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料的種類!
塑料的分類、成分及特性
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塑料製品比比皆是。從我們起床後使用的洗漱用品、早餐時用的餐具,到工作學習時用的文具、休息時用的座墊、床墊,以及電視機、洗衣機、計算機的外殼,還有夜晚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各種造型的燈具……
塑料以它優異的性能逐步地代替了許多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幾百年的材料和器皿,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塑料集金屬的堅硬性、木材的輕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耐腐蝕性,橡膠的彈性和韌性於一身,因此除了日常用品外,塑料更廣泛地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石油化工、機械製造、國防、建築等各行各業。
一、塑料的分類
塑料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投入生產的塑料大約有三百多種。塑料的分類方法較多,常用的有兩種:
1、根據塑料受熱後的性質不同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
熱塑性塑料分子結構都是線型結構,在受熱時發生軟化或熔化,可塑製成一定的形狀,冷卻後又變硬。在受熱到一定程度又重新軟化,冷卻後又變硬,這種過程能夠反復進行多次。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熱塑性塑料成型過程比較簡單,能夠連續化生產,並且具有相當高的機械強度,因此發展很快。
熱固性塑料的分子結構是體型結構,在受熱時也發生軟化,可以塑製成一定的形狀,但受熱到一定的程度或加入少量固化劑後,就硬化定型,再加熱也不會變軟和改變形狀了。熱固性塑料加工成型後,受熱不再軟化,因此不能回收再用,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環氧樹脂等都屬於此類塑料。熱固性塑料成型工藝過程比較復雜,所以連續化生產有一定的困難,但其耐熱性好、不容易變形,而且價格比較低廉。
2、根據塑料的用途不同分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是指產量大、價格低、應用范圍廣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烴、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五大品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許多製品都是由這些通用塑料製成。
工程塑料是可作為工程結構材料和代替金屬製造機器零部件等的塑料。例如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樹脂、聚四氟乙烯、聚酯、聚碸、聚醯亞胺等。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化學穩定性高、機械性能良好、電絕緣性優越、加工成型容易等特點,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器、化工、機械、儀器、儀表等工業,也應用於宇宙航行、火箭、導彈等方面。
二、塑料的成分
我們通常所用的塑料並不是一種純物質,它是由許多材料配製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稱合成樹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1、合成樹脂
合成樹脂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於含量大,而且樹脂的性質常常決定了塑料的性質,所以人們常把樹脂看成是塑料的同義詞。例如把聚氯乙烯樹脂與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樹脂與酚醛塑料混為一談。其實樹脂與塑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樹脂是一種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僅用於製造塑料,而且還是塗料、膠粘劑以及合成纖維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極少一部分含100%的樹脂外,絕大多數的塑料,除了主要組分樹脂外,還需要加入其他物質。
2、填料
填料又叫填充劑,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強度和耐熱性能,並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樹脂中加入木粉後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為最廉價的塑料之一,同時還能顯著提高機械強度。填料可分為有機填料和無機填料兩類,前者如木粉、碎布、紙張和各種織物纖維等,後者如玻璃纖維、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3、增塑劑
