飯盒一洗有黑色是什麼 瀏覽:504
斷鋁合金門窗膠條指哪個地方 瀏覽:742
鋼管3dmax怎麼做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