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模具滑塊卡死怎麼辦
模具滑塊卡死一般來說只能換。是因為平時超負載加工產品。或時間長了磨損。導致你的鏍桿絲紋變形。還有先拆下,用柴油洗一下里有的雜物,不行的話只有換。也可以嘗試一下在滑塊周邊做一圈凸台,定模凹入,擋住風料。
沖床滑塊調整過緊卡死原因,沖床離合器有兩種結構,一種為機械剛性離合器,另一種為氣動摩擦離合器結構。一般機械式剛性離合器沖床較會發生憋車(模具卡死現象),氣動摩擦離合器配備為保險塊的沖床也會發生卡死現象(液壓過載的可以通過液壓卸荷的方法解除)。
出現這種情況,硬開飛輪和離合器是無法將滑塊開上去的。可用下列方法試試,一人在開機床,另一人用一根較粗圓棒沖曲軸下方的曲拐處,兩人同時合力可將滑塊開上去。如實在無能為力的話,那隻有用氣割槍保險塊或球頭螺桿或模具了,主要看師傅的水平怎樣,如可以最好割保險塊,損失最少。
⑵ 塑膠模具開模的時候斜導柱卡行位,把壓條都拉彎了,都有些什麼原因
如果不是設計的結構不合理的話,就是潤滑不好所導致的。由於滑塊的潤滑不好,導致滑塊的動作阻滯,移動不順滑,因而造成故障。
⑶ 注塑機模具導柱套卡住怎麼辦
看看導柱是否拉毛了,如果沒有,可以用紫銅棒交換的輕敲模具的兩邊,應該可以分離開。
⑷ 沖床模具卡死了怎麼辦
沖床模具是沖壓成型過程中重要的附件,對沖壓件的精度有著重要的影響。沖床模具在作業過程中並不是穩定的因素,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沖床模具出現卡模現象怎麼辦。
1、模高調整過低或過高
放鬆錐度銷螺母,退松錐度銷,沖床啟動打至上死點,再把錐度銷旋緊。 把模高調整或降低。
2、卡料
採用放鬆錐度銷螺母的辦法,退松錐度銷,沖床啟動打至上死點,再把錐度銷旋緊,把料清除。
3、送料機未接誤送線導致迭料
調整送料機送料長度,接誤送線,讓飛輪反轉,打寸動,讓模具上下模分開。
http://www.0769wg.com/proctlist/list-5-1.html
4、氣壓低
檢修空壓機調整氣壓。
⑸ 高速沖床在上死點模具卡死是什麼原因
如果確實是上死點卡死的話,可能的原因是上模板與沖床床身碰到了。還有就是導軌卡死或曲軸卡死。
⑹ 模具零部件模具頂針卡死了怎麼辦
1.檢查下中托司(頂針板上的導柱)是否起到作用。如果加工偏了或者間隙過大也很可能出現燒頂針的狀況。
2.仔細檢查下,先不裝彈簧(沒彈簧的可以直接試)把公模裝好,在地上試下頂出系統,如果都很順的話看下彈簧,確認都沒問題時,看下機台頂桿。還有新模具一定要注意保養,試產階段至少保證每半天打一次頂針油,防止磨合中卡死。
⑺ 模具卡模怎麼辦
1模高調整過低或過高
放鬆錐度銷螺母,退松錐度銷,沖床啟動打至上死點,再把錐度銷旋緊。 把模高調整或降低。
2、卡料
採用放鬆錐度銷螺母的辦法,退松錐度銷,沖床啟動打至上死點,再把錐度銷旋緊,把料清除。
3、送料機未接誤送線導致迭料
調整送料機送料長度,接誤送線,讓飛輪反轉,打寸動,讓模具上下模分開。
4、氣壓低
檢修空壓機調整氣壓。
⑻ 模具抽芯斜導柱敲起來很緊,有省力的方法嗎
你所說的緊是在什麼情況下而言的?如果是安裝斜導柱,緊一些才好,免得松動了影響使用功能。如果是在工作時帶動滑塊感覺到緊,那麼可以加大滑塊孔的尺寸,或者減小斜導柱的尺寸。使得孔與斜導柱的間隙加大。
⑼ 沖床模具卡死了怎麼辦
沖床模具卡死:先關閉電源,在設備右側(或左側)大輪子上有個手攀車的孔,直接用手攀車桿,一點一點慢慢的搖上去,然後把模具拆卸掉,維修即可。
如果實在攀不上去,也可以先把前邊的三個螺絲松開,如模具沖頭與沖床之間松開,沖頭脫落,然後再進行手攀車,直接攀車桿輪,一點一點地搖上去,檢修模具。
設備本身卡死:一般行程調節過大,就容易導致設備損壞,需機修專業人員維修。
如果您在使用沖床中遇到這個問題,不要隨意對設備進行檢修,否則還可能對設備造成更大的損傷。應盡量找專業的維修人員來處理問題。
沖床,就是一台沖壓式壓力機。在國民生產中,沖壓工藝由於比傳統機械加工來說有節約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對操作者技術要求不高及通過各種模具應用可以做出機械加工所無法達到的產品這些優點,因而它的用途越來越廣泛。
沖壓生產主要是針對板材的。通過模具,能做出落料,沖孔,成型,拉深,修整,精沖,整形,鉚接及擠壓件等等,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如我們用的開關插座,杯子,碗櫃,碟子,電腦機箱,甚至導彈飛機……有非常多的配件都可以用沖床通過模具生產出來。
沖床的設計原理是將圓周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由主電動機出力,帶動飛輪,經離合器帶動齒輪、曲軸(或偏心齒輪)、連桿等運轉,來達成滑塊的直線運動,從主電動機到連桿的運動為圓周運動。
連桿和滑塊之間需有圓周運動和直線運動的轉接點,其設計上大致有兩種機構,一種為球型,一種為銷型(圓柱型) ,經由這個機構將圓周運動轉換成滑塊的直線運動。沖床對材料施以壓力,使其塑性變形,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狀與精度,因此必須配合一組模具(分上模與下模),將材料置於其間,由機器施加壓力,使其變形,加工時施加於材料之力所造成之反作用力,由沖床機械本體所吸收。
按照驅動力不同分
滑塊驅動力可分為機械式與液壓式兩種,故沖床依其使用之驅動力不同分為:
(1)機械式沖床(Mechanical Power Press)
(2)液壓式沖床(Hydraulic Press)
普通板金沖壓加工,大部份使用機械式沖床。液壓式沖床依其使用液體不同,有油壓式沖床與水壓式沖床,使用油壓式沖床佔多數,水壓式沖床則多用於巨型機械或特殊機械。
依滑塊運動方式分類
依滑塊運動方式分類有單動、復動、三動等沖床,唯現今使用最多者為一個滑塊之單動沖床,復動及三動沖床主要使用在汽車車體及大型加工件的引伸加工,其數量非常少。
⑽ 沖壓模具常見問題與維修方法
一. 模具的維護要領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脫料板。
一. 模具的維護要領:
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和卸料彈簧直接頂在內導柱上的模具結構,其脫料板的拆卸要保證脫平衡彈出,脫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導致模具內凸模的斷裂。
