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梁的抗扭鋼筋如何配置
當梁的截面高度減去板厚的值大於或等於450mm時,需在梁里加悉拿抗扭鋼筋即腰筋。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和陸清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腰筋可以加直徑10或12的,注直徑10的圓鋼要在兩頭彎彎鉤錨固,螺紋鋼不用。均勻布置,在梁的左右都設置腰筋,對稱、排直。
抗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設計院設計的,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
(1)配置什麼樣的鋼筋來抵抗扭矩擴展閱讀:
抗扭箍筋的其他類型與介紹:
1、梁的箍筋設置:對梁高>300,應沿梁全長設置;對梁離為150~300mm,可僅在構件兩端各1/4跨度范圍內設置,但當在構件中部1/2跨度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則應沿梁全長設置;對梁高<150mm,可不設置。 梁支座處的箍筋從梁邊(或牆邊)50mm開始設置。
2、梁中箍筋的直徑:對梁高<=800mm,不宜小於6mm;對梁高>800mm,不宜小於8mm。梁中配有計算需要的縱向受壓鋼筋時,箍筋直徑還不應小於縱向受壓鋼筋最大直徑的0.25倍。
3、箍筋的形喚前式與肢數:箍筋應做成封閉式,基本形式為雙肢箍筋,如圖2-14a。當梁的寬度不大於400mm但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4根或梁的寬度大於400mm,且—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3根,應設置復合箍筋,為了施工方便,四肢箍筋可由兩個相同的多肢箍筋拼成。
4、抗扭箍筋應做成封閉式,且應沿截面周邊布置;當採用復合箍筋時,位於截面內部的箍筋不應計入抗扭箍筋面積。抗扭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
⑵ 配筋圖中的N和G各表示什麼意思
一、N字頭的鋼筋是抗扭鋼筋,主要用於抵抗梁的扭矩力。它是根據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其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通常與梁的縱向受力鋼筋相同。
二、G字頭的鋼筋是構造鋼筋,主要用於滿足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構造要求。它的設置位置、錨固長度和搭接方式等沒有嚴格的要求,但需要按照規范和圖集進行設置。
三、N和G鋼筋的用途和性質不同。N鋼筋是用來抵抗扭矩的,而G鋼筋主要是用來維護、拉結和分布作用的。
四、在鋼筋的安裝要求中,鋼筋表面應保持潔凈,無油污、泥土和浮銹,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和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進行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在綁扎前,應先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