增塑劑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軟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於加工成型。增塑劑一般是能與樹脂混溶,無毒、無臭,對光、熱穩定的高沸點有機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生產聚氯乙烯塑料時,若加入較多的增塑劑便可得到軟質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劑(用量<10%),則得硬質聚氯乙烯塑料。
4、穩定劑
為了防止合成樹脂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受光和熱的作用分解和破壞,延長使用壽命,要在塑料中加入穩定劑。常用的有硬脂酸鹽、環氧樹脂等。
5、著色劑
著色劑可使塑料具有各種鮮艷、美觀的顏色。常用有機染料和無機顏料作為著色劑。
6、潤滑劑
潤滑劑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時不粘在金屬模具上,同時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觀。常用的潤滑劑有硬脂酸及其鈣鎂鹽等。
除了上述助劑外,塑料中還可加入阻燃劑、發泡劑、抗靜電劑等,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三、塑料的特性
1、塑料具有可塑性
顧名思義,塑料就是可以塑造的材料。所謂塑料的可塑性就是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使固體的塑料變軟,然後再把變軟了的塑料放在模具中,讓它冷卻後又重新凝固成一定形狀的固體。塑料的這種性質也有一定的缺陷,即遇熱時容易軟化變形,有的塑料甚至用溫度較高的水燙一下就會變形,所以塑料製品一般不宜接觸開水。
2、塑料具有彈性
有些塑料也像合成纖維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它受到外力拉伸時,捲曲的分子就由柔韌性而被拉直,但一旦拉力取消後,它又會恢復原來的捲曲狀態,這樣就使得塑料具有彈性,例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薄膜製品。但是有些塑料是沒有彈性的。
3、塑料具有較高的強度
塑料雖然沒有金屬那樣堅硬,但與玻璃、陶瓷、木材等相比,還是具有比較高的強度及耐磨性。塑料可以製成機器上堅固的齒輪和軸承。
4、塑料具有耐腐蝕性
塑料既不像金屬那樣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也不像木材那樣在潮濕的環境中會腐爛或被微生物侵蝕,另外塑料耐酸鹼的腐蝕。因此塑料常常被用作化工廠的輸水和輸液管道,建築物的門窗等。
5、塑料具有絕緣性
塑料的分子鏈是原子以共價鍵結合起來的,分子既不能電離,也不能在結構中傳遞電子,所以塑料具有絕緣性。塑料可用來製造電線的包皮、電插座、電器的外殼等。
附:常用塑料的種類有:
①聚氯乙烯(PVC)
它是建築中用量最大的一種塑料。硬質聚氯乙烯的密度為1.38~1.43g/cm3,機械強度高,化學穩定性好,使用溫度范圍一般在-15~+55℃之間,適宜製造塑料門窗、下水管、線槽等。
②聚乙烯(PE)
聚乙烯塑料在建築上主要用於給排水管、衛生潔具。
③聚丙烯(PP)
聚丙烯的密度在所有塑料中是最小的,約為0.90左右。 聚丙烯常用來生產管材、衛生潔具等建築製品。
④聚苯乙烯(PS)
聚苯乙烯為無色透明類似玻璃的塑料。 聚苯乙烯在建築中主要用來生產泡沫隔熱材料、透光材料等製品。
⑤ABS塑料
ABS塑料是改性聚苯乙烯塑料,以丙烯睛(A)、丁二烯(B)及苯乙烯(S) 為基礎的三組分所組成。ABS塑料可製作壓有花紋圖案的塑料裝飾板等。
2. 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是什麼物質
一般來說,自然界僅限於地球的,因為自然界應該是由生物的自然界,所以應該是:鋨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密度22.59克/厘米3(20攝氏度)。是密度最大的金屬。熔點3054℃,沸點5027℃。六方密集晶格。化合價有+2、+3、+4和+8。灰藍色金屬,硬而脆。化學性質穩定,粉末狀的鋨易氧化。濃硝酸、濃硫酸、次氯酸鈉溶液都使它氧化。加熱易生成四氧化鋨OsO4易揮發有劇毒的晶體。
元素來源:
存在於鋨銥礦中。將含鋨的固體在空氣中焙燒,將揮發出的四氧化物吸收在醇鹼溶液中。所得鋨酸鹽,再用氫氣還原而製得。
元素用途:
用來製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鋨同銠、釕、銥或鉑的合金,用作電唱機、自來水筆尖及鍾表和儀器中的軸承。
元素輔助資料:
鋨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曾被命名為ptenium,後來改為osmium(鋨),元素符號定為Os。ptenium來自希臘文中「易揮發」,osmium來自希臘文osme,原意是「臭味」。這是由於四氧化鋨OsO4的熔點只有41℃,易揮發,有惡臭。它的蒸氣對人的眼睛特別有害。鋨是處於元素周期表中ⅧB族中能生成8價化合物的兩個元素之一。
3. 什麼方法可以把塑料PTE改性使之柔軟
從歷史來看,最先出現的塑料是PVC,1927年由B•F good rich 公司開發成功,從此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種新型塑料面世,直到最近開發出的生物降解塑料,總共有近100種塑料投放到市場.
