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700多名瑞士雇傭兵保護路易十六家族的經過
當時的瑞士人非常窮,所以只能以當雇傭兵賺錢。當時1792年法國大革命,起義民眾攻打法國杜樂麗宮,為了保護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後,786個瑞士雇傭兵面對戰力是他們數十倍的軍隊堅持戰到最後,全部陣亡(歷史上似乎從未有過這樣的雇傭兵)。事後為了紀念客死他鄉的這些瑞士人,在琉森鑿成了一個瀕死的石獅。(這是我去瑞士時導游所講,看到石獅後尤為震撼,瑞士人民此後也一直是戰爭的中立國,嚮往和平)
Ⅱ 比較路易 波拿巴與拿破崙上台的條件
拿破崙遠征埃及之時,歐洲的反法聯盟已逐步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的保王黨勢力也在逐步增強。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深得民心,且被當成英雄一般的拿破崙11月9日,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了成功,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實際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獨裁者。只是政權的更替,也是民心所向,他之所以上台之後政權穩定,就是保證了資產階級的發展。而路易則利用七月王朝時期動盪不安的政局,試圖以武裝叛亂來發動政變。1836年10月30日,他模仿其伯父的樣子,身穿灰軍裝,頭戴拿破崙式三角帽,在幾個贊成波拿巴主義的老兵和舊軍官的協助下,竄到斯特拉斯堡駐防軍的兩個炮兵團發表演說,號召士兵推翻路易·菲利浦,擁戴他做國王。這種荒唐滑稽的冒險行徑,受到當頭棒喝,僅僅經過幾個小時,叛亂者全被解除武裝。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被扭進警察局,並被流放到美洲去了。1837年4月,他在紐約獲釋,弄了一張假護照回到瑞士。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後,金融貴族的統治垮台。在巴黎武裝工人的強大壓力下,新成立的臨時政府宣布法國為共和國,史稱第二共和國(1848—1852)。這個共和國使「資產階級的統治成為更加全面的統治」。二月革命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從倫敦匆匆趕回巴黎,表示投效臨時政府。1848年12月10日,舉行總統選舉,提出的候選人共6名,有卡芬雅克、拉馬丁、賴德律·洛蘭、拉斯拜爾等。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因受到大資產階級保皇派中有勢力者的資助,也自提為候選人。選舉結果,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得票最多,當選為總統。這個名氣不大的冒險家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治國之才,而是由於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投了他的票。因為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把土地分給了農民,拿破崙制定的《民法典》(1804)確認了農民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他們抱著天真的幻想,把拿破崙與他的侄子聯系在一起,因而錯誤地把選票投給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正是農民對拿破崙這種個人崇拜,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又變成了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幻想,「農民的輕信使他當了總統」。在我眼中路易就是個夢想家,而不是理想家,他取得了其叔父的昔日地位,但對其自身沒有拿破崙的軍事天賦,對外沒有拿破崙的外交手段,經濟,政治等方面政策一切照舊,二月革命以來的歷史事變,已經說明了「法國階級斗爭怎樣造成了一種條件和局勢,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卑鄙的路易與老仇人英國結盟後開始將魔爪伸向中國。如果說拿破崙是一個英雄,那他路易連狗熊都算不上,他玷污了「波拿巴」。
Ⅲ 有哪些方面體現出路易十四的謀略
