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缆含无氧杆铜量是80%符合国家标准吗
问题出的让人费解!到底是问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做电缆导体时混用,还是无氧铜杆的铜含量为80%?模棱两可哦!
1、如果是想两种铜杆混用,无氧铜杆占80%,不管怎么搭配用使用,必须是生产出来的电缆导体的电阻率符合国家标准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要求,否则就不符合。(注:一般不正规电缆厂家才会这么做,正规厂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2、电缆的导体如果含铜量不可能为80%,绝对不可能符合国家标准!
电缆的导体必须是采用纯铜杆,不管是无氧铜杆(上引法生产)、还是低氧铜(连铸连轧生产)生产的电缆铜导体,必须是纯铜。电线电缆导体用铜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 3952-2008《 电工用铜线胚》,牌号T1、TU1、T2、TU2的铜含量不低于99.95%;牌号T3的铜+银含量不低于99.50%,体积电阻率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㈡ 无氧铜用什么焊材料焊接
无氧铜焊接可以用氩弧的方式焊接,重点是你的机器功率够用,然后选用铜的氩弧丝焊接,比如威欧丁204的氩弧焊丝,直流氩弧焊接,特别是比较厚的无氧铜的焊接效果相对火焰钎焊来说要好多了。
4mm以内的薄的纯铜板单面立对接焊时,一般由一名氩弧焊工在焊件正面进行焊接,而另一名焊工在焊件反面用氧乙炔预热。焊枪与焊件表面间的角度为45度;4-12mm厚的纯铜板立对接焊时,建议由两名氩弧焊工在相对位置上进行双面焊接。
㈢ 低氧铜和无氧铜那个比重大
无氧铜较含氧铜密度大。即比重大。
㈣ 什么是低氧铜杆
【低氧铜杆】铜杆是电线电缆生产的原材料,分为: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低氧铜杆是以铜为原料经过连铸连轧方法生产出来含氧量200(175)~400(450)ppm之间铜杆材。一般情况下,相对于无氧铜杆,拉制直径>1mm的铜线时,低氧铜杆的优点比较明显。
低氧铜杆工艺流程:低氧铜杆采用连铸连轧工艺进行生产,其工艺流程为:电解铜→竖炉→保温炉→浇铸机→连轧机→清洗→收杆机→成品(ф8mm)电解铜连续加料,经竖炉连续熔化后放出铜水,经浇铸机铸成大截面的梯形锭,进入轧机进行热轧,轧成ф8铜杆坯料。
㈤ 退火裸铜是有氧铜还是无氧铜
低氧铜、无氧铜都可以。
无氧铜可以达到氧含量10ppm以下,低氧200-500ppm
一般小线径用无氧
线径大的用低氧,但随着低氧工艺技术的提高,部分厂家产品也能实现低氧杆做小线径产品。
㈥ 无氧铜,和普通铜的区别
1)关于氧的吸入和脱去以及它的存在状态
生产铜杆的阴极铜的含氧量一般在10—50ppm,在常温下氧在铜中的固溶度约2ppm。低氧铜杆的含氧量一般在200(175)—400(450)ppm,因此氧的进入是在铜的液态下吸入的,而上引法无氧铜杆则相反,氧在液态铜下保持相当时间后,被还原而脱去,通常这种杆的含氧量都在10—50ppm以下,最低可达1-2ppm,从组织上看,低氧铜中的氧,以氧化铜状态,存在于晶粒边界附近,这对低氧铜杆而言可以说是常见的但对无氧铜杆则很少见。氧化铜以夹杂形式在晶界出现对材料的韧性产生负面影响。而无氧铜中的氧很低,所以这种铜的组织是均匀的单相组织对韧性有利。在无氧铜杆中的多孔性是不常见的,而在低氧铜杆中则是常见的一种缺陷。
2)热轧组织和铸造组织的区别
低氧铜杆由于经过热轧,所以其组织属热加工组织,原来的铸造组织已经破碎,在8mm的杆时已有再结晶的形式出现,而无氧铜杆属铸造组织,晶粒粗大,这是为什么,无氧铜的再结晶温度较高,需要较高退火温度的固有原因。这是因为,再结晶发生在晶粒边界附近,无氧铜杆组织晶粒粗大,晶粒尺寸甚至能达几个毫米,因而晶粒边界少,即使通过拉制变形,但晶粒边界相对低氧铜杆还是较少,所以需要较高的退火功率。对无氧铜成功的退火要求是:由杆经拉制,但尚未铸造组织的线时的第一次退火,其退火功率应比同样情况的低氧铜高10——15%。经继续拉制,在以后阶段的退火功率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和对低氧铜和无氧铜切实区别执行不同的退火工艺,以保证在制品和成品导线的柔软性。
3)夹杂,氧含量波动,表面氧化物和可能存在的热轧缺陷的差别
无氧铜杆的可拉性在所有线径里与低氧铜杆相比都是优越的,除上述组织原因外,无氧铜杆夹杂少,含氧量稳定,无热轧可能产生的缺陷,杆表氧化物厚度可达≤15A。在连铸连轧生产过程中如果工艺不稳定,对氧监控不严,含氧量不稳定将直接影响杆的性能。如果杆的表面氧化物能在后工序的连续清洗中得以弥补外,但比较麻烦的是有相当多的氧化物存在于“皮下”,对拉线断线影响更直接,故而在拉制微细线,超微细线时,为了减少断线,有时要对铜杆采取不得已的办法——剥皮,甚至二次剥皮的原因所在,目的要除去皮下氧化物。
4)低氧铜杆和无氧铜杆的韧性有差别
两者都可以拉到0.015mm,但在低温超导线中的低温级无氧铜,其细丝间的间距只有0.001mm.
