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熔焊的氣體
1、焊接過程中,焊接區內充滿大量氣體。
用酸性焊條焊接時,主要氣體成分是CO、H2、H2O;用鹼性焊條焊接時,主要氣體成分是CO、CO2;埋弧焊時,主要氣體成分是CO、H2。
焊接區內的氣體主要來源於以下幾方面:一是為了保護焊接區域不受空氣的侵入,人為地在焊接區域添加一層保護氣體,如葯皮中的造氣劑(澱粉、木粉、大理石等)受熱分解產生的氣體、氣體保護焊所採用的保護氣體(CO2氣體、Ar氣)等;其次是用潮濕的焊條或焊劑焊接時,析出的氣體、保護不嚴而侵入的空氣、焊絲和母材表面上的雜質(油污、鐵銹、油漆等)受熱產生的氣體,以及金屬和熔渣高溫蒸發所產生的氣體等。
2、氮、氫、氧對焊縫金屬的作用和影響
⑴氮 氮主要來自焊接區域周圍的空氣。手弧焊時,堆焊金屬中約含有0.025%的氮。氮是提高焊縫金屬強度、降低塑性和韌性的元素,也是在焊縫中產生氣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氫 氫主要來源於焊條葯皮、焊劑中的水分、葯皮中的有機物,焊件和焊絲表面上的污物(鐵銹、油污)和空氣中的水分等。各種焊接方法均使焊縫增氫,只是增氫的程度不同:手弧焊時用纖維素葯皮焊條焊得的焊縫含氫量比母材高出70倍;只有採用低氫型焊條施焊時,焊縫的含氫量才比較低;而用CO2氣體保護焊時,含氫量最低。
氫使焊縫金屬的塑性性嚴重下降,促使在焊接接頭中產生氣孔和延時裂紋,並且還會在拉伸試樣的斷面上形成白點。
⑶氧 氧主要來源於空氣、葯皮和焊劑中的氧化物、水分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隨著焊縫中含氧量的增加,其強度、硬度和塑性會明顯下降,還能引起金屬的熱脆、冷脆和時效硬化,並且也是焊縫中形成氣孔(CO氣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之,進入焊縫金屬中的氮、氫、氧都是屬於有害的元素。
3、對焊接區域要進行保護方法對焊接區域進行保護的目的是防止空氣侵入熔滴和熔池,減少焊縫金屬中的氮、氧含量。保護的方式有下列三種:
⑴氣體保護 例如,氣體保護焊時採用保護氣體(CO2、H2、Ar)將焊接區域與空氣隔離起來。
⑵渣保護 在熔池金屬表面覆蓋一層熔渣使其與空氣分開隔離,如電渣焊、埋弧焊。
⑶氣—渣聯合保護 利用保護氣體和熔渣同時對熔化金屬進行保護,如手弧焊。
4、 減少焊縫金屬中的含氧量
對焊接區域進行保護、防止空氣與熔化金屬進行接觸是控制焊縫金屬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氧還可以通過許多其它渠道進入焊縫中,要徹底堵塞這些渠道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採取措施,對已進入熔化金屬中的氧進行脫氧處理。
5、焊縫金屬常用的脫氧方法
利用熔渣或焊芯(絲)金屬與熔化金屬相互作用進行脫氧,是焊縫金屬常用的脫氧辦法。
⑴擴散脫氧 當溫度下降時,原先熔解於熔池中的FeO會不斷地向熔渣進行擴散,從而使焊縫中的含氧量下降,這種脫氧方法稱為擴散脫氧。
如果熔渣中有強酸性氧化物SiO2、TiO2等,它們會與FeO生成復合物,其反應式為
(SiO2+FeO)= FeO·SiO2
(TiO2+FeO)= FeO·TiO2
反應的結果使熔渣中的自由FeO減少,這就使熔池金屬中的[FeO]不斷地向渣中擴散,焊縫金屬中的含量因此得以減少。
酸性熔渣(如焊條J422、焊劑HJK431熔化所成的熔渣)中含有較多量的SiO2、TiO,所以其脫氧方法主要是擴散脫氧。但是在焊接條件下,由於熔池冷卻速度快,熔渣和液體金屬相互作用的時間短,擴散脫氧進行得很不充分,因此用酸性焊條(劑)焊成的焊縫,其含氧量還比較高,焊縫金屬的塑性和韌性也比較低。
6、用脫氧劑脫氧 在焊芯、葯皮或焊絲中加入某種元素,使它本身在焊接過程中被氧化,從而保證被焊金屬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或已被氧化的金屬還原出來,這種用來脫氧的元素稱為脫氧劑。常用的脫氧劑有碳、錳、硅、鈦和鋁。