路易十四,法國國王,史稱路易大帝,是法國歷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他親政的55年,是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極盛時期,在他的統治下,法國一度稱霸歐洲,法國作家伏爾泰曾稱這個時期為「路易十四的世紀」。
路易十四是國王路易十三的長子,1638年9月5日生於聖日耳曼離宮。1643年路易十三死,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年方5歲,母後奧地利的安娜攝政,任用她的寵臣、義大利紅衣主教馬扎然為首相。1661年馬扎然死去後,年僅23歲的路易十四開始親政。之後,他獨自統治法國55年,被稱做「路易十四時代」,當時宮廷里把他稱作「太陽王」。路易十四是一個「君權神授論」者,他為保護封建貴族的利益,在國內實行專制主義的統治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在經濟領域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對外推行侵略擴張政策。這些曾對法國歷史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使法國成為歐洲第一流的軍事強國,一度在貿易和工業上取得相當成就,科學和文學藝術也呈現繁榮景象。
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專制主義極盛時期的代表,他的統治才能,尤其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顯示的謀略才能,為人們所驚嘆。
路易十四親政之初,就顯示了他特有的統治手段和謀略才能,致使大臣們感到十分驚奇。當時,歐洲各國大多由首相或親信大臣代理國王執政。路易十四不蹈常襲故,親政後即宣布:「自己將是自己的首相」。這是他確立專制主義統治的一個高招。他在中產階級中選擇自己的親信大臣,規定每個大臣的職權范圍,責成他們定期匯報,不得略漏。他親自主持國務會議,聽取大臣們的報告,然後單獨決定一切重要事務,簽署國事公文並採取行動。事無巨細都由他親自過問。他稱此為從事「國王的職業」。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構成國王的偉大和尊嚴的不是他們手中的權杖,而是他們手執權杖的方法。由臣民來決定一切,君主只是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就歪曲了事物的面貌。唯有君主才有權思考和決策,其他人的職責只不過是執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因此,大臣們雖受到重用,但在路易十四的眼裡,他們只是執行國王意志的工具。國王對大臣進行監督,以防他們濫用君主的信任。路易十四的統治手段遠遠超過他的對手。人們最初對查理的贊頌之詞,路易十四一生都當之無愧。路易十四從整頓多年慘遭破壞因而紊亂不堪的國家財政著手,國庫恢復井井有條,軍隊紀律整飭一新,甚至娛樂消遣也生輝放彩。路易十四在親政時期,他把封建專制制度統治推到了頂峰,中央王權在他手裡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從而,使法國開始獲得在歐洲的真正優越地位。1661年,法國大使和西班牙大使在瑞典駐倫敦大使館的大門口為了誰先走這個問題發生爭執,受了侮辱。路易十四獲悉後,立即召回法國駐馬德里大使,並下令把西班牙駐法大使驅逐出境,中斷還在佛蘭德爾進行的法、西兩國國界談判,並派人告知如不承認法國王權的優越地位,不鄭重賠禮道歉,戰端就將重啟。最後,以西班牙當著各國駐法公使的面向法國賠禮道歉而了事。這件小事足以顯示路易十四當時在歐洲各國中的威勢。
路易十四的謀略才能更突出的是體現在他的軍事和外交方面。路易十四專橫跋扈,好大喜功。為了誇耀威勢,在歐洲稱霸,他對外推行侵略性的政策,甚至在和平時期也擴展疆土,並且戰備不懈。當時歐洲對土耳其人十分懼怕。土耳其人同時向德意志和威尼斯進攻。土耳其和德意志皇帝的軍隊在拉布河岸的聖哥大展開大戰。路易十四運用他的威勢公開援救德意志皇帝。法國軍隊在這場大戰中英勇善戰,戰功彪炳。與此同時,路易十四施展策略,暗中支持葡萄牙反對西班牙。法國朔姆貝格元帥和胡格諾教徒率領法國士兵四千名進入葡萄牙。他用路易十四的錢來支付他們的薪餉,但又裝著用葡萄牙國王的名義來收買他們。這四千名士兵會同葡萄牙軍隊在維拉—維西奧薩一戰中大獲全勝。這次勝利使布拉岡斯家庭的王位得到鞏固。這樣,路易十四甚至還未興師征伐,就已被視為好戰喜征、手腕靈活的君主。他甚至還未發動戰爭,歐洲就已經對他心存恐懼。同時,路易十四運用這種靈巧策略,背棄諾言,迴避使用他當時擁有的屈指可數的幾艘戰船會同荷蘭艦隊作戰。他早在1667年就已和荷蘭結盟。同時,路易十四派遣陸軍給予荷蘭聯邦,使之免遭被英國收買的嗜爭好戰的蒙斯特主教的攻擊。但是,路易十四使荷蘭聯邦為這次援助付出了高昂代價。凡此種種都使路易十四成為獨一無二、令人生畏的強大人物。
