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切换联想手机i350的五笔输入法
按#号键吧
输入法可能被删了
你从新再安装一个输入法就行了
㈡ 求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脑发展的里程碑公元前二千年webliography及学分 首先是用于计算的算盘. 公元1642年加入巴斯卡尔机械制造机税计算方法. 它是靠不住的. 1670年弗里德vonliebniz创造一个更可靠加入机加入,耗损、乘以、区隔、计算平方根源. 1842年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引擎会自动计算总演出. 阿达奥古斯塔(或称夫人洛夫莱斯)是程序员这个机器. 1890年赫尔曼系统设计hollerith普查数据记录. 资料储存在卡孔,是机器与电器感应解释. hollerith开始公司将最终成为IBM公司. 1939年约翰atanasoff,研究生的Clifford浆果、设计和生产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其经费补助项目为650元. 1946年j.presperEckert先生和约翰mauchly电脑eniac的设计和建造. 它采用1.8真空管,耗资50万美元兴建. 1946年的VonNeumann提议约翰节目储存在电脑资料储存一样. 他的提议,被称为"von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mauchlyEckert先生和1951年建立第一个通用商业计算机,univac. IBM公司1957年的一个团队,可以Backus约翰率领,首次成功设计的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 为解决工程和科学问题. 1958年第一次用电脑切换器作为晶体管,IBM公司7090年,引进. 1964年第一台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IBM的360,是06. 1965年车船(兼容分时系统)操作系统介绍. 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或分享,一个电脑. 1970年首版的UNIX操作系统是运行于十二月等离子体-7. 1971年帕斯卡尔nicklaus沃思设计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教学系统编程概念. 1972年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利马窦新泽西C语言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1973年部分实行微机丙1975首, 在阿尔泰、介绍. 1975超级首,螯一号公布. 1976年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的热门小型机,十二月炉基于VAX11/780. 1977年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史蒂夫觅得苹果电脑. 1978年,鲍勃丹bricklinfrankston发展电子试算一次,称为visicalc,为苹果电脑. 1979年至1982年的贝尔实验室bjarnestroustrup新泽西引进"三有阶级" 1981年IBM公司推出IBM的PC机. 三是1983年至1985年,与班级重新设计和reimplemented作为C++的. 1984年推出的苹果麦金塔,第一电脑普及与"方便"用图标图形界面、窗口、 而滑鼠装置. 1988年C++的标准化工作开始. 微软公司推出视窗1989年为IBM的电脑. 1989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的标准为首次发布C语言.
㈢ 急需!!!请电脑高手帮帮忙
CPU发展史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它是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为例介绍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它们的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称为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SL与80386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这种芯片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其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
80486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其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INTEL公司于1993年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名称为PENTIUM。PENTIUM含有31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最初为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66MHZ的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比33MHZ的80486DX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则比33MHZ的80486DX快6至8倍。
PENTIUM引起的轰动尚未结束,INTEL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微处理器--P6。P6含有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6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P6的一个封装中除P6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P6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PENTIUM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1997年,在奔腾(P54C)和P6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一块奔腾(P54C),加上57条多媒体指令,就得到了多能奔腾(P55C),相对P54C,P55C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1)支持称为MMX多媒体扩展的新指令集,有57条新指令,用于高效地处理图形、视频、音频数据;(2)内部Cache从16KB增加到32KB。(3)优化了CPU的执行核心。
