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硅膠模具製作方法 硅膠模具製作方法是什麼
1、硅膠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種最為簡單的方法,一般是用硅膠將原型進行復模,一般可以復制10-30件左右!硅膠模具有很好的彈性和復制性能,可不用考慮拔模斜度,不會影響尺寸精度,有很好的分割性,不用分上下模可直接進行整體澆注.再沿預定的分模線進行切割取出母模就可以了!
2、關於硅膠模具的製作,其開模形式的選擇和模線的選擇非常重要,一是為了取模方便,二是模線應選在不影響產品的整體效果,三是不影響產品質量,比如水景系列產品的模線位置太高,封模線時要的料多,產品開裂就容易出現;四是減少流程操作工序,比如開一半模。
3、為防止硅膠四處流動把模種用木方或木板固定在一個規則范圍中,開片模時用木板和油泥隔開先開的那一部分,要求油泥與模種間沒有縫隙,油泥表面光滑平整。在上述工作準備完以後,接著在石膏模或模種上塗上凡士林或噴上脫模劑,光滑產品要求用干凈的純棉布沾上凡士林均勻地塗在模種上,保持30分鍾使模種充分吸收凡士林,再用干凈的純棉布把模種表面擦乾凈,要求表面光亮;而有肌理的產品只要均勻地塗上凡士林就可以了 按配方將硅膠調好。硅膠調配時應按不規則方向進行攪拌,使固化劑和硅膠充分混勻,盡量減少空氣混入膠內,光滑產品最好在塗第一層膠時抽一次真空,真空度要求-0.1Mpa時保持7-8秒鍾。
4、硅膠配好後應及時制模。將膠液用滴流的方式倒在模種的最高部位,讓其自然流淌,流不到位的地方用油畫筆刷到位,如果是片模硅膠不但充滿整個產品而且膠泥上也要刷均勻。每一個產品至少刷三層硅膠每一層硅膠的厚度為1mm,在刷硅膠的過程中,要求每一層固化後才能刷另外一層,在刷第三層時要在第二層上面加一層紗布來增加硅膠的強度。整個模具硅膠部分根據產品的大小不同的要求厚度控制在3-4mm,寬度不大於產品寬度60 mm。硅膠開始凝固時間為20分鍾。
5、將母模洗凈晾乾,作光滑處理(可打一層脫模蠟或塗刷一遍脫模劑)
6、將500-1000克模具硅橡膠(模具硅膠、模具膠、硅橡膠、硅膠)盛如塑膠盆備用;
7、將硬化劑按重量比(一般是1.5-2.5%)稱量後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充分攪拌均勻;
8、視情況(尤其第一層)加入一定量硅膠稀釋劑。直至混合均勻為止,一般3-5分鍾。
9、模具硅橡膠(模具硅膠、模具膠、硅橡膠、硅膠)與硬化劑混合後,室溫下即進行反應,並釋放低分子醇,為使醇分子脫離膠體,需在負壓下排泡1-3分鍾。也可不用藉助設備(主要視模具師的操作經驗而定)
10、多層塗刷片模,應遵循內、中、外同時固化為宜。固化劑用量相對少時,反應時間加長,反應充分,膠體就好,因此固化劑用量最好是內少外多。塗刷時待第一層(內層)干後再刷第二層。操作時間30-50分鍾,拆模時間10-15小時。養護時間24小時。注意塗刷第一、二層後最好加如模具布,這樣可大大提高模具使用壽命(但是切不可用玻璃纖維布,否則容易造成分層而使整個模具報廢)
11、立體灌注模,一般以10-15小時固化為好。
12、軟模具製作完成後還要製作石膏或者玻璃鋼外套來支撐硅膠軟模;
13、注意模線選擇:選擇在不影響產品外觀的位置;選擇在灌漿後容易加工的位置;選擇模具本身易於拆模的位置;選擇產品不易變形的位置;
14、切不可為趕生產進度而盲目加大硬化劑的用量,否則將極大減低硅膠模具的使用壽命。
⑵ 什麼是疊成模具
疊層模具是用於高效率生產的一種注塑模具,疊層模具主要有一個型腔和多重核心,能夠在成型周期多重運作,清洗疊層模具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在清洗過程中模具一定要緊閉的。優塑潔BP級別的清洗劑100%可塑性並可以用來清洗疊層模具和顏色的快速轉換。