5)从制杆的原材料到制线的经济性有差别。
制造无氧铜杆要求质量较高的原材料。一般,拉制直径>1mm的铜线时,低氧铜杆的优点比较明显,而无氧铜杆显得更为优越的是拉制直径<0.5mm的铜线。
6)低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与无氧铜杆的有所不同。
低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不能照搬到无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上来,至少两者的退火工艺是不同的。因为线的柔软性深受材料成份和制杆,制线和退火工艺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说低氧铜或无氧铜谁软谁硬。(摘自《金属导体及其应用》)
㈦ 无氧铜和低氧铜是什么样区分的
其次,无氧铜和有氧铜还有很大区别,主要是在生产设备上有很大的不同,使用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来说选用进口的设备生产的无氧铜可能在质量上会好于国产的一些设备。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一般进口设备是芬兰的奥托昆普的设备,而有些国产设备一般是苏州的锦辉的。 当然,还可以从性能和规格上来区分无氧铜和低氧铜,低氧铜的很多性能和无氧铜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还有从规格上来说,无氧铜和低氧铜也是有不一样的。
㈧ 怎样识别无氧铜
OFC"是英语"Oxygen Free Copper"的缩写,意为"无氧铜"。众所周知,金属中金、银的电阻率为最小,导电性能最好,但如果使用金、银作为发烧线的制作材料,其价格是非常昂贵的,不是大多数发烧友所能接受的。铜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其导电性能较好,使用较为普遍,但由于铜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大部分是氧化物,因而影响了铜的导电能力。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被称?quot;智能型发烧线"的"OFC"线,它是通过采用电化学法、PN结植入法、同位素辐照改性法等高科技方法,改变铜的金属结构,使铜线的表面产生特有的金属结构,使同一根铜导线的表面适合传输5000Hz以上的频率信号,而其中心只适合传输5000Hz以下的频率信号,从而使高、低频之间互相不干扰,有利于在传输大信号时,提高重放声的清晰度,改善重放声的音质。
"6N"、"7N"是发烧友用来表示使用无氧铜材料制作的发烧线纯度的高低。因为英语"9"的开头是字母"N",为了表达方便,故发烧友用"N"表示"9",在"N"前面的数字则表示有几个"9"。比如"99.9999%",就可以有"6N"表示,即说明其纯度是6个9,N前面的数字越大说明发烧线的纯度就越高。
一 无氧铜是上引法生产的,含氧量小于200PPM,好的上引法生产的一般在100个PPM左右,如果是国内设备如海军的一般也在在0.12mm以上比较好拉,如果国外奥托昆普或尼霍夫的设备生产的可以拉到0.02mm,低氧铜是连铸造加钆工艺生产,现在多为美加南线公司的SCR生产的,含氧量小于400PPM,质量稳定,0.08以上比较好拉。楼主说的低氧铜不好拉应该是用的再生铜,在广东大家叫低氧铜,其实和南线生产的低氧铜杆是两个概念,这种再生铜是废未经提纯回炉冶炼的(有上引法,也有热连钆法),电阻不达标、杂质多不好拉,一般只能拉到0.14mm。其实最好用的就是南线生产的低氧铜,质量稳定,电阻合格,拉线稳定。上引法无氧铜含氧低,适合用于透明线,拉极细线最好用国外上引法设备的。铜线氧化是生产工艺问题,我可以把再生铜线做得比别人无氧铜线抗氧化性能还好,当然材质也是有区别的,含氧量越高越容易氧化,而且是扩散性的,关键是看各个厂家用什么样工艺来控制它。
二 看电阻率(国标0.017241Ω.mm2/m)
无氧铜:电阻率0.0165左右低氧铜:电阻率0.0168左右再生铜:电阻率0.0185以上。
各厂家各批次相无氧铜和低氧铜,主要还是铜中间氧含量多少的问题,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测电阻,无氧铜的电阻比低氧铜的低。
望采纳
㈨ 如何正确认识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的区别
无氧铜杆与低氧铜杆在很多方面上有着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从外观和量上看就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是由它们不同的生产工艺决定的。无氧铜杆采用的是上引法生产的。当氧含量在10ppm以下,采用上引工艺切制造出来的是无氧铜杆。一般铜杆在受保护条件下采用热轧,当氧含量在200-500ppm范围内,当然有时候也会搞大700ppm。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制造出光杆,光杆是铜表明比较光洁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从氧含量上来看,差别不是很大。无氧铜是氧含量在10-20ppm以下的。不过现在的实际情况下是大部分的厂家只能做到50pm以下。低氧铜一般是200-400ppm,不过优质的可能是含氧量在250ppm左右。
2.工艺上导致无氧铜杆和低氧铜杆的差别也是比较大,无氧铜杆一般是用上引法,低氧铜杆是采用连铸连轧。这两种产品相比,低氧铜杆对漆包线西恩那个的要求比无氧铜杆要严格一些,比如柔软性,回弹角。绕线性能等。
3.从拉伸性上看,无氧铜杆和低氧杆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目前有一些公司用剥皮的方法可以拉到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