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歐洲的形勢對法國極為有利。當時法國在歐洲處於優勢地位,路易十四又擁有一支自羅馬帝國統治以來歐洲人數最多、最強大的常備軍。路易十四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征服戰爭。長期以來,歐洲的秩序是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主宰的。弗朗索瓦一世以後,法國歷代君方竭盡全力使西班牙與德意志各國分離,以擺脫威脅法國的這把致命的鉗子。路易十四首先力圖征服德意志,另一個侵略對象則是西班牙屬尼德蘭和荷蘭。公元1668年隆冬一月,聖日耳曼正沉浸於歡娛之中。路易十四開始了征服弗朗什—孔泰的戰爭。國王星夜兼程,策馬前進。二十萬大軍從二十條不同的道路前來集中,同日在弗朗什—孔泰會合。這種種准備工作和異乎尋常的行軍,沒有人了解其目的何在。路易十四這次行動的秘密比任何一次陰謀活動都保守得更嚴。路易十四除了使用武力外,還用請客送禮、封官許願的辦法進行收買活動。以致在路易十四離開聖日耳曼十二天後,即多爾被圍四天後(1665年2月14日),進入該城。最後,不到三周,整個弗朗什—孔泰向他投降。西班牙樞密院對該邦幾乎不戰而降,感到十分驚訝和憤怒。路易十四這樣行時走運,野心勃勃,以至驚醒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歐洲。荷、英、瑞(士)為保持歐洲的均勢和遏止路易十四的野心,於五天之內提出並簽訂了反法同盟條約。德意志雖受同法國國王簽訂的密約的約束,不敢參與這一密謀,但他在暗中慫恿英國、瑞典以及荷蘭等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此時,路易十四盡管野心勃勃,力強勢盛,激憤惱怒,但他還是使即將從歐洲四面八方興起的反法風暴轉向他方。他親自提出締結了法荷亞琛條約,條約規定歸還弗朗什—孔泰。各國都覺得路易十四舍棄弗朗什—孔泰是表現了足夠的剋制。然而,他留下佛蘭德爾的城市,卻所得更多。他為自己打開了荷蘭的大門。他對這個國家作出讓步之時,就已打算消滅這個國家。
路易十四為了重新對荷蘭開戰而展開了外交活動。1670年,法國同英國簽訂多維爾條約,英王取得了路易十四的秘密津貼但必須幫助法國對荷蘭作戰。路易十四又用四十萬埃古收買了瑞典。1672年,路易十四發動了對荷蘭的戰爭。路易十四親率御林軍和他那支由三萬人組成的最精銳的部隊,以同時包圍四座城市作為戰爭開始。這些城市幾乎一受包圍就被攻克。萊茵河和伊塞爾河沿岸各個要塞紛紛投降。路易十四無時無刻不收到攻克某地的消息。就在法軍節節勝利之時,荷蘭人民進行了堅決抵抗。他們決堤放海水淹沒了全國,以阻止法軍前進。受路易十四侵略政策威脅的國家都加入了以荷蘭為中心的新的反法同盟。但路易十四用外交手段孤立荷蘭,拆散這個同盟。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路易十四再次征服了弗朗什—孔泰。1678年法荷簽訂了尼姆維根條約,法國又佔領了南尼德蘭境內一些城市和弗朗什—孔泰。路易十四的威勢在這場戰爭中達到頂峰。他即位以來所向無敵,被圍之城無不攻克,各方面都勝過聯合起來的敵人。他連續六年使歐洲膽戰心驚、喪魂失魄,最後成為歐洲事務的裁決者、平定者和綏撫者。在這場戰爭中,路易十四的軍事和外交謀略才能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然而,路易十四表現出來的強烈的霸權野心,使整個歐洲大陸的不安情緒大大增長,導致了1686年反法「奧格斯堡聯盟」的成立。英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和德意志一些小邦的諸侯都屬於這個聯盟。完全孤立的路易十四在對「奧格斯堡聯盟」的戰爭(1688—1697)中不得不對付一個幾乎集合了整個西歐的反法同盟。戰爭中法國軍隊雖在大陸上打了一些勝仗,但是英國海軍在海上大大得手。因此,在1697年的里斯維克和約中,路易十四喪失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所有戰前「收復」的土地。不久,又爆發了法國和奧地利爭奪西班牙王位的戰爭(1701—1714)。這場戰爭又一次使路易十四面對一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參加的反法聯盟。這場戰爭大大削弱了法國的力量,法國在歐洲的優勢地位喪失殆盡。同時,由於連年對外戰爭,窮兵黷武,使法國的人力和財力日趨枯竭,導致國庫空虛,農業凋敝,工商業破產,王權削弱,民心喪盡,封建專制制度漸漸衰落。1715年,曾稱雄一時的路易大帝在人民群眾的一片怨聲中死去。
Ⅳ 路易十四怎麼上的斷頭台