为了弥补P6芯片的某些缺陷,Intel在P6基础上开发了两个变体:Klamath(即PentiumⅡ)和Deschutes来补充完善它。PentiumⅡ使用MMX和AGP技术,其系统总线速度达到66MHz,一级Cache含16KB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二级Cache为512KB,采用了0.35微米的工艺,CPU工作电压为2.8V;而Deschueses(PII350以上的CPU)是PentiumⅡ的一个0.25微米版本,具有更低的电源电压,外频为100MHz。PentiumII改变了以往的PGA陶瓷封装,而把处理器芯片、L2高速缓存以及TAGPAM(用来管理L2高速缓存)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然后封装在新的SEC(SingleEdgeContact,单边接触盒)内。由于采用了新的SEC封装,PentiumII必须插在242线的SLOT1插槽内,也就是说,PentiumII不兼容Socket7结构。
1998年7月,Intel推出了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至强器(PentiumIIXeon),它采用新的P6微处理器结构,0.25微米制造,最低主频400MHz,内部带有512K或1M二级高速缓存。PentiumII至强使用的是330线的SLOT2插槽,使L2高速缓存与CPU主频同步运行,系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当然,体积也比SLOT1的PentiumII稍大。
PentiumII赛扬是Intel在1998年4月针对低端市场发布的PentiumII级处理器,它采用了PII的内核,去掉了PII处理器上的二级缓存,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使其整数性能税减。Inter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随后推出的300MHz和333MHz的赛扬中集成了128K二级高速缓存,虽然比PentiumII的512K少,但由于赛扬的128K二级缓存是与CPU同频运行的,所以性能几乎和同主频PentiumII持平,有时甚至比PentiumII还要好。而其价格,只不过是同频PentiumII的二分之一,非常超值。
1999年1月5日,Intel推出了Socket370赛扬,它仍然使用了Slot1架构的赛扬内核,只不个过采用了新的PPGA封装,降低了生产成本。Socket370的赛扬处理器在外形上很像PentiumMMX,但它的针脚比PentiumMMX的要多一圈,为370针,而PentiumMMX只有321针。所以老的Socket7的用户如要使用Socket370的赛扬,,必须购买一块Socket370插座的主板,而使用Slot1插座主板的用户,则可以选择一块转换卡,就可以使用新的Socket370的赛扬了。
1999年2月26日,Intel正式发布了PentiumIII处理器,打响了1999年CPU大战的第一枪。PentiumIII的内核和PentiumII大致一样,只有新增加了70条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单指令对数据流扩展)指令集,使CPU的浮点运算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CPU对浮点运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另外,就是关于PentiumIII的序列号。由于Intel在每一颗PentiumIII的硅片上都植入了一个固定的序列号,那么在因特网上,就可以通过PentiumIII的序列号识别出电脑的用户。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但同时更多的人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在网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Intel的序列号控制软件关闭序列号,也可以在BIOS中直接将序列号关掉。
目前的PentiumIII主频为450MH和500MHz,0.25微米工艺制造,32K一级高速缓存,512K二级高速缓存同样以CPU主频的一半运行,核心电压2.0V,仍然使用Slot1插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SSE指令集的软件还很少,不能体现出SSE指令的优势,随着各大软件厂商对SSE指令的支持,PentiumIII的性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PentiumIII推出不久,Intel推出了PentiumIII至强处理器,频率有500MHz和550MHz两种,核心电压2.0V,使用Slot2插槽,L2级Cache内置于片内,有1M、2M或2M以上的版本。在微处理器的市场中,虽然Intel公司以其绝对的规模,生产能力和杰出的工作设计成为业界领袖,但它的产品还是有隙可乘的,许多具有实力的公司正挤身微处理器这一市场,向Intel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AMD的K6-2、K6-III处理器,还有K7处理器,它们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entiumⅡ、PentiumIII相媲美,使微处理器市场形成了一种错踪复杂的状态。
微处理器的出现是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从1971年到1999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纪内,微处理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难以置信。目前的PENTIUM比1981年用于第一台PC机的8088要快300倍以上。可以说,人类的其它发明都没有微处理器发展得那么神速、影响那么深远
㈣ 如何使i350网卡被esxi自动识别
Esx中网卡相当于虚拟交换机的上联口,虚拟机都是使用虚拟网卡,不能像WorkStation版那样绑定物理网卡
㈤ 钢结构题目
原始公式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1.3
