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頂鋼筋(角柱、中柱)的具體做法
根據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圖集中規定,角柱、中柱的鋼筋做法如以下圖集所示。
1、角柱鋼筋做法詳圖:
2. 屋面牆柱鋼筋收頭短了如何處理
屋面牆柱鋼筋收頭短了如何處理:對焊、機械和綁扎搭接三種方法。框架柱鋼筋受力最大部分是柱頭和柱根,短了最怕是上層柱根,層中間部位的可以焊接,但是不能全部柱子鋼筋在同一位置焊接。接頭位置箍筋加密就不影響柱子受力。
用植筋加固的方法整改。"植筋加固"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入螺栓式錨筋,現已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築增設剪力牆的植筋等。它是對工程中沒有預埋鋼筋的一種有效補救措施。
彎錨是指鋼筋經過彎折處理的錨。就是把鋼筋端頭打彎,一般做成直角鉤。鋼筋排布就是當錨固長度不能滿足構造要求時,就得彎錨,彎錨就是把鋼筋端頭打彎,一般做成直角鉤,鉤長為直徑的15倍。
錨定長度是在橋梁建設中的基礎設施。錨定梁的穩定性由錨定梁前的被動土壓力控制,錨定梁的抗拔力設計值應大於總拉力設計值。錨定梁的側面積應根據拉力設計值除以錨定梁單位面積的抗拔力設計值來確定。單位面積抗拔力與埋深有關,當埋深為3-5m時,可取0.3-0.36MPa。
平房、中式樓房中房屋組成共有屋面、屋架、牆身、門窗、頂棚、地面、裝修、設備、附屬物等九類。平房、中式樓房中屋架可分為中式屋架,人字架,鋼屋架,鋼混屋架,式屋架又分為七檁柁、五檁柁、平台柁、硬山擱。
3. 屋面封頂柱柱樑錨固做法
應該是梁筋錨固入柱內,柱內鋼筋與梁筋搭接,而鋼筋的錨固就像是肢干與軀體之間的關節,協調合作進退有據。
鋼筋與混凝土之所以能夠可靠的結合,實現共同工作的材料特點,主要一點就是之間存在粘結力,鋼筋探入混凝土內的長度愈長,粘結效果越好,而鋼筋的錨固長度是鋼筋伸入支座內的長度,目的是防止鋼筋被拔出。
(3)封頂柱末端鋼筋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柱配筋注意事項:
1、柱子縱向鋼筋總配筋量超過規范要求,如柱總配筋率不應大於5%,剪跨比不大於2的一級框架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於1.2%。
2、柱子配筋總量滿足計算要求,角筋直徑偏小,不滿足計算要求。
3、箍筋未全長加密,主要有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因設置填充牆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於4的柱、框支柱、一級和二級框架的角柱。
4、柱縱向受力鋼筋的每一側配筋率小於0.2%,多發生在柱子長寬比較大或異形柱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錨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封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屋面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錨固長度
4. 框架柱的柱頂鋼筋是怎麼處理的要彎進梁裡面嗎具體怎麼計算
框架柱的柱頂鋼筋是怎麼處理的?要彎進梁裡面嗎?具體怎麼計算?
請按03G101—1(有兩個版本,回圖集封二上有修正說答明的為修正版)和未修正版。p55、56抗震,p58、59非抗震之分,要搞清。可完滿解決您提出的問題。
要彎進梁裡面嗎?可以,也可樑上部縱筋入柱(對抗震邊柱和角柱而言)。但有個原則:設計有規定按設計做!設計沒有規定可按圖集(規范)自主選用。原則的理解:只要認為 施工哪一種方便。
5. 獨立柱鋼筋封頂如何做 指柱頂沒有梁也沒有板的情況下
這種都是九十年代的做法了,現在的圖集上沒有相關做法,主要起裝飾作用。鋼筋盡可能的延伸到頂,然後雙面焊,搭接長度為5d。
6. 無梁獨立柱封頂鋼筋該怎樣錨固
1.看設計的使哪本圖集,再根據圖集查詢錨固長度、在確定是否抗震然後確定錨固長度;
2.無梁板,是帶柱帽的 柱帽鋼筋向外彎錨再根據柱帽的構造來確定彎錨,詳細 看下圖
7. 屋面梁90公分高,柱封頂鋼筋沒到梁頂,應怎麼處理
屋面梁90公分高,結構柱封頂鋼筋沒到梁頂,這要看鋼筋到頂部還有缺失,如果結構柱鋼筋已經達到大梁的2/3及以上,就可以直接綁扎梁的鋼筋,不需要進行處理。如果結構柱鋼筋在頂梁的1/2以下,那麼,就要把不足部分的鋼筋接上。搭接焊接均可。
8. 柱鋼筋的綁扎流程,注意事項
柱鋼筋的綁扎流程為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清理驗收。
柱鋼筋的綁扎注意事項:
1、柱、牆體的主筋在綁扎前,應先找正主筋位置,在板筋及梁鋼筋在焊接定位箍筋,並將柱、牆的鋼筋與定位箍筋進行焊接固定,防止發生鋼筋偏位。
2、柱、牆上部應綁扎3道箍筋或牆體水平分布筋,確保鋼筋間距及垂直度符合規范要求。箍筋應與主要受力鋼筋垂直綁扎,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方向錯開設置。
3、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應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比應符合,受拉區不超過25%,受壓區不超過50%。
4、對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先確定鋼筋穿插就位的順序,鋼筋綁扎的先後次序由鋼筋工長按結構形式特點進行策劃,施工時特別注意與木工聯系討論支模、放預埋件和鋼筋的先後順序,以減小綁扎的難度。力求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方便,省力,快捷、准確到位的順序進行。
(8)封頂柱末端鋼筋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梁鋼筋綁扎施工要求: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
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2-19。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綁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