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縱向鋼筋,箍筋 ,.腰筋 , 架立鋼筋在梁中都是承受什麼力的
縱向鋼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受力鋼筋,一般情況支座處上部受拉,跨中下部受拉;箍筋是承受剪力的,也就是斜截面抗剪用的;腰筋名字得於它位置在梁腹,主要用於抗扭,當然很多情況都是構造,是為了避免大范圍內沒有鋼筋,需要維持一個最小配筋率;架立鋼筋顧名思義就是不受力,僅僅是架立作用,比如你梁頂部的受力鋼筋在支座位置有4根,規范要求兩根必須貫通,其餘兩根在適當位置就可以截斷,這樣在跨中上部就只有兩根鋼筋,假如箍筋是四肢箍,那麼箍筋中間兩肢就無法支承,此時就是需要增加兩根構造的架立鋼筋,它的直徑都比支座處的受力鋼筋直徑小,架立鋼筋和截斷那兩根搭接即可,這時箍筋就有支承點了,架立鋼筋就起這個作用!
⑵ 梁的上部鋼筋是受壓還是受拉
上部筋受壓,下部筋受拉,所以一般梁的配筋是下部鋼筋粗,上部鋼筋細。簡支回梁的下部鋼筋是受拉鋼筋,上答部鋼筋是受壓鋼筋;
框架梁中間部分(一般按梁跨的1/3考慮)下部拉上部壓,支座(一般按剛性支座考慮)范圍下部壓上部拉;但不是所有情況都是如此,在有的情況下可能出現下部壓上部拉的情況(比如在兩個大跨中間夾一個小跨時)。
梁在不同的荷載組合作用下的受壓區和受拉區是不同的,經過不同荷載、作用的組合計算得出彎矩曲線,所有彎矩圖組合形成的圖形就是彎矩包羅圖;梁的配筋是根據梁的彎矩包羅圖來進行設計計算的。
(2)梁鋼筋是如何受力的擴展閱讀
鋼筋和混凝土結合形成了鋼筋混凝土構件。受力鋼筋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承受拉力,一般都稱縱向受拉鋼筋為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就是順著長度構件的長度方向。如柱中的豎向鋼筋;梁、板中的長方向鋼筋。雙向板中除了縱向受力鋼筋外還有橫向受力鋼筋。在長度混凝土構件的長度方向承受拉力的主要鋼筋就是縱向受拉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坐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
⑶ 地梁是怎麼受力的
地梁縱向鋼筋應該在支座錨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縱筋的接頭位置、接頭百分率的控制,縱向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按抗震構件的構造要求執行受力。
基礎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擔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條形基礎,例如梁筏中的梁。它們的梁底都在持力層上。
拉梁僅僅是一種聯系梁或者構造梁。例如專門承擔上部填充牆的聯系梁,例如承台之間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獨基之間的拉梁。它們的特徵就是,梁底一般都可以不在持力層上,因為它們不需要承擔地基反力。(反而要防止地梁受地基反力而破壞,所以地梁下經常要墊爐渣)
預應力錨索地梁是由預應力錨索和地梁共同構成的一種新型支護體系。錨索通過張拉產生預應力,把鋼絞線或高強鋼絲固定於深部的地層中,從而達到被加固體穩定和限制其變形的目的。地梁則能將錨索端頭的強大壓力進行擴散傳遞,並有調整淺層岩土應力的作用。
(3)梁鋼筋是如何受力的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當獨立基礎埋置不深,或者埋置雖深但採用了短柱方案時,由於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載差別較大,或根據抗震要求,可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構造基礎拉梁。基礎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寬度可取1/20~1/30。
構造基礎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圍內的下限,縱向受力鋼筋可取上述所連接柱子的最大軸力設計值的10%作為拉力或壓力來計算,當為構造配筋時,除滿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於上下各2#14(二級鋼),箍筋不得小於Ф8@200。
當拉樑上作用有填充牆或樓梯柱等傳來荷載時,拉梁截面應適當增加,算出的配筋應和上述構造配筋疊加。構造基礎拉梁頂標高通常與基礎頂標高或短柱頂高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基礎可按偏心受壓構件計算。
當框架結構底層層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時,有時要把基礎拉梁設計得比較強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彎矩。這時,拉梁正彎矩鋼筋應全部拉通,負彎矩鋼筋至少應在1/2跨拉通。
拉梁正負彎矩在框架柱內的錨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關抗震構造要求與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時拉梁宜設置在基礎頂部,不宜設置在基礎頂面之上,基礎則可按中心受壓設計。
⑷ 格構梁的鋼筋如何受力底筋受壓麵筋受拉還是相反
從理論來說,受力筋就是受拉筋!它抗拒板、樑上的壓力及正彎矩,受力筋是專根據板、樑上的受的正彎屬矩及拉力不同而向相反方向布置!!如簡支梁,它是兩邊支座,中間正彎最大,那麼受力拉筋應該布置到梁的中間!如挑梁,它是一端支座,它的正彎最大值在樑上面,那麼受拉筋就應該布置在樑上。如從理論上來區分,就是抵抗正彎矩及拉力的鋼筋就是受力筋!!