㈥ Intel 286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它是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为例介绍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它们的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称为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SL与80386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这种芯片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其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
80486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其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INTEL公司于1993年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名称为PENTIUM。PENTIUM含有31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最初为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66MHZ的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比33MHZ的80486DX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则比33MHZ的80486DX快6至8倍。
PENTIUM引起的轰动尚未结束,INTEL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微处理器--P6。P6含有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6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P6的一个封装中除P6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P6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PENTIUM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1997年,在奔腾(P54C)和P6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一块奔腾(P54C),加上57条多媒体指令,就得到了多能奔腾(P55C),相对P54C,P55C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1)支持称为MMX多媒体扩展的新指令集,有57条新指令,用于高效地处理图形、视频、音频数据;(2)内部Cache从16KB增加到32KB。(3)优化了CPU的执行核心。
为了弥补P6芯片的某些缺陷,Intel在P6基础上开发了两个变体:Klamath(即PentiumⅡ)和Deschutes来补充完善它。PentiumⅡ使用MMX和AGP技术,其系统总线速度达到66MHz,一级Cache含16KB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二级Cache为512KB,采用了0.35微米的工艺,CPU工作电压为2.8V;而Deschueses(PII350以上的CPU)是PentiumⅡ的一个0.25微米版本,具有更低的电源电压,外频为100MHz。PentiumII改变了以往的PGA陶瓷封装,而把处理器芯片、L2高速缓存以及TAGPAM(用来管理L2高速缓存)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然后封装在新的SEC(SingleEdgeContact,单边接触盒)内。由于采用了新的SEC封装,PentiumII必须插在242线的SLOT1插槽内,也就是说,PentiumII不兼容Socket7结构。
1998年7月,Intel推出了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至强器(PentiumIIXeon),它采用新的P6微处理器结构,0.25微米制造,最低主频400MHz,内部带有512K或1M二级高速缓存。PentiumII至强使用的是330线的SLOT2插槽,使L2高速缓存与CPU主频同步运行,系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当然,体积也比SLOT1的PentiumII稍大。
PentiumII赛扬是Intel在1998年4月针对低端市场发布的PentiumII级处理器,它采用了PII的内核,去掉了PII处理器上的二级缓存,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使其整数性能税减。Inter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随后推出的300MHz和333MHz的赛扬中集成了128K二级高速缓存,虽然比PentiumII的512K少,但由于赛扬的128K二级缓存是与CPU同频运行的,所以性能几乎和同主频PentiumII持平,有时甚至比PentiumII还要好。而其价格,只不过是同频PentiumII的二分之一,非常超值。
1999年1月5日,Intel推出了Socket370赛扬,它仍然使用了Slot1架构的赛扬内核,只不个过采用了新的PPGA封装,降低了生产成本。Socket370的赛扬处理器在外形上很像PentiumMMX,但它的针脚比PentiumMMX的要多一圈,为370针,而PentiumMMX只有321针。所以老的Socket7的用户如要使用Socket370的赛扬,,必须购买一块Socket370插座的主板,而使用Slot1插座主板的用户,则可以选择一块转换卡,就可以使用新的Socket370的赛扬了。
1999年2月26日,Intel正式发布了PentiumIII处理器,打响了1999年CPU大战的第一枪。PentiumIII的内核和PentiumII大致一样,只有新增加了70条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单指令对数据流扩展)指令集,使CPU的浮点运算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CPU对浮点运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另外,就是关于PentiumIII的序列号。由于Intel在每一颗PentiumIII的硅片上都植入了一个固定的序列号,那么在因特网上,就可以通过PentiumIII的序列号识别出电脑的用户。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但同时更多的人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在网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Intel的序列号控制软件关闭序列号,也可以在BIOS中直接将序列号关掉。