路易十四是個非常優秀的君主,說他平庸是無視了事實,當然,說他是毫無缺點的聖君同樣也是無視了事實。
首先,在歐洲大陸歷史上,最強國家被其他國家深深忌憚、然後聯合起來圍攻本來就是常事,前有哈布斯堡-西班牙被圍攻,後有拿破崙法國和德意志帝國被圍攻,路易十四時代被全歐圍攻並不能完全歸咎於路易十四隻想著打仗,而是要考慮到這個歷史規律。
只要路易十四和他的法國想要做歐洲最強國、想要進行領土擴張和霸權,他們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別國聯盟起來對抗——站在今天人們的角度來看,也許擴張領土霸權是一種罪惡,但是在那個時代,人們稱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不就是因為他們這么做嗎?
路易十四在他的時代裡面平定了各地的叛亂,同時實現了在弗朗什-孔泰和洛林-阿爾薩斯的擴張,正式奠定了法國今日疆域的基礎。至於說他靠名將才能開疆闢土的說法簡直是可笑,除了少有的幾個能御駕親征的君主,哪個君王開疆拓土的時候不是靠名將?難不成故意用庸將去打仗來能體現出君王水平?
路易十四將國家整合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當然這也算是奮X世之餘烈),並且第一次在歐洲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國家,這份功績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抹殺的。能做到這件事,不僅是他的運氣好,他的政治手腕和意志也同樣重要。
在文化上他也頗有建樹,具體的不必多說了,反正網路下就知道。
當然,正如之前所言,路易十四的缺點也很多。
好大喜功、酷愛奢靡的毛病他確實有,而且為了補貼國家和個人財用,廢除南特敕令迫害胡格諾教徒也是對國家極大的傷害。
摘錄自《法國大革命史》網頁鏈接
Ⅳ loulsvultton是什麼品牌
LouisVuitton中文名路易威登,產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飾,鞋履,成衣,腕錶,高級珠寶及個性化訂制服務等。
loulsvultton是錯誤拼寫,應為LouisVuitton。
自1854年以來,相傳至今的路易威登,以卓越品質、傑出創意和精湛工藝成為時尚旅行藝術的象徵。
淵源:
路易威登於1854年建立自己的公司。店鋪開設之後,路易威登成立公司後立即作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以耐用又防水的帆布物料將其中一個旅行箱覆蓋。
四年後,路易威登推出一款方便運輸的平蓋白楊木行李箱。此行李箱表面覆以優質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角位以金屬包邊,裝上手挽及托架,一列隔底匣及間隔方便擺放各式衣物及優雅襯飾。這種創新形式下的行李箱,更標志流芳百世的路易威登行李箱及現代旅遊文化正式誕生。
1996年,路易·威登加盟L.v.m.h集團,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活動空間。不僅大量生產傳統產品高級箱包,還涉足時裝、鍾表、珠寶等行業,它一家的經營活動就佔了這個集團業務總量的70%。
2018年7月15日,路易威登正式入駐中國官方線上旗艦店,意味著全國其它城市的消費者也將能夠享受該品牌的優質「店鋪」服務,包括送貨服務和7天退貨政策,而此前只對北京、上海、重慶和廣州等12個主要城市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易威登
Ⅵ 使用瑞士路易十六噴劑會延長性生活時時嗎
會的,「使用「路易16噴劑」兩周後約90%的使用者性愛時間延長至35分鍾以上,徹底改善了早泄現象,使用一個月以後陰莖增長了一英寸左右,同時直徑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0%左右,使用兩個月後你的陰莖將增長2英寸左右,同時直徑在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5%左右
Ⅶ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人物經歷
於1808年4月20日出生在巴黎的賽魯特街。他是路易·波拿巴與奧通斯的第三個兒子。1806年,拿破崙一世封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為法國的附庸國——荷蘭的國王,又令自己的妻子帶來的女兒奧通斯與弟弟結婚,立為荷蘭王後。路易·波拿巴有三個兒子。長子死於童年。後來,路易·波拿巴與妻子奧通斯不睦,又為滿足荷蘭商人要求,破壞了皇兄為反對英國而制定的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對此極為不滿,於1810年廢除了弟弟的王位。路易·波拿巴被罷黜後,去法屬義大利王國的佛羅倫薩住閑。奧通斯不願隨行,留居巴黎皇宮。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幼年一直是在宮廷中度過的。皇宮的榮華富貴生活,對他一生影響頗大。