⑸ 樑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的受力情況
樑上部縱筋有:負筋、貫通筋、架立筋。負筋靠近支座,是抵抗負彎矩承受拉力;架立筋不負責
受力,是專職的架立崗位;貫通筋是集抵抗負彎矩承受拉力、抗震構造貫通、架
立
三為一體的兼職崗位。
梁下部縱筋有:正彎矩筋、彎曲筋(偶有)、貫通筋。正彎矩筋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彎曲
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同時又斜向上彎折,抵抗構件斜截面受剪承受
拉力;貫通筋同是抵抗跨中正彎矩承受拉力,又兼抗震構造貫通之職。
⑹ 誰幫我分析下樑鋼筋受力
縱向受力鋼筋,簡稱受力鋼筋,是指在構件的長邊方向,通過力學計算在受力部位設置滿足承載力的鋼筋,來滿足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力;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坐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力。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於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確定原則有三:
1) 根據構件在承受荷載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結構中產生的效應(強度、剛度、抗裂度)的計算結果;
2) 應≥該類構件最小配筋率;
3) 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第10.2.1條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必須滿足。
⑺ 各種構件的受力情況。如梁的上部鋼筋,下部鋼筋
不用配詳圖了,直接給你講解了。首先,鋼筋在混凝土中都是受拉的,沒有受壓的。
下部鋼筋是承受拉力的,因為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而梁受彎後下部受拉,所以下部要加受拉鋼筋。
上部鋼筋一般是在支座處的負筋,因為支座處梁會承受負彎矩,上部受拉,所以要在上部布置負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其為受力筋。
受力筋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結構中,對受彎、壓、拉等基本構件配置的主要用來承受由荷載引起的拉應力或者壓應力的鋼筋,其作用是使構件的承載力滿足結構功能要求。承受拉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拉鋼筋、受拉鋼筋,承受壓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壓鋼筋、受壓筋,統稱受力筋。
通長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構造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如:混凝土結構中梁的架立筋、縱向構造鋼筋(其配置在梁側中部,俗稱腰筋)。
架立筋:在混凝土構件中起架立作用(固定箍筋位置)形成鋼筋籠骨架的構造鋼筋,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受壓筋(稱單筋截面梁),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理論上樑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鋼筋布置在上面的兩角,計算上不考慮其受力,但實際上受壓,同時起到抵抗混凝土的收縮應力或者溫度應力,這就是架立筋。如梁根據承載力計算的需要既配置受拉縱筋也配受壓鋼筋(稱雙筋截面梁),則不需另外配置架立鋼筋。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分布筋:分布筋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內側,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平行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⑻ 梁是什麼受什麼力構件 拉 壓具體受力怎麼分析
承托著建築物上部構架中的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內彎曲變形,一側受拉另一側受壓。容
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橫向力和剪力為主,以彎曲為主要變形的構件稱為梁。梁承托著建築物上部構架中的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築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依據梁的具體位置、詳細形狀、具體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
以彎曲變形為主要變形的構件之為梁,顯示了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變形的特點。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
(8)梁鋼筋是如何受力的擴展閱讀:
梁的設置要求規定:
1、在計算配筋時,應有不少於2根上部鋼筋伸至懸臂梁外端,並向下彎折不小於12d,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而應按規范規定的彎起點位置向下彎折,並按規定在梁的下邊錨固。
2、彎起角宜取45°或60°,在彎終點外應留有平行於梁軸線方向的錨固長度,且在受拉區不應小於20d,在受壓區不應小於10d。
3、對有較大震動荷載或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應採用混凝土過梁。當過梁的跨度不大於1.5m時,可採用鋼筋磚過梁。
⑼ 梁鋼筋受力情況
開始荷載較小時,鋼筋沒有進入工作狀態,矩形的素砼梁截面上面受壓、下面受拉,沿截面高應力線性分布,矩形形心中線處應力為零,即中和軸與形心中線重合。
隨荷載增加,下邊拉應力超過砼的抗拉強度極限,砼退出工作由抗拉鋼筋承受,中和軸漸漸上移,(中和軸至上邊緣的距離叫受壓區高度x)x漸漸減小到一定程度(b·x·fc=As·fy)時就是極限平衡狀態。
荷載再增加,鋼筋達到流限而伸長(鋼筋破壞了)同時,受壓區高度x劇烈減小(受壓區面積減小)此時砼抗壓強度超過極限也破壞。所謂適筋梁,理論上就是要鋼筋與砼基本同達極限的狀況。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
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 2 根。
2、梁高不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l0mm ;梁高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8mm。
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30mm 和 1. 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25mm 和 d。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
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⑽ 如何判斷鋼筋受什麼力
如何判斷鋼筋受什麼力 :
1、梁下部縱筋受拉力。
2、樑上部縱筋受壓力。
3、箍筋、彎起鋼筋受剪力,板鋼筋大致也這樣。
4、中心受壓柱苗子筋基本受壓。
5、偏心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6、有些構件中的某些鋼筋是不受力的,比如梁中的箍筋只起構造作用,相反那些受力的鋼筋就是受力鋼筋了,比如梁中的縱向通長筋。
7、梁在承受彎矩時底部鋼筋承受拉力,上部鋼筋承受壓力,但對於上部鋼筋,在端部由於負彎矩的影響也要承受拉力。
8、一般單筋梁在設計的時候是不考慮上部受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