⑶ 模具中的加膠與減膠是什麼意思
就是根據產品的要求,改變模具型腔的大小。加膠就是在原有模具上修改模具,使得注塑出來的塑件壁厚厚度增加一定的數值,減膠則相反。
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分開時取出製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
(3)模具下面為什麼要多加一層擴展閱讀:
壓縮成型是將塑料直接加入到具有一定溫度的敞開的模具型腔內,然後閉合模具,在熱與壓力作用下塑料熔融變成流動狀態。由於物理及化學作用,而使塑料硬化成為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常溫保持不變的塑件。
在高溫和一定的壓力下,通過具有特定斷面形狀的口模,然後在較低的溫度下,定型成為所需截面形狀的連續型材的一種成型方法。
擠塑成型的生產過程,是准備成型物料、擠出造型、冷卻定型、牽引與切斷、擠出品後處理(調質或熱處理)。在擠塑成型過程中,注意調整好擠出機料筒各加熱段和機頭口模的溫度、螺桿轉數、牽引速度等工藝參數以便得到合格的擠塑型材。
⑷ 模具模流分析為什麼要選擇雙層面
在對壁厚大的產品做變形分析時,要用雙層面,因為前後模的溫度不一樣會導致收縮不一致,也就是說兩層膠料的溫差及模具的溫差會導致變形,所以模流分析時要用兩層會分析的准一點。
⑸ CAD做模具排位都要建哪些圖層
關於CAD圖層的設置一些原則和技巧第一,關於0層的使用
很多同事喜歡在0層上畫圖,因為0層是默認層,白色是0層的默認色,因此,有時候看上去,顯示屏上白花花一片。這樣做,絕對不可取。0層上是不可以用來畫圖的,那0層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是用來定義塊的。定義塊時,先將所有圖元均設置為0層(有特殊時除外),然後再定義塊,這樣,在插入塊時,插入時是哪個層,塊就是那個層了。
第二,在夠用的基礎上圖層是越少越好
不管是什麼專業,什麼階段的圖紙,圖紙上所有的圖元可以用一定的規律來組織整理。比如說,建築專業的圖紙,就平面圖而言,可以分為:柱、牆、軸線、尺寸標注、一般標注、門窗看線、傢具等。也就是說,建築專業的平面圖,就按照柱、牆、軸線、尺寸標注、一般漢字、門窗看線、傢具等來定義圖層,然後,在畫圖的時候,分別應該在哪個類別的,就把該圖元放到相應得圖層中去。
只要圖紙中所有的圖元都能有適當的歸類辦法了,那麼圖層設置的基礎就搭建好了。但是,圖元分類是不是越細越好呢?不對。比如說,建築平面圖上,有門和窗,還有很多台階、樓梯等的看線,那是不是就分成門層、窗層、台階層、樓梯層呢?不對。圖層太多的話,會給我們接下來在繪制過程中反而造成不便。就像門、窗、台階、樓梯,雖然不是同一類的東西,但又都屬於看線,那麼就可以用同一個圖層來管理。
因此,圖層設置的第一原則是在夠用的基礎上越少越好。兩層含義,1、夠用;2、精簡。每個專業的情況不一樣,大家可以自己琢磨,怎麼樣是相對最合理的。第三, 圖層顏色的定義
圖層的設置有很多屬性,除了圖名外,還有顏色、線形、線寬等。我們在設置圖層時,就要定義好相應的顏色、線形、線寬。
現在很多同事在定義圖層的顏色時,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喜歡什麼顏色就用什麼顏色,這樣做並不合理。
圖層的顏色定義要注意兩點,一是不同的圖層一般來說要用不同的顏色。這樣做,我們在畫圖時,才能夠在顏色上就很明顯的進行區分。如果兩個層是同一個顏色,那麼在顯示時,就很難判斷正在操作的圖元是在哪一個層上。
