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錳鋼、鉻鋼、高碳鋼」都可以做刀刃嗎
都可以做刀刃。
2. 用高碳鋼,花紋鋼,烙鋼打造的刀哪種最硬,哪個砍鐵最不容易卷刃
烙鋼最不容易卷刃。烙鋼最硬。
夾鋼軋制就是在軋輥咬入鋼板之後,推床仍然夾緊處於軋制狀態的鋼板,直到鋼板順利完成軋制。採用夾鋼軋制這種方法生產,在軋制薄鋼板和長鋼板時,可以有效的避免產生鐮刀彎,甚至還可以消除部分已經產生的鐮刀彎。
在對中夾緊鋼板後,還可以適當提供後張力,降低軋制力,提高產品的平直度、成材率、更好地保證設備的安全。但是,採用這種方式生產,也會造成推床磨損嚴重,影響對中精度,容易損壞推床的傳動設備。
鋼鐵的含碳量不是那麼簡單的越高越好的。
用作刀劍的鋼鐵,有兩個基本屬性,一是硬度,一是韌度,
硬度就是這把刀能夠切割多硬的東西,
很可惜,這兩種屬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互斥的,鋼鐵裡面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高,打造出來的刀越銳利,但是也越脆,很可能一碰到硬的東西崩口了;
所以,真正的好刀是必須設法融合高碳鋼和熟鐵的優點的。
在古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折疊鍛打,把高碳鋼和熟鐵一層一層細密地打在一起,這樣打出來的刀就兼有高碳鋼的鋒利,和熟鐵的韌度。
這種工藝打出來的刀劍在古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了,雖然這種工藝是中國發明的,但後來是伊朗(古代波斯)那邊的鍛造工藝最好,因此又被稱為大馬士革鋼;又因為折疊鍛打出來的鋼,表面會有一層一層的紋路,很美觀,因此又成為花紋鋼。
(2)高碳鋼為什麼熱硬性差擴展閱讀:
高碳鋼其缺點是:
1、熱硬性差,當刀具工作溫度大於200℃時,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劇下降。
2、淬透性低。 水淬時完全淬透的直徑一般僅為15一18mm;油淬時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徑或厚度僅為6mm 左右,並易變形開裂。
高碳鋼的硬度、強度主要取決於鋼中固溶的碳量,並隨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碳量超過0.6%時, 淬火後硬度不再增加,只是過剩的碳化物數量增多,鋼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韌性和彈性有所降低。
為此,常根據使用條件和對鋼的強度、韌性匹配來選用不同的鋼號。例如,製造受力不大的彈簧或簧式零件,可 選擇較低碳量的65鋼。
一般高碳鋼可用電爐、平爐、氧氣轉爐生產。要求質量較高或特殊質量時可採用電爐冶煉加真空自耗或電 渣重熔。冶熔時,嚴格控制化學成分,特別是硫和磷的含量。為減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鋼錠可進行高溫擴 散退火(對工具鋼尤為重要)。
熱加工時,過共析鋼的停鍛(軋)溫度要求低(約800℃),鍛軋成材後應避 免粗大網狀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應注意緩冷,以防熱應力造成裂紋。熱處理或熱加工過程中要防止表面脫碳(對彈簧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要有足夠的壓縮比,以保證鋼的質量和使用性能。
3. 高碳鋼的特點是什麼
硬度不高,容易切削,要有較好的切削性能。
4. 何謂熱硬性鋼的熱硬性與"二次硬化'有何關系
低碳鋼-含碳量小於0.25% 碳素結構鋼-含碳量大多在0.7%以下。
中碳鋼-含碳量在0.25~0.6% 碳素工具鋼-含碳量一般在0.65~1.35%。
高碳鋼-含碳量大於0.60%。
不銹彈簧鋼-含碳量一般在0.45~0.7%,含鉻量大於13%。
滾動軸承不銹鋼-含碳量一般在1%,含鉻量大於13%。
高速鋼-又稱鋒鋼,含碳量一般在0.7~1.65%,含鎢5.5~19%,600攝氏度下工作時,硬度能保持在HRC60以上。
(4)高碳鋼為什麼熱硬性差擴展閱讀:
硬質合金,由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和粘結金屬通過粉末冶金工藝製成的一種合金材料。硬質合金廣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車刀、銑刀、刨刀、鑽頭、鏜刀等,用於切削鑄鐵、有色金屬、塑料、化纖、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鋼材。