1815年拿破崙帝國垮台,代表大地主利益的波旁王朝復辟。1816年,復辟王朝下令,把波拿巴家族流放國外,奧通斯也被放逐。住在佛羅倫薩的路易·波拿巴根據當時的訴訟法,要走了大兒子。奧通斯只好帶著小兒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德國、瑞士等地流浪。1817年,奧通斯在瑞士土爾高州的阿倫內伯格定居下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曾在奧格斯堡大學預科學習,也在阿倫伯格軍事工程學校和炮校受過教育。20歲時,他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仇視波旁王朝,但又為皇權思想所支配。他的自由主義思想是與對拿破崙的崇拜混雜在一起的。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時,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正在義大利。這次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在七月革命的影響下,1831年2月義大利中部爆發了起義。具有某些自由主義傾向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被卷進了這次起義者的隊伍。後因統治義大利的奧軍趕來鎮壓,他潛逃巴黎,經倫敦,返回瑞士的阿倫內伯格。
1832年,路易·拿破崙加入瑞士國籍。同年拿破崙二世也死了。從此,24歲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產生了一個信念,即自以為命運決定了他應繼承其伯父的帝業。當皇帝,就成了他夢寐以求的目標。
他利用七月王朝時期動盪不安的政局,試圖以武裝叛亂來發動政變。1836年10月30日,他模仿其伯父的樣子,身穿灰軍裝,頭戴拿破崙式三角帽,在幾個贊成波拿巴主義的老兵和舊軍官的協助下,竄到斯特拉斯堡駐防軍的兩個炮兵團發表演說,號召士兵推翻路易·菲利浦,擁戴他做國王。這種荒唐滑稽的冒險行徑,受到當頭棒喝,僅僅經過幾個小時,叛亂者全被解除武裝。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被扭進警察局,並被流放到美洲去了。1837年4月,他在紐約獲釋,弄了一張假護照回到瑞士。到家時,他的母親已病危,不久去世。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七月王朝的政局更加不穩。工人運動和民主共和運動開始高漲。這時,傳奇式的「拿破崙傳說」廣泛流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趁機寫出《拿破崙思想》一書。該書1839年一連出了四版,1840年又在倫敦出了一版。在書中,他把拿破崙宣揚為「平民英雄」,是「大革命的真正代表」,藉以抬高自己作為拿破崙繼承人的地位。
很明顯,侄兒是想拿伯父的名字當作他進入皇宮的「敲門磚」,但是心比天高的侄子並沒能繼承他伯父當年的軍事才能。1840年8月6日,他又作了一次荒唐可笑的表演。他利用拿破崙主義盛行的時機,給幾個倫敦僕役穿上法國軍裝,貿然在布倫登陸,企圖在當地駐軍中再一次發動叛亂。這個企圖當然又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他被判處終身監禁,囚在哈姆要塞。這位一心想當皇帝的「布倫英雄」,在獄中寫了一個小冊子《論消滅貧困》,把自己打扮成勞動人民利益的捍衛者。1846年5月,被關6年之久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越獄潛逃倫敦。同年,他的父親路易·波拿巴死在義大利。 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後,金融貴族的統治垮台。在巴黎武裝工人的強大壓力下,新成立的臨時政府宣布法國為共和國,史稱第二共和國(1848—1852年)。這個共和國使「資產階級的統治成為更加全面的統治」。二月革命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從倫敦匆匆趕回巴黎,表示投效臨時政府。這暴露出他不僅是個冒險家、騙子,而且是個政治投機分子。臨時政府拒絕了他的要求,責令其出國。他返回倫敦。4月,他冒充英國公民,充當了倫敦特別警察,參與鎮壓憲章派和工人的示威遊行。盡管如此,1848年夏秋之間,法國仍有幾個市選舉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為制憲議會議員。