圖層顏色定義的第二點是,顏色的選擇應該根據列印時線寬的粗細來選擇。列印時,線形設置越寬的,該圖層就應該選用越亮的顏色;反之,如果列印時,該線的寬度僅為0.09mm,那麼該圖層的顏色就應該選用8號或類似的顏色。 為什麼要這樣?這樣可以在屏幕上就直觀的反映出線形的粗細。舉個例子,大家看附圖。柱子層(ZU)和牆層(WA)列印出來是最粗的,那麼一個用黃色,一個用青色,這兩個顏色在AUTOCAD中是比較亮的。填充層(h)和傢具層(fur)在列印時線寬定義為0.13mm,那麼,在選擇顏色時,也用較暗的8號和83號色。這樣做的好處,大家在使用中,慢慢體會。
另外,白色是屬於0層和DEFPOINTS層的,我們不要讓其它層使用白色。
第四, 線形和線寬的設置
在圖層的線形設置前,先提到LTSCALE這個命令。一般來說,LTSCALE的設置值均應設為1,這樣在進行圖紙交流時,才不會亂套。常用的線形有三種,一是Continous連續線,二是ACAD_IS002W100點劃線,三是ACAD_IS004W100虛線。象以前14版CAD時用到的hidden、dot等,不建議大家使用。
線寬的設置又有講究了。一張圖紙是否好看、是否清晰,其中重要的一條因素之一,就是是否層次分明。一張圖里,有 0.13的細線,有0.25的中等寬度線,有0.35的粗線,這樣就豐富了。列印出來的圖紙,一眼看上去,也就能夠根據線的粗細來區分不同類型的圖元,什麼地方是牆,什麼地方是門窗,什麼地方是標注。
因此,我們在線寬設置時,一定要將粗細明確。如果一張圖,全是一種線寬還能夠用馬馬虎虎看得過去來形容的話,門窗線比牆線還粗就可以說是錯誤了。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現在我們打圖有兩種規格,一是按照比例列印,這時候,我們的線寬可以用0.13\0.25\0.4這種粗細規格。如果我們是不按照比例列印A3規格,這時候線寬設置要比按比例的小一號0.09\0.15\0.3,這樣才能使小圖看上去清晰分明。
圖層設置時,主要有以上幾方面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畫圖時,也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所有的圖元的各種屬性都盡量跟層走。不要這根線是WA層的,顏色卻是黃色,線形又變成了點劃線。盡量保持圖元的屬性和圖層的一致,也就是說盡可能的圖元屬性都是Bylayer。這樣,有助於我們圖面的清晰、准確和效率的提高。
⑹ 模具在什麼情況下要加墊板
模具的高度尺寸不夠時,需要加墊板。模具需要增加強度時,也需要加墊板。在沖裁強度比較高的材料時,凸模的後面也需要加淬過火的墊板,以防止凸模後退。
⑺ 我看見有許多沖壓模具都有上承板,又有很多沒有。這是怎麼回事 上承板油什麼作用
上承板其實是一個增加的板,作用如名字,就是起一個承接的作用,要加上承板的情況有一下幾種。
一,當模具的閉模高度低於沖床的閉模高度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單純的將下模墊高的話,可能會影響工人的操作(太高了,取放件不方便),這個時候,就在上模座上增加幾個上墊腳,再加一個上承板。
二,當模具需要的彈簧較多的時候,那樣夾板和墊板的強度將很差,所以就在上模座上增加一個彈簧箱結果,這時侯就要用到上承板了
⑻ 模具在什麼情況下要加墊板
模具的高度尺寸不夠時,需要加墊板。模具需要增加強度時,也需要加墊板。在沖裁強度比較高的材料時,凸模的後面也需要加淬過火的墊板,以防止凸模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