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正火的目的是什麼
正火有以下目的和用途:
①對亞共析鋼,正火用以消除鑄、鍛、焊件的過熱粗晶組織和魏氏組織,軋材中的帶狀組織;細化晶粒;並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②對過共析鋼,正火可以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並使珠光體細化,不但改善機械性能,而且有利於以後的球化退火。
③對低碳深沖薄鋼板,正火可以消除晶界的游離滲碳體,以改善其深沖性能。
④對低碳鋼和低碳低合金鋼,採用正火,可得到較多的細片狀珠光體組織,使硬度增高到HB140-190,避免切削時的「粘刀」現象,改善切削加工性。對中碳鋼,在既可用正火又可用退火的場合下,用正火更為經濟和方便。
⑤對普通中碳結構鋼,在力學性能要求不高的場合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加高溫回火,不僅操作簡便,而且使鋼材的組織和尺寸穩定。
⑥高溫正火(Ac3以上150~200℃)由於高溫下擴散速度較高,可以減少鑄件和鍛件的成分偏析。高溫正火後的粗大晶粒可通過隨後第二次較低溫度的正火予以細化。
⑦對某些用於汽輪機和鍋爐的低、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正火以獲得貝氏體組織,再經高溫回火,用於400~550℃時具有良好的抗蠕變能力。
⑧除鋼件和鋼材以外,正火還廣泛用於球墨鑄鐵熱處理,使其獲得珠光體基體,提高球墨鑄鐵的強度。
⑵ 正火的目的是什麼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金屬組織晶粒,消除在鍛、軋後的組織缺陷,改善鋼的機械性能(強度、韌性和塑性)。火力發電廠的管道用鋼,大多採用正火處理。碳鋼的可淬性較小,正火是最終熱處理。對於合金鋼,由於淬硬傾向強,正火後還需補以回火處理。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
(2)高碳鋼正火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一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佔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採用正火來代替退火。對於形狀復雜的重要鍛件,在正火後還需進行高溫回火(550-650℃)高溫回火的目的在於消除正火冷卻時產生的應力,提高韌性和塑性。
⑶ 1正火的目的是什麼
1、正火的目的都是去除材料的內應力,降低材料的硬度。正火,是加熱後,空冷(空氣中冷卻),適用於低碳鋼。退火、正火,對於低碳一樣的,為了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採用正火處理。
2、退火,是加熱後,隨爐冷卻,適用於高碳鋼、中碳鋼。
⑷ 正火的目的是什麼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都是去除材料的內應力,降低材料的硬度。
退火,是加熱後,隨爐冷卻,適用於高碳鋼、中碳鋼。
正火,是加熱後,空冷(空氣中冷卻),適用於低碳鋼。退火、正火,對於低碳鋼效果是一樣的,為了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採用正火處理。
⑸ 正火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1、正火的目的來都是去除源材料的內應力,降低材料的硬度。正火,是加熱後,空冷(空氣中冷卻),適用於低碳鋼。退火、正火,對於低碳一樣的,為了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採用正火處理。
2、退火,是加熱後,隨爐冷卻,適用於高碳鋼、中碳鋼。
⑹ 鍛造大鍛件時正火退火的目的是什麼呢
鍛後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白點和獲得必要的組織以便於切削加工。
由於大鍛件心部組織比較粗大,偏析比較嚴重,特別是高碳鉻鋼白點敏感性高,因此,退火工藝應滿足下列要求:最快地使鋼中的氫含量降低,不致形成白點;最快地消除鋼中的變形應力;避免產生過大的組織應力和熱應力,得到球狀珠光體以便於切削加工。
從氫在鋼的不同組織中的擴散能力及溶解度來看,去氫效果最好的溫度為600~700℃。
從9Cr鋼和添加合金元素Mo、W、V的9Cr型合金鋼的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來看,雖然都有兩個奧氏體加速分解區,但由於孕育期短,鍛件冷卻時,過冷奧氏體多半在650~700℃區域內分解,因此,過冷溫度要求並不嚴格,可選在馬氏體點以上到奧氏體第一分解區的廣泛范圍內。
⑺ 鋼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呢!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和冷卻方法如何讓選擇
鋼材各種熱處理的目的為:
1、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4、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
1、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 Tm低5℃。
2、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3、淬火的溫度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4、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低溫回火是在150~250℃進行的回火;中溫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間進行的回;高溫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進行的回火。
(7)高碳鋼正火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應用於平衡加熱和冷卻時有固態相變(重結晶)發生的合金。其退火溫度為各該合金的相變溫度區間以上或以內的某一溫度。加熱和冷卻都是緩慢的。合金於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各發生一次相變重結晶。