1848年12月10日,舉行總統選舉,提出的候選人共6名,有卡芬雅克、拉馬丁、賴德律·洛蘭、拉斯拜爾等。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因受到大資產階級保皇派中有勢力者的資助,也自提為候選人。選舉結果,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得票最多,當選為總統。這個名氣不大的冒險家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治國之才,而是由於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投了他的票。因為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把土地分給了農民,拿破崙制定的《民法典》(1804年)確認了農民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他們抱著天真的幻想,把拿破崙與他的侄子聯系在一起,因而錯誤地把選票投給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正是農民對拿破崙這種個人崇拜,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又變成了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幻想,「農民的輕信使他當了總統」。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上總統,就圖謀重建帝國,當皇帝。在4年總統任期內,他行動詭譎,時隱時現,在台前幕後耍盡了陰謀詭計。他首先留任奧爾良王朝和波旁王朝的遺臣宿將,組成保皇派的內閣,他任命君主派奧第隆·巴羅組織新內閣。這是正統派與奧爾良派聯合起來的「秩序黨」內閣,為從資產階級的共和國轉向君主制鋪路架橋。他坐上總統寶座才7天,又假手他的內閣出面宣布恢復鹽稅,使內閣和他的數百萬選民——農民對立起來。1849年1至3月,總統又利用保皇派內閣與制憲議會中資產階級共和派的沖突,趁機解散共和派的武裝組織——別動隊,以削弱資產階級的勢力。同年春天,總統派兵干涉羅馬共和國,以圖取得天主教勢力的支持。1849年6月,以賴德律·洛蘭等為首代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新山嶽派」對波拿巴和秩序黨內閣的違憲行為提出彈劾,遭到否決。6月13日,新山嶽派發動示威遊行,政府派軍隊鎮壓。這樣,民主派勢力遭到打擊。
經過幾年的流血斗爭,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共和派和小資產階級相繼失敗或被削弱。在內閣和新選出的立法議會中,大資產階級保皇派佔了絕對優勢。保皇派政府所推行的各項政策,都是為復辟帝制掃清道路。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常用所謂「紅色怪影」來恫嚇大資產階級,使財主們跪倒在總統的腳下,向總統求救。
在削弱共和派,打擊民主派之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起來,保皇派中的正統派和奧爾良派都想恢復各自王朝,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則想自己稱帝。於是,他便一手創造出「十二月十日社」。這個團體成立於1849年9月,為紀念路易-拿破崙·波拿巴1848年12月10日當選為總統而得名。「它名義上是個慈善團體,實際上是由巴黎流氓無產階級組成的一些秘密團體,每一個團體都由波拿巴的走狗們領導,總領導人是一個波拿巴派的將軍。」這個團體的成員有破落放盪者、冒險分子、退伍軍人、刑事犯、騙子、流氓、扒手、賭棍、私娼、妓院老闆等等。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就是這個流氓無產階級組織的首領,並把它當作自己最貼身的近衛軍。他們組成或僱用一些「啦啦隊」,在全國各大城市、交通要道或火車站活動。每當總統出現時,他們就混進人群,夾道歡呼「皇帝萬歲!」為總統捧場喝彩。這些丑惡可笑的鬧劇,對城鄉那些耳目閉塞,不明真相的人們來說,是頗能發生一些影響的。1850年11月,這個團體表面上被解散了,實際上仍繼續活動,並積極為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策劃政變。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也在軍隊中插手。