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强度的问题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CO2焊,氩弧焊,埋弧焊,气焊等。
无论哪种焊接版(气焊除外)都权要求焊缝强度大于母材强度。就是要大于100%母材。一般在150%--200%左右。
由于焊缝快速加热,又快速冷却,所以接头处硬度有时较大,需要热处理。热处理后抗疲劳性能不会低于母材。
㈡ 焊接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
这种焊条是美国的牌号。其中牌号中的90表示90ksi,换算成公制单位约是90*7,实质是620MPa.
㈢ 焊点的强度
正常焊缝的强度,性能都可以不低于母材的,然后就是看母材能承受多大力了,最普通的Q235的抗拉强度约420MPa,Q345的抗拉强度约500MPa。 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GB150上焊接接头系数及无损检测比例确定。 100%无损检测,焊接接头系数φ为1
㈣ 焊接标准,强度
我建议你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生产效率高。焊接电流密度大,焊丝熔化率高,内母材熔透深度大容,对于10毫米左右的钢板,可以不开坡口直接焊接,焊后渣很少,一般可不清渣,焊接质量稳定。焊缝抗裂性能高——焊缝低氢且含氮量也较少。 焊后变形较小——角变形为千分之五,不平度只有千分之三。
㈤ 汽车焊接接头一般需要达到多少兆帕
长期以来,焊接结构的传统设计原则基本上是强度设计。在实际的焊接结构中,焊缝与母材在强度上的配合关系可有三种:焊缝强度等于母材(等强匹配)、焊缝强度超出母材(超强匹配,也叫高强匹配)及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低强匹配)。从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考虑,一般都要求焊缝强度至少与母材强度相等,即“等强”设计原则。但实际生产中,多是按照熔敷金属强度来选择焊接材料,而熔敷金属强度并非是实际的焊缝强度。熔敷金属不等同于焊缝金属,特别是低合金高强度钢用焊接材料,其焊缝金属的强度往往比熔敷金属的强度高出不少。
所以,就会出现名义“等强”而实际“超强”的结果。超强匹配是否一定安全可靠,认识上并不一致,并且有所质疑。我国九江长江大桥设计中就限制焊缝的“超强值”不大于98MPa;美国的学者Pelini则提出,为了达到保守的结构完整性目标,可采用在强度方面与母材相当的焊缝或比母材低137MPa的焊缝(即低强匹配);根据日本学者佐藤邦彦等的研究结果,低强匹配也是可行的,并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但比利时学者Soete和我国张玉凤等的观点是,超强匹配应该有利。显然,涉及焊接结构安全可靠的有关焊缝强度匹配的设计原则,还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未有统一的认识。为了确定焊接接头更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为正确选用焊接材料提供依据,清华大学陈伯蠡教授等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强钢焊缝强韧性匹配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有:4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690~780MPa级高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无缺口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深缺口试样缺口顶端的变形行为,焊接接头的NDT试验等。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1
对于抗拉强度490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钢,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适当超强的焊接材料是有利的。如果综合焊接工艺性和使用适应性等因素,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实际“等强”的焊接材料应更为合理。该类钢焊接接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行为取决于焊接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的综合作用。因此,仅考虑强度而不考虑韧性而进行的焊接结构设计,并不能可靠地保证其使用安全性。
2
对于抗拉强度690~780MPa级的高屈强比高强钢,其焊接接头的断裂性能不仅与焊缝的强度、韧性和塑性有关,而且受焊接接头的不均质性所制约,焊缝过分超强或过分低强均不理想,而接近等强匹配的接头具有最佳的断裂性能,按实际等强原则设计焊接接头是合理的。因此焊缝强度应有上限和下限的限定。
3
抗拉强度匹配系数(Sr)即焊接材料的熔敷金属抗拉强度与母材抗拉强度之比值,它可以反映接头力学性能的不均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Sr≧0.9时,可以认为焊接接头强度很接近母材强度。因此,生产实践中采用比母材强度降低10%的焊接材料施焊,是可以保证接头等强度设计要求的。当Sr≧0.86时,接头强度可达母材强度的95%以上,这是因为强度较高的母材对焊缝金属产生拘束作用,使焊缝强度得到提高。
4
母材的屈强比对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有重要影响,母材屈强比低的接头抗脆断能力较母材屈强比高的接头抗脆断能力更好。这说明母材的塑性储备对接头的抗脆断性能亦有较大的影响。
5
焊缝金属的变形行为受到焊缝与母材力学性能匹配情况的影响。在相同拉伸应力下,低屈强比钢的超强匹配接头的焊缝应变较大,高屈强比钢的低强匹配接头的焊缝应变较小,焊接接头的裂纹张开位移(COD值)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即低屈强比钢的超强匹配接头具有裂纹顶端处易于屈服且裂纹顶端变形量更大的优势。
6