鹼性焊條的脫氧劑以鐵合金的形式加入到葯皮中去,如錳鐵、硅鐵等。埋弧焊常採用合金焊絲,如H08MnA、H10MnSi等。
用脫氧劑脫氧的效果比擴散脫氧好得多,所以用鹼性焊條施焊的焊縫,其含氧量比用酸性焊條施焊時要低,塑性、韌性相應得到提高,因此鹼性焊條常用來焊合金鋼及重要的焊接結構。
7、 減少焊縫金屬中的含氫量方法
減少焊縫金屬中含氫量的常用措施有:
1) 烘乾焊條的焊劑;
2) 清除焊件和焊絲表面上的雜質並盡量使焊絲及焊件表面保持乾燥;
3) 在葯皮和焊劑中加入適量的氟石(CaF2)、硅砂(SiO2),兩者都具有較好的去氫效果;
4) 焊後立即對焊件加熱,進行後熱處理;
5) 採用低氫型焊條、超低氫型焊條和鹼性焊劑。
熔焊
8、焊縫金屬中硫的危害性
硫是焊縫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硫能促使焊縫金屬產生熱裂紋、降低沖擊韌度和需腐蝕性,並能促使產生偏析。厚板焊接時,硫還會引起層狀撕裂。
硫在液態金屬中以FeS的形式存在,熔渣中的Mn、MnO、CaO具有一定的脫硫作用;其反應式如下
[Mn]+[FeS] =[MnS]+[Fe]
[MnO]+[FeS]=[MnS]+[FeO]
[CaO]+[FeS] =[CaS]+[FeO]
生成的MnS、CaS都進入熔渣中,由於MnO、CaO均屬鹼性氧化物,在鹼性熔渣中含量較多,所以鹼性熔渣的脫硫能力比酸性熔渣強。
9 、焊縫金屬中磷的危害性。
磷也是焊縫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磷會增加鋼的冷脆性,大幅度地降低焊縫金屬的沖擊韌度,並使脆性轉變溫度升高。焊接奧氏體類鋼或焊縫中含碳量較高時,磷也會促使焊縫金屬產生熱裂紋。
磷在液態金屬中以Fe2P、P2O5形式存在。脫磷反應可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將磷氧化成P2O5;第二步使之與渣中的鹼性氧化物CaO生成穩定的復合物進入熔渣。其反應式為
2[Fe2P]+5(FeO=P2O5+11[Fe]
P2O5+3(CaO)=(CaO)3·P2O5
P2O5+4(CaO)=(CaO)4·P2O5
由於鹼性熔渣中含有較多的CaO,所以脫磷效果比酸性熔渣要好。
但是實際上,不論是鹼性熔渣還是酸性熔渣,其最終的脫硫、脫磷效果仍不理想。所以控制焊縫中的硫、磷含量,只能採取限制原材料(母材、焊條、焊絲)中硫、磷含量的方法。
10 、焊縫金屬的合金化
合金化就是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通過焊接材料過渡到焊縫金屬(或堆焊金屬)中去。
合金化的目的:1)補償焊接過程中由於氧化、蒸發等原因造成的合金元素的損失;2)改善焊縫金屬的組織和性能;3)獲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金屬。
常用的合金化方式有:應用合金焊絲;應用葯芯焊絲或葯芯焊條;應用合金葯皮或粘結焊劑;應用合金粉末;應用熔渣與金屬之間的置換反應。
11 、合金元素的過渡系數
合金元素在焊接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因氧化、蒸發等原因損耗掉,不可能全部過渡到焊縫中去。合金元素的過渡系數是指焊接材料中的合金元素過渡到堆焊金屬中的數量與其原始含量的百分比,即
式中η——某合金元素的過渡系數(%);
CF——堆焊金屬中某合金元素的含量;
CT——焊條(焊絲、焊劑)中某合金元素的原始總含量。
㈡ 焊縫中硫通常以什麼形式存在
你好,硫通常在焊縫中以片狀或條狀形式存在。硫在焊縫中的危害是產生冷裂紋。
㈢ 全熔透焊縫表示方法
全熔透焊是一種等強焊縫,一般採用是節點和母材等強。
等級不低於二級,一級超游納聲波檢測為100%。二級超聲波檢測20%。