1850年10月10日,在凡爾賽附近大平原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他為了取得軍隊的擁護,利用閱兵大擺宴會,用香檳酒、蒜臘腸,雪茄煙去收買官兵,有的士兵高呼:「皇帝萬歲!拿破崙萬歲!」他陶醉在一片歡呼聲中。誰對總統保持冷淡、沉默,其部隊就被解散,其將領要被撒換,其行政官吏也要被免職。1851年1月,巴黎衛戍司令、奧爾良派的將軍尚加爾涅被免職,代之以總統的親信。就這樣,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到政府和軍隊里去。「十二月十日社」中那堆腐朽透頂的廢料,一下子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總統掌握軍政實權之後,就向保皇派的內閣和立法議會開刀。他不斷玩弄組織新閣的把戲,使內閣經常處於動亂、無權和癱瘓狀態;又用修改憲法的辦法,使議會丟臉。據1848年憲法第45條規定:總統任期4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改選的日期,即1852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就要到來,不廢除這條規定,就無法延長總統的權力。1851年7月,他提出修改憲法,遭到立法議會的抵制。於是,他在11月提議免去內閣各部長之職,恢復曾被立法議會取消的普選權。這一措施,不僅摘掉了闊佬們的烏紗帽,而且使立法議會在人們眼裡威信掃地,預示著政變即將來臨。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終於發動政變。他調動7萬多軍隊,佔領巴黎,解散立法議會,逮捕一切反對他的議員。這次政變的手法,具有十足的流氓性質。政變前夕,他從法蘭西銀行竊取了2500萬法郎,用100萬法郎收買了巴黎衛戍部隊第一師師長馬尼揚將軍,又用15萬法郎和燒酒收買了一個不知名的士兵。這三個衣冠楚楚的騙子,偷偷串連同謀者,命令他們闖入議會領袖們的住宅,把資產階級那些頭面人物約60人,從睡夢中拖下床來,關進監獄;又派軍隊佔領巴黎各要地和議會大廈,斷絕巴黎與各省的聯絡。12月2日,首都貼滿了布告,宣布國民議會和國務會議已被解散。正在巴黎第十區市政廳開會的正統派和奧爾良派的220個議員,也被抓進了監獄。頭面人物的束手就擒,使政變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稍後,巴黎無產階級曾築壘反抗,也遭到政府軍的血腥鎮壓,被害者達1000餘人。全國32個省宣布戒嚴,僅巴黎一地的被捕者就有26000多人。社會主義者、民主共和派以及波拿巴的一切政敵,均被驅逐出境。
接著,1852年1月14日的新憲法出籠了。這個憲法把全部行政權與立法權都授與任期10年的共和國總統。總統獨攬大權乃是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稱帝的又一個步驟。此後,總統巡遊法國南部各省,舉行閱兵和宴會,大講「帝國即和平」,為稱帝製造輿論。元老院又玩弄全民投票把戲,就是否同意建立帝國進行表決。投票結果,有740萬余票答「是」,64萬多張票答「否」。保守的農民在這次投票中又一次起了決定作用。於是在1852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皇袍加身,宣布稱帝,號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壽終正寢,代之以第二帝國(1852—1870年)。
經過30年來的流浪生活和許多荒唐的冒險行徑之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終於實現了當皇帝的美夢。全世界的資產階級為之驚訝,卻沒有一個能理解它,說明它。只有革命導師馬克思深刻地揭露並論證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上皇帝的秘密:農民存在著對拿破崙的傳統迷信和對拿破崙三世的輕信與幻想;流氓無產階級和軍閥冒險分子對他竭力支持;多年的流血斗爭已使各個階級疲憊不堪,資產階級因內部傾軋而無力治理法國。總之,二月革命以來的歷史事變,已經說明了「法國階級斗爭怎樣造成了一種條件和局勢,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拿破崙三世稱帝後,建立一部龐大的軍事官僚的國家機器,供養50萬官僚,50萬軍隊。為了防止革命運動,帝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反動措施:解散工會,封閉進步報刊,禁止一切民主派和共和主義者的活動。天主教會控制了國民教育,農村教士充當密探。普選權雖被保留下來,但選舉活動均由政府操縱。警察恐怖和告密活動籠罩全國。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代表了大銀行家、高利貸者和金融貴族的利益,表現出十足的反動性和侵略性,因此,拿破崙三世的專政,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專政。