這些新塑料具有不同以往聚合單體、性能和用途.作為材料的一種,塑料具備與生俱來的優勢——易成型,邊角料少,密度低,易調制顏色等等.作為化工技術的一個分支,塑料改性技術使得塑料的應用面更為廣泛,成本更為低廉.
總體來看,塑料改性技術的方法包括:塑料的添加改性;塑料的共混改性;塑料的復合改性;塑料的形態控制改性;塑料的交聯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1.\x09塑料添加改性
塑料添加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樹脂)中加入小分子無機物或有機物,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以取得某種預期性能的一種改性方法.塑料的添加改性是開發最早的一種改性方法,它改性效果明顯,工藝簡單,成本低,因而應用十分廣泛,約占整個塑料改性的三分之二以上.
常用的塑料添加劑有:
無機添加劑:填充劑、增強劑、阻燃劑、著色劑及成核劑等.
有機添加劑主要有:增塑劑、有機錫穩定劑、抗氧劑及有機阻燃劑、降解添加劑等.
塑料的添加改性按添加改性的目的分為降低成本、(添加各種價廉的無機、有機填料);提高強度(添加各種增強纖維);提高韌性(添加彈性體及超細填料等);提高阻燃性(添加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無機磷、有機鹵化物、有機磷化物、有機硅及氮化物等);提高壽命(添加各種抗氧劑、光穩定劑等);改善加工性(添加增塑劑、熱穩定劑、潤滑劑及加工助劑等);增加耐磨性(添加石墨、MoS2、SiO2等);改善結晶結構(添加成核劑,具體有有機羧酸類、山梨醇類等);改善抗靜電及導電性(添加抗靜電劑及導電劑);改善可降解性(澱粉填充、降解添加劑等);改善抗射線輻射性能等.
2.\x09塑料共混改性
塑料共混改性是指在一種樹脂中摻入一種或多種其它樹脂(包括塑料和橡膠),從而達到改變原有樹脂性能的一種改性方法.塑料共混改性是一種與添加改性並駕齊驅的常用塑料改性方法.它與塑料添加改性的區別在於添加改性為在樹脂中混入小分子物質,而塑料共混改性為在樹脂中混入高分子物質.由於共混改性的復合體系中都為高分子物質,因而其相容性好於添加體系,且改性同時,對原有樹脂的其它性能影響比較小.塑料的共混物也稱為聚合物合金,是一種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對現有塑料品種實現高性能化、精細化的主要途徑.
3.\x09塑料復合改性
塑料的復合改性即通過粘合劑或熱熔等方法將兩層或兩層以上的膜、片等材料復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種多層膜、片等材料的方法.塑料的復合改性實際上是塑料共混改性方法中層狀共混的極端化,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塑料共混改性.
4.\x09塑料形態控制改性
塑料的形態控制改性即控制塑料製品上述不同的聚集形態,使之取得我們預期的性能.在非外力作用下通過加工成型工藝條件的調整,進行形態控制一般稱之為自我改性,其中以自增強最為常用.這是目前研究活躍的一個改性領域.
通過塑料形態控制可以改善塑料的許多性能,如力學、熱學、光學等各個方面,有些方面的改性效果十分明顯.例如通過成核技術控制結晶質量和用雙向拉伸技術獲取高度取向都已獲得廣泛的應用.
5.\x09塑料交聯改性
塑料交聯為聚合物大分子鏈在某種外界因素影響下產生可反應自由基或官能團,從而在大分子鏈之間形成新的化學鍵,使線型結構聚合物形成不同程度網狀結構聚合物的過程.可引發交聯的外界因素為不同形式的能源,具體有光、熱及輻射等.
6.\x09塑料表面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使塑料製品表面性能發生變化的一類改性方法.塑料表面改性與其它改性不同之處有二點:一是其改性僅局限於製品的表面,其內部性能不發生變化;二是其改性實施於塑料製品一次成型加工之後,屬於二次加工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的目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應用的改性,另一類是間接應用的改性.
