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涵洞鋼筋如何設計規范

涵洞鋼筋如何設計規范

發布時間:2023-01-26 05:27:18

A. 公路橋涵設計規范關於箍筋間距構造要求

你問的太籠統了,關於箍筋間距,不同的構造有不同的要求。
1.以獨立墩柱作為支撐的板,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其間距不應大於1/3板厚。箍筋應採用閉合式,並箍住架立鋼筋
2.鋼筋混凝土梁中,應設置直徑不小於8mm且不小於1/4主鋼筋直徑的箍筋,,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梁高的1/2且不大於400mm;當所箍鋼筋為按受力需要的縱向受壓鋼筋時,不應大於所箍鋼筋直徑的15倍,且不應大於400mm。在鋼筋綁扎搭接接頭范圍內的箍筋間距,當綁扎搭接鋼筋受拉時不應大於主鋼筋直徑的5倍,且不大於100mm;當搭接鋼筋受壓時不應大於主鋼筋直徑的10倍,且不大於2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徑方向長度相當於不小於一倍梁高范圍內,箍筋間距不宜大於100mm。
近梁端第一根箍筋應設置在距端面一個混凝土保護層距離處,梁與梁或梁與柱的交界范圍內可不設箍筋;靠近交接面的一根箍筋,其與交接面的距離不宜大於50mm。
3.配有普通箍筋(或螺旋筋)的軸心受壓構件(鑽挖孔樁除外),箍筋應做成閉合式,其直徑不應小於縱向鋼筋直徑的1/4,且不小於8mm。箍筋間距不應大於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15倍、不大於構件短邊尺寸(圓形截面採用0.8倍直徑)並不大於400mm。
4.蓋梁截面內應設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
柱式墩台的柱身間設置橫系梁時,橫系梁四角應設置直徑不小於16mm的縱向鋼筋,並設直徑不小於8mm的箍筋,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橫系梁的短邊尺寸或400mm。

B. 橋梁涵洞規范上規定的保護層厚度是最外層鋼筋厚度還是主筋的保護層厚度假如是主筋,是到主筋中還是主筋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或者說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答: 8.1 混凝土保護層
1.適當調整了鋼筋的保護厚度規定,明確結構以最外層鋼筋計算鋼筋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環境下保護層厚度略有增加,惡劣環境下,增加幅度很大。
參照國內外有關規范、標准,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設計使用年限50年的混凝土結構,對混凝土保護層作以下調整。(8.2.1)
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 厚度 c (mm )
環境等級 板 牆 殼 梁 柱
一 15 20
二 a 20 25
二 b 25 35
三 a 30 40
三 b 40 50
註:1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 C25 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 5 mm;
2 鋼筋混凝±基礎應設置混凝土墊層,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屢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
起,且不小於 40mm, 2.當有充分依據並採取下列有效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
(1)構件表面有可靠的防護層;
(2)採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並能保證預制構件混凝土的質量;
(3)在混凝土中摻加阻銹劑或採用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
(4)當對地下室牆體採取可靠的建築防水做法或防腐措施時,與土壤接觸一側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於25mm。
當梁、柱、牆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於50mm時,宜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構造措施。可在保護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焊接鋼筋網片,網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25mm,並應採取有效的絕緣、定位措施。
3. 其它措施
(1)根據結構所處的環境,更細致的確定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對一般混凝土結構的保護層僅作微調,略增大;對惡劣環境下的保護層厚度,增幅較大。
(2)從混凝土碳化、脫鈍和鋼筋銹蝕的耐久性角度考慮,不再以縱向受力鋼筋,而以最外層鋼筋(包括箍筋、構造筋、鋼筋網片等)計算保護層厚度,因此板牆類構件增加約6~10mm;梁、柱
類構件增加8~14mm。
(3)為簡化計,按平面構件(板、牆、殼)及桿系構件(梁、柱)分兩類確定保護層厚度;簡化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強度等級C30以上統一取值。
(4)考慮碳化速度的影響,使用年限100年的結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年使用年限結構保護層的1.4倍。
(5)為保證握裹層混凝土對受力鋼筋的錨固作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於鋼筋直徑。
(6)基礎底面要求作墊層,基底保護層厚度仍取40mm。
以上內容摘錄:天津大學 王鐵成 康谷貽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主要修訂內容介紹。

在11G101中
註:1.表中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指最外層鋼筋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年限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 C25 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 5 mm。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
起,且不小於 40mm;無墊層時不小於 70mm

C. 誰能告訴我鋼筋混凝土管涵洞要求

4.2.1鋼筋混凝土管涵適用於缺少石料地區有足夠填土高度的小跨徑暗涵,一般採用
單孔,多孔時不宜超過3孔。
涵洞位置應符合沿線線形布設要求。當不受線形布設限制時,宜將涵洞位置選
擇在地形有利、地質條件良好、地基承載力較高、溝床穩定的河(溝)段上。
4.3.9涵洞出入口處應設端牆或翼牆,其式樣和尺寸應使涵洞具有相應的過水能力和
保證涵洞處路堤的穩定。端牆或翼牆與洞身應設縫隔開,縫內填以不透水材料。

