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樑上部縱向鋼筋是什麼
1、樑上部縱筋得分端部和中部,端部是受拉的,所以得加支座筋。回
2、中部是受壓的,但抗壓主答要靠混凝土完成。
1、一般來說,框架梁,一段梁的中部稱為跨中,靠近柱子的兩端稱為支座處。
2、梁跨中,下部鋼筋為受拉鋼筋,上部鋼筋為受壓鋼筋;梁支座處,上部鋼筋為受拉鋼筋,下部鋼筋為受壓鋼筋。
3、有時受壓鋼筋是不需要的,但受拉鋼筋一定需要。
4、根據以上情況,判斷哪裡是受壓搭接哪裡是受拉搭接。
㈡ 梁中間的應該是樑上部中部鋼筋還是支座鋼筋
梁中間的鋼筋既不是樑上部中部鋼筋也不是支座鋼筋,應該是腰筋(構造筋或抗扭筋)。
㈢ 樑上部鋼筋+什麼鋼筋
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受力狀況時,樑上部鋼筋下部鋼筋的作用各不相同,在沒有扭回矩時:
簡支梁:上答部鋼筋抗壓和架立作用,下部鋼筋抗拉。
挑梁: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連續梁:端部支座上部鋼筋抗壓,下部鋼筋抗拉;中間支座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在有扭矩時,所有的梁的上部鋼筋下部鋼筋都受拉
㈣ 樑上部鋼筋有沒有原位標注在梁中間的
有啊 當前跨的貫通筋就是標注在中部的
㈤ 梁側邊中間鋼筋是什麼筋
答:梁側邊中間鋼筋是架立鋼筋,其作用是固定箍筋、主筋位置,使骨架增加整體性。
㈥ 樑上面的2根鋼筋叫什麼
這樣的樑上面的鋼筋統稱為麵筋,下面的鋼筋統稱為底筋。
而麵筋在兩邊稱為通長筋,中間的就是承受負彎矩的梁負彎矩鋼筋。
㈦ 鋼筋樑上部筋中間原位標注2根lO的鋼筋是什麼
原位標注的兩根10鋼筋是通長筋,也是架立筋。不過,鋼筋直徑有點小。
㈧ 請問樑上部中間原位標注是什麼鋼筋
表述基礎樑上部鋼筋分兩排布置,上排是3B16,下排是2B18,2B18分別布置到梁側與箍筋連接
㈨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9)樑上部中間鋼筋叫什麼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㈩ 梁側邊中間鋼筋是什麼筋
一樓回答正確。
二樓回答是架立鋼筋欠妥。構造鋼筋不等於架立鋼筋。凡是根據設內計規范可以按照構造規定容設置,但無需進行力學計算的鋼筋屬於構造鋼筋。構造鋼筋也要受力。例如一般梁的箍筋屬於構造筋,和梁縱筋共同承擔剪力(抗斜拉破壞)。而架立鋼筋根本不考慮該鋼筋受力問題。
梁側面的鋼筋,無論是構造鋼筋還是抗扭鋼筋,規范規定,間距不大於200mm。一般梁高在500以上,都設置梁側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