(一)直接應用的塑料表面改性直接應用改性是指可以直接獲得應用的一些改性,具體有表面光澤度、表面硬度、表面耐磨性及摩擦性、表面防老化、表面阻燃、表面導電及表面阻隔等.塑料表面這方面的改性近年來開發應用很快,如在塑料阻隔改性方面,表面阻隔改性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間接應用的塑料表面改性間接應用改性是指為直接應用打基礎的一些改性,具體如為改善塑料的粘接性、印刷性及層化性等而進行的提高塑料表面張力的改性.例如,以塑料電鍍為例,未經表面處理的塑料品種只有ABS的鍍層牢度能達到要求;尤其聚烯烴類塑料品種,鍍層牢度十分低,必須進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與鍍層的結合牢度,方可進行電鍍處理.
7.\x09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4. 地球上密度最高的銥和金屬鋨存在有多少他們的軍事用途是什麼
銥
元素名稱:銥
元素原子量:192.2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人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第一電離能9.1電子伏特。銀白色金屬,硬而脆。熱加工時,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細絲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變得硬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點2410±40℃,沸點4130℃。面心立方晶體。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溶於酸。稍溶於王水;稍受熔融得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重鉻酸鈉得侵蝕。有形成配位化合物得強烈傾向。主要化合價+2、+4、+6。
元素來源:
在地殼中含量僅有9×10-9%。主要存在於鋨銥礦中。可用鋅與在提煉鉑時所得得鋨銥合金中分離製得。
元素用途:
純銥專門用在飛機火花塞中,多用於製作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線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強其他金屬得硬度。它與鉑形成得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脹系數極小,常用來製造國際標准米尺。
元素輔助資料:
銥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命名為irdium(銥),元素符號定為Ir。這一詞來自希臘文iris,原意是「虹」。這可能是由於二氧化銥的水合物IrO2·2H2O或Ir(OH)4,從溶液中析出沉澱時,顏色或青、或紫、或深藍、或黑,隨著沉澱的情況而改變。
鋨
元素名稱:鋨
元素原子量:190.2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密度22.48克/厘米3。是密度最大的金屬。熔點3045℃,沸點5300℃以上。六方密集晶格。化合價有+2、+3、+4和+8。灰藍色金屬,硬而脆。化學性質穩定,粉末狀的鋨易氧化。濃硝酸、濃硫酸、次氯酸鈉溶液都使它氧化。加熱易生成四氧化鋨OsO4易揮發有劇毒的晶體。
元素來源:
存在於鋨銥礦中。將含鋨的固體在空氣中焙燒,將揮發出的四氧化物吸收在醇鹼溶液中。所得鋨酸鹽,再用氫氣還原而製得。
元素用途:
用來製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鋨同銠、釕、銥或鉑的合金,用作電唱機、自來水筆尖及鍾表和儀器中的軸承。
元素輔助資料:
鋨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曾被命名為ptenium,後來改為osmium(鋨),元素符號定為Os。ptenium來自希臘文中「易揮發」,osmium來自希臘文osme,原意是「臭味」。這是由於四氧化鋨OsO4的熔點只有41℃,易揮發,有惡臭。它的蒸氣對人的眼睛特別有害。鋨是處於元素周期表中ⅧB族中能生成8價化合物的兩個元素之一。