1. 凸凹模的維護:
凸凹模拆卸時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以便後續裝模時方便復原,有加墊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並做好記錄。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並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針對修磨凸模後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 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組裝凸模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餘量。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再用平鐵塊置如凹模面上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裝好後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後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換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鎖緊時應從內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鎖緊,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再鎖緊另一個螺絲,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脫料板的維護:
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難時,應檢查模具內是否清理干凈,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切不可盲目處置。組裝脫料板時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乾凈,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將其平穩放入,再用雙手壓到位,並反復幾次。如太緊應查明原因(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損傷,新換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位置是否正確,),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固定板有壓塊的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脫料是否足夠。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長時間沖壓產生壓痕(脫料板與凹模間容料間隙一般為料厚減0.03-0.05mm,當壓痕嚴重時,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造成產品尺寸異常、不穩定等,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其精密導向、平穩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須加以維護. 。
3. 導向部位檢查:
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如何,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是否正常,應作檢查。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故必須作適當保養以及定期的更換。檢查導料件的精度,若導料梢(正釘)磨損,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必須進行更換。檢查彈簧狀況(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等),看其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否則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不順暢。
4. 模具間隙的調整:
模芯定位孔因對模芯頻繁、多次的組合而產生磨損,造成組裝後間隙偏大(組裝後產生松動)或間隙不均(產生定位偏差),均會造成沖切後斷面形狀變差,凸模易斷,產生毛刺等,可透過對沖切後斷面狀況檢查,作適當的間隙調整。間隙小時,斷面較少,間隙大時,斷面較多且毛邊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來獲得合理的間隙,調整好後,應作適當記錄,也可在凹模邊作記號等,以便後續維護作業。日常生產應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較佳狀況時的料帶,如後續生產不順暢或模具產生變異時,可作為模具檢修的參考。另外,輔助系統如頂料銷是否磨損,是否能頂料,導料梢(正釘)及襯套是否已磨損,應注意檢查並維護。
二. 模具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處理對策
在級進模的沖壓生產中,針對沖壓不良現象必須做到具體分析,採取行之有效的處理對策,從根本上解決所發生之問題,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達到生產順暢。以下就生產中常見的沖壓不良現象其產生的原因及處理對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維修人員參考。
1.沖件毛邊.