也可以用來切削耐熱鋼、不銹鋼、高錳鋼、工具鋼等難加工的材料。現在新型硬質合金刀具的切削速度等於碳素鋼的數百倍。硬質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特別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溫度下也基本保持不變,在1000℃時仍有很高的硬度。
這類鋼主要保證力學性能,故其牌號體現其力學性能,用Q+數字表示,其中「Q」為屈服點「屈」字的漢語拼音字首,數字表示屈服點數值,例如Q275表示屈服點為275MPa。若牌號後面標注字母A、B、C、D,則表示鋼材質量等級不同。
含S、P的量依次降低,鋼材質量依次提高。若在牌號後面標注字母「F」則為沸騰鋼,標注「b」為半鎮靜鋼,不標注「F"或「b」者為鎮靜鋼。例如Q235-A·F表示屈服點為235MPa的A級沸騰鋼,Q235-c表示屈服點為235MPa的c級鎮靜鋼。
碳素結構鋼一般情況下都不經熱處理,而在供應狀態下直接使用。通常Q195、Q215、Q235鋼碳的質量分數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韌性好,有一定強度,常軋製成薄板、鋼筋、焊接鋼管等,用於橋梁、建築等結構和製造普通鉚釘、螺釘、螺母等零件。
Q255和Q275鋼碳的質量分數稍高,強度較高,塑性、韌性較好,可進行焊接,通常軋製成型鋼、條鋼和鋼板作結構件以及製造簡單機械的連桿、齒輪、聯軸節、銷等零件。
5. 高碳鋼有什麼大的焊接缺陷,為什麼焊接性能差
高碳鋼由於含碳量高,焊接性能很差。其焊接有如下特點:(1)導熱性差,焊內接區和未加熱部分之間產生顯容著的溫差,當熔池急劇冷卻時,在焊縫中引起的內應力,很容易形成裂紋。
(2)對淬火更加敏感,近縫區極易形成馬氏體組織。由於組織應力的作用,使近縫區產生冷裂紋。
(3)由於焊接高溫的影響,晶粒長大快,碳化物容易在晶界上積聚、長大,使焊縫脆弱,焊接接頭強度降低。
(4)高碳鋼焊接時比中碳鋼更容易產生熱裂紋。
6. 高碳鋼和鋁合金哪個好(優缺點)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每年都會製造非常多產品,從而會耗損大量的原料。在眾多金屬材料中,高碳鋼和鋁合金由於它擁有非常高的性價比,因此它也是最受眾多廠商歡迎的,它被大量應用到汽車製造業以及家電製造業等方面。到底高碳鋼和鋁合金兩種材料,哪一種它的性能更好一點呢!那下面小編就和他說的是高碳鋼和鋁合金的東西。
高碳鋼和鋁合金哪個好
高碳鋼,常稱工具鋼,含碳量從0.60%至1.70%,可以淬火和回火。錘,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鋼製造;切削工具如鑽頭,絲攻,鉸刀等由含碳量0.90%至1.00%的鋼製造。熱處理後可以得到高的硬度(HRC60一65)和較好的耐磨性。退火狀態下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製造、船舶及化學工業中已大量應用。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鋁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鋁合金是應用最多的合金。良好的導熱性:鋁的導熱率很高,在金屬中僅次於銀、金、銅,是鐵的3倍。
高碳鋼和鋁合金優缺點
高碳鋼優缺點
優點:
1、熱處理後可以得到高的硬度(HRC60一65)和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狀態下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產成本低。
其缺點是:
1、熱硬性差,當刀具工作溫度大於200℃時,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劇下降。
2、淬透性低。水淬時完全淬透的直徑一般僅為15一18mm;油淬時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徑或厚度(95%馬氏體)僅為6mm左右,並易變形開裂。
鋁合金優缺點
鋁合金優點
密度小:鋁的密度為2.7約為銅(8.9)或鋼(7.8)的1/3。密度小對於航天航空器、船舶、車輛等交通工具及建築物餓額輕量化非常有益,同時也可以節省搬動費和加工費,減輕成本,在工業、建築業民用等各領域的應用越廣泛;良好的耐腐蝕性、耐候性:鋁及鋁合金在大氣中能夠形成一層硬而且緻密,具有良好抗腐蝕性能的氧化膜,通過陽極氧化、電泳塗漆、粉末噴塗等表面處理,可進一步提高鋁材的抗腐蝕性;
