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教各位大侠:一般直接焊接连接所能达到的垂直度。L型工件
看你要求,如果要求高的话,最好用工装保证,L型工件工装相对来说好做,或者架支撑
其次就是要注意反变形,反变形大概2°到3°。
如果都做好的话,工件又相对来说不大,垂直度能够控制到0.5mm以内,我们公司的件大概200mm高,垂直度一般0.5mm以内
2. 框架柱 规范允许的垂直度偏差是多少
如果偏差值在规范允许值的3倍以内,可以暂不处理,在下道工序(装饰)施工时予以弥补。 如果偏差值超过规范允许值的3倍,就比较麻烦,根据偏差程度采取加固、返工重做等措施进行处理。如果采取加固处理,方案必须经过设计部门认可。 也即层高小于等于5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8mm;层高大于5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10mm。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有规定。
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工艺标准,质量要求如下:
水泥土搅拌桩:允许桩位偏差<50mm;允许垂直度偏差≤1%; 素砼或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允许桩位偏差(满堂桩≤0.40D,条基桩≤0.25D);允许垂直度偏差≤1.5%; 夯实水泥土桩:允许桩位偏差(满堂桩≤0.40D,条基桩≤0.25D);允许垂直度偏差≤1.5%; 柱锤冲扩挤碎石桩:允许桩位偏差≤50mm;允许垂直度偏差≤1.5%; 钢筋砼预制桩:插入土时垂直度允许偏差≤0.5%;允许桩位偏差(1~3根≤100mm;4~16根≤D/2;16根以上,边桩≤D/3,中间桩D/2;有桩顶梁,顺梁轴方向≤150+0.01H mm,垂直梁轴方向≤100+0.01H mm); 砼成孔灌注桩:允许桩位偏差(1~3根、单排横向、群桩的边桩≤70mm;单排轴向、群桩中间桩≤150mm);允许垂直度偏差≤1.0%; 其中:D为桩直径;H为桩顶到地面的高度。
3. 钢结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具体怎么检测啊
1、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钢结构整体垂直度的允许偏差:H/1000,且不应大于25.0mm;钢结构专整体平面弯曲的属允许偏差:L/1500,且不应大于25.0mm。
2、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学经纬仪。
3、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4. 焊接头怎样保证垂直度、
用水平尺或红外水平仪,先四周点焊定位、调正水平重直后再焊,最好不要一圈焊完,容易变型
5. 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的误差是多少
≦5m时为8mm、>5m时为10mm。
垂直度是方向公差中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夹角为90°的公差要求,分为给定平面、给定方向、任意方向的垂直度要求,用符号⊥表示。按照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的特征来分,垂直度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其中一个直线或平面是评价基准,而直线可以是被测样品的直线部分或直线运动轨迹,平面可以是被测样品的平面部分或运动轨迹形成的平面。
平整度,加工或者生产某些东西时,表面并不会绝对平整,所不平与绝对水平之间,所差数据,就是平整度。(数值越小越好)。
特点:
加工橡皮布时,对其各点的厚薄均匀程度是有要求的,也就是加工厚度必须有一定的精度。胶印橡皮布是用于平版胶印的,在印刷时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的压缩量只有0.1~0.2毫米。
因此,橡皮布的平整度一定要确定得适当,平整度误差一般不得超过0.04毫米,如果超过0.04毫米,印刷品的墨色就会不匀,网点形状也会改变等。有时非得在橡皮布背面粘纸补平后才能使用。因此,平整度对胶印橡皮布显得尤其重要。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平整度
6. 框架柱 规范允许的垂直度偏差是多少 有哪本规范说了这个问题
层高小于等于5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8mm;层高大于5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10mm。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有规定。
依据最新《16G101-1》中有关“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写方式”中的规定,框架柱和转换柱的底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顶部标高系指楼板上表面标高,亦既是层高。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范: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柱平面平面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尚应按第1.0.8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6)焊接箱型柱垂直度怎么规定的扩展阅读
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12-3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0。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框架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框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