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震鋼筋國家有沒有明文規定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抗震鋼筋國家明文規定:只要是參與抗震設計的結構鋼筋都要用帶有E的鋼筋。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等級為一二三級,需採用抗震鋼筋。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抗震建築,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建築。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命傷亡都是因為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所引致的。
探討建築物於地震中受損倒塌的原因,並加以防範,從工程上建造經得起強震的抗震建築是減少地震災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建築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綜合防禦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時也是防震減災工作中一項「抗」的主要任務。
抗震結構要求使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鋼筋,即在建築物受到地震波沖擊時,可延緩建築物斷裂發生時間、避免建築物在瞬間整體倒塌,從而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結構中,理想的鋼筋性能應有一個較長的屈服平台,有很好的延性,同時鋼筋實際屈服強度相對於屈服強度標准值不宜過高。
抗震鋼筋除應滿足標准所規定普通鋼筋所有性能指標外,還應滿足以下:
1)抗震鋼筋的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小於1.25;
2)鋼筋的實測屈服強度與標准規定的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大於1.30;
3)鋼筋的最大力總伸長不小於9%。
以上三條確保了鋼筋的抗震能力,使得抗震鋼筋能夠在建築發生傾斜、變形時「穩起」,不發生斷裂。
(1)鋼材為什麼能抗震擴展閱讀:
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築,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二、建築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築應屬於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乙類建築應屬於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築,丙類建築應屬於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築,丁類建築應屬於抗震次要建築。
三、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一) 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
(二)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
(三) 應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四)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採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設計盡量做到建築平面和立面規則、減少大懸挑和樓板開洞、總質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勻、剛度柔並不出現凸變。
1、抗震設計按照二階段:對絕大多數結構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和構件承載力驗算和結構彈性變形驗算,對各類結構按規定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對特殊結構應進行罕遇地震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三水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則進行。
2、對於抗震防災建築(如:大中型醫療建築、消防車庫及其值班用房、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建築(如:縣及縣級市的主要取水和輸水管線、水質凈化處理廠配套建築、燃氣廠主廠房、貯氣罐、加壓泵房和調度樓、熱力建築)、電力建築、交通運輸建築、郵電通信和廣播電視建築、大中型公共建築和幼兒園、小學教學樓等,國家規定要提高抗震設防標准。
3、抗震設計基本要求:
(1)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場地、地基和基礎,
(2)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建築平面和立面,
(3)選擇技術上、經濟上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
(4)處理好非承重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關系,
(5)注意材料的選擇和施工質量。
多層磚房抗震構造措施: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體之間要有可靠的連接,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樓蓋、屋蓋構件具有足夠的搭接長度和可靠的連接,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採用同一類型的基礎。梁、柱塑性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強錨固。
B. 鋼結構的阻尼比小,為什麼抗震性能好一些
鋼結構的阻尼比小,抗震性能好一些的原因如下:
在等效秥滯模態阻尼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剛性理論設計的,不能變形,破壞過程(鋼筋屈服和混凝土破碎)中也能夠吸收大量能量;鋼結構採用彈性理論設計的,鋼結構較為柔軟主要通過彈塑性變形吸收能量,較混凝土而言脆斷的可能性低得多,變形量也較大,其構件能夠雖地震小幅度變形後再恢復,一般認為10層以下的鋼結構建築物基本不會發生倒塌事故。
阻尼比指阻尼系數與臨界阻尼系數之比,表達結構體標准化的阻尼大小。規范的阻尼比按12 層劃分:12 層以下為0. 035;12 層以上為0. 02。新規范反映了隨房屋高度增大阻尼比減小的規律,並考慮設計上的需要,對鋼結構阻尼比進行了細分,其規定為: 高度不大於50m時可取0. 04;高度大於50m且小於200m時可取0. 03;高度不小於200m時可取0. 02。
C. 鋼結構塑性和韌性強在結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其實塑性和韌性更復多的是對制於鋼材這種材料來說的,指的是鋼材具有一定的適應變形的能力。而對於結構來說,是用延性這一指標來衡量。延性指的是雖有變形但是強度並不明顯下降的特性,這是鋼結構的一大特點,從而具備很好的抗震能力。
D. 鋼結構具有優越的抗震性能這是因為建築鋼材具有良好的什麼
因為鋼結構具有很好的延性。延性是指結構、構件或截面從屈服開始至達到最大承載力或達到以後而承載力還沒有顯著下降期間的變形能力。滿足一定的延性要求,有利於結構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滿足抗震設計要求。
E. 抗震鋼筋與普通鋼筋有什麼區別呢
一、使用符號抄不同:
1、抗震鋼筋的符號襲為在較高要求的抗震結構牌號後加「E」,例如HRB400E,HRB500E。「E」,是英語單詞Earthquake(地震)的第一個字母,標志著鋼筋產品達到了國家頒布的「抗震」標准。
2、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二、內容不同:
抗震鋼筋是鋼筋的一種,因此,抗震鋼筋和普通鋼筋的本質區別就是使鋼筋獲得更好的延性,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證重要結構構件在地震時具有足夠的塑性變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抗震鋼筋除應滿足標准所規定普通鋼筋所有性能指標外,還應滿足以下:
1、抗震鋼筋的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小於1.25;
2、鋼筋的實測屈服強度與標准規定的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大於1.30;
3、鋼筋的最大力總伸長不小於9%。
F. 鋼結構防震嘛
鋼結構建築是目前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這種建築結構不會受到地震的較大影響,這種建築結構具有較好的延展性,雖然在地震下會出現大變形的情況,但是也不會出現倒塌的情況,從而保障了建築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鋼結構建築所具有的這種抗震性能也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才能夠實現。
G. 鋼結構為什麼具備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鋼結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將地震波的能耗抵消掉。鋼材基本上屬各向同性材料,扛拉、抗壓、扛剪強度均很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特別是鋼結構憑著自己特有的高延展性減輕了地震反應。鋼結構還可以看作比較理想的彈塑性結構,可以通過結構的塑性變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輸入能量,從而具有較高的抵抗強烈地震的能力。鋼結構相對於其他結構自重輕,這也大大減輕了地震作用的影響。中石鋼結構除了抗震性能高,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環保性能好的特點也顯著優於混凝土結構。
抗震設計、
1.柱間交叉支撐要符合下列5項要求:
1)有吊車時,應在鋼結構廠房單元中部設置上、下柱間支撐,並應在鋼結構廠房單元兩端增設上段柱柱間支撐;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時結構單元長度大於120m,8、9度時鋼結構廠房單元長度大於90m,宜在單元中部1/3處內設置兩道上、下段柱間支撐;
2)鋼結構廠房建築中柱間交叉支撐的長細比、支撐斜桿和水平面的夾角、支撐交又點節點板的厚度規定如下:
(1)柱間交叉支撐的長細比、支撐斜桿與水平面的夾角、支撐交又點節點板的厚度規支撐桿件的長細比不宜超過表10-13規定;
鋼結構廠房怎樣構造更能抗震?
(2)支撐斜桿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宜大於55°;
(3)支撐交叉點的節點板厚度不應小於10mm。
3)下柱支撐與柱腳連接的位置和構造措施,應保證將地震作用直接傳給基礎即支撐的交點宜位於基礎的底都或柱底;當6度和7度不能直接傳給基礎時,應計及支撐對柱和基礎的不利影響:
4)下段柱間支撐的基礎頂部應沒混凝土拉梁與混凝土基礎連成整體。
5)柱間支撐桿件應採用整根材料,超過材料最大長度規格時可採用對接焊縫等強度拼接。柱間支撐與構件的連接.不應小於支撐桿件塑性承載力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