良好的裝飾性:鋁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加工各種規格、形成的產品,通過表面處理可生成不同性質,不同顏色的膜層,具有良好的裝飾性;
鋁合金缺點
鋁合金是脆硬性材料,抗拉強度接近屈服強度,韌性差,硬度低,不耐磨,不耐沖擊,熱傳導系數較大,熱變形大,熱穩定性差,不能通過熱處理來提高材料的機械強度。
中國是世界的製造工廠,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中國製造走向世界,中國製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隨著我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從而使得每年都有大量的原材料所損耗,而在眾多的原材料中,金屬原料是使用量最為大的。在現在的市場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高碳鋼和鋁合兩種材料,通過小編給大家說的有關於它們之間的東西,相信大家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7. 合金鋼高碳鋼優缺點比較及選用原則
合金鋼和高碳鋼同為鋼材,其成分、性能卻可以說有著千差萬別。高碳鋼是指含碳量從0.60%至1.70%的鋼鐵,而合金鋼是指鋼里除鐵、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由於成分的不同,兩者的硬度、熔點、沸點也有著千差萬別,使用用途也十分不同。許多人知道合金鋼與高碳鋼,卻不清楚兩者的優缺點比較與使用原則。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合金鋼與碳素鋼的優缺點及選用原則。
合金鋼與高碳鋼優缺點比較
1、高碳鋼淬透性差
碳素鋼選用水淬後,其臨界淬進直徑為15~20mm,對於直徑大於20mm的零件,即使用水淬也不可能淬透,不能保證整個截面得到一致的綜合力學性能。所以,對於要求高的大型零件,碳素鋼肯定是不適用的。而合金鋼具有高的淬透性,可用於製造大截面,形狀復雜的零件。
2、高碳鋼的高溫強度低,紅硬性差
碳炭鋼在200℃以上溫度使用時,其強度和硬度會很快降低。而合金鋼回火後穩定性好。紅硬性好,可在較高的溫度下工作。
3、高碳鋼不能獲得良好的綜合性能
例如,採用調質處理來試圖獲得良好的綜合性能時,若要保證較高的強度,則韌度較低,若要保證較好的韌度,則強度又偏低。這是由於碳素鋼回火穩定性差的緣故。所以,碳素鋼所得到的綜合性能遠較合金鋼差,即合金鋼具有很好的強韌度。
4、高碳鋼不具有特殊的性能
例如,要求高溫硬度或張度,抗氧化,耐蝕性,特殊電、磁性能等,用碳素鋼都無法獲得,只能選用合金鋼才能滿足上述要求。碳素鋼也具有一些優點,如通過改變它的碳含量和進行適當的熱處理,可獲得許多工業生產上所要求的性能。由於碳素鋼價格低廉,生產容易,加工性能好,至今仍然是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鋼鐵材料,占鋼材總用量的80%以上。
合金鋼與高碳鋼選用原則
為了彌補碳素鋼的缺點,在碳索鋼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可獲得所需性能的很多種合金鋼。雖然合金鋼具有優異或特殊的性質,是非常重要的鋼種,可適應各方面的需要,但合金鋼也存在不少缺點,其中主要的是,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鋼的冶煉以及加工工藝性能比碳素鋼差,價格也較為昂貴。按照合理選材的原則,當碳素鋼能夠滿足使用要求時,應盡量選用碳素鋼。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已經很能了解合金鋼與高碳鋼的區別、優缺點及選用原則了。由於合金中可以添加各種各樣的金屬元素,它們具有的功能性較高碳鋼要多得多,因此就應用來說,合金鋼更為常見。切削工具如鑽頭,絲攻,鉸刀等由含碳量0.90%至1.00%的鋼製品都是由高碳鋼來完成。總的來說,合金鋼與高碳鋼沒有確定的高下之分,根據合適的使用和操作環境選擇適合的材料才是最重要的。
8. 高速鋼還是高碳鋼硬
高速鋼比較硬。
高速鋼是一種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熱性的工具鋼,又稱高速工具鋼或鋒鋼,俗稱白鋼。