從焊接專業角度來區分,根據焊接方法的原理,焊接可分為熔化焊(簡稱熔焊)、加壓焊和釺焊。可見只有熔焊才能熔透。
(3)磷通常以什麼形式存在焊縫中擴展閱讀:
焊縫金屬的危害性
1、硫的危害性
硫是焊縫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硫能促使焊縫金屬產生熱裂紋、降低沖擊韌度和需腐蝕性,並能促使產生偏析。厚板焊接時,硫還會引起層狀撕裂。
硫在液態金屬中以FeS的形式存在,熔渣中的Mn、MnO、CaO具有一定的脫硫作用;其反應式如下:
Mn+FeS=MnS+Fe
MnO+FeS=MnS+FeO
CaO+FeS =CaS+FeO
生成的MnS、CaS都進入熔渣中,由於MnO、CaO均屬鹼性氧化物,在鹼性熔渣中含量較多,所以鹼性熔渣的脫硫能力比酸性熔渣強。
2、磷的危害性
磷也是焊縫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磷會增加鋼的冷脆性,大幅度地降低焊縫金屬的沖擊韌度,並使脆性轉變溫度升高。焊接奧氏體類鋼或焊縫中含碳量較高時,磷也會促使焊縫金屬產生熱裂紋。
磷在液態金屬中以Fe2P、P2O5形式存在森源。脫磷反應可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將磷氧化成P2O5;第二步使之與渣中的鹼性氧化物CaO生成穩定的復合物進入熔渣。其反應式為
2(Fe2P)+5(FeO=P2O5+11Fe
P2O5+3(CaO)=(CaO)3·P2O5
P2O5+4(CaO)=(CaO)4·P2O5
㈣ 裝著磷礦可以燒電焊嗎
不可以。
磷礦粉不可以燃燒。磷礦粉有灰色或褐色兩種,本身沒有氣味。主要成分為氟—磷灰石,含全磷(五氧化二磷)10-35%,其中3-5%的磷溶於弱酸。
焊縫中的磷有什麼危害,磷也桐裂是焊缺納縫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磷會增加鋼的伏輪沒冷脆性,大幅度地降低焊縫金屬的沖擊靭度,並使脆性轉變溫度升高。
㈤ 關於磷元素的知識
元素名稱:磷 原子序數:15 ,第三周期,第15族(VA 氮族) 元素符號:P 元素原子量:30.97 晶體結構:晶胞為簡單立方晶胞。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17.0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7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15 地殼中含量:(ppm) 1000 原子結構 原子半徑/Å: 1.23 原子體積/cm3/mol: 17 共價半徑/Å: 1.06 電子構型: 1s2 2s2p6 3s2p3 離子半徑/Å: 0.38 氧化態: ±3,5,4 晶體結構 白磷 [1] 是分子晶體,立方晶系,分子間靠范德華力結合,分子式P4,4個磷原子位於四面體的四個頂點。 紅磷的結構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紅磷是鏈狀結構。 發現 1669 在德國,漢堡, 由 Hennig Brandt 發明。 來源 以磷酸鹽礦存在於自然界。 用途 用數仔於製造磷肥、火柴、煙火、殺蟲劑、牙膏和除垢劑。 氧化態: Main P+5 Other P-3, P-2, P0, P+2, P+3 化學鍵能: (kJ /mol) P-H 328 P-O 407 P=O 560 P-F 490 P-Cl 319 P-P 209 熱導率: W/(m·K) (white) 0.236 晶胞參數: a = 1145 pm b = 550.3 pm c = 1126.1 pm α = 71.840° β = 90.370° γ = 71.560° 電離能 (kJ/ mol) M - M+ 1011.7 M+ - M2+ 1903.2 M2+ - M3+ 2912 M3+ - M4+ 4956 M4+ - M5+ 6273 M5+ - M6+ 21268 M6+ - M7+ 25397 M7+ - M8+ 29854 M8+ - M9+ 35867 M9+ - M10+ 40958 磷的同位素: 已發現的共有13種 包括從磷27到磷39 其中只有磷31最為穩定 其它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磷的同素異形體: 黑磷(紫磷、金屬磷) 白磷(黃磷) 紅磷(赤磷) 元素類型:非金屬 元素描述: 單質磷有幾種同素異形體。