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樑上部鋼筋的第一排和第二排鋼筋中一、二排是什麼意思
上部:第一排4根直徑20mm的鋼筋,第二排3根直徑20mm的鋼筋;
下部:第一排回2根直徑20mm的鋼筋,第二排答3根直徑20mm的鋼筋。
第一排,第二排是指鋼筋排布位置。
准確點說應該是上部有兩排縱向受力鋼筋,下部有兩排縱向受力鋼筋,不能說有4排鋼筋。至於第二排鋼筋,是樑上部支座負彎矩受拉鋼筋,考慮彎矩包絡圖按圖集是伸出左右兩邊凈跨較大值的1/4。
(1)樑上部鋼筋指什麼擴展閱讀: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⑵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⑶ 怎樣分別結構施工圖上那些是樑上部鋼筋和樑上部鋼筋如下圖!
框架梁25,從來標注起往右6跨,梁自截面為250*500,箍筋直徑為8,加密區為100mm,非加密區為200mm,在這六跨內有兩根通長筋。3?20表示上部縱筋,在該支座處;2?20表示梁下縱筋,在改支座處。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追問我,望採納。
⑷ 樑上部鋼筋下部鋼筋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鋼筋的相關分類及用途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
分布筋: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
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構造筋:鋼筋混凝土構件內考慮各種難以計量的因素而設置的鋼筋。分為:1分布鋼筋2嵌入在牆內板的附加鋼筋3周邊支撐在鋼筋混凝土樑上,牆上,板邊的構造鋼筋4與梁垂直的構造鋼筋 。
附加箍筋【箍筋】,附加吊筋【吊筋】:次梁與主梁的相交處,由於次梁的集中荷載作用,有可能使主梁的下部斷裂,因此在主梁與次梁的交界處應設置附加的橫向鋼筋,以承擔次梁的集中荷載,防止局部破壞。附加橫向鋼筋有附加箍筋及附加吊筋兩種。箍筋:箍筋: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形狀為:吊筋: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形狀為: ̄╲__╱ ̄
貫通筋: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拉結筋:在無法同時施工的兩個或多個構件之間預留的起拉結作用的鋼筋就是拉結筋。是加強框架填充牆與柱連結的受力鋼筋,提高了填充牆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腰筋: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分為箍筋和彎起鋼筋。
⑸ 樑上部縱向鋼筋是什麼
1、樑上部縱筋得分端部和中部,端部是受拉的,所以得加支座筋。
2、中部內是受壓的,但抗壓容主要靠混凝土完成。
⑹ 樑上部鋼筋的跨中原位標注是指通長筋嗎
不是,樑上部鋼筋復的跨中原位標注制是表示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梁的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註:
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
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中,原位標注優先於集中標注。
(6)樑上部鋼筋指什麼擴展閱讀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梁鋼筋的標注方法:
原位標注內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所有縱筋)、梁下部縱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標注不適合於某跨時標注的數值。
原位標註:
1、梁支座上、下部縱筋;
2、吊筋、附加箍筋。
⑺ 快快~幫我讀讀這個樑上的鋼筋!上部鋼筋,下部鋼筋,主要上最上邊那個原位標注是什麼意思!
集中標注(圖中左下角黃字的)是框架梁1,共三跨,梁斷面是250寬*650高
HRB400級的鋼筋(回用C表示,下同答)直徑是8mm,間距100mm是梁的箍筋
上部能通長鋼筋是2根20,梁側有構造鋼筋4根12。
這是集中標注的內容。說明當此梁沒有相應的原位標注時,此梁配筋就是這樣。
第一跨:
上部鋼筋:
左:2根20+1根16(伸出1/3Ln)在最上第一排,下面2根16(伸出1/4Ln)第二排
中:2根20
右:同左,鋼筋與第二跨的左上鋼筋連通
中部鋼筋:梁側有4根12的構造鋼筋
下部鋼筋:
2根18+1根16,一排
箍筋:8個的間距100mm
第二跨:
上部鋼筋:
左:同第一跨的右上
中:同第一跨的中
右:情況不明
中部『鋼筋:此跨有原位標注,應按原位標注進行配置,是抗扭鋼筋4根12,搭接錨固的要求與構造鋼筋不同。
下部鋼筋:2根25+1根22,一排
箍筋:此跨有原位標注,應按原位標注進行配置,是8個的間距100mm(加密區),200mm(非加密區)
望對你有幫助
你有需要可以再追問
⑻ 梁的上部鋼筋是什麼,和架力筋有什麼區別
一、梁的上部鋼筋梁是簡支梁和挑梁。
二、上部鋼筋架力筋的區別是:作用回各不相同。
1.在沒有扭矩答時:
簡支梁:上部鋼筋抗壓和架立作用,下部鋼筋抗拉。
挑梁: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連續梁:端部支座上部鋼筋抗壓,下部鋼筋抗拉;中間支座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2.在有扭矩時,所有的梁的上部鋼筋下部鋼筋都受拉
⑼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9)樑上部鋼筋指什麼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⑽ 樑上部縱向鋼筋是什麼
1、樑上部縱筋得分端部和中部,端部是受拉的,所以得加支座筋。回
2、中部是受壓的,但抗壓主答要靠混凝土完成。
1、一般來說,框架梁,一段梁的中部稱為跨中,靠近柱子的兩端稱為支座處。
2、梁跨中,下部鋼筋為受拉鋼筋,上部鋼筋為受壓鋼筋;梁支座處,上部鋼筋為受拉鋼筋,下部鋼筋為受壓鋼筋。
3、有時受壓鋼筋是不需要的,但受拉鋼筋一定需要。
4、根據以上情況,判斷哪裡是受壓搭接哪裡是受拉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