目前的PentiumIII主频为450MH和500MHz,0.25微米工艺制造,32K一级高速缓存,512K二级高速缓存同样以CPU主频的一半运行,核心电压2.0V,仍然使用Slot1插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SSE指令集的软件还很少,不能体现出SSE指令的优势,随着各大软件厂商对SSE指令的支持,PentiumIII的性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PentiumIII推出不久,Intel推出了PentiumIII至强处理器,频率有500MHz和550MHz两种,核心电压2.0V,使用Slot2插槽,L2级Cache内置于片内,有1M、2M或2M以上的版本。在微处理器的市场中,虽然Intel公司以其绝对的规模,生产能力和杰出的工作设计成为业界领袖,但它的产品还是有隙可乘的,许多具有实力的公司正挤身微处理器这一市场,向Intel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AMD的K6-2、K6-III处理器,还有K7处理器,它们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entiumⅡ、PentiumIII相媲美,使微处理器市场形成了一种错踪复杂的状态。
微处理器的出现是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从1971年到1999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纪内,微处理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难以置信。目前的PENTIUM比1981年用于第一台PC机的8088要快300倍以上。可以说,人类的其它发明都没有微处理器发展得那么神速、影响那么深远。
㈦ 如何升级电脑
随着新游戏不断的推出,游戏爱好者们不可避免的又要接受考验了,必须在画质和速度之间做一个选择。如果是国产游戏的话就更惨了,动辄近1G的安装空间让很多人只能将硬盘重新分区了。操作系统也是一样,WINDOWS2000稳定性极好,但是它至少要300Mhz的处理器,128M的内存才能跑的比较流畅。新推出WINDOWS XP非常优秀,集成了WIN98和WINDOWS2000的优点,可是,在我准备使用它之前我问了一个朋友,他居然告诉我他的机器C733+256M SDRAM在WINDOWS XP下跑的很勉强,运行一些稍大一点的程序就很慢了。没办法,我放弃了安装WINDOWS XP的计划。
新的东西往往需要一个更快的PC才能良好的运行。做为DIY的爱好者,我当然不会"落后"呀,所以,这2年来,我几次“小小”的升级了我的电脑,其中的心得,爱好电脑的朋友们可做参考。
1、你的机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级
以我的机器为例,当年,K6-2-266,SIS6326 4M显示卡,64M内存,应该说还是勉强够用了。我后来喜欢玩一个游戏,生化危机2。我的机器跑这个游戏,分辨率稍高一点点“克莱儿”老是跟我玩慢动作。没法子,忍受马赛克的影响还是过了通关。一个月后,一狠心换了块小影霸128ZX8M显存的显卡,这个游戏就比较流畅了。
没多久,三角洲特种部队也流行起来了。我的机器又跑不动了,由于分辨率不能上的太高,总是看敌人不清,分不出哪是马赛克,哪是趴在那里的敌人。发烧之余,找朋友贷了点款,弄了个二手的PII350,买了块新的磐英693主板,低价退掉了原来的东东,算起来花了1000元钱。总体性能提高的不是很大,但这个游戏是流畅了,钱没了,555……。
向大家说明我这段升级史没别的意思,因为我的电脑以上网和文字处理为主,游戏其实我也不是很爱好,可是,为了2个游戏,发烧的我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升级了两次。如果当时不是追求这一、二个游戏的的效果,1000多元钱,晚个一年半载再升级,完全可以购买一套更高档的CPU和主板。要知道,我买了新主板没几个月,新赛扬II就出来了,CPU和主板也全部转化为370结构了。而我的693主板因为主板支持和转接卡的原因,也无法再升级CPU了。
如果是硬盘比较小,而你又有许多数据要保存,升级硬盘就需要值得考虑一下了。如果数据很多,达到了几G,而且不需要经常改动只需要读取的话,我建议购买刻录机而不是升级硬盘。因为即便你升级了硬盘,如果遇到硬盘的意外损坏或病毒的干扰,仍然会让你欲哭无泪。
刻录机的优点就在于此,保存下来的数据基本上可以说是永久的。现在12倍速的国产宏基内置刻录机只要700多元了,而且一张一次性的盘片不过几块钱,即便你有10G的数据要长久的保存,也用不到100元的刻写盘。而且可以做到一次刻写,万事无忧了。
如果你硬盘只有6G-8G,又喜欢保存些歌曲,电影片段,再玩点游戏和操作系统,那么去买新硬盘吧。硬盘的降价总是没尽头的,等不起,再说双硬盘确实的是一些系统软件发烧友的好帮手。
所以,升级电脑之前,务必要考虑清楚有没有升级的必要,单纯为了一、两个游戏而升级电脑是很不划算的。如果你是铁杆游戏迷,也应等到很多游戏不能尽兴的时候再升级,因为现在的电脑市场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要知道,现在有一句话"朝三暮四",P4的来势汹汹大有想把市场重新洗牌的想法。
2、你应该首先升级哪些东西
很多朋友在升级的时候往往走错了路,花错了钱。要升级,就要先升级影响电脑速度提升的瓶颈所在。
去年我一个朋友有台二手的老机器,只用WORD97做汉字处理,运行的很慢,想升级了。我检查之后发现,运行慢是因为他的机器里面那个95年生产的西捷硬盘,爱转不转的,当然慢了。马上去二手市场上买回来一个钻石3.2G硬盘,两条16M的EDO内存,总共只花了200多元。装上机器里以后,这台老机又焕发了新的青春,运行WIN95和WORD97都很流畅了。
年初另一个朋友找我,说他的机器干什么都慢,上网多开几个窗口也慢,想升级,让我提意见。我一看他的配置,K6-2-350,128ZX8M显卡,32M内存。那还用想什么,32M在WIN98下机器能有多快,现在内存这么便宜,买了一根128M的HY内存回去,果然各种程序都快了很多。
毋庸质疑, CPU工作频率的高低是一部PC整体性能的重要参数,但不是决定因数,而是看你用电脑做什么事情,合理搭配。内存容量的大小,显示卡的处理能力,硬盘的数据吞吐量,都是关键的因数。
如果是游戏为主,国产游戏的3D引擎不是很好,主要依赖CPU的运算,加上数据的吞吐量很大,内存的占用也很厉害。但是,现在大多3D数游戏对显卡的要求都很高,如果没有一块强劲的显示卡,很多的数据处理工作就会压在CPU上,造成整体的速度急速下降。
普通的办公和上网,对CPU的运算要求不是很高,赛扬和PIII应该都能够应付。由于通常都是多个软件同时运行,内存的容量不能太少,至少也应该有64M,有条件升级的话应扩充到128M或256M。
如果3D设计,数学运算等工作为主,那么,赛扬处理器就显得力不足了。高频的PIII或P4应该是首选。象nVIDIA这样的以游戏功能为主的显卡就不合适做3D或平面设计了,ATI则应该是首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目录