高速鋼製造切削工具,除因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足夠的韌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具有紅硬性。
高碳鋼在經適當熱處理或冷拔硬化後,具有高的強度和硬度、高的彈性極限和疲勞極限(尤其是缺口疲勞極限),切削性能尚可,但焊接性能和冷塑性變形能力差。
高碳鋼優點:
1、熱處理後可以得到高的硬度和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狀態下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產成本低。
(8)高碳鋼為什麼熱硬性差擴展閱讀
鋼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
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是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 13304-91《鋼分類》描述:「以鐵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並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其中的一般是指除鉻鋼外的其他鋼種,部分鉻鋼的含碳量允許大於2%。含碳量大於2%的鐵合金是鑄鐵。其他國際標准如ISO 4948或EN 10020中對鋼的定義也與此類似。
嚴格地說,鋼是含碳量在0.0218%-2.11[1]%之間的鐵碳合金。我們通常將其與鐵合稱為鋼鐵,為了保證其韌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過1.7%。鋼的主要元素除鐵、碳外,還有硅、錳、硫、磷等。其它成分是為了使鋼材性能有所區別。以下以字母順序列出重要的鋼材,他們包含以下成分,現將它們的功能特性一並介紹:
碳(Carbon)
存在於所有的鋼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於增加鋼材的強度,我們通常希望刀具級別的鋼材擁有0.6%以上的碳,也稱為高碳鋼。
鉻(Chromium)
增加耐磨損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蝕性,擁有13%以上的認為是不銹鋼。盡管這么叫,如果保養不當,所有鋼材都會生銹。
錳(Manganese)
重要的奧氏體穩定元素,有助於生成紋理結構,增加堅固性和強度及耐磨損性。在熱處理和卷壓過程中使鋼材內部脫氧,出現在大多數的刀剪用鋼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鉬(Molybdenum)
碳化作用劑,防止鋼材變脆,在高溫時保持鋼材的強度,出現在很多鋼材中,空氣硬化鋼(例如A-2,ATS-34)總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鉬,這樣它們才能在空氣中變硬。
鎳(Nickle)
保持強度、抗腐蝕性、和韌性。出現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
有助於增強強度。和錳一樣,硅在鋼的生產過程中用於保持鋼材的強度。
鎢(Tungsten)
增強抗磨損性。將鎢和適當比例的鉻或錳混合用於製造高速鋼。在高速鋼M-2中就含有大量的鎢。
釩(Vanadium)
增強抗磨損能力和延展性。在許多種鋼材中都含有釩,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A含有大量的釩。而BG-42與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釩。
磷(Phosphorus)
是有害元素,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出現冷脆性,能使鋼的強度顯著提高,同時提高大氣腐蝕穩定性,含量應該限制在0.05%以下。
硫(Sulfur)
通常硫是有害元素,使鋼熱脆性大,含量限制在0.05%以下。但是易切削鋼的硫含量高,可達0.08%~0.40%。
鋼指含碳量小於2%的鐵碳合金。根據成分不同,又可分為碳素鋼和合金鋼。根據性能和用途不同,又可分為結構鋼、工具鋼和特殊性能鋼。
應用歷史