5. PTE,PVC,吸塑三者有什麼區別,我都混亂了..
PET和PVC的區別 PET瓶和PVC瓶混在一起,都是透明的瓶類。 PET瓶成型是分兩步進行的,就是先注塑再吹塑成型,所以每個PET瓶的下端都有一個注料口,拿一個看一下就知道了。PVC是用吹塑成型的,不需要經過注塑,所以沒有注料口。所以一個瓶拿起來有注料口的是PET,沒有的是PVC。 如果是大批量生產的話,把總瓶用蒸汽蒸,經過高溫蒸汽的PVC會變為不透明,PET還是透明的,分選起來既好認又省事,還有經過蒸的後的標簽膠紙就會自動脫膠,用手輕撕就去掉了。 瓶片不好認,只能用開水煮或蒸汽蒸,經過開水煮或蒸汽蒸的PVC變為不透明的,PET還是透明的,把不透明的選掉PET就是純的了。可以用燃燒法區別聚氯乙烯(PVC)。外觀:透明至不透明、質硬。軟化或熔融溫度范圍:75~90°C;燃燒火焰狀態:上黃下綠有白煙和有刺激性酸味;離火後情況:離火熄滅。燃燒後變脆聚丙烯和聚乙烯(PP和PE),外觀:半透明至不透明,質地透明薄膜。燃燒性:在火焰中可燃。離開火焰後緩緩熄滅或繼續燃燒。燃燒時火焰上端呈黃色,下端呈藍色;有融熔、滴落現象。可聞到石蠟味。聚酯樹脂(PET),外觀:透明。燃燒性:易燃、離開火焰繼續燃燒。近焰即熔縮,熔燃,離開火焰能續燃,少數有煙,有極弱的甜味,灰燼硬圓,呈黑或淡褐色。區別PP和PE可以看熔點,PE的熔點為120℃左右,PP為150℃左右。 PVC膜(聚氯)本色為微黃色半透明狀,有光澤。透明度勝於聚乙烯、聚苯烯,差於聚苯乙烯,隨助劑用量
6. 鋨多少錢一克
鋨 102 元/克 。 鋨(Osmium,舊譯作_、_)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s,原子序為76。鋨金屬堅硬、易碎,呈藍白色。鋨屬於鉑系過渡金屬,是自然界中密度最高的元素,密度有22.59 g/cm3。鋨一般以痕量存在於自然中,大部份在鉑礦藏的合金當中。鋨與鉑、銥及其他鉑系元素形成的合金具有超強的耐用性和硬度,能用於製造鋼筆筆頭和電觸頭等。
拓展資料
一、相關性質
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
鋨是金屬單質中密度最大的,為22.59克/立方厘米(22.61是錯的)(密度第二大的為銥,22.56克/立方厘米)。熔點3045℃,沸點5300℃以上。六方密集晶格。灰藍色金屬,硬而脆。金屬鋨極脆,放在鐵臼里搗,就會很容易地變成粉末,鋨粉呈藍黑色。鋨的蒸氣有劇毒,會強烈地刺激人眼的粘膜,嚴重時會造成失明。
金屬鋨在空氣中十分穩定,粉末狀的鋨易氧化。濃硝酸、濃硫酸、次氯酸鈉溶液都使它氧化。在室溫下易形成藍色氧化膜(OsO2),加熱易生成易揮發有劇毒的晶體四氧化鋨(OsO4)。
鋨在工業中可以用做催化劑。合成氨或加氫反應時用鋨做催化劑,就可以在不太高的溫度下獲得較高的轉化率。如果在鉑里摻進一點鋨,就可做成又硬又鋒利的手術刀。利用鋨同一定量的銥可製成鋨銥合金。銥金筆筆尖上那顆銀白色的小圓點,就是鋨銥合金。鋨銥合金堅硬耐磨,銥金筆尖比普通的鋼筆尖耐用,關鍵就在這個「小圓點」上。用鋨銥合金還可以做鍾表和重要儀器的軸承,十分耐磨,能使用多年而不會損壞。
二、相關發現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1803年,由英國台奈特(Tennant)發現。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曾被命名為ptenium,後來改為osmium(鋨),元素符號定為Os。ptenium來自希臘文中「易揮發」,osmium來自希臘文osme,原意是「臭味」。這是由於四氧化鋨OsO4的熔點只有41℃,易揮發,有惡臭。它的蒸氣對人的眼睛特別有害。鋨是處於元素周期表中ⅧB族中能生成8價化合物的兩個元素之一。
7. 急求Inconel 713C和713LC的規格
inconel 713C是γ'相沉澱強化型鎳基鑄造高溫合金。在900℃以下具有良好的蠕變強度、熱疲勞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合金成分較簡單,不含鈷,密度較低,通常在鑄態使用。採用熱等靜壓(HIP)處理及隨後熱處理,可以提高塑性和疲勞性能,也可以使經過長期使用後組織退化和性能降低的零件恢復其組織和使用性能。在800℃長期時效會析出少量σ相,但對性能無明顯影響。該合金適合於製作在900℃以下工作的燃氣輪機的渦輪轉子葉片、導向葉片和整鑄渦輪以及其他高溫零件。
