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屬材料壓縮實驗,低碳鋼的屈服載荷是多少
低碳鋼在屈服階段的特點是載荷不繼續增加或略微減少的情況下,變形卻繼續增加..那麼在低碳鋼變形過程中從載荷開始降低時算起..載荷變為最小時(即之後開始載荷開始增加)這個點對應的載荷即為屈服載荷..
拉伸曲線起始部分為曲線是由於試樣頭部在試驗機夾具內有輕微滑動及試驗機各部分存在間隙造成的.
⑵ 屈服載荷是什麼
機械設計中通常指施加於機械或結構上的外力;動力機械中通常指完成工作所需的功率;電機工程中則指電氣裝置或元件從電源所接受的功率。另外,有時也把某種能引起機械結構內力的非力學因素稱為載荷。 使這些穩態被破壞的外因的數值叫做屈服載荷
⑶ 屈服荷載是指上屈服荷載還是下屈服荷載
上屈服荷載受載入速度影響較大,而下屈服荷載則較為穩定,所以屈服荷載一般指下屈服荷載。
⑷ 什麼是屈服點在拉伸實驗中應該如何讀取屈服載荷
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低碳鋼的拉伸應該遵循胡克定律,起始部分的曲線為不正常情況,建議多做幾次。實驗是要不斷的做才能得出結論的,排除外界干擾,一樓說的夾具沒夾緊也是一個原因。確定屈服載荷應該在曲線圖上測得,當過了比例極限之後就是一段曲線,但是曲線的變化率會不一樣,當曲線的變化率開始增大時的那個點所對應的載荷就是屈服載荷。
⑸ 屈服強度是什麼意思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現象出現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作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大於屈服強度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標准
1、比例極限應力-應變曲線上符合線性關系的最高應力,國際上常採用σp表示,超過σp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2、彈性極限試樣載入後再卸載,以不出現殘留的永久變形為標准,材料能夠完全彈性恢復的最高應力。國際上通常以ReL表示。應力超過ReL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3、屈服強度以規定發生一定的殘留變形為標准,如通常以0.2%殘留變形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符號為Rp0.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屈服強度
⑹ 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確定低碳鋼的屈服載荷
將要測的材料製作成標准試樣,在拉伸試驗機上進行拉伸,同時記錄拉伸曲線,拉伸曲線上屈服階段的最低點對應的外力就是屈服載荷。
⑺ 低碳鋼處於屈服階段為什麼載荷不可能增大
個人理解:拉伸試驗時,在拉伸機上輸出的載荷F是自由變化的,只有內試樣拉伸速度是固定的,即容設置好每秒試樣拉伸多少毫米後,拉伸機輸出載荷。b點以前,載荷F需緩慢增大,b點以後,因試樣截面變下,此時載荷F變小也可以實現試樣拉伸
⑻ 工程材料中,什麼是屈服現象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屈服現象是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的現象。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隨著建築物抗震技術的發展及對抗震機理的深入分析,消能抗震成為建築物抗震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
物理意義:隨著消能減震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消能阻尼器的使用也逐步普及,用於製作消能阻尼器的低屈服點鋼也逐漸成為抗震用鋼中的重點產品之一。
在固溶體合金中,溶質原子或雜質原子可以與位錯交互作用而形成溶質原子氣團,即所謂的Cottrell氣團。有刃形位錯的應力場可知,在滑移面以上,位錯中心區域為壓應力,而滑移面以下的區域為拉應力。
(8)低碳鋼屈服荷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地震中,要求消能阻尼器先於其他結構件承受地震載荷,在塑性區內發生反復變形、吸收地震能量,從而實現抗震的目的。
所以低屈服點鋼必須具有很低的屈服點並且屈服范圍控制在很窄的范圍內,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加工及焊接性能,並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從而具有良好的變形能力。
此外,抗震用鋼在地震時承受反復的交變載荷。強震的持續時間一般在1min 以內,振幅頻率通常1~3Hz,在100~200 循環周次內造成建築物的破壞,屬於高應變低周疲勞。所以要求低屈服點鋼必須具有良好的抗低周疲勞性能。
⑼ 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確定低碳鋼的屈服載荷 為何拉伸曲線的起始部分為曲線而非直線
低碳鋼的拉伸應該遵循胡克定律,起始部分的曲線為不正常情況,建議多做幾次。實驗是要不斷的做才能得出結論的,,排除外界干擾,一樓說的夾具沒夾緊也是一個原因。
確定屈服載荷應該在曲線圖上測得,當過了比例極限之後就是一段曲線,但是曲線的變化率會不一樣,當曲線的變化率開始增大時的那個點所對應的載荷就是屈服載荷。
⑽ 型鋼的屈服強度的荷載是什麼意思
屈服強度又稱為屈服極限 ,是材料屈服的臨界應力值。(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永久形變)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進入屈服階段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應力應變出現微小波動,這種現象稱為屈服。這一階段的最大、最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屈服強度。有些鋼材(如高碳鋼)無明顯的屈服現象,通常以發生微量的塑性變形(0.2%)時的應力作為該鋼材的屈服強度,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抗拉強度 試樣拉斷前承受的最大標稱拉應力。對於塑性材料,它表徵材料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抗拉強度的定義: 試樣在拉伸過程中,材料經過屈服階段後進入強化階段後隨著橫向截面尺寸明顯縮小在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除以試樣原橫截面積所得的應力,稱為抗拉強度或者強度極限。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最大能力。 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