· 你的机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级
· 你应该首先升级哪些东西
· 兼容性
· 新购硬件的性价比
· 升级的时机
· 做好旧件的再利用
3、兼容性
老机升级当然要注意兼容性了。
由于设计的时间问题,老主板可能不适合上某些新的显卡或内存。尤其是VIA的主板,一向在兼容性上都比不上INTER,即使使用了4合1的补丁程序也是一样。
我就曾见过一块VIA694的主板,使用一根128M的金邦金条就有兼容性问题。关机时总是读软驱,然后就死机了。改用了GL2000千僖条就没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朋友的机器是K6-2+MVP3主板,原来是9750显卡,换成TNT2M64,开始没什么问题,时间久了之后发现有些游戏运行久了可能会死机。我去检查了好久才发现他的硬件和软件都没问题,他的主板使用ATI RAGE RRO就什么事情也没有,M64显示卡拿到815EP的主板上一切正常。原来是他的MVP3的老主板根本就不适合使用TNT2这种高耗电的显示卡。
我自己的机器是PII+693,128ZX显示卡,帝盟S90声卡,原来一切正常,早一向斥资500元换了一个小影霸速配3000DDR,GEFORCE2 MX200芯片,32M DDR显存(性价比比较好)。可是装上使用后发现,3D游戏一运行就死机。偶尔有一次没有死机,可以继续游戏,但是没有声音。这时我才想到,帝盟S90可是一向以兼容性不好著称的。拔掉声卡,游戏一切正常。没办法,为了新显卡的使用,只好让跟随了我两年的帝盟提前退休了,重新启动打开BIOS设置,恢复使用693板载的声卡。没多久,我又买了一块创新SB PCI128D,支持4声道,音效也比以前好多了,才100多。
文章目录
· 你的机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级
· 你应该首先升级哪些东西
· 兼容性
· 新购硬件的性价比
· 升级的时机
· 做好旧件的再利用
4、新购硬件的性价比
由于是老机,花太高的价格买新件没什么必要,最好是找一些发烧友升级后淘汰下来的东西来用。因为这些人购买的时间不会太长,象TNT2 M64的显卡,64M一条的内存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绝对还没过时。而且发烧友购买的品牌一般也会在中档以上。再说象显卡、声卡这些东西属耐用件,一般不会坏(光驱和硬盘不在此列)。还一个好处是,他们一般都是DIY的老鸟,鉴别真伪的能力不用怀疑。
如果买不到二手要买新件的话,性价比就值得多考虑一下了。象现在GEFORCE2 MX200或MX400的显卡性价比就比较好。品牌以小影霸、七彩虹等为好,因为这种中档品牌的东西质量好,价格又不高,更容易接受。
内存128M现在是标配,多几十元买个256也更好,这可是我当年做梦也想要的容量呀。品牌推荐千禧GL2000 PC133,它价格比较低,但是是正品,比那些所谓的HY现代好多了。
KINGMAX、金条、KINGSTON的内存比较高档,BLP或BGA封装,而且BIOS里可以设定到CL=2,如果是PC150的,最适合发烧友超频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点,做为升级,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还没有使用133Mhz的CPU,CL=2是内存延迟时间,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价格贵了几十块,有这几十块,何必不如投资在显卡上呢?现在DDR显存的显卡也只比SDRAM显存的显卡贵几十块而已。但是这样的效果可是提升的很多呦。
文章目录
· 你的机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级
· 你应该首先升级哪些东西
· 兼容性
· 新购硬件的性价比
· 升级的时机
· 做好旧件的再利用
4、新购硬件的性价比
由于是老机,花太高的价格买新件没什么必要,最好是找一些发烧友升级后淘汰下来的东西来用。因为这些人购买的时间不会太长,象TNT2 M64的显卡,64M一条的内存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绝对还没过时。而且发烧友购买的品牌一般也会在中档以上。再说象显卡、声卡这些东西属耐用件,一般不会坏(光驱和硬盘不在此列)。还一个好处是,他们一般都是DIY的老鸟,鉴别真伪的能力不用怀疑。
如果买不到二手要买新件的话,性价比就值得多考虑一下了。象现在GEFORCE2 MX200或MX400的显卡性价比就比较好。品牌以小影霸、七彩虹等为好,因为这种中档品牌的东西质量好,价格又不高,更容易接受。
内存128M现在是标配,多几十元买个256也更好,这可是我当年做梦也想要的容量呀。品牌推荐千禧GL2000 PC133,它价格比较低,但是是正品,比那些所谓的HY现代好多了。
KINGMAX、金条、KINGSTON的内存比较高档,BLP或BGA封装,而且BIOS里可以设定到CL=2,如果是PC150的,最适合发烧友超频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点,做为升级,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还没有使用133Mhz的CPU,CL=2是内存延迟时间,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价格贵了几十块,有这几十块,何必不如投资在显卡上呢?现在DDR显存的显卡也只比SDRAM显存的显卡贵几十块而已。但是这样的效果可是提升的很多呦。
6、做好旧件的再利用
多数东西在买了新件升级之后就没有作用了,只能以低价转让了。总不能同时使用两块AGP显卡吧。
但是硬盘没坏的话最好是重新分区后和新硬盘一起使用。如果你的硬盘在5G左右的话,可以将它只分一个区。如果旧硬盘只是容量小而速度还可以的话,建议用它来做MASTER,也就是C盘,因为C盘读写的次数最多,这样可以延长你新购买的硬盘的使用寿命。
如果新购的是高速硬盘,可以考虑用旧硬盘做一个备份盘,储存一些歌曲等。或者是用来学学LINUX等。因为在数据盘上重新分区是很容易引起数据丢失的。
旧光驱只要还没有彻底损坏,可以找DIY的高手修一下,清洁一下激光头,用来看影碟可是很不错的。要知道,使用劣质盘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都会使光驱的寿命缩短的,所以旧光驱对这种任务很应该"首当其冲"了。
㈧ 内存挑主板的问题搞不清楚,谁能讲解下
一台电脑必须拥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由CPU来完成,存储器则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主要就是内存,而外存储器则包括了硬盘,光驱,磁带机等许多产品,本周将会对内存的选购谈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在攒机时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有所帮助。