應用概況與特殊要求該合金已廣泛用做900℃以下工作的航空、地面和海上燃氣輪機渦輪工作葉片、導向葉片和整鑄渦輪,也大量用做柴油機和汽油機增壓渦輪和熱擠壓模具。該合金經十幾個廠家千餘噸的長期生產和使用實踐證明,冶金質量穩定,性能可靠。與本合金相當的INC0713C合金在國外廣泛用作各種航空發動機渦輪工作葉片和導向葉片。該合金在熱腐蝕條件下長期使用時,必須有防護塗層。
inconel713LC
化學成分(%):
碳C(%):0.03~0.07
鉻Cr(%):11.00~13.00
鉬Mo(%):3.80~5.20
鎳Ni(%):餘量
鈷Co(%):≤1.00
鎢W(%):—
鋁AI(%):5.50~6.50
鈮Nb(%):1.50~2.50
鈦Ti(%):0.40~1.00
鐵Fe(%):≤0.5
銅Cu(%):≤0.5
硅Si(%):≤0.5
錳Mn(%):≤0.25
磷P(%):≤0.015
硫S(%):≤0.015
硼B(%):0.005~0.015
鋯Zr(%):0.05~0.15
8. 鋨的密度是多少
元素名稱:鋨
原子序數:76
元素原子量:190.2
元素類型:金屬
密度22.59克/厘米3(20攝氏度)。是密度最大的金屬。熔點3054℃,沸點5027℃。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8.49
地殼中含量:(ppm)
0.0001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0.002
氧化態:
Main Os+4
Other Os-2, Os0, Os+1, Os+2, Os+3, Os+5, Os+6, Os+7, Os+8
晶體結構:晶胞為六方晶胞。
晶胞參數:
a = 273.44 pm
b = 273.44 pm
c = 431.73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莫氏硬度:7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 4940
電離能 (kJ /mol)
M - M+ 840
M+ - M2+ 1600
M2+ - M3+ 2400
M3+ - M4+ 3900
M4+ - M5+ 5200
M5+ - M6+ 6600
M6+ - M7+ 8100
M7+ - M8+ 9500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六方密集晶格。化合價有+2、+3、+4和+8。灰藍色金屬,硬而脆。化學性質穩定,粉末狀的鋨易氧化。濃硝酸、濃硫酸、次氯酸鈉溶液都使它氧化。加熱易生成四氧化鋨OsO4易揮發有劇毒的晶體。
元素來源:
存在於鋨銥礦中。將含鋨的固體在空氣中焙燒,將揮發出的四氧化物吸收在醇鹼溶液中。所得鋨酸鹽,再用氫氣還原而製得。
元素用途:
用來製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鋨同銠、釕、銥或鉑的合金,用作電唱機、自來水筆尖及鍾表和儀器中的軸承。
元素輔助資料:
鋨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曾被命名為ptenium,後來改為osmium(鋨),元素符號定為Os。ptenium來自希臘文中「易揮發」,osmium來自希臘文osme,原意是「臭味」。這是由於四氧化鋨OsO4的熔點只有41℃,易揮發,有惡臭。它的蒸氣對人的眼睛特別有害。鋨是處於元素周期表中ⅧB族中能生成8價化合物的兩個元素之一。
9. pte瓶坯 瓶口有裂紋
注塑成型是出現開裂一般都是由成型時產生內應力引起的,或者是脫模的時候,脫模困難,拉裂的
這樣的情況從模具和工藝兩個方面來考慮
模具方面,適量使用脫模劑,機筒或者模具溫度過低,注塑壓力過高,保壓時間過長