(1)原因:A、刀口磨損; B、間隙過大研修刀口後效果不明顯;C、刀口崩角; D、間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動; E、模具上下錯位。
(2)對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C、研修刀口;D、調整沖裁間隙確認模板穴孔磨損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問題;E、更換導向件或重新組模。
2.跳屑壓傷
(1)原因:A、間隙偏大; B、送料不當;C、沖壓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損,屑料壓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長度不足;G、材質較硬,沖切形狀簡單;H、應急措施。
(2)對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B、送至適當位置時修剪料帶並及時清理模具;C、控制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降低粘度;D、研修後必須退磁(沖鐵料更須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調整凸模刃入凹模長度;G、更換材料,修改設計。凸模刃入端面裝頂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減少凸模刃部端面與屑料之貼合面積;H、減小凹模刃口的鋒利度,減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採用吸塵器吸廢料。降低沖速,減緩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C、刀口磨損,毛邊較大;D、沖壓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F、材質較軟;G、應急措施。
(2)對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E、表面處理,拋光,加工時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沖裁間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塵器,在墊板落料孔處加吹氣。
4.下料偏位尺寸變異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B、設計尺寸及間隙不當,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D、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E、導向件磨損;F、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G、模具閉模高度調整不當;H、脫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強壓)功能(材料牽引翻料引發沖孔小);I、卸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J、沖壓材料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不穩定);K、沖切時,沖切力對材料牽引,引發尺寸變異。
(2)對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設計,控制加工精度;C、調整其位置精度,沖裁間隙;D、更換導正銷;E、更換導柱、導套;F、重新調整送料機;G、重新調整閉模高度;H、研磨或更換脫料鑲塊,增加強壓功能,調整壓料;I、減小強壓深度;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許可時下料部位於卸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B、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C、送料機故障;D、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E、模具沖壓異常,鐮刀彎引發;F、導料孔徑不足,上模拉料;G、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H、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料帶上帶;I、材料薄,送進中翹曲;J、模具架設不當,與送料機垂直度偏差較大。
(2)對策:A、重新調整;B、重新調整;C、調整及維修;D、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E、消除料帶鐮刀彎;F、研修沖導正孔凸、凹模;G、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H、修改導料,防料帶上帶;I、送料機與模具間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J、重新架設模具。
6.料帶鐮刀彎
(1)原因:A、沖壓毛邊( 特別是載體上);B、材料毛邊,模具無切邊;C、沖床深度不當(太深或太淺);D、沖件壓傷,模內有屑料;E、局部壓料太深或壓到部局部損傷;F、模具設計。
(2)對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C、重調沖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決跳屑和壓傷問題;E、檢查並調整各位脫料及凹模鑲塊高度尺寸正確,損傷位研修;F、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7.凸模斷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導致;B、 送料不當,切半料;C、凸模強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凸模斷;E、凸模及凹模局部過於尖角;F、沖裁間隙偏小;G、無沖壓油或使用的沖壓油揮發性較強;H、沖裁間隙不均、偏移,凸、凹模發生干涉;I、脫料鑲塊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J、模具導向不準、磨損;K、凸、凹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I、導料件(銷)磨損; m、墊片加設不當。
(2)對策:A、.解決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問題; B、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C、修改設計,增加凸模整體強度,減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細小部後切;D、小凸模長度磨短相對大凸模一個料厚以上;E、修改設計;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沖切間隙適當加大;G、調整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H、檢查各成形件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換;J、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K、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I、更換導料件; m、修正,墊片數盡可少,且使用鋼墊,凹模下墊片需墊在墊塊下面。
8.折彎變形尺寸變異
(1)原因:A、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B、折彎導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損;C、折彎凸、凹模磨損( 壓損);D、模具讓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彎凸、凹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F、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G、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H、折彎部位凸模、凹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I、材料厚度尺寸變異;J、材料機械形能變異。
(1)對策:A、更換導正銷;B、重新研磨或更換;C、重新研磨或更換;D、檢查,修正;E、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及預壓功能;F、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調整,採用整體鋼墊;I、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9.沖件高低(一模多件時)
(2)原因:A、沖件毛邊;B、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C、凸、凹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D、沖剪時翻料;E、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F、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 G、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損或崩刃; H、相關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損較為嚴重; I、模具設計缺陷。
(2)對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C、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D、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E、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F、維修或更換,保證撕切狀況一致; G、檢查預切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H、檢查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I、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或增設整形工位。
10.維護不當
(1)原因:A、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方向、錯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
(2)對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記號等方式,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做必要的檢查、確認,並做出書面記錄,以便查詢。
在沖壓生產中,模具的日常維護作業至關重要,即日常注意檢查沖壓機及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沖壓油的供給導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機前的檢查,刃部的檢查,各部位鎖緊的確認等,如此可避免許多突發性事故的產生。修模時一定要先想而後行,並認真做好記錄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