但拿破崙三世有時也擺出自由主義的姿態,如撤消巴黎和32省的戒嚴令,沒收奧爾良王朝的財產歸國有等,重視城市改建工作,大力修築林蔭道。但是沒收的財產和國庫資金大量流入官僚、投機商的腰包。 第二帝國時期,法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總產量比四十年代增加將近2倍,其中鐵、鋼、鋼軌等增加2至9倍。然而,這並不是拿破崙三世的功勞,而是資本家專心搞個人發財致富的結果,是「資產階級用經濟上的勝利來彌補自己政治上的失敗」的結果。特別是高利貸資本迅速增長起來,使法國後來成為一個高利貸國家。到1866年,已有14個國家得到法國銀行的貸款。
工業革命和帝國主義的反動政策加深了國內階級分化。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起,法國的階級斗爭不斷加強,秘密革命組織相繼出現,謀刺皇帝的事件連年皆有。第二帝國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拿破崙三世為了鞏固帝制,保住皇冠,一再搬出他伯父的偶象,如鼓勵上演有關拿被侖的劇本,勒令選編和出版《拿破崙書信集》達32卷之多,大肆宣揚對拿破崙的崇拜。但事與願違,宣揚拿破崙的結果,卻引出抨擊拿破崙及其侄兒的浪潮。 拿破崙在1852年,於波爾多發表的演說中聲稱「帝國,意味著和平」(L'Empire,c'est la paix),表明法國不會為了擴張領土而進攻他國,釋除了他國的疑慮。不過,他也表示,他決心推行強硬的外交政策,為法國帶來力量和榮譽。同時間,他還對其他列強發出警告,聲稱他不會容忍他們威脅法國的鄰國。拿破崙也是「民族主義政策」(Principe des nationalités)的推動者,希望自己協助其他地區的民族主義者,合並小國,建立一個個統一的民族國家。不過,他這樣做沒有考慮到法國的利益。在這一點上,他受到伯父的影響。在聖赫勒拿回憶錄(Mémorial de Sainte-Hélène)當中,拿破崙一世就表達過建立統一的義大利,和歐洲統合的願望。上述因素令拿破崙三世採取了風險極高的外交策略。不過,當中仍然有一些務實的成份。
Ⅷ 請問路易。波拿巴是何許人請您指教!
路易·波拿巴(1808—1873)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和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之侄,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之子。6歲時拿破崙帝國覆亡,隨母流亡德意志和瑞士。1823年移居義大利,參加過燒炭黨活動。 1832年拿破崙一世之子去世,遂以「法蘭西皇統繼承人」自居。1836年10月30日在斯特拉斯堡軍營發表演說,號召士兵推翻路易·菲力浦的統治,被當局流放美洲,復流亡瑞士和英國。1840年8月在布洛涅海港發動暴動,失敗後被判處終身監禁,1846年逃往英國。1848年革命爆發後回到法國,9月當選為制憲議會議員,又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憑借拿破崙一世的威望和君主派大資產階級的支持在大選中獲勝,12月就任第二共和國總統。為籠絡天主教勢力,1849年出兵羅馬,幫助教皇鎮壓羅馬共和國,打擊共和派,削弱一度與自己合作的、代表大資產階級和金融貴族利益的秩序黨。1851年12月發動軍事政變,1852年1月強行通過新憲法,授予總統獨裁權力,12月正式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自稱拿破崙三世。政治上實行集權統治,立法機構形同虛設。經濟上保護、鼓勵資本主義發展,工業革命在其統治期間完成。對外多次發動戰爭,以期重溫拿破崙的「光榮」。1853—1956年參與克里木戰爭,1857年夥同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59年進行對奧地利戰爭,吞並薩伏依和尼斯。1860年以後國內不滿情緒增長,被迫進行「自由主義」改革。1870年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因戰事失利,9月2日在色當向普軍投降,第二帝國旋即因巴黎9月4日革命而傾覆。1871年1月普法和約訂立後被釋,流亡英國,後病逝。
Ⅸ 瑞士路易16噴劑生產商在哪究竟有沒有用。
純屬騙子,我用過以後的確有點效果,可是後來你就知道他的危害性了,我一不小心噴在了睾丸上,現在導致睾丸腐爛,朋友們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