(1)機筒、噴嘴溫度太低,調高它。如果物料容易降解,則應提高機筒、噴嘴的溫度。
(2)降低螺桿預塑背壓壓力和轉速,使料稍為疏鬆,並減少塑料因剪切過熱而造成的降解。
(3)模溫太高,脫模困難;模溫太低,塑料過早冷卻,熔接縫融合不良,容易開裂,特別是高熔點塑料如聚碳酸酯等更是如此。
(4)型腔型芯要有適當的脫模斜度。型芯難脫模時,要提高型腔溫度,縮短冷卻時間;型腔難脫時,要降低型腔溫度,延長冷卻時間。
10. 金屬里密度最重是什麼
是鋨 密度22.59克/立方厘米(20攝氏度)。是密度最大的金屬。
鋨 拼音:é 元素名稱:鋨
原子序數:76
元素原子量:190.2
元素類型:金屬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8.49
地殼中含量:(ppm)
0.0001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0.002
氧化態:
Main Os+4
Other Os-2, Os0, Os+1, Os+2, Os+3, Os+5, Os+6, Os+7, Os+8
晶體結構:晶胞為六方晶胞。
晶胞參數:
a = 273.44 pm b = 273.44 pm c = 431.73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莫氏硬度:7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 4940
電離能 (kJ /mol)
M - M+ 840 M+ - M2+ 1600 M2+ - M3+ 2400 M3+ - M4+ 3900 M4+ - M5+ 5200 M5+ - M6+ 6600
M6+ - M7+ 8100 M7+ - M8+ 9500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密度22.59克/立方厘米(20攝氏度)。是密度最大的金屬。熔點3054℃,沸點5027℃。六方密集晶格。化合價有+2、+3、+4和+8。灰藍色金屬,硬而脆。化學性質穩定,粉末狀的鋨易氧化。濃硝酸、濃硫酸、次氯酸鈉溶液都使它氧化。加熱易生成四氧化鋨OsO4易揮發有劇毒的晶體。
元素來源:
存在於鋨銥礦[1]中。將含鋨的固體在空氣中焙燒,將揮發出的四氧化物吸收在醇鹼溶液中。所得鋨酸鹽,再用氫氣還原而製得。
元素用途:
用來製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鋨同銠、釕、銥或鉑的合金,用作電唱機、自來水筆尖及鍾表和儀器中的軸承。
元素輔助資料:
鋨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曾被命名為ptenium,後來改為osmium(鋨),元素符號定為Os。ptenium來自希臘文中「易揮發」,osmium來自希臘文osme,原意是「臭味」。這是由於四氧化鋨OsO4的熔點只有41℃,易揮發,有惡臭。它的蒸氣對人的眼睛特別有害。鋨是處於元素周期表中ⅧB族中能生成8價化合物的兩個元素之一。
鋨屬於地殼中稀少的元素(平均含量0.001g/t)。
<U>[font color=#0000cc][/font]</U>
鋨是最重的元素之一,銥僅次於之,密度22.61g/cm3,熔點3027℃,沸點5020±100℃。鋨也是最硬的金屬,鑄態硬度HV8000MPa,幾乎不能加工。鋨是具有最多價態的元素之-,有多種鋨化合物。粉末鋨可溶於硝酸、熱濃硫酸、NaCIO 溶液及熔融K2S2O2等,易氧化生成揮發性的OsO4,有強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鋨除以OsO4在有機合成中作為烯烴及葸氧化生成醇類的氧化劑和細胞染色劑外,很少單獨使用。其主要用途是以鋨銥合金作軸尖、鋼筆尖等,以發揮其抗蝕、耐磨、高硬度的優點。也作為合金添加元素以改善合金的某些性能。
鋨沒有獨立礦床,主要通過鉑族金屬生產過程中副產回收,全世界年產鋨共約2t,主要由南非和俄羅斯提供,約各佔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