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我國鋼鐵企業有哪些並購案例

我國鋼鐵企業有哪些並購案例

發布時間:2023-03-17 13:36:50

⑴ 寶鋼並購八一鋼鐵案例分析

1. 橫向並購,指具來有競爭自關系的、經營領域相同、生產產品相同的同行業之間的並購,目的在於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行業的集中程度,減少競爭對手;控制或影響同類產品市場;消除重復設施,提供系列產品,有效的實現節約。


2. 縱向並購,是縱向並購是指那些生產和經營業務互為上下游關系的企業之間的並購,目的在於控制某行業、某部門生產與銷售的全過程,加速生產流程,縮短生產周期,減少交易費用,獲得一體化的綜合效益。


3. 寶鋼並購八一鋼鐵,屬於同行業內的並購,是橫向並購.


4.

寶鋼並購八一鋼鐵使得公司短期績效顯著,長期績效趨同於並購之前水平。並購在短期內改善了經營業績,提高了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質量也得到提高. 如果立足於長遠,通過並購汲取優勢資源,提高技術水平,利用品牌優勢的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實現規模采購,資源共享。壓縮冗餘能力和降低營運費用,使得融資成本降低、現金流改善,這將對鋼鐵行業橫向並購的長期業績發展有重要意義。


5.

⑵ 我國有哪些企業是跨國並購的,能否詳細說明

[導讀]跨國並購指向的產品價值鏈部門逐漸高端化。近年,我國企業跨國並購不斷朝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形成了對外來資本的深度需求,各國政府對外來資金放鬆了限制,降低了門檻,跨國並購作為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這一大背景下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我國跨國並購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並對我國企業的跨國戰略作初步研究。 一、我國企業企業跨國並購的現狀 2000年前,我國企業跨國並購只見於零散個案。那時,在這一歷史階段,我國僅有少數企業開展跨國並購操作。其中,1993年首鋼收購秘魯鐵礦公司、1999年TCL公司收購港資公司並切人越南市場,是其中典型案例。不過,即使是這些僅有少見的跨國並購,已經在企業發展和國際戰略中初步顯露出重要作用。進入2l世紀前後,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個案數量和並購總額都迅速上升。根據商務部Thomson Financial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總額,從2003年的23.43億美元增長2007年的到186.69億美元,海外並購的年增長率高達80%左右。2008年,中國跨國並購總金額達129.58億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30.6%。從並購覆蓋面看,發達國家的跨國並購主要由歐洲和美國組成,2003-2008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已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17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投資,全球覆蓋率達71%。其中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的目標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如中國汽車企業、電器企業並購日本、韓國企業,亞洲地區的並購貿易額,從2004年3243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648億美元,佔中國海外並購總額的45% 。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特點 1.跨國並購指向的產品價值鏈部門逐漸高端化。近年,我國企業跨國並購不斷朝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1)銷售網路。收購外方既定企業的銷售網路。中國浙江萬向集團曾經以代工方式,藉助美國舍勒公司的銷售渠道進入北美市場;1998年,當舍勒出現嚴重虧損時,萬向的美國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萬美元。兩年之後,萬向與美國LSB公司合作,以42萬美元的價格買下舍勒。由於舍勒以前為萬向提供的主要是銷售通路,因此,從直接效果來看,對萬向而言,並購舍勒的關鍵意義就是舍勒的市場網路。當然,並購的舍勒資產還包括品牌、技術專利以及專用設備。完成此次收購之後,萬向集團已經在美、英、澳、加等8個國家設立、並購、參股企業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一個跨國公司的構架。(2)技術專利與研發機構。我國企業收購境外技術專利和研發機構。惠州僑興集團於2OO1年斥資3000萬美元收購飛利浦手機在法國的研發中心。為隨後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類似地,近年海外收購重點指向對方的技術體系的中國企業還包括:京東方、杭州華立、上汽集團、上工集團,等友舉鋒等。(3)品牌投資與重組。近年中國企業境外品牌投資,還包括品牌收購。如2002年初,上海電氣集團與美國晨興集團聯合收購日本秋山印刷機械株式會社(簡稱為"日本秋山"),並由此在獲得"秋山"品牌所有權;至於在2005年交易的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部門,雙方還就並購後的品牌重組簽有專項協議,即聯想集團能夠在並購後有權使用IBM品牌5年,並可永久擁有原來屬於IBM的筆記本電腦品牌Thinkpad。 2.實施並購的主體仍集中在國有企業。目前,我國實行跨國並購的主體仍集中在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中,如中信集團 、首鋼集團 、中化總公司、中建總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答虛、中海油等。