一、为何需要较大的内存
相信不少熟悉电脑的人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点钱可以用于升级,这笔钱投资在增加内存上所能得到的性能提高程度要大于投资在CPU的升级上。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CPU固然是越快越好,但PII300和PII350之间的速度提高可能是您肉眼都无法察觉的,而如果将两者之间700多元的差价来买一条128M的内存插在你的电脑上,那么无论是运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或是玩游戏时,都会有显而易见的速度提高。所以,内存可以说是除CPU外对一台电脑性能影响最大的部件了,有的时候,它的地位甚至都已凌驾于CPU之上。
现在有不少对电脑不太了解或是一窍不通的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往往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CPU越快越好,只看CPU的速度,而对其他方面的配置却毫不关心,于是针对这些消费者的心态,一些商家推出了不少“7999买PIII450整机”,“5555买PII400整机”的口号,粗看似乎很合算,但只要留意一下这些机型的配置,多半是32M内存,14寸彩显,好些的用4M或8M AGP显卡(其实是两、三百元的SIS6326、I740)更有甚者竟用2M的S3 375,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些所谓PIII450,PII400所能表现出的性能可能还不如64M内存+K6-2/300,更不用和128M内存+塞扬366比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出现了瓶颈现象。
最容易对CPU速度形成瓶颈现象的,就是内存了。因为当应用程序运行时,它们首先被存入内存。处理器必须访问内存并从中取出指令以便于执行任务。减少访问内存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整机性能。减少访问内存时间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用存储器高速缓存,也就是常说的L2 CACHE。存储器高速缓存对于处理器来说可看作超高速的内存。它的速度要比标准内存快上数倍。高速缓存控制器从较慢的内存中将频繁使用的数据移到高速缓存中。处理器再从高速缓存中得到所需数据,使它能及够时的工作。但高速缓存的价格很高,同时又不可能无限度的增加高速缓存的数量,因为当高速缓存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数量,势必会增加CPU的寻址能力,反而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主内存,系统中的主内存的数量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性能,尤其是在使用诸如WINDOWS95/98/NT这些多用户操作系统和一些应用程序时。因为系统中内存容量越大,就使越多的数据能被储存到离CPU更近的存储单元中,而非存储到速度较慢的硬盘等其他存储介质上去。对于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这种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这些应用程序都要求使用一定的主内存空间,否则只能用硬盘来虚拟内存,这必然会使CPU更多地访问硬盘,造成系统的性能下降。当然,内存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每增加一定量内存所能获得的边际效用会不断减少,直到再增加内存也不会提高系统的性能了。
二、需要多少内存
对内存的需求主要得看使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对于WINDOWS95/97来说,16M内存是必须的,最好是有32M内存,否则在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是会有系统响应迟钝的表现。WINDOWS98最少应该有32M内存,否则速度会很慢,64M便可以使它很好的运行了。如果你经常使用诸如OFFICE97之类的软件,建议你在推荐的内存数量上再加16M,如果你经常玩3D游戏,那最好将推荐的内存数量乘以2便是适合你的容量,至于经常使用PHOTOSHOP、AUTO CAD、3DS MAX之类的大型软件或是一个单位局域网的服务器来说,内存是多多益善的,经常上网的网虫也需要较大的内存容量,因为每打开一个浏览器窗口或IRC,下载软件都会需要内存,越多的窗口可以节省越多的上网费用,当然前提是上网的带宽也要够大。网虫的内存配置数量可以象游戏发烧友看齐。使用NT需要比使用同期的WINWOWS95/97/98多一倍,因为NT一开机就要占用很大数量的内存,尤其是NT SERVER。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用户,在购机时也无法预料今后会经常使用那些软件,可以按照以下这种方法来确定你所需要的内存数量。这种方法比较笼统,但是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是绝对简单而且实用的,那就是根据你的CPU速度来确定内存的容量。现在市场上最慢的CPU可能是CYRIX的MII233和INTEL的MMX200,在这一档次和这个档次以下的CPU至少配备32M内存,即使是486 DX/80,在将内存从16M提升到了32M后,也能很流畅的玩《帝国时代》这类游戏,所以在主频为233MHz以下的CPU,建议的配备容量是32M。在233MHz到300MHz主频的CPU,希望你能配备64M内存,因为采用这一档次的CPU的电脑多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98,64M内存可以满足你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决大多数的3D游戏的需要。在300MHz到400MHz主频的CPU,96M内存是不错的选择,其实64M对一般的需要已经足够了,而考虑到采用这一档次的CPU的用户多半对现在最流行的3D游戏会有兴趣,否则也不用买这么好的CPU了,所以推荐使用96M内存,这个容量的内存可以很好的完成现在所有的3D游戏了。最后就是400MHz以上的CPU了,这部分CPU包括两类,一种是PIII450/500等高档CPU,另一些是由塞扬300A等低主频CPU超频而得到的。总之,使用这一档次CPU的大多是那高级DIY发烧友,超频爱好者和一些手头富裕且又追求时髦的人,毫无疑问,128M内存是最少的选择,对于DIY发烧友,超频爱好者来说,他们手头多半会有一块16M甚至是32M显存的高档AGP显示卡,为了得到更好的游戏帧数和测试成绩,更不拖这些AGP显卡的后腿,128M是最少的;而那些有钱购买PIII450的用户,还会为7XX元买一条128M的内存而心痛吗?