在人類發明煉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鋼可以鑄成不銹鋼去味皂來出售。不銹鋼去味皂是一種用不銹鋼打造的特殊鋼塊,永遠不會變小,使用時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這種不銹鋼去味皂來自於德國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滿腥味的手,用不銹鋼去味皂洗過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但通常意義上,此類商業應用並無多大發展前途,因為不銹鋼去腥味的特性並不能持久,一般為半年左右,目前國內電子商務誇張了其功效,此類產品產地一般在國內,但往往被套上德國技術的稱號而牟取暴利。
製取
生鐵中的含碳量比鋼高( 生鐵碳含量為2%-4.3%),生鐵經過高溫煅燒,其中的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鐵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鋼. 多次冶煉精度更高。
結晶
簡介
從鋼液中產生晶體的過程,也稱液態結晶或一次結晶。隨著熱量的導出,晶體從無到有(形核),由小變大(晶體長大),直至液體全部轉為固體(晶體),完成結晶過程。鋼液的結晶過程決定著鋼錠或鑄件的結晶組織及物理、化學不均勻性,從而影響到鋼的機械、物理和化學性能。控制鋼的結晶過程是提高鋼的質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溫度范圍
鋼液不是純金屬,而是以Fe為基的含有一定量C、Si、Mn及其他一些元素的多元合金。因此,它的結晶過程不是在某一固定的溫度(熔點)進行,而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完成的。在平衡結晶條件下,鋼液溫度降至其液相線溫度(tL)時開始出現晶體,而達到固相線溫度(ts)時結晶方告結束。此液相線和固相線間的溫度區間,即tL-ts=Δtc。
便稱為該合金的結晶溫度范圍。某一鋼種的結晶溫度范圍主要取決於所含元素的性質及其含量,並可由鐵與相應元素的二元或三元相圖來確定。各元素對結晶溫度范圍的影響可近似地看成可加和的。即某一具體鋼種的結晶溫度范圍。
結晶兩相區
鋼液凝固時,在靠近模壁的固相(凝固層)與內部液相之間存在著一個過渡區—兩相區(圖1),即在凝固著的鋼錠內,存在三個區域:固相區、兩相區、液相區。鋼液的結晶即形核和晶核長大過程只在兩相區進行。
鋼錠的凝固就是兩相區由鋼錠表面向錠心的推移過程:當液相等溫線到達鋼錠內某一部位時,結晶開始;而固相等溫線達到某一部位時,該處結晶便告結束,全部轉變為固體。液相等溫線和固相等溫線到達錠內某一指定點的時間間隔,即該點從液相線溫度降至固相等溫線所經歷的時間,稱作該點的本地凝固時間,常以q表示之。本地凝固時間與該處的平均冷卻速度成反比。
由於鋼錠內不同部位的傳熱條件差異很大,因此不同部位的本地凝固時間會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引起結晶組織的不同。鋼錠內液相等溫線和固相等溫線間的距離稱作兩相區寬度,以△x表示之。且有。兩相區窄有利於柱狀晶發展,而兩相區寬有利於等軸晶發展。
形成原因
合金凝固時,由於溶質在固相中和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產生選分結晶(也稱脫溶或液析)現象。即伴隨結晶的進行,在凝固前沿不斷有溶質析出(K<1時),使液相同溶質濃度逐漸增加。在平衡結晶時,溶質在固、液兩相中的均勻擴散都得以充分進行,因而並不產生偏析。但在鋼液的實際凝固過程中,溶質在兩相,特別是在固相中的擴散不能充分進行。
結果析出的溶質不斷在凝固前沿的母液中富集,形成濃度很高的溶質偏析層,此偏析層內熔體的液相線溫度相對於成分未變之母液的液相線溫度有所降低,因而使凝固前沿處熔體的過冷減小。這一現象對凝固組織有很大的影響。極端情況下(固相不均化、液相不混合)凝固前沿出現溶質最大的富集情況。
其溶質的分布可用下式來描述:式中C L(x)為距凝固前沿x處液相中溶質濃度;C0為合金熔體中溶質的初始濃度;K為溶質的平衡分配系數,K=C0/CL導;R為結晶速度;DL為溶質在液相中的擴散系數。設K為常數(液、固相線為直線),且液相線斜率為m,則與凝固前沿溶質濃度相對應的液相線溫度分布可用t L(x) =t0-mC L(x) =t0-mC0(1+1-k/k e -R/DLx)來描述。C L(x)及t L(x)的變化如圖2所示。
可見C L(x)隨距凝固前沿距離增加而減小,t L(x)隨距凝固前沿距離的增加而增高。在凝固前沿(x=O)處。熔體液相線溫度tL與熔體實際溫度之差稱過冷,即Δt =tL-te。當達到穩定態結晶時,凝固前沿處tL=te=ts此時,液相線溫度分布曲線與實際溫度分布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圖2陰影區)稱組成過冷區。