他們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跨並購的現行軍。他們為我國企業集團跨並購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樹立了很好的典範。 同時這些企業與政府往往也有較密切的關系,使它們能在跨國並購中具有比較優勢。 3.民營企業對資源型的跨國並購不斷取得進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資源稀缺矛盾日益突出和我國民營企業資金實力上升與對外交往增多,我國民營企業的對資源型的跨國並購不對斷取得進展。2006年,無錫通達集團公司正式收購南非盛堡礦業有線公司51%的股權,項目總好晌投資291.12萬美元,中方投資150萬美元;2007年,我國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收購英國斯坦科(Stemcor)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亞薩維齊河鐵礦90%的股份,總投資為1.08億美元;2008年,河北邢台德龍鋼鐵公司透露,該公司將收澳大利亞(Cape Lambert)鐵礦石公司70%的股權。2009年,吉利汽車收購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的"沃爾瑪"品牌項目,雖然沒有最後簽約,但已受到全球關注。 4.並購的產業由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自進入上世紀90年代,海外並購逐步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在l992年到2000出現的第一個投資高峰中,這階段主要以窗口公司為主,行業則集中在一些能夠在當地受到歡迎的產品, 如機電產品、紡織產。因此投資分布的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總的來講,此時的跨國並購主要是嘗試性的, 此並購的規模並不大。以2001年進入WTO 為分界線,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開始了第二高峰,在第二高峰中.中國企業開始將並購目光延伸到美國、澳人利亞、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且也不再局限於地小企業。2003-2008年中國企業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並購的比例分別為:45%、23% 、3O% 和4%。雖然亞洲的比例最大,但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並購的比例在上升。這一方而說明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發達國家的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增強,謀求國際市場、發展自身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我國企業跨國並購面臨的問題 1.對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我國企業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而政府還沒有很好的轉變角色,政府對外投資的微觀管理方式還是以"繁雜的審批程序可以減低投資風險"的思維,還沒有讓投資主體自我管理,還存在審批程序繁瑣,審批內容多,審批效率低等問題。除此之外,我國還未出台一部系統的,即符合國際規范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海外投資法》,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對外投資的法律體系。盡管商務部為促進和規范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出台了《境外投資管理方法》,該方法很大程度上明確並簡化了審批程序、原則上強化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功能,並規范了境外投資過程中的某些具體行為。但設計面還較有限,關於投資目標、投資主體、投資形式、資金融通、企業管理等方面尚待進一步作出研究。這就難以為我國企業跨國並購提供規范和保障。這表明政府"走出去"的政策激勵力度不夠、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 2.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拓展范圍不夠。目前我國企業的跨國並購仍然主要集中在資源採掘、工業製造業領域,高度集中於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力密集型項目(資源開發及初級加工製造業),以品牌、技術專利導向的技術尋求型的拓展范圍不夠。以品牌、技術專利等作為出資形式的跨國並購只發生在少數個別企業上面。這就表明我國以品牌、技術專利等作為出資形式的對外投資不足,與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的跨國並購相比,技術尋求型跨國並購在我國"走出去"戰略中占據的地位不夠突出。 3.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經營成功率較低。2000年前,我國企業跨國並購只見於零散個案。進入2l世紀前後,跨國並購異軍突起,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個案數量和並購總額都迅速上升。新一輪的企業並購和重組浪潮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產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然而並購後成功率較低,一般認為只有3.5%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收購容易,經營難,我國企業缺乏跨國經營的經驗和國際化經營人才,要駕馭好被並購的公司並不容易。