其中,白磷或黃磷是無色或淡黃色的透明結晶固體。密度1.82克/立方厘米。熔點44.1℃,沸點280℃,著火點是40℃。放於暗處有磷光發出。有惡臭。劇毒。白磷幾乎不溶於水,易溶解與二硫化碳溶劑中.在高壓下加熱會變為黑磷,其密度2.70克/厘米3,略顯金屬性。電離能為10.486電子伏特。不溶於普通溶劑中。白磷經放置或在400℃密閉加熱數小時可轉化為紅磷。紅磷毀喚是紅棕色粉末,無毒,密度2.34克/厘米3,熔點59℃,沸點200℃,著火點240℃。不溶於水。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是生命體的重要元素。存在於細胞、蛋白質、骨骼和牙齒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過氧原子而和別的原子或基團相聯結。 元素來源: 單質磷是由磷酸鈣、石英砂和碳粉的混合物在電弧爐中熔燒或蒸餾尿而製得。 元素用途: 白磷用於製造磷酸、燃燒彈和煙霧彈。紅磷用於製造農葯和安全火柴。 元素輔助資料: 磷的發現 西方化學史的研究者們幾乎一致認為,磷是在1669年首先由德國漢堡一位叫漢林·布朗德的商人發現的。 關於磷元素的發現,得從歐洲中世紀的煉金術說起。那時候,盛行著煉金術,據說只要找到一種聰明人的石頭──哲人石,便可以點石成金,讓普通的鉛、鐵變成貴重的黃金。煉金術家彷彿瘋子一般,採用稀奇古怪的器皿和物質,在幽暗的小屋裡,口中念著咒語,在爐火里煉,在大缸中攪,朝思慕想尋覓點石成金的哲人石。他是怎麼樣取得磷的呢?一般只是說他是通過強熱蒸發尿取得。他曾聽說從尿液中可得金屬之王——黃金,因此他強忍難聞的氣味,用尿液做了大量的實驗。1669年,纖畢凱他在一次實驗中,將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熱濃縮,雖沒有得到黃金,卻意外地得到了一種十分美麗的物質,它色白質軟,能在黑暗中不斷發光,這種光不散發熱量,是一種冷光,他稱它為kalte feuer(德文,冷火)。布朗德將這種新發現的物質命名為「磷」,意為發光物,實際上就是白磷。磷的拉丁文名稱Phosphorum就是「冷光」之意,它的化學符號是P,它的英文名稱是Phosphorus。布朗德的制磷之法,起初十分保密,不過,他的發現還是引起了歐洲名流的關注。後來布朗德迫於生計,用磷進行魔術表演,成了「明星」。 磷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中,因而它最初從人和動物的尿以及骨骼中取得。這和古代人們從礦物中取得的那些金屬元素不同,它是第一個從有機體中取得的元素。最初發現時取得的是白磷,是白色半透明晶體,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因此在暗處發光。當白磷在空氣中氧化到表面積聚的能量使溫度達到40℃時,便達到磷的燃點而自燃。所以白磷曾在19世紀早期被用於火柴的製作中,但由於當時白磷的產量很少而且白磷有劇毒,使用白磷製成的火柴極易著火,效果倒是很好,可是不安全,而且常常會發生自燃,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白磷製造火柴。到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發現了紅磷,確定白磷和紅磷是同素異形體。由於紅磷無毒,在240℃左右著火,受熱後能轉變成白磷而燃燒,於是紅磷成為製造火柴的原料,一直沿用至今。 