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礎鋼筋保護層厚度
一、基礎鋼筋保護層厚度相關要求如下
1、室內正常環境下
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2、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3)砼強度大於等於C35時,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保護層具體還要按設計圖紙定,圖紙設計保護層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調整。
二、鋼筋保護層
根據11G101-1,樁基礎鋼筋保護層是指砼面到最外層鋼筋面。而根據03G101則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梁到梁主筋。
㈡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結構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頂梁或柱子不應小於15毫米,這樣後牆就不能小於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㈢ 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分五類,五類分別是什麼
一類: 室內正常環境。
二類a: 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二類b: 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三類: 使用除冰鹽的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變動的環境;濱海室外環境。
四類: 海水環境。
五類: 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物質影響的環境。
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又稱之為砼結構,這種結構以混凝土為主要成分,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以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在製作的時候需要有水泥還有水、沙、石子,還有一些細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製作而成,然後把它攪拌成功。經過一定時間,它就能夠凝固,從而成為一種人造的石材。
這種混凝土結構的密度每立方米大約在2000千克左右,能夠起到一定的承受能力,強度比較高,可以作為鋼筋的保護層,同時還能夠使得鋼筋不會受到侵蝕,能夠提高它的防火性能。它的抗裂性能也是非常不錯的,還能夠減輕整個結構的重力。
㈣ 基礎與主體如何區分剪力牆屬於基礎圖紙說明中有「 基礎主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0mm」
1、從基礎分部和主體分部的概念上來說,基礎是正負零以下部分,主體是正負零以上部分
2、「基礎主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0mm」是指基礎中的迎水面,為考慮水的滲透作用,所以此部分混凝土保護層要加大。和第1條所說的基礎有所不同。可參考06G901圖集中的1-1頁,比較直觀
望對你有幫助
㈤ 工程里鋼筋的保護層分別是多少,
一般的工程那就按c25混凝土考慮吧:
梁25mm
板15mm
柱30mm
基礎梁35mm
基礎底面40(有腐蝕性的基礎保護層加為50)
㈥ 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從什麼地方算起!
梁、柱中的箍筋、構造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15mm。板、牆、殼中分布鋼筋保護層可按基本保護層數值減少10mm,但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小於10mm。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保護層。
(6)鋼筋保護層厚度環境類別應該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
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築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㈦ 結構圖中鋼筋保護層一類環境,二類環境怎麼區分
一類環境主要是指室內環境 也就是地上部分 二類環境主要在地下室或沒有地下室的基礎部分 ,一般圖紙會給出建築環境類別的。
㈧ 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梁、柱、板、牆保護層厚度怎麼要求
1、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取決於構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的要求。
(1)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的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的強度。
(2)根據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是按照構件在50年內能保護鋼筋不發生危及結構安全的銹蝕確定的。
2、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3、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下表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15mm。
4、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下表中的數值減少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下表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5、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㈨ 環境類別如何影響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
環境類別主要是說土壤、空氣、降水當中對鋼筋的腐蝕物含量的描述,濕度大、沿海地區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就大,主要受氯離子的影響。
㈩ 關於環境類別是怎麼區分的環境類別的一、二、三是代表什麼第二項的的a、b又是怎麼區分
1、區分:環境類別是由設計單位根據地質勘查等部門提交的數據而定的。一般設計者都在圖紙的結構總說明上標注的。
2、環境類別的一類: 室內乾燥環境 、永久的無侵蝕性靜水浸沒環境。
環境類別的二類 a: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寒冷和嚴寒地區的冰凍線以下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環境類別的二類 b:干濕交替環境、水位頻繁變動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冰凍線以上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環境類別的三類 a: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冰凍區環境、受除冰鹽影響環境、海風環境。
環境類別的三類 b:鹽漬土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海岸環境。
3、第二項的的a、b區分。
a類: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寒冷和嚴寒地區的冰凍線以下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b類:干濕交替環境、水位頻繁變動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冰凍線以上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混凝土結構環境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