組成過冷的出現,必將終止原有凝固界面的繼續推進,並且當其凝固前沿前方過冷較大處的過冷超過生核所需的過冷度Δt ﹡ 時,將在凝固界面前方形成新的晶核。這是鋼錠結晶組織由柱狀晶向等軸晶轉變的一種有說服力的解釋。
樹枝晶生長
晶體生長方式,即凝固前沿推進的方式取決於凝固前沿組成過冷的大小。當組成過冷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時,凝固前沿將由平滑無組織狀態演變為胞狀直至樹枝狀、內生生長。對於鋼錠的實際凝固條件下,在大部分凝固期間,凝固前沿是以樹枝狀或內生狀態生長,最終得到樹枝狀晶的晶體結構。
晶體總是以原子排列最緊密的面與液相接觸,以使表面能最小。對面心立方晶格的γ一Fe來說,密排面為{111}面,所以開始析出的晶體呈八面體外形。隨著結晶的進行,由於選分結晶在凝固前沿形成溶質富集層,這時晶體便從表面溶質濃度富集較少的部位—八面體的頂端沿[111]方向凸出生長,形成樹枝晶的一次軸(主幹)。
接著,一次軸沿八面體的棱邊——溶質濃度次低處優先長粗。當一次軸表面處組成過冷進一步增加時,又會在一次軸晶體缺陷處形成與一次軸相垂直的二次枝晶——二次軸。隨後還可能形成三次枝晶、四次枝晶等,每個晶干不斷長粗和長出更高次枝晶,直至彼此相遇。最後充滿整個樹枝晶各枝幹間,形成一個晶粒。
根據生長方式的不同,可得到3種不同形狀的樹枝晶:
柱狀晶。只有一個方向上的一次軸得到突出發展的樹枝狀晶。該一次軸稱為主軸。當組成過冷小時,枝晶狀長大所得到的柱狀晶,二次枝晶不發達,類似於棒狀晶。隨著組成過冷的增加,柱狀晶的高次枝晶逐步得到發展。
等軸晶。各方向都得到較均勻發展的樹枝狀晶。只有內生生長時才形成等軸晶。
粒狀晶。枝晶不發達的樹枝狀晶,也稱球雛晶。只有在散熱強度極小時,如鋼錠和鑄件的熱中心處才可見到粒狀品。
鋼材市場
需求及供給
2012年國內鋼市已出現供需僵持的典型特徵,6月份每噸鋼材價格平均的上下波動幅度不足50元。商家稱之為「不上不下的尷尬市場」;建築鋼市難以實現有效的反彈,下游需求整體萎縮[4]。
據監測,整個6月份建築鋼材市場的表現是漲跌均乏力,有人形象地說,不是「漲盤」也不是「跌盤」,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冷盤」。建築鋼的終端采購量還是處於低位,往年的季節性特點基本沒有體現。一些商家反映,鋼市看著好像在築底,「但到底是不是市場的底,心裡卻一點沒底」。
鋼鐵業需求萎縮、供給不減的雙重矛盾,始終無法在行業的一個「大決心」中得以緩解。鋼廠「不痛不癢」的減產,讓人感覺廠家處於被不少顧慮牽制的被動狀態。據最新數據,5月份國內粗鋼和鋼材日均產量雖有下降,但仍高於前4個月的平均日產水平。
6月中旬國內粗鋼日產量的預估值仍在接近200萬噸的高位,說明鋼廠減產、限產的量還很少。高溫多雨的傳統消費淡季將至,粗鋼產量的高位運行,將使得市場的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鋼材庫存也是這樣,雖在下降通道,但周期拉得特別長,主要品種連續18周的減倉幅度尚不足20%。
由於鋼鐵產量釋放無法有效遏制,刺激上游礦價「伺機」上行。6月份以來,內礦價格連續上漲,累計的噸價漲幅已達70元。不過,鋼廠的采購還是較為理性,市場成交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態勢下,後期礦價進一步上漲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進口鐵礦石的報價也在明顯回升,1個月內累計噸價漲幅達5美元左右。礦市的悲觀心態略有好轉,部分鋼廠的采購有所增加。但是,礦價一漲,直接的市場反應就是采購商趨於觀望,「這也是一種天然的制約」。
鋼鐵工業運行
一、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2013年1-6月,全國累計生產粗鋼3.9億噸,同比增長7.4%,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前6個月,粗鋼日均產量215.4萬噸,相當於年產粗鋼7.86億噸水平。其中,2月份達到歷史最高的220.8萬噸,3-6月份雖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萬噸以上較高水平。
分省區看,1-6月,河北、江蘇兩省粗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8%和13.2%,兩省合計新增產量佔全國2694萬噸增量的42.4%,另有山西、遼寧、河南和雲南等省增產也在100萬噸以上。分企業類型看,1-6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5%,低於全國平均增幅2個百分點,但仍有60%的增產來自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