D. 蓋板涵洞的基礎鋼筋怎麼布置

這個有講究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各有優缺點。你上魯文建築服務網這個專業網站,去論壇發布你的問題,那裡都是建築圈內人士,會有很多人解答你的問題,回答的會比較全面和權威。你自己進行甄別就行了。

E. 關於箱涵鋼筋的解釋

箱涵施工一般採用現澆,在開挖好的溝槽內設置底層,澆築一層混凝土墊層,再將加工好的鋼筋現場綁扎,支內模和外模,較大的箱涵一般先澆築底板和側壁的下半部分。

再綁扎側壁上部和頂板鋼筋,支好內外模,澆築側壁上半部分和頂板。待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拆模,在箱涵兩側同時回填土。

(5)涵洞鋼筋如何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涵身分節施工

1、鋼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必須經檢驗合格,鋼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必須滿足《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 TF 50)第 4/5/6 章節所述要求;

2、涵洞底板混凝土澆築完成後,與牆身的搭接范圍,強度達到 2.5MPa 後採用人工鑿毛,或強度達到 10MPa 後機械鑿毛;

3、澆築牆身混凝土前,鑿毛處灑水潤濕,並先澆築一層同等強度的水泥砂漿;

4、對於有特殊防水要求的涵洞,鋼筋綁扎時,按設計要求固定涵身施工縫的止水帶安裝,沉降縫材料規格、性能滿足設計要求;

5、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85%時,方可拆除臨時支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100%後,方可進行土方回填施工;

6、對於工程數量較大,結構形式較單一的箱涵,也可採用模板台車進行施工;

7、涵洞兩側對稱分層回填,涵洞頂 1m 范圍內用小型夯機薄層碾壓,且不得通行重型車輛。

F. 涵洞鋼筋圖

2N5應該是指2根5號鋼筋 N11應該表示11號鋼筋 4N7Ф14應該是指4根7號鋼筋,鋼筋直徑為14mm的一級鋼筋 Ф表示一級鋼筋

G. 涵洞鋼筋安裝質量檢驗報告單里的受力鋼筋間距設計值怎麼算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9.1.3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不大於150mm時不宜大於200mm當板厚大於150mm時不宜大於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於250mm。9.2.1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1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2根。2梁高不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梁高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8mm。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H. 涵洞的鋼筋綁扎


規范要求主筋與分布筋滿扎,主筋與主筋滿扎,板筋屬於是分布筋。
另外,即使規范是要內求滿扎容,現實施工中也不是按照滿扎來的。
鋼筋綁扎的精要所在是為了兩個字——固定。牢固結實是目的。
你要明白一點。鋼筋綁扎只要起到固定作用的話就可以。結構受力依靠的是鋼筋和混凝土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看綁扣是不是結實。

I. 要建一座涵洞,上面使用現澆蓋板,鋼筋混凝土厚度30cm,水泥標號c30,要求承重130噸,該如何配筋

需要配置鋼筋的數量與混凝土構件受力大小有很大關系。
需要先計算受力大小,然後按照國家頒布的規程計算鋼筋數量。
如何計算可以到網路上搜索「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筋計算」關鍵詞,可以找到設計規程、設計教程、和設計軟體

閱讀全文

與涵洞鋼筋如何設計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擦不銹鋼的粉是什麼意思 瀏覽:547
鋁合金額是什麼 瀏覽:998
什麼車後備箱支架是鋼管 瀏覽:505
骨折手術後鋼板在小腿里是什麼感覺 瀏覽:79
哪些工廠需要耐蝕合金 瀏覽:826
梁鋼筋折斷在廣聯達怎麼表示 瀏覽:2
模具中的打包是什麼意思 瀏覽:754
匠魂弩箭模具怎麼做 瀏覽:681
合金礦石在我的世界裡怎麼做 瀏覽:896
鋼筋焊接怎麼防腐 瀏覽:890
鋼管焊接後怎麼測量厚度 瀏覽:419
鋁如何用氣焊接 瀏覽:954
想采購鋼材為什麼找不到廠家 瀏覽:108
dnf鋼鐵片的成本是多少錢 瀏覽:259
2080不銹鋼含多少鎳 瀏覽:554
鋼筋檢尺怎麼算 瀏覽:52
鋼鐵俠3講什麼看不懂 瀏覽:939
華帝不銹鋼不粘鍋炒鍋價格多少 瀏覽:971
90度彎頭怎麼切割30度彎頭 瀏覽:423
慈溪哪裡有模具培訓學校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