二是中國企業收購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產公司,收購本身所花的錢並不多,但要使這些公司正常運轉則需要投入數倍於收購價格的資金。三是企業文化的融合是並購之後的一大難題。 4.對我國跨國並購所配套的金融服務擴展不夠。按照中央部署,面向"走出去"和對外援助相關業務,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開展了法人貸款,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被指定為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的承保部門。最近幾年,著眼於金融業國際化,客觀上也有利於配合非金融企業"走出去"。但即使是這樣,目前只有面對對外投資的法人貸款初步形成規模。我國還沒有專門的股權基金、股權貸款等金融品種和金融機制直接用於支持對外投資,境內股權融資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管道也顯得非常有限。至於企業對外投資中需要的信用擔保、貨款保險等,目前只有少數得到金融主管層授權的金融機構能夠提供,並且在服務費率、效率等方面,和企業的要求有一定距離 四、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方面應該努力營建促進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政策 1.盡快改變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無法可依的局面。首先,要適應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需要,不斷出台新的投資促進政策,並制定相應的促進法律法規。其次,要對我國國際證券投資的管理法規進行全面清理,並按照有利於促進企業跨國並購的要求,重新修訂形成新的國際證券投資法律法規體系。還有,面向所有經貿合作夥伴,繼續加強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合作;除此之外,還要著眼於為我國企業開展跨國並購提供寬松的市場准入機會。 2.應運用激勵措施給予政策支持。政府部門應當從現行的以嚴格的項目審批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逐步過渡到以日常的監管為主的管理方法。應讓投資主體自我管理,簡化審批程序、減少過度或不透明的審批和報告。在我國企業進行並購的過程政府部門應定位在投資監管、投資促進和投資服務。在財政政策支持方面,應設立海外投資發展基金、中小企業海外產業投資基金、對國家利益有重大意義的產業投資基金等,建立與完善中國的基金支持體現,發揮投資融資平台的作用。在稅收方面,對"走出去"進行跨國並購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免稅政策,尤其是能帶動出口、開發自然資源和引進技術的項目更應輔以稅收優惠政策。 3.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海外投保險針對的是東道國的政策風險,而不是一般商業風險。目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作為政策性保險公司為我國企業跨國並購提供政治保障,但從其目前提供的服務來看,主要還是側重於與出口業務有關的保險,對海外投資政治風險業務仍相當有限。中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缺位加重了海外企業應對風險的成本。我國應加大政策性風險基金投入,以便我國出口保險公司能夠擴大承保范圍和保險金額。 ( 二)實施跨國並購的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跨國經營與管理的建設 1.實施跨國並購企業應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主要動機之一是獲得先進的技術,但中國企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術不可能通過並購而自動獲得。歐盟國家對核心技術設置了技術壁壘。如法律和規定設定即使企業所有權的發生改變,其核心技術也仍然禁止向中國輸出。這就是說要消化和應用這些技術需要一個磨合與轉化的過程。我國的企業不能只依靠並購來獲的技術,還應設立自己的全球研發中心。如華為設立歐洲地區總部→全球研發中心、聯想集團總部移師紐約和惠威集團兩次移師集團海外總部都說明了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的重要性。 2.跨國並購企業應與國際的價值鏈接軌。最大的危機也許是最佳的契機。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兼並收購,進入全球行業的產業鏈,通過投資控股,可加快中國的產業與國際產業的價值鏈接軌。如我國機床企業就是抓住了通過並購實現與歐美的國際產業的價值鏈接軌。大連機床集團以近千萬歐元的代價完成了對德國茲默曼有限公司70%股權的收購。沈陽機床股份公司重新啟動破產的德國希斯。這些成功案例表明了我國的企業在並購時應抓住被並購企業的價值鏈高端,通過並購有助於我國企業與國際的價值鏈接軌,同時除了能獲得技術外,還能獲得現成的研發團隊、營銷渠道和國際知名品牌等相關資源。 3.實施跨國並購的企業應以品牌作為開拓和佔領國際市場的重要載體。除了技術上的需求以外,知名品牌應作為開拓和佔領國際市場的重要載體。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世界工廠",隨著經濟的發展,品牌應成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開拓外需市場的重要載體。品牌的建立可以使我國從傳統的初級產品形成有設計、有質量的品牌產品。通過跨國並購,可以為我國企業隨後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我國企業就可以初步形成一個跨國公司的構架。當企業作為我國直接投資的實施者日益壯大後將有助於發展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和擴展我國的外需市場。

