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塑料模具 頂針長度怎麼計算
頂桿的長度=動模的總高度尺寸-底板的尺寸-頂桿頂板的尺寸
❷ 塑膠模具頂針長度怎麼算丶懂的簡單告訴我一下非常感謝丶。
分鐵-頂針後板+B板+B板到分型面距離
一般都是在電腦從2D圖紙上直接量出,這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實際尺寸可能會存在誤差
首先因為要看模仁分型面形狀,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下計算方法僅限於平面對平面的模仁
長度=方鐵-頂針底板-垃圾釘+B板模仁槽深+動模仁厚度
關鍵是這東西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分型面是曲面或者復雜一些的結構就要加上或減去相應的部分
總之,你就是要計算從頂針面板到分型面的距離
❸ 請教模具師傅:一個絲是多少MM絲是什麼單位
「絲」、「道」這些都是中國機械製造業界的行業俗稱的長度單位,是1%mm,即10微米。
在解放前的舊中國,沒有什麼國家標准,徒弟跟著師傅叫,師傅跟著外國人叫,不同地域叫法不同,同是百分之一mm 南方工廠叫「道」,北方工廠叫「絲」。
新中國成立以後,雖然有了國家標准,但是國家標准往往束之高閣,工人們還是跟著師傅叫,技術幹部跟著工人叫,除了正式的學術刊物採用國家標准或者國際標准,工廠里還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連知道國家標準的技術幹部們也願意工人化,不想脫離群眾。所以有些國家標准只能是束之高閣了。習慣叫法是很難改的。實際上,按漢語的單位進位詞彙(分、厘、毫、絲、忽、微)和新中國的標准 10微米應該叫 1「忽米」,但是這種叫法只限於文件和刊物,在工廠的生產實踐中大家還是採用俗成的習慣叫法。
❹ 塑料模具頂針孔一般預留多少mm拋光
主要看你模具的品質和注塑材料,PP最容易走毛邊了,間隙比較要求高,一般也就0.01-0.02mm.
一般頂針孔大了都採取加大一個等級的頂針重新加工孔配上去
❺ 塑料模具頂針長度的計算方法該如何去算(至少兩種)
塑料模具的頂針長度就只有一種計算方法如下:後模厚度-模筐深度+模仁到頂針到達面高度+方鐵-頂針底板厚度=頂針長度後模厚度-模筐深度+模仁到頂針到達面高度+方鐵+後模底版厚度-銑入後模底版深度+針頭厚度=司筒針長度如有疑問隨時歡迎賜教!!
❻ 塑膠模具中的頂針硬度多少合適
塑料模的頂針都是表面熱外理,只有外層有硬度,五十度左右的硬度,這樣既耐磨,又堅韌,
❼ 模具設計中怎麼確定頂針的數量和位置
頂針的位置和數量是和產品的設計有關的。
復雜結構的產品就要有相對較多的頂針。而頂針的位置又要考慮到不能影響產品的外形。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深」的產品,還要考慮頂針的長短,如果行程過長,可能將產品損壞(扭矩),這些又和產品的原料和機械性能有關。
另外,注塑機和澆鑄機也要考慮到。頂出行程的大小,頂出壓力的設計,頂出速度的指定。這些因素應該都考慮到。
但一般來講,在經驗比較豐富的模具廠和模具設計師眼中,當確定了機器,確定了模具的整體大小之後,基本上他們心裡對於頂出機制的設計應該有大概的想法了。
❽ 塑料模具頂針總長度怎麼算
算頂針,那就算下模的這部分,也就是公模了。首先量模腳的長度(模具上有垃圾墊的話,減去它的尺寸),然後減去頂針B板(頂針板有兩塊,前面的一塊是A板,後面的一塊是B板),再就是加上公模板的厚度了,最後加上從公模板的正面到公模仁上需要體現頂針位置的最高點(這是凸起的公模仁,如是凹下的公模仁則減去相應的尺寸)。如果模板到模仁的尺寸不好測量,那就直接測量模仁的分型面到產品頂針的位置,最後要加上0.5MM,因為模仁要比模板高0.5MM(常規的設計是要這樣的,要留出分型面)。最後在切斷的時候需預留0.5MM,以免切短了~~
❾ 一般注塑模具的頂針有幾個
一般注塑模具里頂針的數量最少為3個,比如注塑一個圓環形的產品,多了則應根據注塑件的大小來確定頂針的數量。
滑塊一般是用來從注塑件的側面進行抽芯的,比如注塑件側面有孔或者有凸凹的形面,這時就需要採用滑塊的結構來進行抽芯,以便能夠使注塑件順利的脫離注塑模具的型腔、型芯。
如果注塑件出現了錯位,可以從注塑件表面的接縫處是否平滑,有無毛刺來做判斷。
❿ 塑料模具鑲件公差,是模仁那邊的孔割大幾絲還是鑲件弄小幾絲,
由於鑲件所形成的是孔,而孔的公差應取正值。因此,鑲件不能縮小,只能把鑲件的安裝孔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