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角焊縫的有效截面概念
角焊縫的有效截面概念:0.7hf,有效截面高度,那個題是0.7乘0.8cm,還是十二分之一bh的三次。
單邊角焊縫,焊腳尺寸5mm,相同焊縫2處。
5角焊縫符號25(100)25,=焊腳高度為5mm, 每道焊縫長25mm,中間間距為100MM。
I形焊縫邊上加一個5表示什麼意思-= 焊縫尺寸為5mm,就是對接焊縫厚5MM。
5角焊縫=焊腳高度為5mm。
符號4X60(100)=4道焊縫,每道焊縫長60mm,中間間距為100MM。
概念
有效截面表示入射粒子通過只含一個散射粒子的薄靶層時受到的散射概率。如果在垂直於入射方向的單位面積的薄靶層內含有n個散射粒子,則在這些散射粒子靜止的坐標系中,有效截面的總和為nα,這就是入射粒子通過粒子密度為n的薄靶層時所受到的散射概率。
當粒子與原子或其他粒子接近時,除了發生散射外,還可能發生吸收、俘獲、或引起原子核反應、原子激發、原子核激發等現象。為了表徵這些效果的概率,人們引用了吸收截面、俘獲截面、反應截面及激發截面等。有效截面的概念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原子核原子核物理中。
『貳』 什麼叫焊縫尺寸
焊縫尺寸是指焊接部位焊縫的飽滿度(一般是指焊縫的高度,長度),可以用焊接檢驗尺版進行測量。
焊縫尺寸符號權及標注要求:
一般要求:基本符號必要時可附帶有尺寸符號及數據,尺寸符號主要有:
工件厚度(t); 坡口角度(a) ; 根部間隙(b); 鈍邊(p); 焊縫寬度(c); 焊縫段數(n); 焊縫間距(e); 焊角尺寸(K); 熔核直徑(d); 坡口深度(H); 焊縫余高(k); 焊縫有效厚度(S); 坡口面角度(β);根部半徑(R)等。
焊縫尺寸符號及數據的標注原則:
1、焊縫橫截面上的尺寸標在基本符號的左側;
2、焊縫長度方向尺寸標在基本符號的右側;
3、坡口角度、坡口面角度、根部間隙等尺寸標在基本符號的上側或下側;
4、相同焊縫數量符號標在尾部;
5、當需要標注的尺寸數據較多又不易分辨時,可在數據前面增加相應的尺寸符號;
6、當箭頭線方向變化時,上述原則不變。
具體標注要求見下圖示意:
『叄』 1.0二保焊絲64米焊縫需要幾盤焊絲
Me:1.0二保焊絲64米焊縫需要幾盤焊絲
要計算焊接64米長度的焊縫所需的焊絲盤數,需要知道焊接的材料、焊接方法、焊縫截面積、焊縫長度以及焊絲的直徑和長度等信息。
以常見的電弧焊接為例,假設焊接材料為普通碳鋼,使用直徑為1.0mm的焊絲,根據經驗數據,每公斤焊絲可焊接的焊縫長度約為28米,那麼焊接64米長度的焊縫所需猜孝的焊絲數量如下:
焊絲總長度 = 焊縫長度 × 焊縫截面積 ÷ 焊絲直徑
焊縫長度 = 64 m
焊縫截面積 = (焊接厚度)×(焊接寬度)= 1.0 mm × 10 mm = 1.0 × 10^-5 m^2
焊絲直徑 = 1.0 mm
將以上數值代入公式,得到
焊絲總長型滑度 = 64 m × 1.0 × 10^-5 m^2 ÷ (3.14 × 0.5 mm^2) ≈ 12.87 米
因此,焊接64米長度的焊縫所需的1.0mm的卜兆臘焊絲數量約為 13 米 ÷ 1kg 焊絲的長度,一般一盤約為5公斤,所以需要2至3盤左右的焊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操作經驗進行合理評估和調整,以確保焊接質量和安全。
『肆』 GB151中補強計算中焊縫金屬截面積如何計算
同意7樓的,一般薄壁管子按7樓說的計算。當接管壁厚大於18時,把上面公式裡面的6改成焊腳高度就可以了。
『伍』 焊縫截面積的公式在什麼書里能找到
沒有書可以找復到。制焊縫的截面是由設計者和工藝制定人員制定的,由於材料、位置、受力情況千變萬化,再加上焊接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沒辦法制定一個通用的計算公式。因此在制定材料定額或進行強度計算等要去計算焊縫截面積時,一般還是要根據焊縫的工藝要求和理想形狀來粗略測算的。 當然也有將兩塊材料焊前焊後分別稱重等來獲得較精確數據的方法。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
『陸』 直徑16鋼筋焊接截面積怎麼算
焊縫的截面積應該是扇形的,
『柒』 鋼構件的焊接可以通過哪些措施控制焊接變形
焊接變形的控制措施
1)構件焊接工廠化
因工廠的焊接環境、設備及器具等條件比現場好,在滿足運輸限制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在工廠完成焊接工作。