使用以上的选择方法,虽不能说是你电脑的最佳选择,但绝对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PIII450配32M内存的笑话来(对PIII来说,64M其实也嫌少了些),更不会使你的电脑出现瓶颈,不会让你的高速CPU被少的可怜的内存数量束缚手脚。如果你不是要玩一些要求极高的模拟器游戏(如 N64)或是做图形的话,128M以上的内存的表现不会和128有 太大的差别了。
三、老电脑扩充内存
随着内存价格的不断下跌,最近的价格只是过年时的一半不到了,不少用户自然打算乘此良机扩充一下自己的内存,准备迎接WINDOES2000的到来。在这里谈一些老电脑扩充内存的注意事项。
1)对于仍在使用SIMM内存的用户来说,不能在同一组Bank内混插不同容量的SIMM内存。也就是说,每一组Bank里的内存容量要一致,如4M*2,8M*2,16M*2。而最好不要一条4M和一条8M这样来使用。
2)不要把不同速度的SIMM内存混插,即使它们的容量相同。不同速度的内存混插也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3)了解一下你的电脑最大支持的内存上限和最大每条内存的容量,这些信息可以从主板的说明书中看到。如果你的主板每根内存槽最大只支持64M内存,那你买一条128M内存就无法在你的主板上使用。
4)用DIMM的用户(也就是SDRAM)在扩充时最好使用相同品牌甚至是相同内存芯片编号的内存条,这样可以避免不少可能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四、购买PC100内存的注意事项
由于SIMM早已退出主流市场,所以现在的内存都是DIMM内存,也就是SDRAM。现在新购机的用户的CPU多采用100MHz的外频,不少超频爱好者将66MHz外频的塞扬也工作在了100MHz外频下,将原本100MHz外频的PII350超到112MHz、124MHz甚至是133MHz外频工作。要在100MHz和更高的外频下工作,要求内存必须符合PC100规范。
所谓的PC100内存是指在主板外频在100MHZ下,并且在主板的BIOS选项中CAS设置为2时,该SDRAM能稳定地与主板外频(100MHZ)同步工作的SDRAM。有的SDRAM可以在CAS设置为3时,稳定工作,也勉强可以认为是PC100内存。
先看一下影响SDRAM质量的几个主要原因:
1)内存颗粒的质量。生产内存颗粒的公司有LGS、NEC、Hitichi、Samsung、Toshiba、KingMAX、Micron . . . .等,要使内存达到PC100规范,首先就要求这些公司的内存颗粒必须通过PC-100 的测试,也就是要求当CL=3的时候,tCK不能比10ns慢,tAC不能比6ns慢,((CL表示CAS Latency,tCK表示System clock cycle time,tAC表示Access time from CLK)。内存颗粒的牌子并非是内存牌子,只是表示所用的颗粒品牌,因此同一品牌的内存颗粒由于不同的厂家加工,最后的质量也不一样。
2)PCB电路板的质量。电路板的质量好坏会对内存条和主板的兼容性有不小的影响。兼容性不好的话,容易造成系统不稳顶、死机等难以预料的结果。好的PCB多是6层板,使之拥有不错的稳定性,耐热性,而4层板的质量 就较差。还有PCB板上的布线也很有讲究的,如果一条内存的PCB板上布满了连接一层板和另一层板的小洞,那这条内存的质量多半不会太好。
3)内存的制作工艺。这是我们用眼睛就可辨别的,关键看芯片和PCB板的焊接处焊脚是否饱满,整齐。有否锡焊遗留,SPD、电阻的焊接是否整齐,从这些细节中 也可以看出一条内存的质量好坏。
-7ns的SDRAM是可以在133外频下工作的。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7ns的SDRAM,其实现在在电脑市场上能看到的印着的-7字样的SDRAM中只有三星(SAMSUNG)的编号为KMXXXSXXXXBT-G7的内存颗粒才是真正7ns的内存颗粒,而其它的如LGS的T7K、T7J等都是10ns的PC100 SDRAM。下面将一些收集来的真PC100 SDRAM的内存颗粒(通过INTEL的认证)的编号列出,便于选购。
Samsung 256M - 64Mx4 KM44S64230AT-GL 9838
Samsung 128M - 16Mx8 KM48S16030T 9822
Samsung 128M - 32Mx4 KM44S32030T 9825
Samsung 64M - 8Mx8 KM48S8030BT-GL 801
Samsung 64M - 4Mx16 KM416S4030BT-GL 807