是拉瓦錫首先把磷列入化學元素的行列。他燃燒了磷和其他物質,確定了空氣的組成成分。磷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空氣的認識。 磷的拉丁名稱phosphorum有希臘文phos(光)和phero(攜帶)組成,也就是「發光物」的意思,元素符號是P。 另外,我們常說的的「鬼火」是P2H4氣體在空氣中自動燃燒的現象。 磷,原子序數15,原子量30.973762,元素名來自希臘文,原意是「發光物」。1669年德國科學家布蘭德從尿中製得。磷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118%。自然界中含磷的礦物有磷酸鈣、磷輝石等,磷還存在於細胞、蛋白質、骨骼中。天然的磷有一種穩定同位素:磷31。 磷有白磷、紅磷、黑磷三種同素異構體。白磷又叫黃磷為白色至黃色蠟性固體,熔點44.1°C,沸點280°C,密度1.82克/厘米³。白磷活性很高,必須儲存在水裡,人吸入0.1克白磷就會中毒死亡。白磷在沒有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260°C或在光照下就會轉變成紅磷,而紅磷在加熱到416°C變成蒸汽之後冷凝就會變成白磷。紅磷無毒,加熱到240°C以上才著火。在高壓下,白磷可轉變為黑磷,它具有層狀網路結構,能導電,是磷的同素異形體中最穩定的。 如果氧氣不足,在潮濕情況下,白磷氧化很慢,並伴隨有磷光現象。白磷可溶於熱的濃鹼溶液,生成磷化氫和次磷酸二氫鹽;乾燥的氯氣與過量的磷反應生成三氯化磷,過量的氯氣與磷反應生成五氯化磷。磷在充足的空氣中燃燒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空氣不足則生成三氧化二磷。 約三分之二的磷用於磷肥。磷還用於製造磷酸、煙火、燃燒彈、殺蟲劑等。三聚磷酸鹽用於合成洗滌劑。 磷的簡介 磷在生物圈內的分布很廣泛,地殼含量豐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濃度屬第2類。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組織中,也是人體含量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於鈣排列為第六位。約占人體重的1%,成人體內約含有600-900g的磷。體內磷的85.7%集中於骨和牙,其餘散在分布於全身各組織及體液中,其中一半存在於肌肉組織。它不但構成人體成分,且參與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代謝過程,是機體很重要的一種元素。 食物來源 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廣,無論動物性食物或食物性食物,在其細胞中,都含有豐富的磷,動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所以磷是與蛋白質並存的,瘦肉、蛋、奶、動物的肝、腎含量都很高,海帶、紫菜、芝麻醬、花生、干豆類、堅果粗糧含磷也較豐富。但糧谷中的磷為植酸磷,不經過加工處理,吸收利用率低。 代謝吸收 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腸,其中以十二指腸及空腸部位吸收最快,回腸較差。磷的吸收分為通過載體需能的主動吸收和擴散被動吸收兩種機制。磷的代謝過程與鈣相似,體內的磷平衡取決於體內和體外環境之間磷的交換。磷的主要排泄途徑是經腎臟。未經腸道吸收的磷從糞便排出,這部分平均約占機體每日攝磷量的30%,其餘70%經由腎以可溶性磷酸鹽形式排出,少量也可由汗液排出。 生理功能 1.構成骨骼和牙齒。 2.磷酸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 3.參與代謝過程,協助脂肪和澱粉的代謝,供給能量與活力。 4.