二、鋼材價格低位運行。2013年1-6月,國內鋼材市場整體表現低迷。隨著粗鋼產能大幅釋放,市場供需陷入失衡狀態,鋼材價格步入下降通道,已弱勢下跌4個多月。截止7月26日,鋼材價格指數降到100.48點,低於年初6.6點。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的八個鋼材品種價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種來看,占我國鋼材產量比重較大的建築用線材、螺紋鋼價格跌幅分別達4.9%和6.7%,中厚板和熱軋卷板價格跌幅分別達5.7%和9.7%。
三、鋼材出口增長較快。國內鋼材市場供需失衡刺激企業出口。1-6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3069萬噸,同比增長12.6%;進口鋼材683萬噸,下降1.8%,進口鋼坯和鋼錠32萬噸,增長50%。將坯材摺合粗鋼,累計凈出口2506萬噸,同比增長17.3%,占我國粗鋼產量的6.4%。從出口價格看,1-6月出口棒線材均價624.3美元/噸,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噸,同比下降2.8%。
四、鋼廠及社會庫存高位運行。市場供需矛盾向流通領域蔓延,國內鋼材庫存延續上年末增長態勢。3月15日達到歷史最高的2252萬噸,比上年最高點增加351萬噸,其中建築鋼材庫存1432萬噸,占庫存總量的63.6%。
之後,隨著季節性消費增加,庫存逐漸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萬噸。市場供大於求也推高鋼廠庫存,3月中旬重點企業鋼材庫存創歷史記錄,達到1451萬噸,同比增長29.7%,6月下旬降至1268萬噸,仍比年初增長29.9%,比2012年同期增長11.4%。
五、鋼廠盈利水平逐月下滑。2013年上半年,冶金行業實現利潤736.9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454.4億元,同比增長22.7%。1-5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盈利狀況遠不如行業總體水平,並呈逐月下降態勢,盡管實現利潤增長34%,但也僅有28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19%。5月當月,86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僅實現利潤1.5億元,連續5個月環比下滑,其中34家虧損,虧損面高達40%。
六、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回落。2013年1-6月,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3035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投資2356億元,同比增長3.3%,比2012年同期回落6.1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投資679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大幅回落15個百分點。
相關觀點
相關機構分析師認為,工地開工以及施工進度沒有明顯的加快動向,建築鋼的需求釋放總體仍將處於低位。在需求無法有效啟動的情況下,如果要打破鋼市供需僵持的局面,只有倒逼鋼廠實質性減產,進而拉動原料價格合理回歸,逐步減輕鋼市供需的失衡狀態。在這個實質性進程沒有有效啟動之前,鋼市只能延續震盪築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
9. 什麼是高碳鋼網狀彈簧有什麼優點
她的優點:
1、熱處理後可以得到高 的硬度(HRC60一65)和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狀態下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產成本低。
也有缺點,是:
1、熱硬性差,當刀具工作溫度大於200℃時,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劇下降。