2)焊接施工方法上的控制
3) 設計方面
(1)選擇合理的焊接尺寸和形式。焊接工作中,焊接尺寸是關鍵,它直接決定了焊接變形的大小和焊接工作量。焊縫尺寸越大,焊接量就越大,導致的焊接變形也越大。因此,我們應該盡量減少焊縫的尺寸和數量。設計時,在保證鋼結構件的承載能力時,盡量採用小的焊縫截面積和坡口尺寸,對於板縫比較大的對接接頭應選擇「X」型破口[3]。
(2)減少焊縫數量。所謂的焊縫面積指的是熔合線范圍以內的金屬的面積。一般,坡口尺寸越大,焊縫截面積就越大,鋼結構件冷卻收縮時會引起很大的塑形變數,導致的收縮變形越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選擇沖壓件、型鋼等代替焊件,以避免過多焊縫。為避免不必要的焊縫,還可以合理的安排肋板的位置和形狀,優化肋板數量等[4]。
(3)合理設計結構形式和焊縫位置。我們在設計鋼結構件時,應首先考慮焊接的實際工作量,應使工作量和部件總裝時的焊接變形量均最小。選擇薄板時,對板的厚度有嚴格要求,減少焊角尺寸和骨架間距。另外盡量不要設計曲線形或者彎曲的結構。在安排焊縫的位置時,應按照對稱位置或者平行的方向安排焊縫,這樣可以減少梁、柱等結構的扭曲變形。
4)控制措施
(1)合理控制焊接溫度。鋼結構的焊接變形有一部分是因為溫度的控制不當引起的。在焊接過程中,控制好焊接溫度能夠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焊接變形的產生。例如在對一個焊縫處的金屬進行焊接時,要盡量避免影響周圍的金屬。焊接完成之後要進行迅速地降溫,以免金屬的余溫對周圍的金屬產生影響。
(2)安排好鋼結構的焊接順序。焊接順序安排不當也是使鋼結構焊接產生變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施工人員要消除撓曲變形,可以對鋼結構進行上下焊接或者對角焊接。
(3)根據鋼結構的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鋼結構的用途不同,其所承載的重力也就不相同。施工人員應該根據鋼結構的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同時,也應該根據焊縫的位置選擇不同熔點的金屬,從而控制鋼結構在焊接過程中由於承載力和熔點的不同產生的變形[5]。
(4)鋼結構焊接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焊接方法不同,鋼結構焊接變形的程度也就不相同。焊接時線能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焊接變形程度的大小。線能量高,則鋼結構變形程度大,線能量低,則鋼結構變形程度就小。例如埋弧焊可以有效地降低鋼翼板焊接時的變形程度。另外,對腹板進行焊接時,施工人員也可以適當地選擇埋弧焊。再比如,手弧焊可以應用在蓋面焊接上。當鋼結構焊接的截面積不相同時,施工人員選擇的焊接方法也要做相應的改變,以降低焊接變形的程度。
5)矯正措施
鋼構件焊接完成後,若出現殘余變形,就必須得通過矯正措施來減小或者消除存在的殘余變形。焊後的矯正措施主要有加熱矯正和機械矯正,而加熱矯正又包括整體加熱和局部加熱。
(1)加熱矯正。當焊接的形狀偏差較大時,可以採用整體加熱矯正,也就是將鋼構件整體加熱到鍛造溫度以上,然後再進行矯正。但是此方法的缺陷是焊後整體加熱容易產生冶金方面的副作用。因此,整體加熱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局部加熱矯正就是採用火焰對焊接鋼結構件進行局部加熱,由於熱脹冷縮,在高溫的地方,材料的熱膨脹受到鋼結構件剛性的制約,產生局部壓縮變形,冷卻後收縮,與焊後的伸長變形相互抵消。局部加熱法無需專門的設備,操作簡便靈活,應用廣泛[6]。
(2)機械矯正法。機械矯正法主要是指借用外力促使構件形成與焊接變形相反方向的變形,達到與焊接變形相抵消的目的,進而實現變形矯正。機械矯正法效率高、成本低,通常情況下,工業上進行批量矯正時多採用大噸位壓力機或者翼緣矯直機。如果只是簡單的機械矯正也可以直接使用錘擊,這主要是針對焊縫收縮引起的形變,用錘子擊打焊縫,焊縫產生的延展會和焊縫由於收縮而產生的形變互相抵消,進而達到矯正的目的。
『捌』 焊縫mm.m是怎樣算的
焊縫重量的計算公式:
G = F x I x p (a)
其中:
G 焊縫重量
F 焊縫截面積
I 長度 (1000mm)
p 密度
『玖』 防止和減小焊接應力的措施有哪幾種
利用錘擊焊縫區來控制焊接殘余應力