Samsung 16M - 2Mx8 KM48S2020CT-GL ES 807
Hyundai 128M - 32Mx4 HY57V1294020 9824
Hyundai 64M - 4Mx16 HY57V651620A TC-10P 9803
Hyundai 64M - 4Mx16 HY57V651620A TC-10S 9805
Hyundai 64M - 8Mx8 HY57V658020ALTC-10P 9749TA K0021E
Hyundai 64M - 8Mx8 HY57V658020A TC-10S 9805
Hyundai 16M - 2Mx8 HY57V168010C TC-10P 9807
Hyundai 16M - 2Mx8 HY57V168010C TC-10S 9801TA
LGS 64M - 4Mx16 GM72V661641C T-7J 9806
LGS 16M - 2Mx8 GM72V16821D T-7K 9809
LGS 64M - 8Mx8 GM72V66841C T-7J 9748
Toshiba 128M - 8Mx16 TC59SM716FT-80 9838
Toshiba 128M - 16Mx8 TC59SM708FT-80 9835
Toshiba 64M - 4Mx16 TC59S6416BFT-80 9806
Toshiba 64M - 8Mx8 A56877 9750KBD TC59S6408BFT-80
Genesis 16M - 2Mx8 GS148C2M8A1 09NJ40
Siemens 256M - 32Mx8 HYB39S256800T-8 9837
Siemens 16M - 2Mx8 HYB39S16800CT-8 C9822
Siemens 64M - 8Mx8 39S64800AT 9812
Siemens 64M - 4Mx16 HYB39S64160AT-8 9830
Hitachi 64M - 8Mx8 HM5264805TT-B60 9748
Hitachi 64M - 4Mx16 HM5264165TT-B60 9751
Fujitsu 64M - 8Mx8 81F64842B-103FN 9750 K01R1
Fujitsu 16M - 2Mx8 MB81F16822B102FN 9810
Fujitsu 64M - 4Mx16 81F641642B-103FN 9805 MOO
NEC 64M - 8Mx8 D4564841G5-A10-9JF 9812
NEC 64M - 4Mx16 D4564163G5-A10-9JF 9803E9001
NanYa 16M - 2Mx8 NT56V1680A0T ES E73600302A 47NJ19
OKI 16M - 2Mx8 M56V16800E-8TS 9816
OKI 64M - 8Mx8 MD56V62800A-8 9818
TI 64M - 8Mx8 TMX664814A81A7ET
TI 16M - 2Mx8 TMX626812BDGE5M 82A1TO P
IBM 64M - 8Mx8 0364804CT3B-260 9830
NPNX 64M - 8Mx8 NN5264805TT-B60 9822
Mosel-Vitelic 64M - 8Mx8 V54C365804VBT8PC 9832
Mitsubishi 64M - 8Mx8 M5M4V64S30ATP-8 806
Mitsubishi 16M - 2Mx8 M5M4V16S30DTP-8 811
Mitsubishi 64M - 4Mx16 M5M4V64S40ATP-8 810
在挑选内存时可以参照上面列出的型号查看内存颗粒的编号,了解是否是符合PC100规范的,内存表面的激光刻字应该较为清晰,没有打磨的痕迹同一内存条上的编号应该相同。要超100MHz以上的外频,最好选择真7ns或8ns的内存。而目前市场中标-7ns或-8ns的内存其实都是10ns的,真-7ns和-8ns的内存价格不菲。
㈨ 关于新电脑内存条升级和CPU升级的若干问题
笔记本因为生产工艺的限制,可以升级的配件其实并不多,基本就是是内存、硬盘再加上部分型号的无线网卡,其他基本不提供升级。
回到楼主的问题:
1. 你一定可以把内存从2GB升级到4GB,因为只要是i3酷睿的机器,一定支持4GB的内存升级。
现阶段2GB一条的笔记本内存300元左右。
2. 你的CPU一定没办法升级,笔记本的CPU不是用插座的、而是直接焊死在主板上的。普通的维修点无法拆卸和更换你的CPU。
希望这样稍简短的回答可以满足你的长篇要求:)
㈩ 联想I350如何强制刷机(前提:不记得恢复出厂设置的密码)
出厂设置密码是1234