2、淬透性低。 水淬時完全淬透的直徑一般僅為15一18mm;油淬時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徑或厚度(95%馬氏體
)僅為6mm 左右,並易變形開裂。
高碳鋼的硬度、強度主要取決於鋼中固溶的碳量,並隨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碳量超過0.6%時,
淬火後硬度不再增加,只是過剩的碳化物數量增多,鋼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韌性和彈性有所降低。
為 此,常根據使用條件和對鋼的強度、韌性匹配來選用不同的鋼號。例如,製造受力不大的彈簧或簧式零件
,可 選擇較低碳量的65鋼。 一般高碳鋼可用電爐、平爐、氧氣轉爐生產。要求質量較高或特殊質量時可采
用電爐冶煉加真空自耗或電 渣重熔。冶熔時,嚴格控制化學成分,特別是硫和磷的含量。為減少偏析,提高
等向性能,鋼錠可進行高溫擴 散退火(對工具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過共析鋼的停鍛(軋)溫度要求低(約
800℃),鍛軋成材後應避 免粗大網狀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應注意緩冷,以防熱應力造成裂紋。熱處
理或熱加工過程中要防止表面脫碳(對彈簧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要有足夠的壓縮比,以保證鋼的質量和使
用性能。
10. 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含碳量的區別謝謝
低碳鋼(mild steel)為碳含量低於0.25%的碳素鋼,因其強度低、硬度低而軟,故又稱軟鋼。
中碳鋼是碳含量為0.25%~0.65%的碳素鋼。它包括大部分優質碳素結構鋼和一部分普通碳素結構鋼。此類鋼大多用於製作各種機械零件,有的用於製作工程結構件。
高碳鋼(High Carbon Steel)常稱工具鋼 , 含碳量從0.60%至1.70%, 可以淬火和回火。錘, 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鋼製造; 切削工具如鑽頭, 絲攻, 鉸刀等由含碳量0.90% 至1.00% 的鋼製造。
(10)高碳鋼為什麼熱硬性差擴展閱讀:
各種鋼材的性能:
1、低碳鋼:
低碳鋼為韌性材料。其拉伸時的應力-應變曲線主要分四個階段: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局部變形階段,在局部變形階段有明顯的屈服和頸縮現象。開始時為彈性階段,完全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線上升,比例極限以後變形加快,但無明顯屈服階段。
2、中碳鋼:
中碳鋼熱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較差。強度、硬度比低碳鋼高,而塑性和韌性低於低碳鋼。可不經熱處理,直接使用冷軋材、冷拉材,亦可經熱處理後使用。淬火、回火後的中碳鋼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能夠達到的最高硬度約為HRC55(HB538),σb為600~1100MPa。所以在中等強度水平的各種用途中,中碳鋼得到最廣泛的應用,除作為建築材料外,還大量用於製造各種機械零件。
中碳鋼屬於亞共析鋼,其退火組織為珠光體和鐵素體。隨著鋼中碳含量增加,組織中珠光體數量增加,而鐵素體數量減少。碳含量大於0.40%的鋼淬火組織為馬氏體;碳含量大於0.40%時,除了馬氏體外還有少量殘留奧氏體,殘留奧氏體數量隨著鋼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3、高碳鋼:
優點:
1、熱處理後可以得到高 的硬度(HRC60一65)和較好的耐磨性。
2、退火狀態下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
3、原材料易得,生產成本低。
其缺點是:
1、熱硬性差,當刀具工作溫度大於200℃時,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劇下降。
2、淬透性低。 水淬時完全淬透的直徑一般僅為15一18mm;油淬時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徑或厚度僅為6mm 左右,並易變形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