焊後用小錘輕敲焊縫及其鄰近區域,使金屬展開,能有效地減少焊接殘余應力。據
利用預熱法來控制焊接殘余應力
構件本體上溫差越大,焊接殘余應力也越大。焊前對構件進行預熱,能減小溫差和減慢冷卻速度,兩者均能減小焊接殘余應力。
利用「加熱減應區法」來控制焊接殘余應力
焊接時,加熱那些阻礙焊接區自由伸縮的部位,使之與焊接區同時膨脹和同時收縮,就能減小焊接應力,這種方法稱為「加熱減應區法」,加熱的部位就稱之為「減應區」。
利
利用高溫回火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由於構件殘余應力的最大值通常可達到該種材料的屈服點,而金屬在高溫下屈服點將降低。所以將構件的溫度升高至某一定數值時,應力的最大值也應該減少到該溫度下的屈服點數值。如果要完全消除結構中的殘余應力,則必須將構件加熱到其屈服點等於零的溫度,所以一般所取的回火溫度接近於這個溫度。
1、整體高溫回火 將整個構件放在爐中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後保溫一段時間再冷卻。通過整體高溫回火可以將構件中80%~90%的殘余應力消除掉,這是生產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好的一種消除殘余應力的方法。
回火時間隨構件厚度而定,鋼按每毫米壁厚l~2min計算,但不宜低於30min,不必高於3h,因為殘余應力的消除效果隨時間迅速降低,所以過長的處理時間是不必要的。
2、局部高溫回火 只對焊縫及其局部區域進行加熱消除殘余應力。消除應力的效果不如整體高溫回火,此方法設備簡單,常用於比較簡單的、剛度較小的構件,如長筒形容器、管道接頭、長構件的對接接頭等焊接殘余應力的消除。
利用溫差拉伸法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溫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基本原理與機械拉伸法相同,主要差別是利用局部加熱的溫差來拉伸焊縫區。
溫差拉伸法是在焊縫兩側各用一個寬度適當的氧乙炔焰焊炬進行加熱,在焊炬後面一定距離,用一根帶有排孔的水管進行噴水冷卻。氧乙炔焰和噴水管以相同速度向前移動。這就形成了一個兩側溫度高(峰值約為200℃)、焊接區溫度低(約為100℃)的溫度差。兩側金屬受熱膨脹對溫度較低的區域進行拉伸,這樣就可消除部分殘余應力。據測定,消除殘余應力的效果可達50%~70%。
利用振動法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構件承受變載荷應力達到一定數值,經過多次循環載入後,結構中的殘余應力逐漸降低,即利用振動的方法可以消除部分焊接殘余應力。一種大型焊件使用振動器消除應力的裝置。
振動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成本低,時間比較短,沒有高溫回火時的氧化問題,已在生產上得到一定應用。
『拾』 同一截面鋼筋焊接面積50%是什麼意思
表示鋼筋在1.2倍搭接長度范圍內。
用對焊機使兩段被焊鋼筋接觸,通過低電壓的強電流,鋼筋被加熱到一定溫度變軟後,軸向加壓頂鍛,形成對焊接頭,將鋼筋沿軸向接長。根據對焊工藝閃光對焊分為連續閃光焊和閃光一預熱一閃光焊,後者用於焊接大直徑鋼筋。
鋼筋焊接施工之前,應清除鋼筋、鋼板焊接部位以及鋼筋與電極接觸處表面上的銹斑、油污、雜物等。鋼筋端部有彎折、扭曲時,應予以矯直和切除。
帶肋鋼筋閃光對焊、電弧焊時,應將縱肋對縱肋安放焊接。鋼筋閃光對焊應選擇合適的調伸長度、燒化留量、頂鍛留量以及變壓器級數,工藝參數確定後不得隨意改變。
(10)焊縫截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搭接焊時,兩連接鋼筋軸線應一致。雙面焊縫長度不得小於5d,單面焊縫長度不小於10d。
幫條焊時,幫條直徑、級別應與被焊鋼筋一致,雙面焊縫幫條長度不得小於5d,單面焊縫不得小於10d.幫條與被焊鋼筋的軸線應在同一平面上,主筋端面間隙應為2——5mm。
焊縫高度應等於或大於0.3d,並不得小於4mm,寬度應等於或大於0.8d,並不得小於8mm。搭接焊、幫條焊的接頭,應逐個進行外觀檢查,焊縫表面應平順,無裂紋、夾渣和較大焊瘤等缺陷。
在任一焊縫長度區段內,同一根鋼筋不得有兩個接頭,在該區段內的受力鋼筋在受拉區其接頭的截面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率不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