重結晶退火也用於非鐵合金,例如鈦合金於加熱和冷卻時發生同素異構轉變,低溫為 α相(密排六方結構),高溫為 β相(體心立方結構),其中間是「α+β」兩相區,即相變溫度區間。
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溫穩定組織和細化晶粒,也進行重結晶退火,即緩慢加熱到高於相變溫度區間不多的溫度,保溫適當時間,使合金轉變為β相的細小晶粒;然後緩慢冷卻下來,使β相再轉變為α相或α+β兩相的細小晶粒 。
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⑻ 對不同含碳量的鋼正火的目的是什麼
正火的主要應用范圍有:①用於低碳鋼,正火後硬度略高於退火,回韌性也較好,可作為答切削加工的預處理。②用於中碳鋼,可代替調質處理作為最後熱處理,也可作為用感應加熱方法進行表面淬火前的預備處理。③用於工具鋼、軸承鋼、滲碳鋼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網狀碳化物的形成,從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組織。④用於鑄鋼件,可以細化鑄態組織,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⑤用於大型鍛件,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從而避免淬火時較大的開裂傾向。⑥用於球墨鑄鐵,使硬度、強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於製造汽車、拖拉機、柴油機的曲軸、連桿等重要零件。 ⑦過共析鋼球化退火前進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以保證球化退火時滲碳體全部球粒化。
⑼ 鋼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呢!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和冷卻方法如何讓選擇
鋼材各種熱處理的目的為: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
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 Tm低5℃。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淬火的溫度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低溫回火是在150~250℃進行的回火;中溫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間進行的回;高溫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進行的回火。
鋼廠熱處理的冷卻方式:
退火:在爐內以較快的速度冷卻到過冷奧氏體較不穩定的溫度下等溫停留,直至到結束後出爐冷卻,所需的工藝時間比較短,而且能獲得在同一溫度下轉變的均一組織。
正火:在空氣中冷卻,其冷卻速度比退火快。正火後鐵素體量減少,共棲體變細,低合金鋼正火後,常常出現混合組織。
淬火:先用較快的速度冷卻,然後等溫停留在奧氏體高溫分解完成,是低合金鋼得到俊逸的和硬度適度的預備組織,改善切削性能。
回火:回火通常使用空冷和水冷兩種方法;空冷速度慢,可以減小組織的偏析,使組織更穩定,是最常用的方法;水冷多用於45#和40Cr的調質回火,以獲得回火索氏體。
⑽ 什麼是正火,正火的作用
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
正火的作用:
1、作為最終熱處理
(1)可以細化奧氏體晶粒,使組織均勻化。
(2)減少亞共析鋼中鐵素體的含量,使珠光體含量增多並細化,從而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韌性。
(3)對於普通結構鋼零件,如含碳0.4%~0.7%時,並且力學性能要求不很高時,可以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
(4)為改善一些鋼種的板材、管材、帶材和型鋼的力學性能,可將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
2、作為預先熱處理
(1)截面較大的合金結構鋼件,在淬火或調質處理(淬火加高溫回火)前常進行正火,以消除魏氏組織和帶狀組織,並獲得細小而均勻的組織。
(2)對於過共析鋼可減少二次滲碳體量,並使其不形成連續網狀,為球化退火作組織准備。
(3)對於大型鍛件和較大截面的鋼材,可先正火而為淬火作好組織准備。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退火後硬度太低,不便於切削加工。正火可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4、改善和細化鑄鋼件的鑄態組織。
5、對某些大型、重型鋼件或形狀復雜、截面有急劇變化的鋼件,若採用淬火的急冷將發生嚴重變形或開裂,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
(10)高碳鋼正火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正火的目的:
1、對於力學性能要求不高的碳鋼、低合金鋼結構件,可作最終熱處理。
2、對於低碳鋼可用來調整硬度,避免切削加工中的粘刀現象,改善切削加工性。
3、對於共析、過共析鋼,正火可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為球化退火作準備。
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組織較細,工件的強度和硬度比退火高。對於高碳鋼的工件,正火後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變差,故宜採用退火工藝。從經濟方面考慮,正火比退火的生產周期短,設備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節約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簡便,所以在滿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條件下,應盡量以正火代替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