⑶ 中鋼並購模式是什麼

一、中國鋼鐵行業並購的模式
中國鋼鐵行業自2005年之後,涌現出一輪又一輪的並購浪潮。根據其並購模式的不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中央企業跨區域對地方企業的並購
作為中國鋼鐵企業龍頭老大,寶鋼近幾年頻頻出手,先後跨區知此模域並購了八一鋼鐵和寧波鋼鐵。從成效看,寶鋼的跨區域並搭緩購模式、「行政加市場」的手段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以八一鋼鐵為例,2007年,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八一鋼鐵集團48.46%的國有股權無償劃轉由寶鋼集團持有,寶鋼集團成為八一鋼鐵的實際控制人。八一鋼鐵正式進入寶鋼集團後,引入了寶鋼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寶鋼向新八鋼注入30億元資金,支持其改造生產線、提高管理水平、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產品競爭力;八一鋼鐵則發揮其區位優勢,將寶鋼的銷售布局擴大到中西部,並有效地輻射到西亞地區。
寶鋼集團屬於中央企業,而八一鋼鐵集團屬於新疆地方企業,因此這種資產無償劃轉的方式,僅限於同屬國有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並且主導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常現於政府主導的並購重組中。
(二)地方政府成立新企業統一並購行政區域內部企業
山東省重組濟鋼和萊鋼,成立山東鋼鐵集團;河北省重組唐鋼、承鋼、宣鋼、邯鋼成立河北鋼鐵集團,主要採取行政主導、資產捏合的方式。2008年3月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而歷經4年的時間,其下屬的濟南鋼鐵以換股形式合並萊鋼股份,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才正式亮相扒汪資本市場。這種整合式的區域內並購重組由於企業經營模式、資產狀況、工資收入、管理層人員安置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阻力。但山東省內有效壓縮了鋼鐵行業規模,通過建立鋼鐵精品基地,加速鋼鐵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戰略聯盟式聯合重組
2005年鞍本鋼鐵集團的成立意味著中國鋼鐵巨無霸的誕生。而鞍鋼集團和本鋼集團只是名義上的聯合,實質未發生股權轉換。雙方倚靠遼寧省較為豐富的資源,共享市場,優勢互補,並針對自身的特點制定了較為獨立的發展規劃。因此,鞍本聯姻,可以增加規模效應,對遼寧省整體鋼鐵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但這種非產權型的聯合,大多採用比較鬆散的方式,僅僅是一種戰略上的合作。
(四)民營企業的自發並購重組
《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全國形成六家至七傢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因此,占據中國鋼鐵行業半壁江山的民營鋼鐵企業只能通過並購重組才可以生存。2008年末,唐山39家民營鋼企共同出資,成立了長城鋼鐵集團和唐山渤海鋼鐵集團。兩家鋼鐵企業擬在2012年通過搬遷改造,減量置換等手段,最終整合成一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集團。民營企業的合並,對中國鋼鐵產業結構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⑷ 國企並購民營企業案例

1.成功:河北鋼鐵集團公司並購石家莊鋼鐵公司。
2.失敗:山東鋼鐵集團公司並購日照鋼鐵公司。

⑸ 近年來哪些大型的鋼鐵企業合並重組了

最大的重組是寶鋼集團公司和武鋼集團公司重組為寶武鋼鐵集團,還有前幾年的河鋼集團組建,山東鋼鐵集團,渤海鋼鐵集團,華凌鋼鐵集團,鞍鋼兼並攀鋼等。

⑹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被誰收購

您好,您問的是杭州鋼鐵集團公司被誰收購的問題。根據報道,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於2018年12月17日宣布,其已被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中國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中國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主要從事鋼鐵、機械、電子、化工、建築等行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它是中國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塌穗之一。據報道,中國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收購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其在中團蠢卜國鋼鐵行業的市場份額,並且可以利用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技術和資源,拓展其在國內外的業務。此外,中國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還希望通過收購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拓展其在鋼鐵行業的市場份額,以及提高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檔盯爭力。

⑺ 寶武集團兼並山東鋼鐵

DD

⑻ 哪裡能找到大量的中國近幾年並購案例啊

米塔爾並購華菱管線

2005年1月,作為華菱管線的控股股東,華菱集團與米塔爾鋼鐵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前者將其持有的華菱管線74.35%國有法人股中的37.175%轉讓給米塔爾。轉讓後,米塔爾與華菱集團在成為並列第一大股東。此後,隨著國內鋼鐵行業新政策出台,明確規定外商不能控股國內鋼鐵企業的背景下。並購雙方重新談判,米塔爾鋼鐵公司同意其購入的股權減少

0.5%,以1%的股權差距屈居第二大股東。

凱雷收購徐工機械

2005年10月,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消戚有限公司與國際投資機構凱雷投資集團簽署協議,凱雷出資3.75億美元現金購買徐工集團全資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85%的股權。由於徐工機械持有徐工科技43%的股份,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徐工科技的控股股東將變為凱雷投資。