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需要人群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需要補充磷質。 生理需要 成人適宜攝入量為700mg/d。 過量表現 骨質疏鬆易碎、牙齒蛀蝕、各種鈣缺乏症狀日益明顯、精神不振甚至崩潰,破壞其他礦物質平衡。高磷血症。 缺乏症 1.磷質缺乏會導致佝僂病和牙齦溢膿等疾患。 2.缺磷會使人虛弱,全身疲勞,肌肉酸痛,食慾不振。 攝取提示 因為人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磷,故人類營養性的磷缺乏很少見,中國人不缺乏,已經過量並干擾鈣的吸收。 物理性質 狀態:軟的白色蠟狀固體,棕紅色粉末或黑色固體。 熔點(℃): 44.3 沸點(℃): 280 密度(g/cc,300K): 1.82 比熱/J/gK : 0.77 蒸發熱/KJ/mol : 12.129 熔化熱/KJ/mol: 0.657 導電率/106/cm : 1.0E-17 導熱系數/W/cmK: 0.00235 地質數據 豐度 滯留時間/年: 100000 太陽(相對於 H=1×1012): 3.16 × 105 海水中/p.p.m. 地殼/p.p.m.: 1000 大西洋表面: 0.0015 太平洋表面: 0.0015 大西洋深處: 0.042 太平洋深處: 0.084 生物數據 人體中含量 肝/p.p.m.: 3 - 8.5 器官中: 肌肉/p.p.m.: 3000 - 8500 血/mg dm-3 : 345 日攝入量/mg: 900 - 19000 骨/p.p.m.: 67000 - 71000 人(70Kg)均體內總量/g: 780 [編輯本段]磷對植物的影響 磷肥能夠促進番茄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背面紫色。 番茄對磷的吸收以植株生長前期為高,在第一穗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植株吸磷量約佔全生育期90%。所以,番茄苗期不能缺磷,以免影響花芽分化。番茄吸收磷肥的能力較弱,尤其在低溫下的吸收率較低。磷肥一般作基肥,也可用0.5%磷酸二氫鉀溶液作葉面噴施,進行根外追肥。鉀在植物體內促進氨基酸,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輸,對延遲植株衰老,延長結果期,增加後期產量有良好的作用。
㈥ 全熔透焊縫表示方法
1、當箭頭指向焊縫所在的一面時,應將圖形符號和尺寸標注在橫線的上方;當箭頭指向焊縫所在另一面(相對應的那面)時,應將圖形符號和尺寸標注在橫線的下方。
2、表示環繞工作件周圍的焊縫時,其圍焊焊縫符號為圓圈,繪在引出線的轉折處,並標注焊角尺寸。
3、雙面焊縫的標注,應在橫線的上、下都標注符號和尺寸。上方表示箭頭一面的符號和尺寸,下方表示另一面的符號和尺寸當兩面的焊縫尺寸相同時,只需在橫線上方標注焊縫的符號和尺寸。
4、3個和3個以上的焊件相互焊接的焊縫,不得作為雙面焊縫標注。其焊縫符號和尺寸應分別標注。
5、相互焊接的2個焊件中,當只有1個焊件帶坡口時,引出線箭頭必須指向帶坡口的焊件。
6、相互焊接的2個焊件,當為單面帶雙邊不對稱坡口焊縫時,引出線箭頭必須指向較大坡口的焊件。
7、當焊縫分布不規則時,在標注焊縫符號的同時,宜在焊縫處加中實線(表示可見焊縫),或加細柵線(表示不可見焊縫)。
8、在同一圖形上,當焊縫型式、斷面尺寸和輔助要求均相同時,可只選擇一處標注焊縫的符號和尺寸,並加註「相同焊縫符號」,相同焊縫符號為3/4圓弧,繪在引出線的轉折處。
9、在同一圖形上,當有數種相同的焊縫時,可將焊縫分類編號標注。在同一類焊縫中可選擇一處標注焊縫符號和尺寸。分類編號採用大寫的拉丁字母。
10、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焊接的焊件焊縫,應標注「現場焊縫」符號。現場焊縫符號為塗黑的三角形旗號,繪在引出線的轉折處.