焊接接头的抗脆断性能与接头力学性能的不均质性有很大关系,他不仅决定于焊缝的强度,而且受焊缝的韧性和塑性所制约。焊接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保证焊缝具有适宜的强度,更要保证焊缝具有足够高的韧性和塑性,即要控制好焊缝的强韧性匹配。
对于强度级别高的钢种,要使焊缝金属与母材达到等强匹配则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既使焊缝强度达到了等强,却使焊缝的塑性、韧性降低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抗裂性能也显著下降,为防止出现焊接裂纹,施工条件要求极为严格,施工成本大大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只追求强度而损害结构整体性能,提高施工上的经济可靠性,不得不把强度降下来,采用低强匹配方案。如日本的潜艇用钢NS110,它的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1098MPa,而与之配套的焊条和气保焊丝的熔敷金属屈服强度则要求大于或等于940MPa,其屈服强度匹配系数为0.85。采用低强匹配的焊接材料后,焊缝的含碳量及碳当量都可以降低,这将使焊缝的塑韧性得到提高,抗裂性能得到改善,给焊接施工带来了方便,降低了施工方面的成本。
另外,日本学者佐藤邦彦的一些试验数据表明,只要焊缝金属的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80%,仍可保证接头与母材等强,但是低强焊缝的接头整体伸长率要低一些。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如不削除焊缝的余高,疲劳裂纹将产生在熔合区;但若削除焊缝的余高,疲劳裂纹将产生在低强度的焊缝之中。因此,关于低强焊缝的运用,应当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一些试验工作为宜。
㈥ 焊接处的力学强度一般是母材的多少
单说静强度,焊接接头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
-------------------
焊缝金属是由母材和焊条(丝)熔版化形成的熔池冷却结权晶而成的。焊缝金属在结晶时,是以熔池和母材金属的交界处的半熔化金属晶粒为晶核,沿着垂直于散热面方向反向生长为柱状晶,最后这些柱状晶在焊缝中心相接触而停止生长。由于焊缝组织是铸态组织,故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但由于焊丝本身的杂质含量低及合金化作用,使焊缝化学成分优于母材,所以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一般不低于母材。
----------------
但是焊接接头常常有气孔,未焊透等焊接缺陷存在,所以除非经过探伤发现没有问题,焊接接头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总是比母材要大。
另外,除非对焊缝施以超声锤击,磨削加工等强化手段,否则由于表面质量缺陷等各种原因,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是远远低于母材的。在不重要的场合,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一般可大致取成母材的60%。
㈦ 焊后的焊缝抗拉强度最少需要达到母材的百分之多少才可以
焊后的焊缝抗拉强度最少需要达到母材的百分之九十才可以。
焊接钢管的抗拉强度,取决于不同的焊接钢管类型,如果是填充焊如埋弧焊等,可以考虑焊缝抗拉强度略高于母材,若是压力焊如电阻焊要考虑略低于母材。
焊缝(英文名:weld),是指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按焊缝本身截面形式不同,焊缝分为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㈧ 焊接件的抗拉强度是多少如两块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在一起,能承受多大的拉应力
Q235通常采用J422焊接,填充金属的抗拉强度不低于420MPa。
而Q235的抗拉强度375-500 MPa,既焊接采用的是版等强权组配。
所以如果忽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变化和焊接缺陷的影响,材料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在375~420MPa之间。
㈨ 国标塑钢门窗焊接强度标准是多少
5.11.1平开窗、上悬窗、下悬窗、平开下悬窗、中悬窗: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2KN,窗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2.5
KN。
5.11.2推拉窗: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2.5KN,窗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1.4K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
5.11.3平开门、推拉下悬门、平开下悬门、折叠门、地弹簧门:门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3KN,门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6KN。
5.11.4推拉门:门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3KN,门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4K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
㈩ 钢筋焊接抗拉强度时多少合格
一般是按照钢筋的标准强度去判断。
比如说钢筋标准强度500Mpa,只要试验结果大于等于500Mpa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