拉法基控股四川雙馬

2005年11月,全球最大水泥企業拉法基公司與其合資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以3億元的價格完購四川雙馬投資集團。由於雙馬集團持有四川雙馬66.5%的股權。經過此次股權變更,拉法基瑞安將成為四川雙馬的實際控制人。

大摩、IFC投資海螺水泥

2005年12月,海螺水泥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海螺集團通知,海螺集團已與戰略投資者MS Asia Investment Limited和國際金融公司(世界銀行集團成拿鍵陵員之一,下稱IFC)簽署協議,擬將其持有的公司13200萬股和4800萬股國有法人股分別轉讓給MS和IFC。

阿賽洛入股萊鋼股份

世界第二大鋼鐵商阿賽洛股份公司旗下全資企業———阿賽洛中國控股公司與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於2006年2月在濟南簽署了《股份購買合同》,阿賽洛中國以約20.85億元人民幣收購萊鋼集團所持萊鋼股份35423.65萬股非流通國有法人股,占萊鋼股份總股本的38.41%。在收購完成後,阿賽洛中國與萊鋼集團並列萊鋼股份第一大股東。

中石化整合旗下A股公司

2006年2月,中石化發布公告稱,以現金整合旗下石油大明、揚子石化、中原油氣、齊魯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以現金要約的方式收購旗下4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用於流通股部分的現金對價總計約143億元。

Holchin B.V.吞下G華新

2006年3月,華新水泥公告稱,將向其第二大股東Holchin B.V.定向增發16000萬股A股。此前,擁有世界水泥市場份額5%的全球最大水泥生產銷售商Holcim Ltd.通過全資子公司Holchin B.V.持有華新水泥8576.13萬股B股,占公司總股本26.11%,是第二大股東,僅次於由華新集團27.87%的比例。華新水泥股改後,Holchin B.V.將成為其大股東。

海螺水泥拿下巢東股份

巢東股份2006年5月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安徽巢東水泥集團擬將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轉讓給海螺水泥和昌興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其中,海螺水泥擬受讓巢東集團持有的巢東股份3938.57萬股;昌興投資受讓8000萬股。

CVC或將控股晨鳴紙業

晨鳴紙業2006年5月公告稱,同意亞太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VC Asia Pacific Limited)(代表其所管理的投資基金,以下簡稱「CVC」)以認購公司向其非公開發行股份亮段的方式對公司進行戰略投資。晨鳴紙業將向CVC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億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將達50億元。此次增發完成,CVC持股比例將達到42%左右,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文 琪)

⑼ 企業並購成功案例有哪些

這里給你提供一些Intralinks平台企業並購的成功案例。Intralinks公司為遍及全球各國、各行業的客戶提供安全茄橋缺、創新、提高生產力的解決方案,助力高價值並購、債務資本市場和銀行交易。比如美 國桑普拉能源公司消羨(Sem pra Energy)使用Intralinks,完顫辯成旗下未來能源控股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 重組業務, 交易金額94.5億美元。再有藉助Intralinks問答功能,瑞士 信貸銀行提升了並購流程的效率,並節省了大量時間等成功案例。官網上還有很多企業並購的成功案例, 感興趣可以網站上了解一下。您的採納是我的動力

閱讀全文

與我國鋼鐵企業有哪些並購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頭長半徑怎麼量 瀏覽:382
54銅管高頻焊接多少千瓦 瀏覽:537
不銹鋼門關輕了舌頭沒關上怎麼回事 瀏覽:929
鋁合金氧化變成什麼色 瀏覽:265
不銹鋼盆標貼怎麼去除 瀏覽:803
不銹鋼焊機如何操作方法 瀏覽:845
Q235A熱鍍鋅方管 瀏覽:29
怎麼用不銹鋼鍋做干鍋 瀏覽:59
陶瓷盤和不銹鋼盤哪個蒸菜更快熟 瀏覽:980
鋼管裡面有砼怎麼割 瀏覽:471
五金頂焊模具怎麼做 瀏覽:593
模具廠應該怎麼做 瀏覽:71
不銹鋼粘鍋怎麼清洗 瀏覽:455
彩鋼板和牆面連接處怎麼處理 瀏覽:671
關於消防彎頭數量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176
鋼鐵雄心4千禧黎明怎麼裝 瀏覽:758
單片機焊接板多少錢 瀏覽:42
不銹鋼盤子應該在哪裡買 瀏覽:417
處鋼板什麼意思 瀏覽:774
鏟車油箱焊接注意什麼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