11、圖樣中較長的角焊縫(如焊接實腹鋼梁的翼緣焊縫),可不用引出線標注,而直接在角焊縫旁標注焊縫尺寸值熔透角焊縫的符號熔透角焊縫的符號為黑的圓圈,繪在引出線的轉折處。
(6)磷通常以什麼形式存在焊縫中擴展閱讀:
全熔透:以焊條電弧焊(SMAW)、埋弧焊(SAW)、鎢極氣體保護焊(GTAW)和熔化極氣體保護焊(GMAW)四種通用焊接方法為例,從生產率、實現焊接質量的難度、勞動強度、技術先進性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對小直徑鋼筒體的全熔透焊縫進行了比較。
熔透型焊接法焊接過程中熔透焊件的焊接法。簡稱熔透法。深熔焊採用一定的焊接工藝或專用焊條以獲得大熔深焊道的焊接法。簡單點就是熔透焊是焊透的,深熔焊是不焊透的。全熔透焊縫的稱呼是不夠准確的,因為從焊接專業角度來區分,根據焊接方法的原理。
焊接可分為熔化焊(簡稱熔焊)、加壓焊和釺焊。可見只有熔焊才能熔透。熔焊焊縫分為三種形式:對接焊縫、角接焊縫和搭接焊縫。而在這三種形式中,只有對接焊縫可以保證熔透。因此,可以這樣認為:表示熔化焊對接焊縫的接頭符號,都可以看作是全熔透焊縫。
㈦ 磷元素的加入為什麼會改善銅的焊接性
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硅、錳、硫、磷,它們對碳鋼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
磷的影響
磷是煉鋼時由礦石帶入鋼中的。磷可全部溶於鐵素體,產生強烈的固溶強化,使鋼的強度和硬度增加,但塑性韌性顯著下降。這種脆化現象在低溫時更為嚴重,故稱為「冷脆」。
磷在結晶時還容易偏析,從而在局部發生冷脆。因此,磷也是有害元素,其含量必須嚴格控制在0.035%-0.045%以下。
但是,在硫磷含量較多時,由於脆性較大,切削容易脆斷而形成斷裂切屑,改善鋼的切削加工性。這是硫、磷有利的一面。
硫的影響
硫是煉鋼時由礦石和燃料帶入鋼中的。
硫在鋼中與鐵形成化合物FeS,FeS與鐵則形成低熔點(985°C)的共晶體分布在奧氏體晶界上。當鋼材加熱到1100-1200°C進行鍛壓加工時,晶界上的共晶體已熔化,造成鋼在鍛壓過程中開裂,這種現象稱為「熱脆」。
鋼中加入錳,可以形成高熔點(1620°C)的MnS,MnS呈晶粒狀分布在晶粒內,且在高溫下有一定的塑性,從而避免熱脆。
錳的影響錳是煉鋼時加入錳鐵脫氧而殘留在鋼中的。
錳的脫氧能力較好,能清除鋼中的FeO,降低鋼的脆性;錳還能與硫形成MnS,以減輕硫的有害作用。所以錳是一種有益元素。
但是,作為雜質存在時,其含量(Wmn)一般不小於0.8%,對鋼的性能影響不大。
硅的影響
硅是煉鋼時加入硅鐵脫氧而殘留在鋼中的。硅的脫氧能力比錳強,在室溫下硅能溶入鐵素體,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因此,硅也是有益元素。
但作為雜質存在時,其含量(Wsi)一般小於0.4%,對鋼的性能影響不大。
銅及銅合金的焊接性較差,在焊接時容易出現以下間題:
1.難熔合 由於銅及銅合金具有高的導熱性,大量的熱量被傳導出去,使母材難以局部熔化,因此必須採用功率大、熱量集中的熱源,並在焊前必須對焊件預熱才能進行焊接。
2.流動性大 熔化了的銅液具有很好的流動性,一般只能在平焊位置施焊。若要在其他空間位置單側對焊,必須加墊板,才能保證焊透和獲得良好的成形。
3.易變形 由子銅的熱膨脹系數大,冷卻下來時,焊縫要產生很大的收縮,因此必然要產生很大的變形。當採用強制防變形措施時,會造成很大的焊接應力,容易出現裂紋。
4.易氧化 銅在液態時易氧化生成氧化亞銅,溶解在銅液中。結晶時,生成熔點較低的共晶體,存在於銅的晶粒邊界上,使塑性降低,並往往使接頭的強度、導電性、耐腐蝕性低於母材。
5.易開裂 銅和銅合金在焊接時,由於很大的焊接應力及氧化生成低熔點的共晶體存在於晶粒邊界,容易開裂。若含有鉛、鉍、硫等有害雜質時,形成裂紋的危險性則更大。
6.易產生氣孔 在液態銅中氫的溶解度很大,凝固後溶解度又降低。焊接時焊縫冷卻很快,過剩的氫來不及逸出,則形成氫氣孔。另外,高溫時的氧化亞銅與氫、一氧化碳反應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若凝固前不能全部逸出,則形成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